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千年戰爭 文 / 閃爍
第三百一十三章千年戰爭
在研究人類文明宇宙階段的學者中,很多都把科技進步放在首位。(
不可否認,科技進步是人類文明能在殘酷的宇宙競爭法則下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的根基。可是同樣得承認,僅僅有科技進步,並不足以使人類文明安全度過如同叢林般的宇宙時期,更不可能發展壯大。
在宇宙範圍內,湧現過無數的文明,絕大部分都沒能進化到更高級的階段,而在滅絕了的文明中,不乏科技比人類文明先進的,也不乏進化速度比人類文明快的,可是人類文明卻能成為少數突破宇宙階段的文明之一,真正的基礎除了科技進步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政治!
當然,這不是蒙昧時期的政治,在宇宙時期,政治的主要含義是如何系統的組織與發揮文明的全部潛能。
說得簡單一些,政治就是文明的內在鞭策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文明能夠倖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最終突破宇宙階段,政治發揮的作用比科技大得多。
事實上,很多文明在宇宙階段滅亡,主因就是政治不過關。
在人類文明的宇宙階段後期,也暴露過出類似的問題,比如好幾次險些使人類文明滅亡的大災難,都是因為內部組織力量不夠,自身分裂引發的。所幸的是,人類文明解決了進化途中遇到的所有難題。
當然,宇宙時期政治的內涵,就是團結所有人,把一個由無數智慧個體組成的文明凝結成一個完整的、強大的整體。
在這一點上,人類文明可以說發揮到了極致。
當然,對這種整合,必須把握好分寸與力度,而且必須把握好時機,因為無數文明滅亡的慘痛教訓,都證明了一個問題,高度整合的文明嚴重缺乏創造力,遲早會因為科技進步緩慢而滅亡,而嚴重分裂的文明在遇到災難、特別是其他文明入侵的時候,又嚴重缺乏自我恢復能力,結局也是滅亡。
所有在宇宙階段取得成功的文明,在政治上都有一個共同性:二元化。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在和平發展時期,文明高度崇拜個體智慧的創造力,而且個體創造是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到了戰爭時期,文明則高度整合在一個共同的理想之下,個體犧牲變得無足輕重。
當然,科技進步,本身也為這種二元政治打下了基礎。
只是,對人類文明來說,形成穩固的二元政治體制,是在第一次宇宙戰爭,也就是被稱為「天平m戰爭」的這場幾乎徹底毀滅了人類文明的戰爭之後才形成的,並且從此成為人類文明的根本政治體制。
對人類文明來說,這場戰爭來得比較突然。
從意識到戰爭即將降臨,到戰爭到來,只有短短三十年。
對宇宙階段的文明來說,三十年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要知道,在人類文明進入宇宙階段之後,一些更加發達的文明已經存在了上億年、甚至數十億年,三十年只不過是其中極其短暫的一瞬間。
當時,首先被摧毀的是「雙魚a」殖民地的恆星。
攻擊者使用的辦法與人類科學家預料的、或者說與人類文明準備用來摧毀恆星的辦法幾乎如出一轍。一枚中子星級的太空飛梭擊中了「雙魚a」殖民地的恆星,並且在恆星內部轉化成空間能量,導致恆星以光速膨脹,在短短幾天之內,吞噬了星系裡的所有星體,包括殖民地裡的數千以居民。
對任何一個還沒有飛出本星系的文明來說,這絕對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也正是這個毀滅性的打擊,為人類爭取到了時間。
對人類來說,在這場戰爭中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在攻擊「雙魚a」殖民星系的時候,外星文明肯定用智能微觀粒子,或者是其他的手段監視了「雙魚a」星系。因為沒有發現有出逃行為,所以外星文明很有可能認為,已經一舉摧毀了人類文明。或者說,在外星文明看來,「雙魚a」星系就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人類文明已經隨著星系集體滅絕了。
結果就是,外星文明喪失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五十年後,人類文明的報復行動開始了。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人類文明不分青紅皂白的摧毀了三十多個被探明存在類地行星的星系。
顯然,這是效率更高的戰爭手段。
外星文明的第二次攻擊,在「雙魚a」星系遭到毀滅後大概一百八十年的時候到來,被毀滅的是「天馬b」星系,又有大約六千已殖民者喪生。
只是,戰爭沒有結束。
在不知道外星文明發源地的情況下,人類只能不計手段的摧毀距離太陽系一百五十光年到兩百光年之內的所有存在類地行星的星系,而且每次的手段,都是直接摧毀恆星,且不在攻擊前進行探測。
顯然,外星文明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戰術。
在最初的時候,外星文明的戰爭手段比較「文明」,採用的是定點清除法,即在探明星系內存在人類文明的活動跡象之後,再進行攻擊,而不是攻擊所有可供人類文明生存與繁衍的星系。
毫無疑問,外星文明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而且是致命的錯誤。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自信帶來的錯誤。
通過後來的考古勘測,當時與人類作戰的是一個被命名為「星敵」的外星文明,而其進化程度確實超過了人類,已經進入宇宙時代大約一千年,在宇宙中的活動半徑達到了五百光年,而人類只進入宇宙時代不到五百年,活動半徑只有一百五十光年,因此「星敵」文明如果從一開始就採用與人類文明相似的戰術,那麼人類文明根本沒有獲勝的機會,很快就會被趕盡殺絕。
可惜的是,「星敵」文明太自信了。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發現人類文明採取「通殺戰術」之後,已經來不及扭轉這場宇宙戰爭的局面了。
要知道,人類文明是在一開始就把摧毀半徑一千光年內的星系當成取勝的法寶。
也就是說,只需要大概八百五十年,人類文明就能達到這個目的,把存在於這個區域內的外星文明徹底摧毀。
「星敵」文明離太陽系有多遠呢?
不到六百光年。
當時,「安妮公主復仇」號發現的「水瓶m」星系,就在「星敵」文明境域內,而且已經被「星敵」文明開發一空了。
基本上可以肯定,「星敵」文明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模式不大相同。
人類文明採用的是殖民擴展的發展方式,而「星敵」文明採用的很有可能是資源掠奪的發展方式,即很少向外星系殖民,而是直接掠奪外星系的資源,以此保證發源星系的發展不受資源限制。
從根本上講,這種資源掠奪式的發展模式,就與政治有關。
說得直接一點,「星敵」文明沒有形成二元政治,因此在處理發源星系與殖民地的關係時,肯定遇到了很多麻煩。結果就是,不再建立殖民地,通過掠奪外星系資源的方式來避免政治上的矛盾。
顯然,這是削足適履的做法。
戰爭進行到第八百五十年的時候,人類文明已經損失了十四個殖民地,僅存太陽系還沒被摧毀,而「星敵」文明就此滅絕了。
準確的說,是基本上滅絕了。
隨後的勘測發現,「星敵」文明的發源星系,是一個極為龐大的雙恆星系,兩顆恆星都是與太陽相當的黃矮星。更加重要的是,兩顆恆星的距離正好是生命帶最大半徑的兩倍,因此該星系內的所有行星都有可能在某一時間段處於生命帶中。更加重要的是,這個雙恆星系內擁有大約一百二十顆類地行星,其中繞兩顆恆星運轉的四十顆類地行星在生命帶內,都能為碳基生命體提供適宜的自然環境,其中八顆是基本上由水組成的「水星」,另外三十二顆都有陸地。
可以說,這是極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絕對是宇宙之神的恩賜。
也正是如此,「星敵」文明才能在發源星系內發展壯大,不大依靠外星系的生存空間。
粗略估計,在被摧毀的時候,「星敵」文明的智慧個體數與人類文明不相上下,甚至還稍微多一點。
要知道,人類文明只有十四個殖民地,可供人類居住的行星只有二十多個。
可惜的是,在溫室裡長大的花草,在受到暴風雨侵襲的時候,往往沒有那些在貧瘠土壤上成長起來的野草堅韌。
結果就是,「星敵」文明在被毀滅的那一刻,也許都沒有明白過來。
當然,這場戰爭最後持續了將近兩千年,最後一批逃亡的「星敵」文明余患才被人類文明趕盡殺絕。
在這場戰爭中,超過一千萬個恆星系被徹底毀滅!
當時,人類文明甚至使用了終極毀滅手段,即讓兩個中子星級太空飛梭在恆星內部碰撞聚合,以人造黑洞吞噬整個恆星。
對人類文明來說,持續兩千年的戰爭,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紀錄。
只是,在宇宙文明中,兩千年的戰爭根本不算什麼。要知道,一些高級宇宙文明之間的戰爭甚至能持續數億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