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盛世官商

第二卷 嶄露頭角若秋葉之靜美 第203章幼稚的小把戲 文 / 格魚

    第203章幼稚的小把戲

    孫文革淡淡一笑,微微點頭,然後昂首挺胸地就鑽進了自己的辦公室。

    宋曉琳也不以為意地搖了搖頭,又繼續去幹自己的活兒。孫文革一直都是這個德行,架子很大,對於普通的機關幹部從來不假以辭色,所以宋曉琳也沒有覺得有啥異樣。

    周南從樓下上來,正好看見了孫文革的背影。

    早上起床後,他沒有從機關食堂吃飯,而是跑到外邊的小吃攤上喝了一碗豆腐腦,吃了兩根油條,然後又去左側的農貿大市場轉了一圈。

    該怎麼發展寧山鎮的經濟,其實周南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思路,只是他仍然還在考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有些細節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周全。

    來寧山鎮大半個月來,上上下下轉了一個遍,周南無奈地發現,他之前的很多構想全部要廢棄了。

    什麼發展特色農業養殖業、大棚蔬菜、興辦鄉鎮企業之類的,統統不適合寧山鎮。寧山鎮半部山區的農民倒是有種養殖的基礎,但根本形不成規模,而就算是形成規模也難以獲得銷路。

    後來周南又想到了大棚蔬菜。可經過實地調研之後,他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山區土地貧瘠,種植大棚先天就有很大的難度,而另外一半的平原地帶,現有的多是基本農田,要是讓農民毀了基本農田改種蔬菜,風險太大,況且在政策上也不允許。

    發展生態旅遊、引導農戶建設農家樂?這個想法周南也曾有過,但想起寧山鎮雖然有山有水但根本毫無「佈局」和「美觀」可言,全是那種溝壑縱橫容易水土流失的丘陵地帶,發展旅遊業只能是死路一條。

    至於興辦鄉鎮小企業,這個倒是可行。可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是一個長期的操作過程,需要不斷有人過來投資,可說實話,憑寧山鎮這種環境,想要招徠到外部資本安家落戶,暫時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周南一度感到心灰意冷,束手無策。

    其實,他心裡也明白,貧困地區的存在有歷史性的因素,也有地域性的因素。就以寧山鎮來說,想要做實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鎮幹部不是沒有,但寧山鎮之所以長期發展不起來,原因就在於各種條件的制約,人力所難以打破。

    但周南是一個不肯服輸的人,他沒有放棄。

    後來,還是宋曉琳無意中的一句話提醒了他。那天下午,從某村走訪回來,見靠著省道的邊上,有很多農村婦女挎著籃子撿東西。

    周南隨意問了一句,宋曉琳就輕輕道,「周書記,孟家灣市和屏山都是產煤區,小煤礦很多,他們往外運煤正好經過咱們這裡,所以路邊上每天都有農民來揀煤塊回家燒火。」

    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周南這才猛然醒悟過來,寧山縣(寧山鎮)雖然地處半山區,但卻正好處在孟家灣、屏山和華音三個地市的交界處,往南是孟家灣,往北是華音,往西則是屏山。

    某地有雞鳴三省的美譽,而寧山鎮其實正是「雞鳴三市」。周南當即眼前一亮,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恰恰正是寧山鎮的優勢之所在。

    孟家灣、屏山、華音三個地市雖然也同為濱海省中南部地區的貧困地市,但卻物產豐富,如孟家灣的煤炭、屏山的煙葉、華音的大棚蔬菜等等。

    發展不了特色農業養殖業、搞不成生態旅遊、種不了大棚蔬菜,完全可以發展物流業嘛!利用寧山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在這三個地市交匯的省道旁規劃出一塊地域來,搞一個物流輸配基地,將寧山鎮建設成臨近周邊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假以時日,寧山鎮的經濟肯定會繁榮起來。

    只要有人有物資經過寧山鎮,就會產生巨量的消費,這就等於是變相拉動了寧山鎮的經濟,可以帶動餐飲服務等各個市場行業。

    周南沒有理會孫文革,他一路沉吟著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下意識地點上一根煙,繼續考慮自己的物流基地建設計劃。

    但不多時,他卻聽到窗戶外邊傳來一陣陣的吵嚷聲。

    皺了皺眉,周南就起身出了辦公室,慢慢向傳出動靜來的黨政辦走去。

    黨政辦裡圍攏著一群男男女女,年齡不一老少不一,看那樣子,應該是鎮上的群眾。

    「張主任,這些單子趕緊給俺簽了吧,得結賬了,俺們是小本買賣,可經不起長期賒賬啊……」

    「張主任,鎮上可是在供銷社拖欠了一年的帳了,煙酒糖茶什麼的,一直都是我們墊著,一共三萬多了,必須得結了,要不然我們就得關門倒閉!」

    「老張,鎮上買煤的錢先給了吧……我這個體搞運輸的。可經不起這麼折騰!」

    眾人七嘴八舌,圍著張志軍紛紛把手裡的各種單據或者是白條子擺在他的桌上,吵成了一團。

    張志軍一陣頭大,腦袋亂成了一鍋粥,苦笑著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來。

    鎮上是欠了不少外債,比如在很多家小飯館掛賬的「餐飲招待費」,在鎮供銷社拖欠的各種辦公用品和煙酒糖茶費,再比如欠下一些個體戶的取暖煤的費用,等等。但張志軍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些人怎麼今天會一股腦地跟商量好了一樣,都跑來鎮裡要錢。

    周南站在窗戶外邊,冷眼旁觀著。偶爾,冷厲的目光會向隔壁不遠的孫文革的辦公室掃過一眼。

    「想要給我出難題?這種小把戲真可謂是幼稚之極!這些都是你們這些夯貨搞出來的債務,老子完全可以不認賬。」周南心裡冷笑著,轉身就要離開。

    正在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嗓子,「是新來的周書記,周書記,你可得給我們老百姓做主啊……鎮上是政府,可不能賴我們的賬……」

    一群人轟地一聲就湧出黨政辦的門,把走廊上的周南給團團包圍住。

    周南被人群包圍著,長出了一口氣,神色卻非常平靜。

    張志軍和宋曉琳有些惶恐地衝出門來,趕緊分開人群進去擋在了周南的面前。張志軍喊道,「你們瞎嚷嚷什麼?鎮上還能欠了你們的錢?都給我回去,鎮上不會欠你們一毛錢的,都給我回去,先回去!」

    可這些人哪裡還能聽得進張志軍的話去,人群湧動起來,現場亂成了一團。

    周南皺了皺眉,突然朗聲道,「鄉親們,都不要亂,聽我說兩句。」

    眾人慢慢開始平靜下來,站在原地不動,慢慢將複雜的目光投向了周南高大挺拔的身上。

    「鎮上欠下的債務,一定會一分不少地還清。請大家放心,我向大家保證。請大家先回去——張志軍,你把大家手裡的賬目都登記統計一下,給我報一個項目和總數過來——鄉親們,大家先回去,鎮上就算是砸鍋賣鐵,也會在一個星期之中償還了大家的債務,我說話算話。」

    說完,周南奮力分開人群,大步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砰地一聲將門關緊。

    不多時,張志軍臉色尷尬漲紅地輕輕敲門進來,低低道,「周書記……我……」

    周南淡淡一笑道,「鎮上欠的帳,又不是你個人欠的,你支支吾吾個什麼勁?」

    見周南沒有怪罪他的意思,張志軍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歎了口氣苦笑道,「周書記,賬目倒都是真的,可沒想到這些人會扎堆一起來要錢啊……我懷疑是有人在背後暗中挑唆使壞呢!」

    「這個先不管。你給我說說,一共多少錢?」周南擺了擺手道。

    「一共11萬4千300多塊。」張志軍心頭忐忑,輕輕道,「其中,吃飯的白條子有6萬多,欠下供銷社3萬多,還有機關和食堂取暖做飯的煤炭費2萬多……」

    「一年就吃了6萬多?你們可真是些吃貨!」周南忍不住怒道,「都有誰的簽字,把單子拿來我看看!」

    張志軍臉一紅,猶豫了一下,壓低聲音道,「鎮裡的領導都有簽字,這包括前任孫書記,還有一些鎮裡的中層幹部。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上級來檢查工作時的招待費什麼的。」

    周南冷笑著,「一會你把單子給我拿來,我倒是要看看。還有,機關取暖一年能用2萬多的煤炭錢?這不是扯淡的嘛!你們是燒煤還是吃煤!」

    「周書記,是這樣的,鎮上領導家用的煤也是鎮上統一購置的……賬目一直掛在鎮上,這是多年的老慣例了……」張志軍湊了過去,聲音有些顫抖,因為在這些費用當中,其中就有他「消耗」掉的一部分。

    周南猛然沉默了下來,良久無語。

    張志軍紅著臉心頭不安,老老實實地站在一側,等候著。

    「你馬上把單子給我拿過來,我看一看,同時你把鎮上欠下的各種債務給我弄一個明細出來,哪一筆費用是幹什麼用的,誰簽的字、誰經的手,都要給我弄清楚!」

    「完了,下午2點召開鎮黨政機關全體人員大會。」周南霍然起身,向門外走去,「我去縣裡一趟,跟張書記談點事兒,大約11點多回來,希望你能把賬目都給我理順整清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