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帝國雄心

第八卷 揮毫,史詩畫卷堪落筆 第70章 工業「俾斯麥」 文 / 天空之承

    第70章工業「俾斯麥」

    「雖然戰爭狀態眼下還沒有結束,但在座的諸位應該可以非常有預見性地看到……因為長期遭到我們轟炸而喪失了一半以上工業設備的蘇聯已經不足為慮,北極熊的那些小兄弟,那些加盟共和國,相當一部分都在醞釀著與民族主義相匹配的***和***!蘇聯的農民已經疲倦了,蘇聯的工人已經絕望了,蘇聯的人民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國民議會偌大的會議廳又一次成為了一個人的舞台,曾經,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一個來自奧地利的陸軍下士,他用他的狂熱打動了幾乎所有人;如今,他的名字叫漢斯.羅根,一個出身平凡的傘兵軍官,他用他的睿智和深邃打動了這裡的老面孔與新面孔。

    「誠然,有消息說蘇聯正在籌備一次全面的進攻,他們意圖將新生的德意志扼殺在襁褓之中,然而我相信,他們很快會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麼離譜!我們雖然失去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老將領,但是我們仍然擁有馮.克萊斯特、古德裡安、馮.曼施坦因這樣能力出眾、威望頗高的將領,而且我相信,他們行事更為低調和踏實,思維更加穩重和活躍,我相信,我們會讓蘇聯人在我們的戰線前丟失最後的銳氣,我相信,在夏季的燦爛陽光下,我們將像熱流一樣席捲東歐,碾碎列寧格勒!碾碎莫斯科!碾碎蘇聯人的一切希望!德意志必勝!」

    儘管在座之人只有一少部分是現役或退役軍人,但政府官員、企業家、商人、教授以及工人農民的代表,有相當一部分做出了熱烈的響應,於是,「德意志必勝」的聲音瞬時間充斥整個大廳。

    正如羅根所看到的,人們可以拒絕戰爭,但沒有人會拒絕勝利!

    「在這裡,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向諸位闡述一下戰時工業和正常工業的區別:在戰時體制下,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都在全力以赴地生產軍工品以及軍事相關的輔助品,只要我們每天能夠比敵人多生產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箱子彈,那麼贏得勝利的機會就會與日俱增。從1939年至今,我們的生產數據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根據情報部門的分析判斷,目前我們平均每個月生產飛機1780架,我們的主要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蘇聯、美國、***,分別是500架、1200架和800架;我們平均每個月製造坦克1360輛,蘇聯、美國和***分別是600輛、850輛和300輛;我們平均每個月製造各型火炮2200門,蘇聯、美國和***分別是1400門、2200門和1200門!可以看出我們在產量上佔有很大的優勢。然而戰時工業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資源消耗高度集中在鋼鐵、煤炭、硝石以及燃料方面,勢必造成較大程度的額外損耗,並導致非戰爭工業設備和工業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這些數據未必很準確,有些甚至只是非常初步的估算,但羅根從在座的國民議員們臉上看到了那種自豪和滿足感,他語氣一轉:「想必大家都坐過馬車和汽車,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碰到轉彎情況,通常都需要提前對馬匹或是方向盤進行***作,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轉彎!現在,我們的國家工業就到了這個轉彎口,再有幾個月時間,最多半年,我們的戰爭就會結束——這絕不是輕敵,而是基於軍事、工業等多方面綜合作出的判斷與決策!我們不會像法蘭西帝國那樣深陷俄國的戰爭泥潭,該是擺脫戰爭***,讓我們的工業重新騰飛的時候了!」

    生動的比喻並沒有立即說服所有人,大廳裡到處是交頭接耳、私下交談的情形。

    「工業和經濟的轉型,對於國家、對於企業、對於民眾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諸位!你們知道我們在短短兩年半的戰爭中有什麼樣的收穫?我這裡有份非常詳實的統計:當前,我們實際佔領和控制的區域面積是德國本土的3.7倍,在這些條件不盡相同的土地上,共有322座煤礦、279座鐵礦、47座銅礦、21座錫礦、12座油田以及44處大型橡膠樹種植園,直接或者間接為我們生產的工廠達到5293家,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手工作坊,可用勞動力保守估計達到7200萬,比德國本土的全部勞動力還多出一倍!諸位!你們知道當年威廉二世皇帝陛下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就是資源,這些寶貴的、能夠讓德國工業實現跨越的資源,當初我們沒有得到的,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還在等什麼?」

    這時,台下的「托兒」適時地高喊道:「消化它,把它變成實力與財富!」

    羅根右臂直指前方,酷酷地說:「沒錯,消化它,就像消化美味、可口又營養的食物,讓它們變成我們的能量,變成我們的肌肉!諸位,怎麼才能更好地消化它?我想大家的答案會比我更加專業!」

    哄笑聲迅速蓋過了質疑。

    1941年2月12日,經政府內閣和國會審議通過,由德國總理亞馬爾.沙赫特簽署了名為《發展泛德意志大工業》的政府條令。條令規定,軍備生產部門繼續保留,但只負責統籌飛機、坦克、大炮、彈藥等直接作戰裝備和物資,發動機、非戰鬥車輛等轉為軍民兩用,允許並鼓勵軍工企業自主選擇優質的原材料和儀器配件,允許軍工企業按照市場經營的方式為外國政府或組織研發並生產軍備生產部門批准的軍用產品,等等。這項政府條令中的具體18項條款一出台就被看作是德國經濟和工業提前向和平發展時期轉型的旗幟——這時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19至1941年這22年間,德國政府有20年處在財政赤字的狀態,其中16年是非常嚴重的赤字,而德國政府到1942年初時仍背負著數量驚人的債務,戰爭中前期從國際金融市場上募集到資金和在本土發行的政府債券則構成了這些債務的主體!

    兩天之後即是傳統的情人節,這一天,蘇聯軍隊在東線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在被譽為「情人節之殤」的一系列小規模戰鬥中,德***隊顯得觸不及防,哪怕是在人數佔優並且構築有堅固陣地的區域,他們也很快丟失了陣地和大量的裝備物資,這一結果直接導致漫長的戰線上出現了四個較為明顯的「突出部」。這些突出部大多是不利於裝甲部隊行軍的森林和山嶺,德軍據險堅守才勉強保住了這些陣地!

    對德國民眾來說,「情人節之殤」固然是令人失望的,但來自葡萄牙的消息極大地沖淡了人們的悲傷——經過持續多日的拉鋸戰,雙方外交部長(美國國務卿就相當於外交部長)代表各自政府簽署了《波爾圖聲明》,共同宣佈大西洋區域為非軍事交戰區,同時,德國政府將不以任何形式捲入到美國和***正在太平洋區域發生的軍事衝突;美國政府承認不列顛王國的合法地位,同意不列顛王國以分期歸還的方式償還欠款,並且按照還款進步陸續將所扣押的英國艦艇歸還。

    除了擺明戰爭立場,德國政府還宣佈執行「現款自運」的軍火貿易原則,即對各交戰國以及中立國採取對等原則,各國政府所購軍火必須採取現款支付的方式自籌船隻運輸。這個原則看起來很公平、公正,然而綜合考慮到各主要交戰國的地理位置和海上運輸能力,美國在這方面顯然佔據了很大的優勢。此外,流傳甚廣的小道消息稱,德美政府在此次會談中還達成了若干秘密協議,內容是與德國保持領先優勢的潛艇及坦克技術有關!

    在家中安靜地度過了情人節,羅根又開始馬不停蹄地視察德國在南歐和北非、東非、中東地區的工業設施。這裡的礦場、油田和工廠數量相當驚人,但各種原材料和初級工業產品的產量卻低得有些離譜,就連德國最缺乏的戰略物資——石油,也只達到了預計產量的三分之二,恰恰能夠滿足德國在軍事方面的需要罷了!

    對於工業本身,羅根並不算內行,但是站在經濟的角度分析,他發現當英軍當初撤離時確實採取了一些破壞措施,但這並不至於讓大部分工廠時隔大半年還沒有恢復生產能力,而蘇聯轟炸機目前對中東油田的騷擾也已經微乎其微,真正的原因在於法本、聯合鋼鐵這些「卡特爾」們在竭力維護自己的利益——資源豐富、勞動力低廉,德國的非洲佔領區若是大量出產優質且低成本的工業原料,勢必影響到這些大企業在歐洲尤其是德國本土的生產經營,因而在希特勒和勃勞希奇時期,這些在德國本土佔據著行業壟斷的大企業或以收購所有權、或以代替政府經營管理的方式迅速控制了這些礦場、油田和工業設施,從而迫使位於歐洲的工業企業繼續以較高的價格從「卡特爾」手中購買工業原材料。克虜伯公司則屬於「反面例證」,為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軍工產品的性價比,他們耗費巨資在非洲收購了若干鐵礦場和冶金工廠,經過近一年的生產經營,目前已經能夠滿足自身三分之一的需求,從非洲運回的原材料已經應用到除了大口徑火炮、坦克和潛艇特種鋼鐵之外的許多領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