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狂傲,怒劍橫空耀歐陸 第56章 空中會戰(上) 文 / 天空之承
第56章空中會戰(上)
全身又濕又冷,腳部傳來的酸脹之感甚至令神經都有些麻木了,在這種非常糟糕的狀況下,施爾梅少校依然帶著20名勇敢的德國傘兵一路快速行進,終於趕在天亮之前抵達了偵察部隊先前所發現的蘇軍機場。
按理說,肉眼在黑暗中連幾十米外的東西都看不清,隔著幾百米的距離,不要說是一座機場,即便是一座沒有燈光的城市也難以辨認。不過,此時蘇軍機場上偏偏亮著成排成列的信號燈,遠遠看去組成了非常別緻的圖案。清晰的轟鳴聲中,一架架完全不能辨認出外形和型號的飛機順著其中一些信號燈滑行,然後就此升入了即將迎來又一個黎明的天空中。
儘管對蘇軍可能布設在機場外圍的地雷有所顧忌,但漫長跋涉以及彈藥在交火中的消耗,使得施爾梅手下的傘兵們只留有最後兩門50毫米口徑的輕型迫擊炮,其有限的射程只能從較近的距離發射。於是,施爾梅帶著他們小心翼翼地推進到了距離停機坪和跑道一箭之地的小山丘後面。本著軍人的直覺,施爾梅猜想蘇軍飛機摸黑起飛必然是有所行動的,此時若能夠抓幾個「舌頭」,很可能從他們身上套出一些相當重要的情報,然而傘兵們攜帶的無線電早就被打壞了——施爾梅心一橫,讓傘兵們發動進攻。
迫擊炮彈的突然落下,果然造成了蘇軍機場上的一片混亂,信號燈很快被關閉,但火光中還是有兩架飛機被炸中,其中一架立即被引燃,成了黑暗中照亮周圍的一團大火球!
十餘名脫去了蘇軍制服的德國傘兵們在夜幕掩護下一邊向機場停機坪推進,一邊以手中的步槍和機槍開火。駐守機場的蘇軍部隊雖然在第一時間開槍還擊,但看得出來,他們的防守缺乏嚴密的組織,凌亂而漫無目的的槍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於迫擊炮彈所剩無多,施爾梅很是遺憾地讓炮手們放慢攻擊速度,並將攻擊點分散到機場各個角落,這樣一來對於機場上的蘇軍飛機無法造成最大限度的破壞,而且炮彈最終也沒能幸運地引爆一座彈藥庫或者油庫——經過了不到三分鐘的炮擊,兩門迫擊炮還是啞火了。
真正對停機坪上那些還沒來得及起飛的蘇軍作戰飛機造成破壞的,反而是以散兵隊列投入衝鋒的十幾名德軍傘兵,在成功跨越了最後百多米的距離之後,他們竟然奪取了蘇軍的一個機槍火力點,嘶吼的重機槍以密集的子彈掃過停機坪,耳邊竟隱約聽到子彈打碎玻璃、擊中機身金屬支架的聲音。不僅如此,德國傘兵們還用上了隨身攜帶的最後幾枚手榴彈,巨大的轟響聲中,一架機翼和機腹下掛載了炸彈的蘇軍飛機被整個引爆,偌大的機場剎那間從黑暗中走了出來,放眼望去,三條平整的跑道附近竟然停了上百架飛機,其中一些螺旋槳已經處於轉動狀態!
若是再多一些士兵,施爾梅完全有機會創造一個屬於德國空降部隊的夜襲機場戰例,只可惜等這位傘兵少校意識到更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就擺在眼前,機會一縱即逝,他根本來不及再去著急已經出發的其餘部下,而且就算那七十幾名傘兵加入進來,所有的彈藥也很難維持一場中等強度的戰鬥。
帶著已經打光了炮彈的迫擊炮手,施爾梅也加入到了進攻當中。等他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南側的停機坪,甚至還沒來得及親手摸一摸那些體型各異的蘇軍作戰飛機,由機場警衛部隊和地勤人員組成的戰鬥部隊就已經氣勢洶洶地投入了反擊。在利用手中僅有的武器破壞了距離最近的幾架飛機之後,施爾梅果斷下令撤退——令他既驚又喜的是,投入進攻的21人竟無一損傷地撤了下來!
站在單純的戰術角度,這場小規模的襲擊戰堪稱傘兵作戰的典範,而且隨後越過蘇軍防線進入華沙城區的數十名德國傘兵也給城內的守軍帶去了相當大的鼓舞:這意味著蘇軍看似強大的包圍圈其實漏洞百出。不過,勇敢而成功的行動雖然讓施爾梅和他的傘兵們在疲倦和絕望中感到了無比的光榮,但他們壓根沒有料到,自己的破壞行動並不足以對蘇軍在這一時段的大規模行動構成哪怕最細小的阻礙作用。就在這個漆黑的早晨,近兩天的持續陰雨讓人們認為野戰機場在會在使用上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或者更確切地說,蘇軍只能夠利用有限的永備機場起降為數不多的作戰飛機,然而蘇軍早在進攻之前就在很對春季可能的陰雨做好了準備,工程師們想出了以炭渣和瀝青等作為原料的快干跑道,利用由拖拉機改造的大量工程設備,蘇軍官兵們得以冒雨加固和擴建了前線機場,而雨天恰好又對德國空軍的高空偵察和航拍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
蘇軍的進攻策略看似完美,然而為了達到盡可能強烈的轟炸效果,他們不得不將原本用於轟炸德國本土的中程轟炸機也納入到作戰序列當中來。這些飛機若是能夠像德國空軍的作戰飛機一樣得到良好的保養,那麼幾天之內連續出擊並不成問題,可看似強大的蘇軍航空部隊卻並未在1941年初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在殘酷的大清洗之後,需要多年培養的技術軍官嚴重缺乏,而且由於整個30年代空軍擴充速度過快,現役飛機的修理和保養一直是蘇聯空軍的的軟肋,以至於從4月1日發動進攻以來,連續的作戰使得蘇軍各轟炸機部隊出現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大量本該執行任務的斐濟由於各種故障堆堆積在各處機場,地勤人員雖然竭盡全力,但他們壓根沒有應付如此場面的經驗。
經過了4月5日和6日兩天的搶修,百分之八十的蘇軍一線作戰飛機終於能夠重新投入作戰。在大批地勤和輔助人員的幫助下,這些戰鬥機和轟炸機分批次從波蘭東部和位於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地區的機場上起飛,當第一批伊-16型戰鬥機從位於波蘭中部的德軍陣地上飛過時,天剛濛濛亮,許多德軍官兵還處於睡夢當中,突然響起的空襲警報讓他們迅速回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短時間內,部署在德軍防線上的高射炮火凌亂無力,這使得緊隨其後抵達的蘇軍單發轟炸機部隊能夠較為從容地進行低空壓制轟炸。
令德軍官兵們感到失望的是,己方的航空部隊仍然沒有如期望中那樣及時出現並趕走可惡的蘇軍戰機,而受限於航程和作戰部署,第一批來襲的蘇軍作戰飛機也僅僅是向波蘭西部區域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它們隨即遭到了嚴陣以待的德軍戰鬥機迎頭痛擊——由於德軍在波蘭中部和西部的機場上僅僅部署了少量的偵察機和戰地聯絡飛機,蘇軍航空部隊沒能夠像4月1日當天或者德軍進攻波蘭和法國時所作的那樣,將敵方機群摧毀在地面進而真正奪取制空權的作戰目的。
幾乎是在不知不覺間,天色已然大亮,雨後的空氣顯得格外清新,然而在刺耳的轟鳴聲中,蘇軍的3000餘架各型戰鬥機浩浩蕩蕩地從波蘭的田野上空飛過,緊隨其後的是近2000架單發和雙發轟炸機,如此規模的攻擊機群是德國空軍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曾集結過的——若不是習慣了這樣的大場面,德軍雷達站的技術軍官們在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亮點時,恐怕會誤以為是一大片具有干擾效用的雷雨雲或是異常遷徙的鳥群!
在從南至北超過450公里的德軍波蘭防線上,部署著近萬門各種口徑和型號的高射炮,甚至包括了一部分從法軍和英軍手中繳獲的防空武器,但它們在龐大的蘇軍機群面前依然顯得虛弱無力,看似密集的空中火力網根本無法阻止蘇軍轟炸機將雨點一般的炸彈砸向德軍防線,而在戰場縱深,經過調整後的蘇軍裝甲集群正等待著己方攻擊機群能夠盡可能地削弱漫長德軍防線上被選定出來的幾個進攻點!
從波茨坦返回柏林後,羅根所乘坐的空軍專列並沒有停止運行,而是沿著鐵路線向東部國境線行駛。在輕微晃動的車廂裡,原本應當由施佩勒元帥來擔當的職責交託給了真正從軍經歷還不滿一年的人手中,幸而在嚴謹而認真的參謀軍官們協助下,羅根能夠跳出傳統將領們的思維方式而採取一些更為適合戰場形勢的策略。儘管陸軍將領們一而再地通過最高統帥部向空軍施壓,甚至連凱特爾元帥也認為空軍棄陸軍同伴們於不顧將大大折損軍民的士氣,但羅根依然堅持著自己最初劃定的空軍作戰範圍——就如同法國崩潰前夕英國人仍然堅持將25個戰鬥機中隊留在本土一樣,殘酷,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