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狂傲,怒劍橫空耀歐陸 第30章 誰主宰夜空 文 / 天空之承
第30章誰主宰夜空
通訊頻道裡傳來戰鬥指令時,赫爾姆特.蘭特中尉正駕駛著一架bf-110d2型夜間戰鬥機飛翔在德國東北部的2000米空域,與之一同執行戰鬥警戒任務的是隸屬於德國空軍第一戰鬥機聯隊第六中隊的另外7架夜間戰鬥機,四架bf-110d2和三架ju-88e。
用轟炸機來充當夜間戰鬥機其實並不是德國人最先想出來的主意,在不列顛空戰期間,由於戰鬥機嚴重缺乏,英軍將一部分速度較快的單發轟炸機改造成了戰鬥機,用於在夜間抵禦德軍空襲,此後一些「飛行鍋柄」也進行了相應改造,儘管最終沒能扭轉戰局,但還是給了德國同行們一些啟示。1940年8月,德軍正式組建了第一個夜間戰鬥單位,即第一夜間戰鬥機聯隊。兩個月後,從英國北部起飛的英軍轟炸機發動了幾次夜間空襲,對位於德國西北部的海軍基地和工業城市進行了戰略性的轟炸,但收效甚微。於是在當年的年底,德軍又利用從前線汰換下來的bf-110組建了第二夜間戰鬥機聯隊,隨後一些經過改造的雙發快速轟炸機也作為特殊的夜戰單位加入進來。
雖然地面作戰指揮部根據雷達基站的預警提供了較為準確的目標方位,但在機載雷達尚未真正實用化之前,夜間飛行想要找到目標,德軍飛行員們最初只能依靠機載的fug16通訊電台進行地面三角定位導航——機群中的導航基準機用機載電台向地面發出一個15秒長的無線電信號,地面無線電基站以此為準對己方攔截機群進行定位,然後迅速推算出機群下一步飛行方向並以無線電通知飛行員,地面無線電導航站的導航半徑為1000米高度時100公里,6000米高度時250公里,足以應付初期的夜間防空作戰需求,但這種導航方式易暴露己方機群位置,在戰術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性。
隨著德軍逐步將雷達基站部署到德國本土的各個方向,德國空軍技術部門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由地面雷達基站的指揮員通過無線電台不斷告知己方機群其位置和高度,進而引導他們步步向目標靠攏,這樣的夜間導航方式在理論上能夠獲得1000公里的有效半徑,但由於天氣等原因,實際上也只能達到250公里左右!
作為這個飛行中隊的長機,蘭特中尉的座機就安裝有一部fug25a型雷達信號識別器,它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敵我識別器」,能夠較為精確地告知地面雷達基站自己所處位置——並且盡可能縮小天氣原因造成的影響。由於容納了新的設備,兩人座艙進行了相應的改進,一名專職的無電線操作員被塞進了飛行員和機槍手之間的位置,而此時後座機槍手應該被稱為「機炮手」,因為原本一挺火力薄弱的7.92毫米機槍被換成了雙聯裝的20毫米機炮,作為增強火力的代價,飛行員座艙的裝甲板減少了一半,飛行速度從590公里每小時下降到了550公里每小時,但如果掛載副油箱,單線航程依然能夠保持在1500公里左右!
根據地面雷達基站的無線電通訊指引,蘭特擺動操縱桿,使得這架雙發戰鬥機旋即迎著寒冷的北風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帶著緊隨其後的7架飛機朝著正東偏北方向飛去,速度儀表盤顯示的飛行時速是公里。
蘭特中尉將通訊調整到中隊聯絡頻道:「各機注意,目標處於大約3000米的飛行高度,我們從下方逼近——攻擊之前地面指揮站會協調地面炮火,但我們還是要盡量小心!祝大家好運!」
儘管這裡沒有一名飛行員是初上戰場的菜鳥,但是自從夜間戰鬥機部隊組建以來,參加過真正戰鬥的人並不多。就連蘭特自己在轉到這個聯隊後也未曾擊落過一架敵機,以至於個人戰績一直停留在7這個數字上。半年的嚴格訓練和不斷的演習是枯燥而乏味的,蘭特曾申請調回到晝間戰鬥機部隊,尤其是德軍入侵希臘之後,看著過去的戰友們不斷刷新戰績,蘭特心裡很是焦急,但在上級指揮官的勸說下,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按照地面雷達基站的指引飛行了大約5分鐘,黑漆漆的視線中已經能夠看到一條蜿蜒的帶狀光牆,從地面一直延伸向高空,遠遠看去蔚為壯觀。蘭特知道,那些是部署在德國東部邊境的探照燈,它們與航向偵聽器並聯使用,屬於原始的傳統警戒手段——在雷達技術尚不足以非常精確地指引地面高炮攻擊目標,這些偵聽器和探照燈就與主要艦艇上的光學瞄準器一樣,發揮著相當實際的作用。
恍然間,一些懵懂的黑影正穿過這堵光牆,黑暗的地面上頓時出現了無數的「火柴頭」,它們看上去像是決賽之夜球場看台上的閃光燈,但顏色更偏向於火焰的橘黃。片刻之後,一團團刺眼的火球在高空中綻放,突然迸發又迅速收攏、消失,組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曇花」。
「它們就在我們前方8000米!」通訊員最後一次報出了地面雷達基站提供的導航信息,在探照燈和地面炮火的映襯下,蘭特已經能夠依稀辨認出它們的隊列。龐大的機群就像是一條黑色的河流逆向流淌在夜幕之下,它們全然不顧來自地面的攔截炮火,既不逃避、也不反擊,逕直越過移動的光牆朝著西面飛去。
隆隆的炮聲不絕於耳,被擊落的目標越來越多,每分鐘都能夠看到一架或者兩架冒火的飛機墜向地面,只不過這種速率和敵方機群中的數量相差甚遠,看來,德軍高炮部隊的官兵們大都還缺乏對空實戰的歷練——打飛機和打坦克又是兩碼事了!
眼看著和目標的距離越來越近,地面炮火卻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蘭特連忙打開中隊頻道:「跟著我向北飛!避開高炮火力區!」
一架架深灰色塗裝的戰機迅速做出空中機動,與此同時,在附近空域中還有另外一些擁有相同機身徽標的飛行器正準備加入這場空前的夜間空中阻擊戰!
極力抵抗著晃動的探照燈光束和炮火帶來的視覺影響,蘭特中尉和他的副手們異常認真地觀察著四周圍的情況,耳邊充斥著高射炮彈的爆炸聲,竟難以辨認出敵人轟炸機群的轟鳴聲。忽然間,偌大的黑影一壓頂之勢襲來,蘭特心中一驚,雙手緊握著操縱桿,仰起頭,在沒有月光和星光的夜空中找到了敵軍轟炸機的蹤影——竟然就在他們的正上方!
再過一兩年,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少之又少,但這就是1941年4月2日凌晨,一場雙方都還不太熟悉的夜間空戰。蘭特中尉急迫地下達了自由射擊的命令,雙聯裝20毫米口徑機關炮快速射擊的嘎嘎聲立即充斥在封閉的機艙內,黑暗中,一條條火鞭由下往上掃動,經過改裝的ju-88更展現出了轟炸機在空中射擊時的穩定性。這支小小的德國夜間戰鬥機編隊飛過之處不斷有身軀龐大但顯得笨拙不堪的蘇軍轟炸機中彈、起火、墜落,其效率之高令數量和威力高出n個檔次的地面高炮部隊汗顏不已!
等到蘭特和他的空中編隊沿著蘇軍轟炸機群的邊緣飛過,各機正常配置的機炮彈藥也已耗光,作為一名合格的空中指揮官,他立即通過無線電下達了兩個中隊命令:ju-88內部調配彈藥後繼續從下方攻擊,bf-110攀升略高於敵人機群的高度,從外側進行小角度俯衝並且實施正面掃射。對於這些訓練和演習中經常使用的戰術,飛行員們雖然處於極度緊張與興奮情緒的交叉狀態,最終還是很好地完成了。
耗盡全部彈藥之後,蘭特如釋重負地帶著他的編隊踏上了返航之路,而在地面雷達基站引導下陸續趕來的德軍夜間戰鬥機正繼續猛攻大編隊飛行的蘇軍轟炸機,對於那些試圖靠近柏林防空圈的目標,德軍飛行員們不惜以正面衝擊的戰術進行攔截。
從德波邊境到縱深的轟炸目標只需要飛行20分鐘,可這短短的時間卻成了蘇俄空軍的夢魘。天亮之後,德軍認真清點殘骸,發現墜毀以及因傷迫降的蘇軍轟炸機竟然達到了127架之多,成功跳傘逃生的四百多名蘇俄飛行員也無一例外地成為了德軍戰俘。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一部分蘇軍轟炸機最終還是將炸彈扔向了柏林東郊,而且還有兩架在被柏林防禦圈地面火力擊落後墜毀在了柏林城區,而這對於元首有關柏林不會受到空襲的宣言是個不小的打擊。以至於這位性格暴躁的專治者將空軍所取得的出色戰績拋到了一旁,撤去了恩斯特.貝克柏林地區防空事務負責人的職務,將其貶至高射炮部隊任師長;羅根和凱爾都被叫去挨了一頓臭罵,顏面和自尊上的損失還是其次的,元首勒令他們在一個星期內將蘇俄空軍逐出波蘭,以確保柏林不會再次受到空襲的威脅,這,從軍事角度考慮可不是一招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