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帝國雄心

第六卷 狂傲,怒劍橫空耀歐陸 第25章 磐石 文 / 天空之承

    第25章磐石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波蘭的命運是如此曲折坎坷,甚至可以說,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國家和民族像它一樣不斷地被入侵、被瓜分和被統治,它那可悲的記憶中充斥著殺戮與淚水,尤其是進入18世紀以來,它四次遭到瓜分,滅國的時間長達一百餘年!

    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歸咎於人文和權力方面的因素。就地理特徵而言,波蘭位於東歐中部,夾在東歐的沙俄與中西歐的諸軍事強國之間,全境絕大部分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缺乏抵禦強敵的天然屏障,不論是騎兵還是大規模的步兵軍團都能夠快速運動——在1939年夏秋之際,德國人和他們的閃電戰模式將大兵團作戰送上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波蘭成了德意志戰刀鋒利出鞘的首個犧牲品。時光流逝,1941年的4月1日,四百餘萬蘇俄官兵如海潮一般湧過了蘇德瓜分波蘭時的劃定的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邊界,超過1.9萬輛坦克組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鋼鐵洪流,算上協同進攻的裝甲車和各式汽車,總數已經達到了3萬輛之巨,加上1.4萬架戰鬥機和轟炸機,機械化作戰瞬間躍升到了一個巔峰高度,波蘭大地再次淪為現代戰爭理論的試驗場!

    400萬對40萬,這不僅僅是10比1的數字較量。當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照向大地時,在隆隆炮聲的映襯下,蘇軍戰機以真正的鋪天蓋地之勢從德軍的「東牆」上空飛過,場面之壯觀,令參加過西線戰役和不列顛之戰的德軍老兵們也感到深深的驚詫與恐懼。在不到40分鐘的時間裡,德軍在東普魯士、波蘭、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羅馬尼亞的69座軍用機場無一例外地遭到了猛烈空襲。部署於東部的1100餘架作戰飛機,尤其是部署在距離邊界線200公里以內的600多架偵察機和戰鬥機,損失數量竟然超過了此前在南歐損失飛機的總數!

    溫暖的陽光下,站在東歐平原放眼遠眺,一隊隊雙翼單發的伊-15戰鬥機傲然凌駕於習慣了空中優勢的德軍官兵頭頂,儘管性能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但在吞噬掉了幾架勉強起飛的德軍bf-109和bf-110戰鬥機之後,它們避開德軍重點防禦地段的高射炮火,肆無忌憚地俯衝而下,對任何敢於行進在公路、田野或者村鎮街道上的德軍目標進行掃射。數量同樣可觀的伊-16戰鬥機,在1934年投產時引領了懸臂式下單翼的潮流,並且在西班牙內戰中有過不俗的表現,然而7年時間一晃而過,不足500公里的時速和四挺7.62毫米機槍的配置已經落後,機動性和操作性的硬傷並未明顯改善,綜合性能已經較德軍的bf-109e落下了一大截!

    在蘇聯空軍數量同樣龐大的轟炸機部隊中,sb系列和db-3型雙發轟炸機佔據了大頭——僅這兩款老式轟炸機就已經超過了德國空軍現役作戰飛機的總數!這些於30年代中後期大批量建造的轟炸機「不落潮流」,速度快但防禦力薄弱,載彈量也局限於2.5噸以下,但當超過4000架這種轟炸機以二十多個龐大的機群分批次飛過河流和田野時,人們就像是看到了蝗災來臨!事實上,這些轟炸機群所到之處,不論是德軍防線還是位於後方的交通樞紐、城鎮工廠,無不是烈焰四溢、濃煙滾滾!

    在完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作戰,對於如今這支德國國防軍的官兵們來說還是頭一遭,但他們面臨的困境還不止於此。以維斯瓦河及其支流為主的波蘭水網,河面普遍較窄,水流平緩,根本無法阻擋蘇俄軍隊快速挺進的腳步。隨著3萬餘門射程較遠的蘇軍大炮停止轟鳴,蘇軍工兵們已經在漫長蜿蜒的界河上搭建起了數以百計的浮橋,數以百計的兩棲坦克輕而易舉地越過了河面,上萬輛bt系列快速坦克和t系列輕型坦克亦向世人展示著完全不遜於德軍的鋼鐵狂潮。緊隨其後的,是沙俄時代就揚名世界的「壓路機」——221個主師分為四個大集群從寬闊的正面發起進攻,當這數百萬蘇俄戰士在起伏的田野中湧動時,就連大地也在為他們的強大而顫抖!

    數量和火力的雙方面巨大差距,使得蘇俄軍隊只花費一個上午就突破了德軍「東牆」防線大部分地段的一線和二線工事,只有在東普魯士的要塞區,德軍憑借多年來構築的堅固工事抵擋住了蘇軍西北方面軍的猛烈進攻,但自身損失也相當慘重。午飯的時候,蘇軍先頭裝甲偵察營就已經進抵華沙城下——在這裡,他們碰到了德國陸軍中將沃爾特.莫德爾指揮的第3裝甲師。在接納了從前線後撤下來的大約4000名官兵並受命接管了駐華沙的2000餘名守備部隊之後,這位在西線戰役中表現出色的悍將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以2萬餘名訓練有素但心存恐慌的德軍官兵、不到160輛坦克以及六個裝備有88毫米重型高炮的防空連,去抵禦蘇軍最精銳的第1機械化軍!

    按照蘇聯紅軍在1940年10月開始進行的大規模改編計劃,到1941年6月將組建30個機械化軍,每個軍由2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師、1個摩托車團、1個通信營、1個工兵營以及空軍分隊組成,下轄官兵36000人以上、1031輛坦克(其中包括546輛kv或者t-34坦克)、268輛裝甲車和358門火炮和迫擊炮。這樣的部隊一旦實現滿編,其戰鬥力將是非常可觀的,而這也是蘇軍從德軍前期作戰特點中摸索總結出來的全新作戰模式——只可惜到1941年3月底,由於各種裝備的短缺,幾乎沒有一個機械化軍是達到滿員狀態的。除了缺乏坦克外,卡車總數只有所需的39%、拖拉機只有所需的44%、摩托車只有所需的17%、而火炮很少能超過所需的40%,一些摩托化師只能達到標準裝備的29%!

    不過,這些問題在第1機械化軍這樣的「模範部隊」被高昂的士氣和進攻的突然性給縮小了。渡河之後,其主力坦克師在重炮和空軍的支援下僅花費50分鐘就從華沙正東方向的德軍防線上撕開了一個突破口,成為整條戰線上推進最快的部隊——若不是撤退中的德軍步兵們在軍官帶領下節節抵抗,裝備bt快速坦克的主力坦克團恐怕在正午之前就已經抵達了華沙城了。

    利用寶貴的兩個小時,莫德爾將軍將他手中建制完整、之前並未遭到重大打擊的第3裝甲師主力頂到華沙東郊陣地,35門完好的88毫米炮也被妥善地佈置在整條防線的各個支點位置,裝備四號坦克的連隊作為戰術機動隱蔽於城區邊緣,而從前線撤退下來的德軍部隊直接前往華沙城西進行休整。

    「別著急開火!聽我的命令射擊!」

    頭戴m38型鋼盔的德國國防軍少尉,正趴在一棟波蘭民居的屋頂上用望遠鏡看著前方,在他的側下方是一門用灰掩蓋的88毫米炮,7名同樣擁有年輕面容的炮手在炮聲和爆炸聲的影響下顯得有些緊張。視線前方,好幾十輛蘇軍坦克揚著陣陣沙塵步步逼近,後面還跟著好些裝甲車和卡車,遠遠還能看見已經下車步行的蘇軍士兵,他們的頭盔在陽光下一晃一晃,就像是勤勞無畏的工蟻。

    來自蘇軍進攻隊列後方的炮彈非常密集地落在城區邊緣的德軍陣地上,行進中的蘇軍坦克也時不時停下來開火,亦或是直接在慢速運動的狀態下實施非精確炮擊。咚咚咚的炮聲如同擂動的戰鼓,鼓舞著己方官兵的士氣,震懾著敵人緊繃的神經。

    也就在88毫米炮位前方不足400米處,早在德國入侵波蘭時就已經成型的塹壕式防線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裝備著mg-34、50毫米迫擊炮、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少量「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軍步兵們,正用他們並不擅長的防禦姿態等待著戰鬥的到來。

    「那些都是青菜!」趴在屋頂上的德軍少尉完全不擔心自己的話語被對面的俄國人聽到,有過在西線和不列顛的作戰經驗,88毫米炮的反坦克能力已經獲得了充分的認可,因而不論是陸軍炮兵還是空軍的高射炮部隊,用這種火炮平射打坦克已經成為日常訓練的重要一項!

    咚!咚!咚!

    從陣地上傳來的炮聲,聽著要比88毫米炮輕柔許多。炮位上的炮手們愈發全神貫注,片刻之後,視線中騰起了穿甲彈打中坦克所爆發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煙,那些已經拋棄了白色塗裝的蘇軍坦克,換上了更適合在冰雪消融的東歐活動的淡綠色油漆,但在訓練有素的德軍步兵反坦克炮手面前,這樣的顏色無助於改變其一炮斃命的下場——即便是威力有限的德軍37毫米炮,也足以在600米距離上打穿追求高速的bt-7型坦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