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蛻變,戰場悍將展雄才 第43章 海峽夜戰(中) 文 / 天空之承
第43章海峽夜戰(中)
由於種種原因,雷達理論和運用原本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德國,軍用雷達的實用化方面卻不及自己的老對手英國。其實早在1935年,馮.威廉森博士主導下的gema公司就已經建成了第一個能夠運行的地面雷達站,3年後的1938年,8部對空探測距離達到60公里的fumo39g型陸基雷達被部署到了德國邊界地區。在德國海軍,從德意志級裝甲艦開始,fumo系列雷達就成了大型水面艦艇的標準配置,以至於在研究了普拉特河口之戰後,一些德國海軍的技戰術專家認為,朗斯多夫上校沒有讓艦上的雷達開機工作是個相當致命的錯誤——他本該提前發現對手並及早避開。
歷史的種種已然蓋棺定論,在如今的德國海軍,官兵們對雷達的運用要比開戰之處純熟得多,而「格耐森瑙」號和「歐根親王」號上都安裝著較為先進的fumo27型雷達,其探測距離超過20公里,能夠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搜索水面,並且與光學測距儀安裝在一起,通過方位同步感應器和距離顯示器引導艦炮對海面上的單個目標實施齊射。
因此,即便沒有無線電監聽,德國艦隊司令官岡瑟.呂特晏斯也能夠清楚地知道對手在黑暗中的作戰調整。這位穿著深藍色海軍大衣、傲然挺立在艦橋指揮室內的海軍將領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前方:
「傳令:艦隊集體左轉40度,各艦副炮自由攻擊西北方中彈起火的英艦,我艦主炮轟擊東北方快速行駛的第一艘英艦,歐根親王以主炮攻擊第二艘!」
在遠離本方控制海域作戰,德國人同樣謹慎地採用信號燈進行艦艇間的作戰聯絡,而經過了最初茫然無措的還擊,英國艦艇已經漸漸找到了準頭,炮彈開始在兩艘德國艦艇周圍激起高大的水柱,尤其是那艘甲板上燃著火的英國巡洋艦,由於保持著相對平穩的航速,其6英吋艦炮和4英吋副炮以極高的射速拚命開火,漆黑海面上閃動的火光格外引人注目。
呂特晏斯不愧是如今這支德國海軍最優秀的艦隊指揮官,自戰爭爆發以來,他與英國海軍的歷次交手均保持不敗戰績,而他的戰鬥調整也頗具針對性: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單舷的3座雙聯裝5.9英吋副炮不論射速還是火力完全可以與一艘英國輕巡洋艦匹敵;「歐根親王」號雖然採用口徑更小的105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作為副炮,但其射程依然達到了17公里,且擁有每分鐘15發的驚人射速,在使用觸發式引信的情況下,對於裝甲防護一般的巡洋艦來說亦能夠造成極大的人員殺傷!
戰鬥命令一經傳達,兩艘德國戰艦上的官兵們又一次緊張有序地忙碌起來。已經加速到28節的「格耐森瑙」號如一柄鋒利的尖刀在海面上劃出深深的白色水痕,一團大浪襲來,竟被它漂亮的大西洋艏擊碎成無數的水花向廣袤的海面飛濺。即便在急速轉向的情況下,其吃水很深的艦體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傾斜,位於艦艇最高處的雷達/光學設備聯合基座可以360度旋轉,此時已經牢牢鎖定了最新的目標。方位參數通過機械方位顯示盤實時傳遞到了艦上的射擊指揮室,結合雷達距離顯示器上的參數,射擊指揮官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計算出了射擊參數,再以艦內通訊電話傳達到各個主炮塔內。
「方位……右舷29度!距離……13244米!穿甲彈一發!」手握電話筒的炮長大聲傳達著來自指揮室的射擊參數,而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每一座炮塔就像是一個做工精密的儀器,炮手們通過方位角電動瞄準裝置來驅使沉重的炮塔轉向指定目標,由液壓提供動力的高低腳輔助調節裝置在效率上要比早先的手工調節高出一大截,唯獨在彈藥傳送和裝填方面,他們還在使用傳統的滑道和滑車,而且前端彈藥需要依靠人工搬運——新服役的「俾斯麥」號主炮塔已經採用了全新的半自動裝填,每分鐘兩發的射速在同級別戰艦中遙遙領先!
主炮口徑小往往意味著再裝填速度快,經過長年嚴格訓練和不斷磨合,「格耐森瑙」號的每一名炮手都已經成為這部精密機器中快速運轉的零部件,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將穿甲彈以及驅使它們飛行上萬米並達到預定破甲能力所需的發射藥包填入炮膛之內。
等到最後一名炮手高高舉起自己的右拳,炮長朝著話筒大聲喊道:「1號完成!」
3秒之內,其餘兩座主炮塔也完成了裝填,待到短促的炮擊鈴聲結束,炮長和炮手們已經往耳朵裡填上了特製的塞子,解除擊發保險之後,他那在全艦都算得上赫赫有名的大拇指果斷地按下了射擊控制鈕。霎時間,整個炮塔連同腳下的甲板都在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聲中猛烈搖晃起來!
「上帝保佑!」
留著小鬍子的炮長迅速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然後摘下耳塞,拿起電話。
「1號順利!」
德國人的「順利」,也即意味著9發單重達到300公斤的穿甲彈以近乎900米每秒的初速飛射而去——「俾斯麥」號的15英吋主炮發射的炮彈初速才820米每秒!
緊隨「格耐森瑙」號進行轉向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同樣獲得了理想的射擊角度,它的4座雙聯裝主炮齊刷刷地指向戰艦右舷,炮管仰角較低,射擊姿態看起來頗為優雅。就在旗艦開火之後6、7秒,這些身軀細長的8英吋艦炮也發出了戰鬥的怒吼!
距離和速度的換算,使得「格耐森瑙」號上的軍官們在短短十數秒之後就得能夠正面檢視下屬們的射擊水準:黑暗中若是出現爆炸的火光,那便意味著炮彈打中了目標,如果只有沉悶的爆炸聲傳來,炮彈便只是枉然地落入水中——頂多只是近失彈!
以炮術見長的德國海軍,在歷次海戰中往往能夠先敵命中目標,挪威戰役期間,兩艘沙恩霍斯特級在26000米距離上三次齊射就命中了英國海軍的「光榮」號航空母艦,然後一直從2萬多米打到9000米,將英艦打成了篩子,倒霉的「光榮」號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一艘被戰列艦擊沉的航空母艦!
這一次,遠海傳來的轟鳴聲如滾滾驚雷般傳來,視線中卻沒有出現爆炸的火光。
閱歷豐富的海軍中將和艦長根特上校依然如老松般巋然不動。
在艦上副炮孜孜不倦的炮擊聲中,三座三聯裝主炮塔終於又一次發出了響徹海際的怒吼!
「中了,打中了!」才幾秒鐘時間,指揮室裡就傳來了一個亢奮的聲音,眾人轉頭看去,一名不久前剛從輕巡洋艦部隊轉來的少校指著戰艦右前方。原來,那艘早先起火的英國巡洋艦又一次被德艦的副炮所擊中,甲板和艦橋上的熊熊大火已經將它變成了黑暗中的一柄火炬!
呂特晏斯沒有任何表情地將目光重新轉會到右舷遠處,單單一艘巡洋艦絕不是德國艦隊冒險進入愛爾蘭海的最終目標。在這個寒冷而漆黑的夜晚,他和他的戰艦將成為貝爾法斯特港的新守護神。那些完全由英國海軍官兵掌控、隨時可以逃亡北美或者英國殖民地去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他可以毫不手軟的統統予以擊沉!
遭到了一輪炮擊之後,那三艘結伴而行的英國戰艦並沒有立即開炮還擊。近處閃動的火光和戰鼓擂動的轟鳴是「歐根親王」號的主炮齊射,在理想狀態下,它的8英吋主炮能夠達到每分鐘5發的射速,不過在海上夜戰中,射速上的略微差距並沒有很大影響,而且也很少會有指揮官讓自己的戰艦在實戰中進行極速射擊——命中率對於海戰勝負的意義顯然更勝一籌!
十數秒後,海面上依然只有爆炸聲而不見火光!
氣氛愈發沉悶,這時候雷達室傳來報告:
「三艘英國戰艦正高速向我艦駛來,距離不足萬米!」
呂特晏斯那鐵板一般的面孔上終於有些細微的變化,雖然雷達技術在訓練和演習中的表現不錯,尤其能夠彌補光學儀器和肉眼在夜戰中的不足,但德國海軍迄今為止還從未在實戰中憑借雷達取得過戰果——真正可靠的,或許還是艦上的光學儀器和素質出眾的官兵!
半分鐘之後,呂特晏斯的艦隊又進行了第三輪齊射,在兩艦副炮頻頻打中萬米之外的目標時,由雷達指引射擊的主炮卻又一次令人失望地空手而歸,海軍中將終於命令道:「向右舷發射兩顆照明彈!」
黑暗中快速行駛的三艘英國戰艦還是沒有還擊,反倒是那頭受傷的困獸在齜牙咧齒地狂吼著,6英吋和4英吋的炮彈有些雜亂地落在近處海面上。
不絕於耳的炮聲和爆炸聲中,「格耐森瑙」號右舷一座雙聯裝105毫米高射炮悄然昂起了修長的炮管,官兵們迅速將兩枚標有特殊顏色的炮彈填入炮膛,朝著空無一物的夜幕開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