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學士

第三卷 第二百四十三章 秋帷 文 / 衣山盡

    第二百四十三章秋帷

    秋闈是一個令所有讀書人心嚮往之,又暗自膽寒的名詞。

    只有過了這一關,中了舉人,才有做官的資格,才算是真正擠進了統治階級。可以說是,一登龍門身價百倍。

    孫淡來這個時間已經很長時間了,從發願讀書做官起,無時無刻不想著進秋闈考場,得中舉人那天。

    可此刻,拿到卷子之後,他心中卻是一片平靜。無悲無喜,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期待。

    考題實在沒難度啊!

    孫淡拿到的考卷共有十四頁,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個字的空格,加起來,也就三千多字。也就是說,考試必須在這三千多字的篇幅中把文章寫完。

    今科的題目是《夫婦之愚》,出自《中庸》第十二章,原句是「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極其至矣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極其至矣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這裡的「夫婦」二字並不是夫妻,而是直普通的男女即匹夫匹婦。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話說,《中庸》本是古代讀書人必讀科目,這一句又不生僻,換任何一個讀書人來,也是耳熟能詳,要以這句做文章,有的是一千種做法。

    看樣子,皇帝親自住的這個題目也不想在考題上刁難考生,免得惹起不必要的麻煩。考題越簡單,才越能顯示出君王的寬厚。

    當然,降低考試難度讓競爭更加激烈,這卻不是皇帝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因為是大路貨考題,孫淡的資料庫中倒是有幾十篇範文,就看他想抄哪一篇了。

    想了想,他還是決定抄明朝人的文章,畢竟都是同時代人,口味接近,中舉的可能性也高了許多。

    斟酌了半天,他選了諸燮與嘉靖十四年中進士時所做的那篇文章。嘉靖十四年距離現在也不過十五年,不管是風格還是格式都是明人體制。這篇文章連進士都能中,要想考個舉人還不像喝水一樣簡單。

    所以,孫淡心中也安穩下來,也不急著下筆,反四下看了看。卻見對面的考捨中的幾個考生也都是面露微笑,胸有成竹的樣子,估計也為這種低難度的考題而歡喜。

    孫淡心中好笑:水漲船高,難度越小,競爭越激烈,那才是要靠真本事說話的。若考題又冷又篇,若以前恰好作個這個題,或許還有僥倖過關的可能。

    看了半天,等大家都低頭作題後,孫淡覺得無聊,這才提起筆開始答卷。

    「體物不盡於物,君子之道贊也!」

    這是破題,概括、解釋題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體察事物而不局限於事物本身,這就是君子所持的中庸之道的作用的廣泛。

    這一句倒寫得中規中矩,卻能讓人挑不出半點錯來。看樣子,原作者也是老練的答題機器。

    接下來應該是承題,承接破題所說出的意思,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蓋道之費者,隱之為者也。夫婦有在,而聖人有所不在焉。其斯為費而隱乎?」

    中庸之道的廣泛作用來自與他精微的本身,普通人可以體會其中的作用,但聖人卻不局限於此,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個疑問句拋出,很自然地將上下文銜接在一起。

    接下來就應該是起講了,也就是論述這個道理。

    孫淡也不停歇,順手下下去:「且造化以顯仁而涵藏用之機,君子以體道而合盡性之妙。故觀於費者也,其道之隱可知矣!」

    ……

    然後是起講,接著是入題,緊接著是第一股,第二股,到第八股結束。

    最後是收合:「道之費也,而可以行盡矣!」

    孫淡將筆一扔,喃喃道:「中庸之道的廣泛運用,難道可以完全做得到嗎?」

    一種說不出的感悟突然從心中升起。

    好的文章,即便是格式嚴謹的八股時文,也能發人深省。

    連自己這個從信息爆炸,被各種海量文字洗禮過的現代人也被這種言簡意賅的嚴謹文字而感動,古人讀了還有抵抗能力嗎「?

    孫淡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如此文字,休說解元,就算是頭甲也中得了。」

    剛才寫得手順,竟一氣地將這兩千多字寫畢,等放下筆,孫淡右手燙得厲害,手心也有些微微出汗。

    算了算時間,總共才花了不過一個小時。

    抬頭看去,有一片黃葉隨風在考捨的過道裡打著旋兒,忽上忽下飄飛著。

    秋天來了。

    對面的考生都在心急火燎地寫著什麼,對他們來說,一天的考試時間顯然是有些不夠。

    不過,對孫淡而言,接下來的一天是那麼的漫長難熬。

    ……

    坤寧宮。

    皇帝和陳後正坐在一起下棋。

    「妙啊!」皇帝將一子落下:「孫淡這一著殺法狠,黃錦的棋本就使的是蠻力,想不到孫淡這一著比他還狠很強硬。哎,說起來,黃錦也是圍棋好手,可遇到孫淡,依舊是僵手僵腳得像一個三歲孩童。」

    順天府舞弊案同張妃有莫大關係,讓皇帝很是惱火,雖然很寵愛這個妃子,但皇帝還是有一段時間沒去她那裡。

    這讓已經被冷落了許久的陳後看到希望,心中對孫淡也是無比感激。

    當然,孫淡自己卻不知道,他已經變成了后妃爭寵的關鍵,也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後黨干將。

    陳後笑道:「陛下,你不去考場當主考,怎麼反倒有閒心到臣妾這裡來下棋了?」

    皇帝道:「不用去,那裡有楊慎、毛澄他們坐鎮,亂不了。朕就不信,還有人敢在朕面前搞小動作,冒天下之大不韙?朕雖然在這裡下棋,可考場裡的風吹草動可都落在朕的眼中。」

    他不想同皇后討論朝政,指著棋盤:「來來來,繼續。」

    二人擺的正是孫淡那人同黃錦的最後一局對弈。如今,皇帝所持的正是孫淡那日的白子,使的也是孫淡的棋路。

    陳後擺擺頭:「孫靜遠的棋路怪異刁鑽,再加上萬歲的算無遺策,臣妾如何是你們君臣的對手。」說著話,就伸出手去將棋盤拂亂了。

    皇帝也不以為意,「再擺一盤,朕已命人將孫淡與黃錦在北衙中最精彩的二十多局都錄了下來,結成一個集子,取名為《北衙手談錄》。來來來,皇后也不用害怕,朕雖使的是孫靜遠的下法。這他的風格一開始並不凌厲,反有些軟綿綿不著邊際。」

    陳後:「可越下到後面,孫淡的棋越是凶悍,分毫必爭,寸步不讓。以前下的閒棋都變成了預先設計好的陷阱,讓人不知不覺陷了進去。」

    皇帝呵呵一笑:「這才是真正的棉裡藏針,孫淡下的是我道家的棋啊!」

    這個時候,畢雲快步跑了過來:「萬歲爺。」

    皇帝也不抬頭:「畢雲,過些日子你就去司禮監當差吧,隨便把東廠給我管起來。前些日子委屈你了,是朕失察。你也不要怪朕。」

    「多謝萬歲爺。」畢雲有些哽咽,「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臣不敢有任何怨懟。」

    皇帝將一顆白子落下,問:「考場那邊如何了?」

    畢雲知道皇帝是在問孫淡:「回萬歲爺的話,孫淡剛進考場,在門口同楊慎說了一會話。」

    「嗯,知道了,下去吧。」

    「是。」畢雲退了下去。

    一局還沒下完,畢雲又上來了。

    皇帝:「孫淡開始答捲了嗎?「

    「沒有?」

    「什麼,沒有?」陳後一驚,忍不住問:「都進場這麼長時間了,他究竟在幹什麼?」

    畢雲苦笑:「孫淡在發呆。」

    陳後急急地問:「他難道不想答題嗎?」

    皇帝見陳後如此熱心,哼了一聲:「皇后好像很關心的樣子。」

    陳後被皇帝這麼一問,心中不快,反問:「此科關係到陛下和朝廷的體面,臣妾難道就不能關心關心。」

    皇帝不想同皇后再糾纏下去,若再多說,只怕免不了一番爭吵。這個陳後,脾氣未免也暴躁了些。

    他說:「今科考題並不生僻,朕有意降低難度。不要說孫淡這樣的才子,就算是普通秀才,也能輕易答出來,倒不用擔心。孫淡之所以發呆,估計有其他原因吧?」

    皇帝指著棋盤:「下棋,下棋。」

    又下了一局,陳後依舊被皇帝殺得一敗塗地。

    皇帝心中高興,哈哈笑道:「好棋,好棋,朕倒有心詔孫淡來下幾盤了。只不過,到時候黃錦面子上須不好看。」

    下棋的過程中,不斷有太監快步跑來通報考場情形。皇帝也不答話,就揮揮手,表示知道了。

    正在這個時候,畢雲興奮地跑進來:「萬歲爺,孫淡總算開始答捲了。」

    皇帝猛地轉過頭來:「總算開始了嗎,他發了多時間呆了?」

    「回萬歲爺的話,發了小半個時辰的呆。」

    「他如今的情形如何,答題還流利嗎?」

    畢云:「看孫淡的架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文不加點,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好,總算沒有讓朕失望。」皇帝笑了起來。

    陳後也叫了一聲:「我就說孫靜遠這樣的大才,怎麼可能被難住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