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七章 雜貨店 文 / 橘子奏鳴曲
沈紅星把車子停在自家雜貨店的門口,看了看這個自己熟悉無比的店面,稍微感歎了下,然後就開始環顧了下周圍的環境。
自家小店靠北20多米就是雲港市化工廠家屬區,這個家屬區極大,裡面大概住了有將近五千職工與職工家屬,沈紅星家業是在家屬區裡面。
因為沈紅星家那個背叛他們母子的男人,以前是化工廠的職工。而沈紅星的母親則是農家子弟,後來母親和那男人結婚後,沒有正式工作的母親受到廠裡照顧,在廠裡辦的家屬區服務公司裡工作。
而所謂的服務公司,就是一個80年代叫做供銷社,90年代叫服務公司,二十一世紀叫超市的玩意兒。
當年母親在服務公司裡工作,拿的完全是一個月百十塊的死工資,沒有任何提成。工資低是因為母親以前沒有工齡……
我們的共和國以前完全是按照工齡來計算工資,以96年左右的國有企業工資為標準的話,一個剛畢業進廠的大學生工資是248元一個月左右,而一個當時已經工齡三十年的中年普通工人的工資則可高達600多元一個月。
後來母親則是為了多賺點前,「下海」開了個屬於自己家的雜貨鋪,這樣起碼不是死工資,而是自己做多少賺多少。
家屬區門口在兩側路邊各建了一排出租門面房,而自己家的雜貨店就是靠東側的一排門面房的中間位置。
這個位置並不好,零售業有俗話說的好「金角銀邊石當中」。
「金角」自然指的是街角的那一家店舖的位置,這個位置可以接觸到街角兩條路上幾乎所有的客流。如果在十字路口的話甚至可以接觸到四條路上的大部分客流,這裡自然是所有零售業必爭的位置。
「銀邊」指的則是「金角」旁邊的幾個店舖,因為位置原因不可能被兩邊的客流都看到,只能截住一條路上的大部分客流。
而所謂「石當中」,則是指一條路邊最中間的位置,這個是零售業最接受不了的位置之一。
因為不管是按照老祖宗的千年經驗,還是現代的消費者心理學來說,當顧客走在一條路中間的時候,是最沒有消費**的。
人們潛意識總是傾向於在一條路的首尾兩端消費:一個預示「開始」,在這裡消費代表的是為了「征程」做準備;
而另一個預示「結束」,在這裡消費則是對自己的犒勞。
但是在「征程」中段消費算怎麼回事?能暗示什麼?
所以就統計學的數據來說,路中段的店面的營業額也是相對「金角銀邊」低的多。
而化工廠家屬區對面原本是一片農田,而現在被徵用建起了一篇小型商業住宅樓。整片地區離整個市區最繁華的商業街中的一條大概有一千米左右的距離。
這個商業住宅區一共建了8棟樓,沈紅星目測了下每棟樓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兩戶的樣子,每棟六層高,死死的卡住了國家規定七層及以上的住宅需要加裝電梯的規定。
這樣整個住宅區大概300多戶,差不多一千人的樣子。
算完大概住戶的人數,沈紅星轉頭開始在自家店面前一站,抬起手來對著手錶默算門口這條路的人流量。
雖然現在是下班時間,像洪水一樣的自行車摩托車組成的大軍直往家屬區裡湧。但是!下班人群裡雖然分出了不少人陸陸續續的買些饅頭燒餅發麵餅之類的食物,可肯停下來在家屬區門口的一共四家雜貨店裡買東西的人流量居然一分鐘不超過30個人!
沈紅星歎了口氣,2008年的時候,他原來大學裡住一個寢室的死黨--趙子日開了個奶茶店。
趙子日在有開奶茶店意向時就找了曾經開過奶茶店的一個親戚打聽行情,那親戚就直接告訴趙子日:自己去算店面門口每分鐘經過的30歲以下的人流量,每分鐘沒超過三十個人就不要開,否則很可能賺不了多少錢。
之所以要三十歲以下,是因為青少年本身是最容易適應新事物,而且有潮流消費傾向,很容易介紹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消費,同時消費起來不會考慮太多。
而四十歲往上的中老年客戶更加理智,消費前更會考慮太長時間,甚至由於以往經歷而過於要求消費品的實用功能。
剛才沈紅星算出來的四家總客流量還沒到三十人,更別說是三十歲以下的了。
沈紅星歎了歎氣,心裡也猜的到自家店裡生意肯定不怎麼樣,老媽平時回家後那輕鬆的表情估計也是裝出來的,為的是不讓自己擔心吧。
感歎了下後,沈紅星轉身進了自家雜貨店。一進門,看到母親蘇霞正趴在門口附近的櫃檯上算賬。
蘇霞感覺到有人在門口擋住了從西邊照射過來的陽光,抬頭一看是自己兒子,問道:「從海邊回來啦?玩的怎麼樣?」
沈紅星胡亂回答了兩句,讓母親繼續算賬,而他則開始巡視整個店舖。
之間店舖裡雖然模仿超市放了幾個貨架,但是貨架做的粗糙,看起來像是從外面買的角鐵然後diy的,每個貨架最頂層的高度甚至高達180厘米。
沈紅星搖了搖頭,後世的大超市經過消費者心理學的矯正,發現普通的便利店貨架高度最高應該限定在160厘米左右,這個高度以中國老百姓的平均身高來說,無論男女老幼都看的到拿的到。
同時20厘米高度左右分出一排小貨架,因為一般商品的高度不會超過20厘米,這個高度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空間。
而總的來說,根據中國人的平均身高,140厘米和160厘米的兩個高度的貨架是消費者第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同時也是最容易取出商品的地方,這兩個高度要放置店舖主推的商品--通常是各種包裝的小吃、餅乾等。
而自己家貨架的這個位置擺的是什麼:唔,紅星二鍋頭,被沈紅星暱稱為「鄉巴蛋」的鄉巴佬牌醬蛋……
然後沒有端架,也就是排列成類似「ii」的正反兩排貨架的上下兩端的橫槓處沒有增加那種不寬的小貨架。端架的商品是顧客進店選購時最容易看到的位置,這裡沒有利用上。
然後從冷飲廠免費租過來的用來放置飲料的立式冷櫃被老媽放在收銀櫃檯邊,大概她是想方便自己拿飲料給客人。但是放飲料的立式冷櫃需要放置在店舖的最裡面才對……
因為買飲料的過程太短,很多時候客人只是因為天氣原因口渴,所以只想買飲料。如果把飲料櫃放在最外面,那客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貨物。
所以立式冷櫃要求就是放在便利店的最裡面,這樣天熱時誘導客人為了買飲料不得不進店繞一圈,說不定客人看到別的零食或者紙巾之類的就順手買了呢?
然後同樣的,收銀櫃檯上也沒有收銀台端架。所謂的收銀台端架就是擺放在收銀台邊上,基本放置的都是小包裝的紙巾以及口香糖。收銀台上也可以擺放一個出售鑰匙環以及棒棒糖的小貨架。
顧客在付錢的等待間隙,很容易被這些小東西打動而順手買一兩個。
收銀櫃檯旁邊放的不是端架,而是幾大袋糧食,有大米、白面等等。看起來自家雜貨店還順便賣糧食?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沈紅星雖然懂,但是他不會怪母親蘇霞。蘇霞怎麼說也只是個農村裡出來沒受過多少教育,沒見過多少市面的一個婦女,而且還是自己的老媽。她以前不懂,現在自己重生了,自己懂就夠了!
沈紅星走到收銀櫃檯前敲了敲櫃檯的玻璃,引起了母親蘇霞的注意,然後說道:「店裡生意不怎麼樣吧?」
「啊?」蘇霞低頭把耳邊的頭髮別到耳朵後面,然後抬頭眼睛盯著沈紅星說道:「沒啊,生意還行。你問這幹嗎?」然後擺出一副「你想幹嘛」的審視表情。
沈紅星被老媽蘇霞氣的樂了,說道:「少來。我是你兒子,你那套方法我早就熟的不行了。聽到我問了以後,你低頭弄頭髮是心虛,抬頭直盯著我看的時候是在撒謊。然後問我想幹嘛,更是你慣用的招數。
碰到有疑問的問題,你就先質問對方的動機,這樣一來可以根據對方回答的動機來選擇給對方怎樣的答案,二是在你不想回答的時候用這種問法來岔開話題,把焦點轉移到對方的動機是否應該這點。」
蘇霞聽了兒子沈紅星的話完全愣住了,她還從來沒意識到這些問題,她的這些「套路」大部分是她幾十年的生活中慢慢潛意識形成的,今天聽到沈紅星這麼一總結她發現還真的是這麼回事。
但是蘇霞可是眼前這個半大小子的老娘,她怎麼能被兒子制住?要維持為人父母的尊嚴,就算被發現了所有套路這個時候也要裝的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於是蘇霞上下打量了下兒子沈紅星,然後一臉不在意的模樣問道:「你問這到底幹嘛?」
沈紅星一看蘇霞的表情就知道她又進入了「吵架模式」,就跟之前沈紅星跟她爭論到底要不要出去玩的時候一樣,這個時候主動認輸的人只能是沈紅星,否則不論沈紅星怎麼強硬,蘇霞只會不斷的重複一句話「你問這個到底幹嘛」。
沈紅星敗給自己老媽了,於是主動解釋起來:「你也不用寬我的心,整天說生意還行還行,算算外面的客流量,看看店裡的架勢我算的出來。我琢磨著咱家店這麼下去不行,要改革。」
蘇霞一聽沈紅星的話,總算認真了一點,但是她當沈紅星還是十幾歲的半大小子,純粹是想扮演下熱心觀眾,於是問道:「怎麼改?」
沈紅星說道:「一套的改良方案我腦子裡都,從現在怎麼重新擺貨到重新裝修以後買個奶茶機器過來製作奶茶,再到加賣化妝品。不過重新裝修什麼的太花錢,咱家現在這經濟狀況,能不花錢是最好。具體的等我小說寫出來再說吧,到時候小說出版賺的錢就用來裝修和買機器之類的……」
沈紅星發現蘇霞聽了好像沒反應,於是疑惑的停下來看著蘇霞。誰知道蘇霞就保持著剛才的表情一變不變,只是眼眶漸漸濕潤,聚成水滴溢出眼角慢慢滑落。
沈紅星一看老媽莫名其妙的又哭了,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反應,傻傻的看著老媽。
蘇霞這邊則是又被沈紅星感動了,如果說前幾天沈紅星還只是說說「我要一起撐起這個家」之類的漂亮話,今天的沈紅星則是進步到了想賺錢然後幫自己家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雖然不知道以前還像小孩子一般懵懂的兒子怎麼這幾天突然就開始懂事、懂得心疼自己。但是眼前的這個是自己的兒子啊,是十五年前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啊,他懂事了他長大了他懂得為家考慮了他會動腦筋想讓家發展起來,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是好事麼?
是好事還管那麼多幹嘛!
「行了行了,這幾天你哭的比之前半輩子哭的都多吧?怪不得說女人是水做的……」沈紅星無奈的調侃起來。
「去!」蘇霞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板著面孔打了下沈紅星的頭。
沈紅星這邊超「硬漢」的躲也沒躲,跟沒事人一樣繼續說道:「跟你說正經事呢,現在吧咱家能做的就是送貨上門,比如家屬區裡有誰家想買東西,但是懶得出門,一個電話過來,超過比如五塊錢或者十塊錢的話,咱幫他免費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