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風色

第六部 荊南烽煙 第五十四章 難民(4) 文 / 笑破天

    第五十四章難民(4)

    出了關卡後,鎮兵迅速散開,分成數個隊列,有條不紊地驅趕著滯留在原地的難民。哀求、哭泣和下跪只是徒勞,面對著明晃晃的刀槍,難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最後的避難之地,準備踏上一條充滿死亡的路途。

    「快點離開,否則格殺勿論。」

    也許是看見了聚集在李少天身後的那些數量龐大的難民,十幾匹快馬跑了過來,領頭的校尉大聲警告著。

    難民們頓時一陣騷動,有些人已經歎息著轉身往回走,羅紅梅求救似地望著李少天,這個時候,她只能依靠李少天,否則的話,天下雖大,已經無他們這些難民的容身之所。

    李少天望著奔馳而來的騎兵,心中若有所思,軍隊果然開始趕人了,只是不知道是誰下達的命令。不過,看著這些鎮兵一本正經的模樣和訓練有素的動作,他的心中禁不住又有了一些安慰--三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是該到收穫果實的季節了。

    「哎喲,龐獨眼,這是怎麼了?」

    看出了李少天和獨目大漢在對峙,校尉在獨目大漢的身前停下,笑著問,心說也有你擺不平的事情。這群鎮兵來自隨州大營,自然和隨州的地頭蛇--獨目大漢龐德輝相識,因此免不了要調侃幾句。

    龐德輝沒有接校尉的話茬,只是笑了笑,他還在琢磨李少天是不是在虛張聲勢地糊弄他,哪裡有工夫理會校尉的挖苦。

    「這人是怎麼回事?誰殺的?」

    見龐德輝沒有回嘴,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校尉自討了一個沒趣,猛然看見地面上三角眼的無頭屍體和頭顱,驚訝地望向對面的李少天等人,敢殺刺史府的人,這些人絕對不簡單。

    「我!」

    李二愣一挺胸脯,走上前一步,高聲回答。

    校尉聞言,好奇地打量著毫無懼色李二愣,眉頭微微一皺,「殺人可是觸犯了律法的,來人,把他抓起來。」

    不論李二愣有什麼背景,這裡畢竟死了一個隨州刺史府的人,既然碰上了,作為職責,校尉必須要控制住住李二愣,給刺史府一個交代。

    呼啦,一群騎兵衝了上去,將李少天等人團團圍住,他們將李少天看成了李二愣的同謀。李二愣等人見狀,不約而同地將李少天和他身後的羅三平、羅紅梅護在中間,刀口向外,殺氣騰騰地瞪著那些騎兵。

    「怎麼滴,想拒捕?」

    跟天殺軍的人混了三四個月,校尉也沾染了幾分傲氣,見李二愣他們還敢動刀子,鼻子裡冷哼一聲。他們現在隸屬於東路軍,頭兒是赫赫有名的天殺星李少天,想在這裡撒野是找錯了地方。

    「收起來。」

    李少天不由得一陣鬱悶,這都到了家門口了,反而被自家人圍捕,這也太荒唐了,於是他向李二愣等人揮了揮手,讓他們收起了手裡的刀。

    「完了,這下闖大禍了。」

    見校尉等人凶神惡煞的模樣,羅三平面若死灰,欲哭無淚,早知道他就退到後面去了,現在可好,被李少天牽連了,還指不定會有什麼可怕的下場,對方可是刺史府的人。刺史府,羅三平光聽名字就腿肚子打顫。

    羅紅梅此時也是花容失色,刺史府對她這種小老百姓來說那是高不可攀的神秘存在,她擔憂地望著面色嚴肅的李少天,祈禱著李少天能避過這一劫。

    「還算有一個明白人……咦!我怎麼看你這麼眼神?」

    校尉將目光停在了李少天的身上,他看出這個器宇軒昂的年輕人是眼前這群人的頭,冷笑著點了點頭,忽然,他的神情微微一變,狐疑地盯著李少天的臉,像是陷入了某種回憶中。

    「將……將……將……將……將軍大人!」

    李少天見校尉凝視著自己,衝著他微微一笑。這一笑使得校尉神色大變,面色慘白,他結結巴巴地自語了一句,隨即反應了過來,連忙翻身下馬,跌跌撞撞地來到李少天的面前,撲通一聲,單膝跪地,「卑職隨州大營致果校尉武毅參見將軍大人,請將軍大人治卑職冒犯之罪。」

    「將……將軍大人?」

    龐德輝目瞪口呆地望著眼前這戲劇性的一幕,腦子裡嗡得一下一片空白。隨州鎮兵大營的將軍他都打過交道,裡面並沒有李少天這號人,那麼李少天就是天殺軍的人了,龐德輝知道,天殺軍裡只有那個什麼軍委會裡的六個人能稱之為將軍,雖然他只認得六人裡的顧忠國和顧忠恩,但如此年輕的將軍,那麼就只有一個人,一個連寧福都要禮讓三分的可怕之人。

    「參見將軍大人。」

    武毅這麼一跪,騎兵們也慌忙下馬,齊刷刷地跪在了他的身後,現場的氣氛為之一滯。難民們停下了腳步,茫然地看著他們。

    「小人該死,小人該死,將軍大人不計小人過,饒小的一命,饒小的一命。」

    一滴豆粒大的汗珠順著龐德輝的臉頰流了下來,李少天要想弄死他簡直比捏死一隻螞蟻還簡單,想起傳言中的天殺星殺人不眨眼的恐怖,頓時面無血色。想都不想,他連滾帶爬地跑向李少天,雙腿一軟跪在了地上,論起雙手左右開弓,狠狠地抽著自己的耳光,剛才的凶悍之氣早就無影無蹤,隨之而來的是無限的驚恐。

    大漢們先是面面相覷,接著也跪了下來,學著龐德輝的樣子,辟里啪啦地打起了自己的耳光來,掌掌落實,不敢帶絲毫的水分。不一會兒,他們的臉頰就被打得又紅又腫,巴掌印清晰可見。

    「將軍大人!」

    羅三平和羅紅梅愕然望著李少天,雖然他們並不清楚李少天是什麼將軍,官職有多大,但能令刺史府的人如此狼狽,身份絕對不簡單。

    龐德輝夠狠,對自己下手極重,雙頰不僅高高腫起,而且嘴角還流出了血來。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既然龐德輝這麼誠懇地認錯,李少天也不想揪著此事不放,向他和武毅擺了一下。」

    驅散難民的命令是趙光耀下達的,執行者是隨州鎮兵。七八天前,難民一出現就引起了天殺軍軍委會的注意,加強了設在石子鎮外關卡的力量,阻止難民越過石子鎮。難民越聚越多,當得知是郢州軍軍故意將難民驅趕過來,並且難民足有二十萬之眾後,軍委會的五個委員商議後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趕走。

    由於東路軍名義上的第二號人物是趙光耀,而且驅逐難民這種小事也輪不到精銳的天殺軍,最重要的是,沒有李少天的授權,軍委會最多只能調動兩個團的天殺軍。繞開李少天調天殺軍是一件相當敏感的事情,如果不是到了危急時刻,軍委會的那些人是絕對不會觸碰這條底線的。

    因此,顧忠國就去仙人鎮找了趙光耀,趙光耀隨後下了一份調令,調隨州鎮兵大營三千名士兵前去驅散難民。主將竟然私自離開大營,趙光耀免不了要腹誹幾句,認為李少天簡直拿軍機大事當兒戲。

    「暫停驅散,等待新的指示。」

    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李少天略一沉思就向武毅下達了命令,之所以是暫停而不是終止,主要是因為驅散命令的下達者是趙光耀,李少天不想自己表現得太過強勢,從而使得兩人之間的誤解加劇,他決定親自去一趟仙人鎮,向趙光耀解釋自己的想法。

    武毅衝著李少天一拱手,翻身上馬,領著手下的騎兵四下散開,傳達命令去了。混亂的場面逐漸緩和了下來,士兵們收起了武器,列隊而立,難民們好像覺察到了什麼,相互間打探著消息,議論紛紛。

    負責此次驅散難民的是隨州鎮兵的游騎將軍顧天祐,身材魁梧,按照輩分來算是李少天的表哥,他已經趕了過來,和李少天寒暄著。為了安全起見,趕來的鎮兵已經將李少天和難民隔開。難民們鴉雀無聲,遠遠地瞅著和顧天祐談笑風生的李少天,目光中流露出了火熱的期待。

    現在最得意的莫屬羅三平,他現在的身份是李少天口中的「老哥」,神氣活現地站在李少天的身旁,多少年了都沒有此時這樣揚眉吐氣。由於腦子裡一片空白,至於周圍的人說了些什麼,他是一句也沒有聽進去,只是一個勁地咧嘴傻笑著。

    「大老爺救命呀!」

    正當李少天準備帶著羅三平進石子鎮時,忽然,一名站在難民前方瘦骨嶙峋的白髮老者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淒厲地大喊了一聲。

    「大老爺救命呀!」

    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難民們潮水般跪了下去,滿山遍野,高聲向李少天哀求著,天空中一時間愁雲密佈。

    「老人家,快起來。」

    李少天快步走上前扶起了那位白髮老者,接著宏聲向黑壓壓跪在地上的難民宣佈,「襄荊和荊南同屬山南東道,本為一家,我家將軍大人宅心仁厚,必會救爾等於水火,請大家靜待佳音。」

    說完,李少天向著四方的難民拱了拱手,眾人的簇擁下進入了石子鎮。難民們相互攙扶著站了起來,開始了焦急而「漫長」的等待,這是一段最為難熬的時光,不少人雙手合十跪在地上,默默祈禱著幸運之神的眷顧。

    進入了石子鎮後,李少天立即下令從天殺軍和鎮兵之間抽調火夫,並且調取軍糧,準備賑濟難民,他自己則在親衛隊的護送下去仙人鎮找趙光耀。雖然趙光耀對李少天接納這些難民很是不解,但既然李少天不辭辛苦地親自前來和他溝通,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與世風顯得格格不入的李少天,甚至對其能頂住巨大的壓力做出這個決定感到萬分的欽佩。

    在難民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石子鎮裡緩緩使出了一列糧車,留守在原地的鎮兵接到了維持賑濟秩序的命令。難民們此時明白了過來,他們即將獲得賑濟,頓時齊聲歡呼起來,潮水般向各個賑濟點湧去。

    作為對龐德輝衝撞上官的懲罰,在放掉了被他買來的那些孩童和年輕人後,李少天讓其協助維持賑濟秩序,巧妙的化解了和隨州刺史府的這個糾葛,使得龐德輝如釋重負,慶幸不已。

    事後,李少天給趙漢去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四個字「天下」「民心」。趙漢看完後爽朗的一笑,提筆回復了三個字「做的好」,一切盡在不言中。

    李少天賑濟災民的舉動旋風般傳遍了山南東道,在官場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權貴們議論紛紛,讚揚者有之、質疑者有之、謾罵者有之、鼓勵著有之、嘲笑者有之。無論是仁義無雙也好,沽名釣譽也罷,李少天對其皆一笑了之,絲毫不放在心上。

    得知石子鎮開倉賑濟的消息後,漢水西岸越來越多的難民不辭勞苦、拖兒帶女地趕來,奔赴充滿了光明和希望的石子鎮。南征結束後,據統計,曾經在石子鎮待過的難民有近三十萬,這些人經由石子鎮向位於東線戰區內的各個難民營進發,石子鎮成為了大唐太和年間山南東道百姓遷徙潮流的重要中轉站。

    為了安置越聚越多的難民,李少天仿照後世設置起了設施比較齊全的難民營,每個難民營可容納三萬人。難民營中的治安由從難民中招募的護衛隊負責,官方進行監管和指導。

    難民營裡的難民並不是無所事事,按照李少天的分派,成年男人們被組織去開荒,成年女人們則是做針線活,老人留守難民營照顧小孩。

    大唐時代地廣人稀,根據開荒的區域不同,難民營分散出現在東線戰區的各個地區,因此出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在李少天的大力扶持下,難民們獲得了土地和資金扶持,東線戰區內建立起來的各個難民營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座座由李少天所規劃的新型城鎮,而難民們無一例外地都定居在了曾經的難民營,成為了李少天最堅定的支持者。

    在李少天的感召下,東線戰區內的百姓們也自發地對那些難民進行了救助。見識到了難民的淒慘模樣後,百姓們無不慶幸是李少天主掌東線,否則的話他們的景況將和那些難民一樣。

    於是,不知不覺間,李少天的威望在民間日益高漲,不管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們怎麼說,百姓們皆把李少天看成一個好官,這已經足夠了。

    通過設立難民營,李少天不僅成功地掠奪了東線戰區的大量土地,而且也相應地造成了西線戰區內的人口緊缺,導致西線戰區內的土地出現荒蕪的狀態,稅收銳減,從而為日後東西線之間的衝突埋下了一個難以消除的隱患。

    就在王本祿嘲諷李少天假仁假義,沒有一點大將之風時,郢州城之戰終於在毫無預兆的狀況下降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