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風色

第六部 荊南烽煙 第五十一章 序幕(2) 文 / 笑破天

    第五十一章序幕(2)

    西路軍勢如破竹,接連攻佔了荊南境內的數座縣城,兵鋒直指江陵城,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而東路軍則在石子鎮停下了腳步,李少天好像忘記了攻打郢州城的事情,將精力放在了奪取周圍的縣鎮上,重新建立起各地方政權,並且以獲取地方大族的支持為首要任務。

    面對東路軍赤條裸的勢力擴張,郢州城內的刺史王本祿和統兵大將付白軍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王本祿認為東路軍此次來勢洶洶,郢州城只有一萬兩千牙兵和兩萬鎮兵,兵力不足,應該避其鋒芒,堅守城池,反正郢州城城高牆厚、糧草充足,足以支撐一二年,足以將東路軍拖垮。

    而付白軍則認為應該趁東路軍立足未穩之際給予其迎頭痛擊,使其不敢肆意擴張勢力,另外還應主動出擊,和東路軍爭奪周圍鎮縣的控制權,避免這些鎮縣落入東路軍之手,使其獲得休養生息之地,從而與郢州城形成對峙之勢。

    王本祿是王本仙的四弟,雖不是碌碌無能之輩,但也絕非才能出眾之人,之所以能執掌郢州完全是因為他是王本仙的胞弟,這就是家族政治和家族勢力的最顯著特點--用家族之人來掌控權力。

    其實,王本祿之所以拒絕出兵,最主要的還是出於對付白軍的忌憚。付白軍是揚威軍的一員老將,十六歲就跟隨王本仙南征北戰,在揚威軍中聲望甚高。駐守在郢州城的一萬兩千牙兵便是付白軍的嫡系,另外兩萬鎮兵則是王本祿招募的親軍,雖然付白軍是郢州名義上的軍事最高將領,但要受到王本祿這個刺史的節制。

    付白軍能征善戰,從戎三十年,軍事經驗豐富,雖然他對受王本祿這個從沒有上過戰場的門外漢的節制頗有微辭和不滿,但是看在王本仙的面子上也就不予計較,只不過有時候並不買王本祿的帳而已。

    一旦付白軍在對付東路軍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將來必然更加難以駕馭,這是王本祿所不願意看見的。

    因此,為了穩固郢州的軍事領導權,王本祿寧願放任李少天佔領那些縣鎮,也絕不允許付白軍出戰,只要付白軍不出戰,那麼就無法立功,也就無法對他的軍事主導權發起挑戰。這就是人類的劣根性,只要我得不到的,那就絕對不讓你得到。

    萬般無奈,在王本祿的嚴令下,付白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東路軍在他的眼皮底下攻城掠地,輕而易舉地消滅地方上殘存的武裝力量,將郢州城以北的地區全都納入囊中。雙方逐漸以郢州城為南北交界線對峙了起來。

    趙漢的突然發難打了毫無防備的王本仙一個措手不及,江陵是王本仙的根基所在,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一旦放西路軍進入江陵府,其家族的利益必然受損。因此,王本仙調兵遣將,在江陵府北方重鎮長水縣集結了兩萬牙兵、兩萬鎮兵,由荊南名將孫有德統率,準備禦敵於江陵府之外,在長水縣跟西路軍決一死戰。同時,王本仙在荊南大力募兵,由於有著良好的統治基礎,數天內就在江陵府募兵萬餘人。

    長水縣是個中等規模的城鎮,是王本仙為江陵府修建的最後一道北方屏障,城高牆深,易守難攻。五月一日,在經歷了一番突飛猛進的推進後,一路順暢的西路軍在長水縣遭遇到了南征以來的第一場大戰--攻取長水縣城。

    孫有德以逸待勞,閉門不出,利用堅固的城牆給予了西路軍大量的殺傷,使得西路軍在兩天的激烈攻城中損失了八千餘人,傷亡慘重。隨後,趁著西路軍休整的間隙,孫有德夜襲了西路軍的大營,雖說吳世傑早有防範,但還是損失了三千餘人。

    結果,在長水縣縣城外,短短幾天的時間,西路軍就已經損失了一萬餘人,給原本志得意滿的西路軍將士們迎頭澆了一盆涼水,使其不敢再貿然發動進攻,主動後退了二十餘里,在一個叫做薛家集的地方安營紮寨,休養生息。

    趙漢早已經預料到西路軍會遇到阻力,只是沒有想到首戰會敗得如此之慘,雖然有西路軍驕傲輕敵的原因,但不可否認,孫有德的確是個厲害的對手。其實,自四月十五日南征以來,趙漢便已經在襄荊地區開始募兵,首批招募的一萬名新兵已經趕往了薛家集,以增強西路軍的力量。

    隨後,孫有德和吳世傑交手了幾次,互有勝負,各自損失了數千人。

    在進入六月後,雙方再也不敢輕舉妄動,相互間採取了防守的姿態,暗中積蓄力量,開始了漫長的對峙。

    一時間,東西兩線都陷入了可怕的沉寂中,相對於秩序井然、對峙雙方「秋毫無犯」的東線,西線的治安顯得相當糟糕:由於西路軍在一路上在佔領區內實行了燒殺搶的政策,使得百姓們的極大的恐慌,為了生存,為了躲避戰火,他們拖兒帶女,背井離鄉,淪為了難民,佔領區內逐漸人煙凋零,十室九空。

    孫有德不斷派出部隊進入佔領區對西路軍進行騷擾,小規模的零星戰鬥幾乎每天都有,作為報復,吳世傑也向江陵府內派出了隊伍……

    與此同時,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戰事後,吃了大虧的方大勇和齊衡終於反應了過來,抽調兵力予以反擊,使得雙方的戰事處於了膠著狀態:李化龍和方大勇對峙於壽州,汪有道和齊衡僵持於江州。

    晴朗的天空下,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硝煙瀰漫,為了擊敗對方,對戰雙方調兵遣將,大肆募兵,拚命擴充力量。

    面對遍及了長江中下游流域的這場大戰,大唐的朝廷和各地方節度使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顯而易見,這場詭異的衝突絕對不是孤單的突發事件,它極可能是李化龍、汪有道和趙漢預先密謀的一場爭奪地盤的戰爭。

    六大藩鎮依靠著長江水域,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百姓富裕,是大唐最繁華、最富庶的地區,如今他們打了起來,朝廷不得不出面干預,希望調停這場波及廣闊、影響深遠的戰爭,可惜均被交戰雙方拒絕。

    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六大藩鎮的戰爭潛力巨大。在戰況尚未明朗前,周邊的節度使們不敢輕舉妄動,避免過早地陷入戰爭的泥潭,他們隔岸觀火,私下裡接觸交戰方,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這場混戰中攥取最大的利益,等到交戰雙方兩敗俱傷時就是他們出手的最佳時機。

    六月中旬,石子鎮鎮內人頭攢動,聲音嘈雜,儼然成了一個熱鬧的集市,無數小販聚集在這裡叫賣、交易。不少穿著軍裝的軍人跟攤主討價還價,購買著所需要的物品。

    伴隨著戰爭的爆發,漢水的水路運輸已經中斷,由於東線一直處於平靜狀態,因此,治安良好的石子鎮逐漸成為了商人們交易的場所。東線的局勢非常的怪異,雖然已經開戰,但是處於交戰區域的百姓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戰爭的存在,他們依舊如往常一樣的生活和勞作。

    石子鎮和郢州城之間的十里之地成為了一個的緩衝區,交戰雙方好像已經形成了一個默契,都沒有越過緩衝區作些挑釁的舉動。郢州城在經歷了最初十幾天的閉城警戒後,重新開放了城門,允許百姓們和商人進出,沖淡了戰爭的慘烈色彩,大大緩解了郢州城內的緊張氛圍。

    石子鎮內,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不時走過一隊隊戴著白色頭盔,左肩上掛著一個寫著「軍法」二字、黑底紅字肩牌的巡邏隊,這是李少天為了維護軍紀而特意成立的軍法隊,由劉小龍擔任軍法隊隊長,擁有著對東路軍軍官和士兵的監察大權。

    進入石子鎮後,雖然李少天嚴申過軍紀,甚至下達了一道聞名後世的七殺令--搶劫者殺、玷污者殺、違令者殺、擅退者殺、擾亂軍心者殺、中飽私囊者殺、濫殺者殺,但鬆散慣了的隨州鎮兵卻置若罔聞,連續犯下了搶劫、玷污等案件,使得他大為惱火,這才將自己的衛隊改為了軍法隊,授命劉小龍嚴抓違紀事件,凡是涉案者,一律嚴懲不怠。

    在李少天看來,一支軍紀敗壞的部隊只能打順風仗,一旦遇上逆風仗就會土崩瓦解。尤其嚴重的是,如果任由隨州鎮兵敗壞下去,勢必影響到天殺軍的軍心和士氣。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為了嚴肅軍紀,李少天率先拿隨州鎮兵的游擊將軍趙良開刀。趙良是趙漢的遠房堂弟,授命留守石川縣縣城,負責石川縣的治安和物資的中轉。這是一個風光無限的肥差,使得趙良不僅受盡了城內富商大戶的巴結,更是在暗地裡撈了不少油水。

    趙良的日子原本過得瀟灑愜意,不幸的是他犯下了一件在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而使得李少天勃然大怒的「小事」:也許是精蟲上頭,趙良在一次赴宴時看中了一名在街頭隨父母賣菜的十五歲俊俏少女,於是讓人將其擄入了府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