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弄臣

第一卷 第376章 自己找死 文 / 鱸州魚

    第376章自己找死

    大明九大邊鎮,大體上可以按照與京城距離的遠近,來劃分其重要性,而薊鎮,宣府以及大同三鎮,正是重中之重,這三鎮的實力也冠居九邊。

    最初的時候,薊鎮的治所在桃林口。桃林口位於永平之北,東接遼東鎮,也是長城一處重要關口,不過作為京師附近的重鎮,終究是太過偏僻了一點。於是,在永樂末年,總兵陳敬奏請天子,移鎮於獅子峪。

    而獅子峪位置雖好,地勢也頗險要,可也有不足之處,地勢狹窄就沒法駐守重兵,更加無法屯田。因此,在天順初年,薊鎮再次遷移,並且一直延續到了明末,這最終的選擇就是三屯營。

    沒有就去搶,這是質樸的草原人奉行了千年的準則。不過,由於自家也要放牧生產,所以韃虜的入侵一般都在秋冬之季,為了掠奪到足以過冬並且熬過來年春天的糧食,草原人年復一年的重複著殺人和被殺的行動,並且樂此不疲。

    因此,往年到了冬天的時候,三屯營的氣氛都會變得極為緊張。小股的游騎當然不足為慮,可一旦韃虜有大舉入侵的跡象,那麼薊鎮的主力部隊就必須出動了,若是讓韃虜攻破邊牆,甚至威脅到京師,那可不是好玩的。

    不過近幾年有些不同,由於薊鎮兵強馬壯,冠居九邊之首,而且山海關至居庸關一帶的長城也屢經修繕,韃虜多次在這裡碰了個頭破血流之後,也學了乖,不再和薊鎮糾纏,而是選擇了其他地方,作為掠搶的目標。

    要知道,搶劫和做買賣一樣,若是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那就是不划算的買賣了,質樸的草原人也不是太傻,這種簡單的道理他們都懂。

    不過,在正德元年的這個冬天,總兵大人的直屬部隊突然接到了集結的命令,三屯營的氣氛如同早些年一樣,驟然緊張了起來。

    軍士們都是驚疑不定,紛紛向北方眺望著,想看看有沒有預示著韃虜大舉入寇的烽火,沒有發現之後,也是鬆了一口氣,轉而交頭接耳的談論來,猜測著總兵大人到底要做些什麼。

    早些日子也有這麼一次,那一次的規模比這次更大,整個薊鎮的十萬兵馬都收到了命令,劍拔弩張之下,甚至傳出了皇上要傚法永樂大帝,御駕北征的流言。

    直到事後很久,這才隱隱的有了消息,說當日京師發生了一場變亂,集結邊軍是為了防止不測的。當然,這流言只是私下裡流傳罷了,沒人敢當著將官們面說起。

    不得皇命,邊軍入京?這可是大忌諱,真是要做下了這等事,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腦袋呢!

    因此,雖然這一次的動員規模比較小,僅限於三屯營駐紮的部隊,可眾軍士還是人心惶惶的,生怕傳言成真,總兵大人不得聖旨,就帶著大夥兒去京城。各種擔憂化成了嗡嗡的大響,連帥帳中都是聽得分明。

    「謝宏的車駕現在何處?」帥帳中的人卻沒空理會這些,***兵名字叫做溫和,可他的語氣卻一點也不溫和,反而充滿了焦躁之意。

    「點子應該是初十的時候離京,上次探子的回報是說,他已經出了通州,奔香河而去,他那車隊中有不少工匠,還有女眷,走不快,現在應該差不多到了玉田了。」帥案上鋪著一張輿圖,溫和端坐其後,另一個將官正在那圖上指指點點。

    「溫大哥,咱們要動手的話,可得抓緊著點兒,若是讓點子入了永平府,咱們再想動作就不方便了。」吳玉是遵化人,屬於薊鎮的本地戶,在薊鎮軍伍中素來頗有威望。如今他雖是位列參將,地位卻僅在總兵溫和之下,而且兩人的關係也相當融洽。

    倒不是吳參將看淡了功名榮辱,不與溫和相爭,只不過溫和乃是劉首輔的門下,素來以閣老門生自居。大明武人的地位甚低,吳玉一個小小的參將,就算有些勢力,又如何敢和這樣的人爭持?

    他很清楚,在劉閣老的眼中,他這個參將也不過是個螻蟻罷了,伸個手指頭就能碾死。所以,他對溫和保持了恭敬的態度,期盼著能藉著溫和搭上劉閣老的線。

    雖然劉閣老如今已經致仕,可吳玉也沒怎麼失望,虎死不倒威,劉閣老這樣的大人物,就算是隨意引見幾個大人物,也能讓他這個參將受用無窮啊。

    「可是……」溫和頭也不抬的盯著輿圖,神色極是凝重,沉吟半響,偏偏卻下不了決心。

    「溫大哥,都這個時候了,還可是什麼啊?那不是劉閣老的親筆信嗎?還有謝閣老的附署,連王閣老的信也到了,三位閣臣啊!天大的事也能擺平了,你還猶豫些什麼?」吳玉大急,恨不得揪著溫和的衣服,把他吼清醒過來。

    這是多好的機會啊!藉著這個機會不但能討好劉閣老,還能藉機搭上江南士人,只要王閣老稍微點個頭,調職去南方就不會是夢想了,比起邊關這凶險嚴寒之地,江南水鄉簡直就是神仙居所啊!

    當然,這使命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若不是得了閣老的信,襲擊身為欽差大臣,遼東巡撫的當朝侯爺這種事,吳玉是想都不敢想的,何況對方還是那個聖眷無邊的謝宏!

    可還是那句話,有了三位閣老的首肯和支持,天大事也能抹得平!富貴險中求,身為武人,想要榮華富貴,總是要用手裡的刀子說話的。

    越是意識到事情的緊要,吳玉就越是對溫和的遲疑感到不耐煩。不管怎麼說,這種事也不能做在明裡,對方也是有數千軍馬扈從的,想要徹底殲滅也不是一時三刻能夠做得到的,若是對方入了永平府,那就徹底沒法下手了。

    目標入了遼鎮之後,機會倒是更多,不過,不得朝廷令旨,深入其他邊鎮……這種事跟謀逆也沒啥兩樣了,就算傳信的再加上兩個閣老,吳玉也是不敢做的。

    「雖說是劉閣老的親筆信,可這言辭間的語氣,卻和從前完全不一樣……」溫和沉吟著說道:「劉閣老的意思,分明就是讓本將自行決斷,可這等大事,又哪裡是本將能夠自行決斷得了的?」

    和軍戶出身,不識大字的吳玉不同,溫和乃是將門之後,不但識文斷字,而且造詣還頗為不凡,憑著他對劉健的熟悉,很快就在信中捕捉到了對方隱含的意思,他的遲疑也多半因此而來。

    劉閣老素來強勢,脾氣也是執拗,就算面對先皇甚至憲宗皇帝,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都不會因為皇命而退縮,這麼一個人卻突然露出了退隱蕭索的意思,其中的意味又怎能不讓人心驚?

    何況,與上一次的勤王密令不同,這一次卻是要玩陰招,假扮盜匪襲擊欽差。這事兒顯然沒法瞞得過去,這可是邊牆之內,對方人馬足有數千,得有多大股的盜匪,才能做出來這麼大的事情啊?

    「便是劉閣老有所顧忌,可另外的二位閣老的信總不會有錯吧?」吳玉還是一力堅持著:「有那二位閣老在,就算是有些麻煩,想必也不要緊,左右告急文書咱們都送上去了,只說韃虜破了邊牆,然後襲擊了欽差便是。」

    「吳兄弟,你說的這個,也正是本將第二個顧忌的。」溫和搖搖頭,神色間更添憂色,「往日裡,可以根據其他各鎮的軍報,確定韃虜主力的位置,可如今九邊處處告急……若是咱們主力往南一動,韃虜趁虛而入,又當如何?」

    「溫大哥,說來說去,你就是不敢去是吧?」吳玉是個純粹的武人,論起口舌便利,他比溫和可差遠了,見對方推托,他一時怒火攻心,再也按捺不下,卻是忽略了身份地位,拍案向溫和質問起來。

    「吳兄弟,不是本官膽小,實在是……」被人冒犯,溫和也不惱,依然慢聲私語的向吳玉解釋。

    「你若不敢去,那就調兵給我,我自帶人去做這件大事!」為了謝遷、王鏊許下的大富貴,吳玉是徹底豁出去了。他手下也有數千親信部隊,可這場仗不是以分出輸贏為目的,而是要徹底殲滅對方才行,兵少了可不成。

    「也罷,兄弟一場,我就依吳兄弟便是,只是……」溫和答應的倒是痛快,可話到一半,卻是欲言又止。

    「溫大哥只管安坐,兄弟我的性子你還不知道麼?我可不是那種不能同享富貴的,事成之後,功勞少不得大哥一份。」吳玉心中更是鄙夷,這種假書生果然經不得事,沒學會文人的陞遷之道,反倒只會轉這些小肚腸,不敢但責任卻又想要功勞,真是無恥之尤。

    「倒不是為了這功勞,若是事成,也是吳兄弟甘冒奇險做下的,本將又怎麼好意思去分潤功勞?」溫和伸手止住要分辨的吳玉,繼續說道:「本將的意思是,吳兄弟只管去,卻不需提本將的名字,無論成敗都是如此,吳兄弟可願意答應?」

    「無論成敗?哈哈……」吳玉本來還以為溫和故作姿態,還想著要虛情假意一番,可聽到最後,他卻是訝然失笑。

    敗?三屯營這裡有精兵數萬,雖然不能盡數帶走,可憑他的威望,再有溫和的默許,號召起來兩三萬兵馬也是尋常。那謝宏身邊不過三五千人,而且還不全是兵,有不少家眷什麼的累贅,這樣的形勢下,自己會輸?那不是荒謬嗎?

    「正是如此,吳兄弟你若是答應了,那本將也不攔你,否則……」吳玉嗤笑有聲,大為失態,溫和卻依然面色平和說道。

    「便是如此,溫大哥放心就是。」吳玉一抱拳,轉身便走。謝宏一行已快到豐潤了,得抓緊時間才行,這樣的大事,總不能在城鎮裡動手吧?

    望著他的背影,溫和卻突然露出了一絲冷笑:那謝宏是何等的妖孽,攪亂了天下局勢不說,連劉閣老都受了震懾,不願再和他為敵,以保全身家性命,沒點特異處,又豈能如此?

    吳兄弟,兵凶戰危,對手狡詐,你可莫怪做大哥的沒提醒過你,若是有個閃失,那也是你自找的,與旁人無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