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八卷 南下 第五百三十八章 廬山寺院 文 / 天翔

    第五百三十八章廬山寺院

    戰船在揚州境內行駛了三天之後,終於來到了揚州境內靠近荊州的地方。而在這裡,還有當時揚州的第一大城市,也就是位於長江南岸不遠處的豫章郡柴桑城。

    老劉之所以對這裡很感興趣,並且讓兩艘戰船靠岸停泊。是因為這裡便是後世的九江。而赤壁大戰開戰之時,周瑜的水軍大營便是建在這裡。另外便是在柴桑以南不足百里的地方,便是那座非常有名的廬山。而廬山的位置,便是在與長江相通的鄱陽的西邊。

    由於身上帶有揚州刺史府為他們出具的通關文書,因此老劉等人的船隻在揚州境內可以說暢通無阻。戰船也順利的停靠在了江邊的碼頭上。老劉帶著眾人離船上岸,首先來到了高大雄偉的柴桑城。

    由於地處長江水運的要道,柴桑城內南來北往的客商很多。柴桑也因而成為如今揚州最大的一座城市。城內酒樓商舖林立,客棧更是隨處可見。老劉等人進城時正是下午時分,街上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從他們所見到的這番景象來看,柴桑城果然繁華富庶,不愧揚州第一大城的稱謂。

    到了柴桑,自然不免要嘗嘗這裡的美味佳餚。而甄姜等眾女更是有了好去處。老劉與文丑、趙雲陪著她們逛了半天的柴桑城,結果最後三人和跟隨的幾名親衛隊員手裡懷裡幾乎都是大包小包,不僅有江南出產的綾羅綢緞,更有水粉胭脂和珠寶首飾,令老劉不由得大發感歎:看來不管在什麼時代,女人喜歡逛街購物的天**都是一般無二。

    在柴桑城中又住了一晚之後,第二天老劉才帶著眾人離開了柴桑城,上了停靠在碼頭上的戰船。大船並沒有直接離開揚州,前往荊州方向,而是轉而向南,逆流而上進入了連通鄱陽湖與長江的水道,直奔廬山方向而去。

    看著兩岸起伏的群山和寬闊的河道,令老劉心中感觸頗深。如今的鄱陽湖與長江連通之處,便是一座又一座相連的湖泊,湖水清澈透明,湖邊的山峰倒映在湖水之中,令人望之心曠神怡。

    緊靠在長江邊上的那座山,名為石鍾山,此山屹立於鄱陽湖匯入長江的交匯處,控扼江湖,實乃戰略要地。

    沿著石鍾山繼續南行,不出二十里,便可以看到在水道南側有一座不是很高,但是形狀非常獨特的小山。連友熟知荊、揚二州的江河湖泊,如今便在老劉等人身邊為他們當嚮導。同時向大家介紹這些湖泊和山峰的名稱。

    這座小山南高北低,遠望頗似一隻巨鞋浮於碧波之中,因形狀酷似鞋形而得名鞋山,還有個名稱是大孤山。鞋山所在的湖泊名為鞋山湖,是鄱陽湖最接近長江的一處湖泊。

    過了鞋山之後,戰船繼續沿著寬闊的水面前行。這些湖泊大都很深,因此非常適宜戰船的行進。儘管是逆流而上,但是每艘戰船上的一百二十名槳手齊心協力,使得戰船前進的速度比在長江上航行還要快。又前進了大約四十里的航程,老劉等人此行的目的地廬山便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看著雄偉奇險的山峰就在眼前,令紅昌等人更是興奮的大叫起來。老劉讓周泰指揮戰船停靠在岸邊的一處天然港灣之中,留下周泰與郭茂幾人在船上留守,其他人都跟著老劉上了岸,向著不遠處的廬山而去。

    眾人一邊欣賞著周圍的美景,一邊進入了廬山之中,老劉則憑借自己胸中所知,開始為大家講起廬山的來歷和山中到底擁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相傳周代時,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捨,此山因此得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而在廬山之中,根據老劉的記憶,最著名的景點應該有三疊泉、仙人洞和白鹿洞、含鄱口等。

    連友雖然也知道山裡確有幾處如老劉所說的景點,但是眾人看著老劉娓娓道來,似乎他曾經來過一般,因此都很感驚奇。紅昌首先問老劉是不是以前曾經來過這裡,否則他怎麼會對廬山知道的如此清楚。

    看著大家望向自己的目光,老劉急忙解釋是自己從書中看到的。同時也告訴紅昌以後一定要多讀書,自然便會知道很多知識。

    其他人還以為老劉說的是實話,包括學識過人的周瑜也是如此。唯有郭嘉可是知道主公之所以這樣說,其實只不過是搪塞紅昌的。自己看的書也不少,但是卻遠不如主公所知。而且很多東西根據郭嘉的記憶,似乎從來就沒見過哪本書記載著這些東西。比如眼前的廬山,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記載,但也不過寥寥數字,根本沒有這麼詳細。不過對於主公的這種能力,郭嘉早已領教了無數次了,因此現在他對於主公之能與老劉身邊的戲志才、陳宮等人一樣,就是兩個字:佩服。

    廬山在此時便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美景勝地,因此前來旅遊觀光的百姓也不少。不過對於忽然出現的老劉這幫人,則更是引人注目。畢竟這些人之中都是美女俊男,外加幾個壯男。更兼有大漢百姓從未見過的金髮碧眼的露西拉母女,因此很多人看到他們之後,竟然跑過來圍觀他們,反而不去關注廬山的美景了。

    見此情景,老劉急忙帶著大家爬向山上人少的地方。畢竟被別人圍觀,也令大家很不舒服。所以眾人一陣疾走之後,便來到了半山腰處的一處寺院之外。

    當遠遠看到這處建築之時,令老劉等人都很驚奇。畢竟那個時候在大漢到處都可以見到道觀。可是在廬山半山腰出現的,卻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佛教寺院。

    對於在廬山出現了寺廟,令老劉也有些驚詫不已。不由得望向了身邊的郭嘉。

    郭嘉跟著老劉出訪羅馬等國時,在貴霜、安息兩國都見過與眼前的建築相近的寺院。而且在大漢的都城洛陽,也有白馬寺等幾處寺院存在。可是如今在這裡見到寺院,郭嘉同樣有些不解,因此老劉望向自己,他也只能無奈的向老劉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委。

    等眾人到了寺院門前,這才發現院內竟然有不少人在燒香禮佛。於是眾人也都跟著老劉進了寺院,來到了裡邊的大雄寶殿之前。

    此時正好有個僧人從老劉等人身旁經過,老劉急忙把他叫住,便向他問起了為何在廬山之中,會有佛教寺院的存在?

    雖然看不出老劉等人是何來頭,但是從他們這些人的穿戴打扮,那名僧人也立時便斷定眼前之人絕非等閒之輩。於是在向老劉稽首行禮之後,僧人便把這座寺院的來歷告訴了老劉等人。

    原來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東漢明帝在位之時,便有不少西域的僧人前來大漢境內傳經授法,廬山便成為了當時大漢的佛教中心之一,眼前的這座寺院,便是在那個時代修建的,因為寺院就在廬山的半山腰,故而名為半山寺。

    僧人說完,眾人這才知道原來在當今的大漢,並不是只在洛陽才有佛教的寺院,便是在廬山也有寺院存在。而且這裡的香火還頗為旺盛,看來佛教此時不僅已經得到了不少大漢百姓的認可,燒香禮佛也已經成了不少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了。

    送走了僧人之後,眾人便繼續在寺院中參觀。然而就在眾人滿懷肅穆的進了大雄寶殿之內,向釋迦牟尼的塑像叩頭行禮時,外邊忽然一陣大亂,同時還夾雜著幾聲慘叫聲。老劉等人也不知道在這佛門淨土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便急忙帶著大家衝出了大雄寶殿,來到了大殿之外的空地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