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九十章 勇闖刀陣 文 / 天翔
第四百九十章勇闖刀陣
雉姬尾子來到漢軍大營之後,營門處的衛兵都已經認識她了,便把她和吉光直接帶到了老劉的中軍大帳之中。
看到雉姬尾子這麼快就從宇都宮回來,帳中的老劉與陳宮、郭嘉知道她肯定是把事情辦妥了,於是老劉便向雉姬尾子問起了這次前去宇都宮的情況。
在吉光的翻譯下,雉姬尾子便把自己見到卑彌呼之後,卑彌呼所答應的一切告訴了幾人。並且她也提到了卑彌呼為了保證老劉的安全,決定不把老劉的真實身份告訴城內的其他倭人。而是讓他以漢人使節的身份進入宇都宮城,從而在與倭人談判的同時,也讓他與卑彌呼能夠直接接觸一下,看看是否能夠得到卑彌呼的青睞,從而把卑彌呼娶到手裡。
對於這樣的安排,開始的時候幾人也有些不滿意。不過等雉姬尾子解釋了卑彌呼的苦衷之後,陳宮和郭嘉立刻覺得這是件好事請,既然倭人之間有可能起內訌,那麼老劉到時候正好可以拉一頭打一頭,如此一來,便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全控制邪馬台國。
至於跟隨老劉前往宇都宮的人員,還是按照他們事先商定的那樣,由文丑與張飛帶領二十名親衛隊員護送老劉進城。剩下的漢軍則盡快拔營起寨,將大營安置在城外不到五里遠的地方。同時步兵做好攻城的準備,這樣一旦城內的老劉遇險,步兵便可以在輕騎兵的掩護下盡快登上城牆,將城門從倭人手裡奪過來,並且派出大隊人馬衝入城中接應老劉。
今天天色已晚,所以老劉決定明天一早,自己再帶著文丑等人進城。雉姬尾子和吉光當然也跟著他們一道前往宇都宮。吉光是為老劉擔當翻譯,而雉姬尾子則可以隨時從卑彌呼那裡瞭解情況,以便老劉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當天晚上,雉姬尾子仍然留在老劉的身邊過夜。可能是她自覺今後自己很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因此雉姬尾子當晚也是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對老劉刻意奉承。老劉當然也是盡力而為,兩人盡享魚水之歡之後,帶著滿足神情的雉姬尾子便依偎在老劉的懷中安然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之後,老劉便帶著文丑等人離開了大營,前往宇都宮去見卑彌呼。而陳宮則與關羽帶著五千名輕騎兵把他們一直護送到城外。
雉姬尾子先到城門外向城牆上的倭兵說明情況。此時宇都宮的守將高丸巖奉卑彌呼之命,親自在南門等候大漢使節的到來。此時看到是雉姬尾子領著二十幾名漢人到了城門外,而遠處還有數千名漢人的騎兵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高丸巖便急忙指揮士兵放下吊橋,打開城門將老劉等人放入了城中。
看到漢人個個高大威猛,身上又都穿著精光閃閃的盔甲,除了老劉和張飛,別人也都戴著精緻的頭盔。高丸巖與他手下的一些將士雖然有些畏懼,但是一想進城的漢人不過只有二十二人,又如何能是城中幾萬大軍的對手,因此高丸巖對於老劉等人不免有些傲慢。而他更是和大將軍根本正菜背著卑彌呼等人在王宮外擺下了一座刀陣,到時候好給前來談判的漢人使節一個下馬威。
看到邪馬台女王沒有親自前來迎接老劉,文丑與張飛兩人都很生氣。如今看到城中的倭人守將態度傲慢,兩人便有些壓不住火。若不是老劉看出兩人想要動手而及時安撫了他們幾句,高丸巖恐怕就要被兩人撕成兩半了。
雉姬尾子向高丸巖介紹老劉是大漢前來談判的使節後,高丸巖也只是向老劉點了一下頭,然後便伸手請老劉前往王宮,女王陛下正在大殿中等著他們。說完他便自顧在前邊帶路,前往宇都宮城中央的王宮大殿。
看到倭人竟然如此怠慢老劉,文丑與張飛更是怒火中燒,幾乎便要上去將高丸巖丟到馬下,然後再讓他給老劉磕頭行禮。不過老劉再次勸住了他們。如今自己是在倭人的地盤上,有些事情能忍則忍,實在忍無可忍之時再行發難也為時未晚。
於是老劉等人便在高丸巖的引導下,經過城中寬闊的大街前往王宮。
由於漢人要進城的消息已經被高丸巖在城中散佈了出去,因此城中的倭人都知道漢人要來城中與女王談判。他們出於對漢人的好奇與痛恨,不少倭人都擠到了從南門前往王宮的道路兩旁,想要看看漢人到底是什麼模樣,會輕易的打敗四國的十五萬聯軍。
結果等老劉等人跟著高丸巖帶領的倭人精兵進入街道兩旁倭人的視線之後,所有的倭人都被驚得張大了嘴巴。因為今天來的除了老劉、文丑和張飛之外,二十名親衛隊員也是文丑從上百名親衛隊員中挑選出來的佼佼者,一個個都是身高體壯,令倭人相形之下更顯猥瑣。因此本來還想嘲笑漢人的倭人此時早就沒有了開始時的神氣勁,代之而來的則是滿臉的驚愕與羨慕之情。
高丸巖本想發動城中的倭人前來羞辱漢人一番。可是沒想到等漢人來了之後,街道兩旁的倭人似乎早已忘了他們前來觀看漢人的目的,因此儘管他向周圍的倭人擠眉弄眼的示意,但是可能是早已被漢人的神威所懾服,大街兩旁的倭人根本不敢站出來向漢人挑釁。因此一直到了王宮大門之外,老劉等人都沒有受到任何的干擾。
此時的邪馬台王宮大門之外,大將軍根本正菜帶領二百名倭人精兵在王宮前邊的空地上,排成了兩列縱隊,兩隊之間的距離不到三尺,僅容一人通過。而兩旁的倭兵都是手持長刀,嚴陣以待。
看到高丸巖帶著漢人過來了之後,根本正菜一聲令下,二百名倭兵馬上舉起手中的長刀,兩人一組將長刀在半空中交叉在一起,刀刃向下組成了一條長約百步的刀陣。
儘管這些倭兵都是根本正菜從王宮衛隊和城內的守軍中挑選出來的,他們的身材在倭人當中都已經算是很高的了,但是與漢人相比,還是要矮了半頭以上。因此他們的刀陣架起來之後,下邊的空間仍然有限,若是老劉等人從下邊穿過去,直著身體不低頭的話頭頂與刀刃的距離恐怕連三寸都不到。
儘管倭人沒有言明,但是看到這個陣勢,老劉等人便知道倭人的目的。高丸巖在向根本正菜行過禮之後,便通過吉光的翻譯,將根本正菜介紹給了老劉。
看到卑彌呼仍然沒有出宮迎接老劉,文丑和張飛剛剛壓下去的怒火又上來了,老劉明白自己這次前來宇都宮,是以大漢使節的名義而非耽羅王,因此卑彌呼不出宮迎接也是情有可原,因此他再次低聲喝止了兩人,面帶笑容的與根本正菜抱拳相見。
得知來者便是漢人使節,由於不知道老劉的官階到底有多高,因此根本正菜也就沒有給老劉行禮,而是伸手向老劉做了個請進的姿勢,只是他手勢所指的方向,便是二百名倭兵組成的刀陣。
看到城中的倭人如此行事,雉姬尾子也替老劉捏了一把汗。可是現在她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老劉,由他來做出決定。
倭人竟然以刀陣來考驗自己的膽量,老劉當然不會畏縮不前。所以老劉微微一笑,抬腿便向倭兵的刀陣走去。
文丑和張飛急忙向老劉道:「主公,還是讓我們先走吧,若是這些倭兵想對主公不利,主公豈不是很危險?」
老劉笑著對兩人道:「不俊、益德,倭人使出這等伎倆,不難看出他們內心的恐慌。我便從刀下走一遭又有何妨?難道你們還不相信我的能力嗎?再說了,我們豈能讓倭人看扁了不成?」
兩人一想也是,雖然這次進城大家都沒有帶長兵器,但是腰間的寶劍腰刀照樣鋒利無比,以老劉的武功,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因此兩人便不再說話,待老劉邁步向前之後,他們兩人便跟在老劉身後,也向著倭人的刀陣走去。
親衛隊員也跟在兩人的身後排成一隊,毫無懼色的向著倭人的刀陣而去。看到漢人如此膽色,剛才還自以為得意的根本正菜與高丸巖也不僅有些氣餒,看來自己威嚇漢人的如意算盤又要落空,漢人根本就不怕自己的這一套。
面帶笑容的老劉如閒庭信步一般,從倭人的刀陣中緩步前行,他看上去毫無懼色,而那些舉著長刀的倭兵倒顯得有些緊張,從有些倭兵的腦門上已經冒出了汗珠便可以看出這一點。
當老劉走過了一多半的距離時,一名倭兵可能是舉刀時間太長了,再加上心裡有些緊張,當老劉來到他的面前時,他的手突然一軟,長刀便向老劉的頭頂落了下來。
跟在老劉身後不遠處的文丑發現倭人的長刀突然下落,還以為是倭人要對老劉發難。因此他一邊出聲向老劉示警,一邊拔出腰刀,開始向身邊的倭兵發起了攻擊。
文丑身後的張飛不知道前邊發生了什麼情況,看到文丑動手,他也自然而然的右手拔刀,同時左肘和右腿齊出,將身邊的兩名倭兵打倒在地。
他們兩人一動手,後邊的親衛隊員也都發現前邊已經打起來了,自然不會坐等挨打,因此親衛隊員也都紛紛拔出腰刀,向身邊的倭兵發動了進攻。
這些倭兵雖然都是虎視眈眈的對著老劉等人,但是他們今天得到的命令,只是嚇唬嚇唬漢人,大將軍並沒有讓他們對漢人動手。如今漢人突然向他們動手,這些倭兵雖然本能的抵抗漢人的攻擊,但是他們卻只是在被動的防禦,並沒有向漢人搶攻。
走在前邊的老劉在身旁倭兵的長刀掉落之時,便已經發現了這一狀況。而身後文醜的一聲大喊,也給老劉提了醒。只是老劉看到了身旁倭人臉上的表情,猜想他可能是一時緊張所以才掉落了手裡的長刀。因此老劉並沒有拔出腰間的寶劍,而是身體向前竄出,躲過了落下的長刀,同時身子迅速下蹲,一個掃堂腿將兩邊的倭兵踢倒了四五人。
正在刀陣之外與老劉並行的根本正菜與高丸巖發現漢人突然動起手來,兩人並沒有看清是由於一名倭兵的長刀脫手,才引發了這場衝突。不過他們畢竟還不敢公然違抗卑彌呼的命令,讓倭兵攻擊大漢的使節。因此他們一邊高聲傳令倭兵後退,自己也迅速向後退出,以免被漢人誤傷了自己。
倭兵一後退,他們的刀陣自然便土崩瓦解。而老劉等人早已聚在了一起,所有人面朝外組成了一個圓形的戰陣。看到倭兵後退之後,他們也沒有繼續追擊。
看到打鬥已經停止,根本正菜氣急敗壞的向著老劉喊了起來。吉光此時就在他的旁邊,於是便把根本正菜的話翻譯給了老劉。
原來根本正菜是在責怪老劉為什麼不遵守倭人的規矩,竟然搶先向倭兵動手?難道他們不是來談判的,而是來打架的不成?
聽了根本正菜的責難,老劉知道這應該是一場誤會,於是便將剛才的情況如實的告訴了根本正菜和周圍的倭人。
由於老劉等人動手之時,並沒有向倭兵痛下殺手,因此倭兵雖然也被打倒了四五十人,但是卻也都是被老劉等人用拳腳或刀柄刀背打倒的,雖然也有幾人傷的不輕,不過卻沒有一人被打死。根本正菜根據老劉的描述,很快便找出了那名失手落刀的倭兵。在向他本人和他前後的幾名倭兵問明了情況之後,根本正菜恨他壞了大事,竟然抽出腰間的長刀將其砍為兩段。
血光飛濺之中,雉姬尾子嚇得失聲尖叫。而根本正菜在痛罵了一頓倭兵全都是窩囊廢之後,便規規矩矩的請老劉隨他進宮,前去大殿中面見邪馬台女王卑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