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丟卒保車 文 / 天翔

    第四百七十七章丟卒保車

    一直龜縮在倭人大營中的小澤丸最近很是鬱悶。偷襲漢軍的一仗本以為必可大獲全勝,結果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令自己手下的大軍損失過半。而井上正一帶領的四千騎兵前去追殺那些漢人的殘兵,至今也沒有任何消息。小澤丸與軍中僅存的大將竹下登商議了幾天,也沒能想出一個好主意來擺脫眼下倭人聯軍所面臨的窘境。

    今天兩人又在帳中長吁短歎的時候,忽然有衛兵跑進帳中向兩人報告:有兩名自稱是從宇都宮來送信的信使已經到了帳外,說是有要事要見統帥大人,是否讓他們進來?

    一聽是從邪馬台國王城來的信使到了,兩人對視一眼,不知道那邊又出了什麼大事。於是小澤丸變急忙讓衛兵出去把信使帶進來。

    很快,胡煒和吉光兩人便在衛兵的帶領下進了大帳。兩人看到坐在中間的小澤丸,急忙上前跪倒行禮。然後吉光向小澤丸道:「報告統帥大人,如今不知從哪裡出現了一支漢人的隊伍,正在向宇都宮進行圍攻。女王陛下派我來給大人送信,請大人速速帶兵趕回宇都宮救援。不得有誤。」

    看到兩人除了身材稍微高一些,倒也沒有其他問題。而且信使所說的話更令他們心煩意亂。這邊的漢軍還沒有趕走,怎麼王城那邊又出現了漢人。鬼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竹下登畢竟是邪馬台國的將軍,家人也都在宇都宮城內居住。聽了這個消息他當然更為焦急。於是便向吉光問道:「攻打王城的漢人有多少人,如今城內還有多少守軍?漢軍不會很快攻破王城吧?」

    這些問題陳宮都已經交代吉光如何應答了,於是吉光對竹下登道:「回將軍的話,如今攻打王城的漢軍大約有三萬多人,騎兵和步兵都有。城中的守軍有六萬多人,都是女王陛下在聯軍離開之後,從與倭面土國和倭奴國的邊境抽調回來的。不過漢人的武器十分厲害,攻擊的距離又遠,因此如今城內的守軍只能被動挨打。咱們士兵手裡的弓箭根本就傷不到漢人。因此女王陛下才請大人帶兵回去,這樣咱們的大軍裡應外合,內外夾攻,再加上人數的優勢,必可打敗漢軍,將他們從我們的地盤趕出去。還請大人盡快起兵,趕回王城。」

    吉光說完之後,又給兩人施了一禮,似乎是在請求兩人盡快做出決斷一般。

    小澤丸與竹下登再次對視一眼,看到竹下登焦急的眼神,小澤丸知道他是擔心宇都宮的安全,畢竟那裡有他的家人。他自己現在倒是不著急,反正自己早就是亡國之人。因此他揮手讓衛兵先帶兩名信使下去休息一下,自己和竹下登商量一下再做決定。

    等胡煒與吉光出去之後。竹下登急忙請小澤丸馬上傳令大軍立刻撤退,趕往宇都宮進行救援。

    小澤丸沉吟了一下,然後對竹下登道:「竹下將軍,你認為這兩個信使所說的是真的嗎?他們不會是漢人派來騙我們的吧?」

    「統帥大人多慮了,我剛才已經問過他們,他們能說出如今王城中的軍隊數量,證明他們肯定是從王城來的,否則他們不可能知道城中上有六萬多軍隊之事。這一點恐怕大人您也不知道吧。」竹下登擔心小澤丸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拒不發兵回去救援,因此便對小澤丸道。

    「竹下將軍所說的倒是很有道理。可是即便他們所說的是真的,我們立刻撤軍,對岸的漢軍肯定會馬上過河,前來追擊我們。他們有不少騎兵。我們的隊伍現在剩下的可幾乎全都是步兵,如何能跑得過他們的戰馬呢?所以此事我們還需謹慎從事,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一旦我們離開大營,沒有了連湖河的地利,我們如何能擋得住漢軍的攻擊呢?」小澤丸現在想的是如何能在漢軍不知情的情況下,把營中的隊伍帶出大營。因此他便對竹下登反問道。

    竹下登聽小澤丸所說的話也很有道理,可是王城之危自己決不能坐視不理。因此考慮了半天,竹下登才對小澤丸道:「統帥大人,要不然待今晚天黑之後,咱們在趁著夜色離開大營,這樣對面的漢軍也就不會知道了。大人您看如何?」

    聽了竹下登的建議,小澤丸搖了搖頭道:「竹下將軍,我們在夜裡離開,漢軍明天也一樣會發現,因此我在想不如我們只帶著六萬人離開大營,剩下的一萬人繼續與往常一樣,守衛河邊的渡口,在營中生火做飯。如此便可讓漢軍以為我們的隊伍仍在營中。這樣我們才會安全的返回宇都宮。竹下將軍意下如何?」

    「大人高見,那我們就今晚行動?」竹下登向小澤丸問道。

    「我看咱們不必等到夜裡,咱們的大營距離河邊尚有一段距離,而且大營後邊便是樹林,我們還是盡快動身的好。咱們可以讓隊伍悄悄從大營後邊進入樹林,然後從那邊出去,漢人肯定也看不到。再說了咱們營中還有近萬名士兵和傷兵。有他們在營中迷惑漢人,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平安離開,竹下將軍你說是吧。」小澤丸現在想的是兵貴神速。自己的步兵本來速度便不如漢人的騎兵,早走一天便可以將漢軍甩的更遠,自己也就更安全一些。因此他才大膽決定馬上動身,盡早離開這裡。

    竹下登當然也希望越早回去救援王城越好。因此小澤丸說完,他更是連連點頭。兩人便馬上派人把營中的大小軍官找來,然後小澤丸將隊伍馬上要離開大營,回去救援王城的決定通知了眾人。

    得知王城被圍,隊伍中邪馬台國的那些軍官當然著急。於是在小澤丸與竹下登安排好如何撤兵,哪些隊伍留下之後,眾人便都回去準備去了。按照小澤丸的部署。大軍馬上分批行動,從大營後邊的樹林中撤走。等所有人都過了樹林之後,隊伍再集合到一起,向宇都宮方向前進。

    於是營中的倭兵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忙碌,六萬大軍終於穿過樹林,來到了樹林後邊的空地上集合完畢。看看人也齊了。小澤丸便傳令隊伍立刻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向宇都宮方向前進。

    竹下登此時走在隊伍的最前邊。在他們帶出來的六萬士兵之中,還有兩萬多人都是邪馬台國的士兵。其餘的是倭面土國和倭奴國的士兵。只是如今帶領他們的將軍不是戰死便是還沒有回來,因此現在這兩國的軍隊反倒成了小澤丸的隊伍。

    隊伍之中除了小澤丸和竹下登的衛兵之外。其餘的全都是步兵。因此隊伍雖然全速前進,但是速度仍然很慢。這令歸心似箭的竹下登和邪馬台國的將士更是著急。因此他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漸漸與後邊的近四萬人拉開了一段距離。

    在河對岸的漢軍大營中,陳宮派來送信的水軍士兵早已游過了連湖河,來到營中將陳宮的安排告訴了老劉等人。

    看來一切都已就緒,就等著倭人上鉤了。因此老劉便派人盯著對岸的倭人大營。一旦發現倭人開始行動,這邊也該早做準備,盡快渡河了。

    為了監視對岸倭兵的動向,漢軍早已在河邊搭建了一座高高的瞭望塔。雖然倭人的大營遠離河岸,但是在高塔之上,仍然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倭人大營內的情況。所以在倭人撤兵之時,雖然他們的動作很隱蔽,但是畢竟六萬多人在營中調動,因此還是被高塔上的漢軍士兵發現了一些苗頭,於是他們急忙給大營中的老劉送信,倭人似乎有什麼行動。

    得到消息之後,老劉帶著郭嘉等人迅速趕到了河邊,幾人一起上了瞭望塔,觀看倭人大營內的情況。

    老劉的眼力極佳,馬上便看到倭人是在調動兵力,從大營後邊的樹林離開。因此他馬上告訴了身邊的郭嘉等人。

    關羽和徐晃也都大致看清了倭人的行動,郭嘉估計是從小書讀的多了,因此眼力遠遠不如他們幾人。不過知道倭人是在撤兵之後,眾人知道肯定是胡煒和吉光的行動成功了。

    看了一會兒之後,老劉發現倭人似乎並沒有全部撤走,營中仍有一些倭兵沒有離開。河邊渡口處的那些倭兵也都仍然留在原地,這部分的倭兵便有四五千人之多。

    當老劉把這些情況告訴了郭嘉之後,郭嘉笑了笑對老劉道:「主公,看來這倭人頭目倒也有些頭腦,為了不讓我們發現他已經撤兵,竟然想出個丟卒保車的辦法來迷惑我們。既然陳大人那邊早已做好了準備,我們也不用著急,等倭人全部離開遠去之後,我們再開始渡河也為時不晚。」

    老劉點頭答應了一聲,然後眾人便下了瞭望塔,來到了地面佈置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為了讓那些被騙走的倭人放心的離開,老劉和郭嘉決定步兵在一個時辰之後再開始乘船強行渡河,搶佔對岸的渡口。雖然對岸仍有一些倭兵防守,但是他們人數並不多,而且已經沒有了後援,因此步兵要想從他們手裡把渡口搶佔過來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高順仍然身先士卒,親自帶著第一批步兵乘坐小船過河。李榮和左校兩人當然不甘落後,因此三人都是第一批過河。而指揮步兵進攻的任務,自然便落在了老劉和郭嘉的身上。

    半個多時辰之後,營中除了留下五百士兵守營,剩下的步兵士兵全都來到了河邊。整理好隊伍之後,眾人默默的在肅立河邊,等著總攻時刻的到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