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五十二章 計退追兵 文 / 天翔

    第四百五十二章計退追兵

    倭人雖然也見識了張飛的神勇,如此搞得武功可是他們之前從未見過的。即便是他們幾國武功最高的勇士,與張飛相比,恐怕也只能用天壤之別這個詞來形容。

    不過因為小澤丸開出的條件太有誘惑力了,因此倭人雖然懼怕張飛,但他們還是仗著自己人多勢眾,仍然不斷的湧向張飛身邊。期盼著自己能有機會殺了漢將,這樣自己以後的日子可就好過了。

    看著面前的倭人越來越多,張飛毫無懼色,反而更加的高興。他已經看準了倭人包圍圈中最多的那支輕騎兵隊伍的方位,因此催動胯下烏騅,手中蛇矛出手的速度更是絲毫不減。直奔著輕騎兵所在的位置衝殺過去。而倭人的長刀偶爾也能砍到他的身上,但那都是張飛為了盡快殺掉對手,偶爾也會故意給敵人露個破綻,倭人長刀砍中的也是他身上的鎧甲,因此根本傷不到他分毫。

    沒用多長時間,張飛便衝過了倭人的重重包圍,殺到了那支輕騎兵隊伍的身邊。正在拚死抵抗著倭人衝殺的六十多名輕騎兵本以為他們這次是死定了,因此現在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抵擋著倭人的攻擊。現在看到張飛又殺回來了,眾人心裡的感動當真是無以言表。而且輕騎兵的士氣也提上來了,有了張飛在,他們相信自己今天一定可以跟著他殺出重圍,保住性命,並且殺死更多的倭兵,為那些死去的兄弟報仇。

    張飛衝著眾人吼道:「弟兄們,快跟著我殺出去,這幫倭人沒有什麼可怕的,殺!」

    隨著他最後的一聲大吼,張飛轉回身,帶著身後的六十多名輕騎兵毫不畏懼的衝向了倭人的防線。他身後的輕騎兵士兵同樣也跟著張飛大喊著「殺!」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刀,緊跟在張飛的身後,衝進了倭人騎兵的人海之中。

    此時張飛的身上、臉上已經濺滿了鮮血,盔甲的顏色也變得血紅。手中蛇矛從今天雙方交戰開始,已經不知道奪走了多少條倭兵的性命。如今整個矛桿也都被倭人的鮮血染成了紅色,就連他胯下的踏雪烏錐,如今身上同樣濺滿了倭人的鮮血,根本看不出本來的顏色了。

    這血紅色的一人一馬今天簡直成了倭人的噩夢。另外輕騎兵在與倭人的交戰之中,由於漢人的身高普遍要比倭人高上幾寸,而他們騎著的戰馬同樣比倭人的戰馬也要高上幾分,因此張飛騎在馬上,便可以看到如今在整個戰場之中,哪裡還有有輕騎兵存在。

    現在張飛也不急著直接往外衝殺,而是帶著身後的六十多人專門朝著還有輕騎兵的地方衝殺。等他們殺過去之後,便把被救出來的輕騎兵帶在身邊。在張飛帶著手下的輕騎兵將倭人戰場上的倭人殺的人仰馬翻,並幾乎在戰場上兜了一圈之後,他身後的輕騎兵隊伍也如滾雪球般越聚越多,到了最後竟然被張飛聚攏了近三百人。

    看看戰場上已經看不到還在戰鬥的輕騎兵了,張飛大吼一聲,開始帶著這些輕騎兵向倭人的包圍圈外衝去。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再把這些人帶出去,那麼自己手下的兩千人還活下來五百多人,而今天死在他們手中的倭人騎兵至少有五六千人。以一千四百多人的代價,換回了消滅四倍多倭人騎兵,也算是讓自己可以對主公有個交待吧。

    包圍圈外的小澤丸看到張飛如此的神勇,令他幾乎以為這個黑大漢便如天神一般。雖然是對手,但是他的心裡對張飛也是充滿了敬畏。不過現在自己是要多殺漢人,剛才這個漢**將已經帶走了二百多人,如果再讓他把這些人也帶走了,自己以兩萬人竟然奈何不了兩千漢人騎兵,這個臉可就丟大了。因此小澤丸心裡著急,便繼續衝著手下的士兵喊道:「小的們你們聽好了,今天不管是誰能殺掉那遠漢將,我除了剛才答應的那些賞賜之外,再額外賜給他五個伊都美女,一千畝良田,五十名奴隸。還有從現在開始,誰殺掉一名漢人,我也賞賜他一名伊都美女,小的們給我衝啊!」

    看來小澤丸深信有了自己的這些承諾,手下的士兵一定會比剛才更加賣力的圍殺漢軍。而且從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來看,小澤丸的這一招果然又有了效果。圍住輕騎兵的倭人越來越多,而且他們現在也是豁出命去了,為了小澤丸答應他們的金錢和美女,這些倭人前仆後繼的向輕騎兵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猛攻。

    在張飛趕來救援輕騎兵之後,裴元紹也很快便跟著他趕來了。只是當他到了戰場外之後,看到張飛已經殺進倭人的包圍圈去了。他自認自己沒有張飛那樣超群的實力,因此便一直在包圍圈外轉悠,打算等張飛他們衝開一個缺口之後,自己便衝上去與張飛一道,擋住兩側的倭兵,好讓裡邊的輕騎兵逃出去。

    正在這個時候,輕騎兵團長吳衛帶著的二百名輕騎兵也隨後趕到了。裴元紹看到他們沒有聽從自己的命令,也跟著跑來救人,本想訓斥他們幾句。但是看到這些士兵眼中流露出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神情。裴元紹話到嘴邊又生生的嚥了回去。於是他便對眾人道:「弟兄們,既然你們來了,我也就不追究你們違抗軍令之過了,如今張將軍已經將倭人包圍圈中剩下的弟兄集合到一起了,只是他們現在還一時衝不出倭人的包圍圈。你們來了正好,我們這就從外邊殺進去,把張將軍他們救出來。弟兄們,跟著我衝啊!」

    裴元紹說完,端起手中的連弩當先衝向張飛他們所在的位置。其他輕騎兵也跟他一樣,舉起連弩在衝向倭人的包圍圈,等到了連弩的攻擊範圍之後,便開始用連弩不停地向倭人發起了攻擊。

    本來以為被圍在中間的漢人已經筋疲力盡,再打下去就會任他們宰割了。可是沒想到身後又殺出來一支漢人的隊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因為他們休息了一陣,體力和精神都已經恢復了不少,再加上連弩的威力,倭人也是猝不及防,因此被他們一陣猛衝猛打,竟然把擋在張飛等人外邊的倭人包圍圈殺出了一個缺口。

    看到外邊的輕騎兵又回來了,而且還為自己等人打開了逃生之門,張飛當然也不能怪他們不聽軍令,擅自做主。因此急忙帶領裡邊的輕騎兵往外衝殺,很快兩支隊伍便會合到了一處。然後這些剛剛趕回來的輕騎兵在張飛和裴元紹的親自帶領下負責斷後,用弩箭壓制著繼續向漢軍衝殺的倭兵,而剛剛逃出包圍圈的輕騎兵則急忙催動胯下戰馬,在一名剛剛趕過來的輕騎兵的帶領下,向著他們紮營的小山方向而去。

    雖然在倭人的瘋狂猛撲下,張飛帶著的近三百人最後逃出倭人包圍圈的,也還是有差不多二百人。能從兩萬倭人的重重包圍下帶出四百多人逃生也已經很不容易了。

    由於有了裴元紹帶著的那二百多名輕騎兵的支援,使得這些剛剛從倭人包圍圈中逃出來的輕騎兵沒有了後顧之憂,迅速的離開了戰場。而張飛與裴元紹帶著這些輕騎兵則用連弩向倭人射擊,並且一直與倭人騎兵之間保持著三四十步的距離。這樣倭人沒辦法攻擊他們,而輕騎兵的連弩正好可以發揮作用。

    此時小澤丸已經與竹下登湊到了一起。當他們看到張飛在倭人的包圍圈中隨意進出,如入無人之境時,兩人的眼中均流露出了一絲怯意。他們慶幸還好剛才張飛沒有向著自己衝殺,否則真的殺到自己面前,即便是有身邊的護衛保護,恐怕也很難擋住漢將的攻擊。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兩人簡單交流了一下,覺得今天說什麼也不能讓這些漢人就這樣跑了。反正自己這邊雖然今天也是損失慘重,但是至少目前還有近一萬四千人。而漢軍不過四百多人,就這樣讓漢人跑了太丟面子了。

    兩人商議完之後,決定由竹下登帶著五千倭人騎兵繼續對漢人進行追殺。而小澤丸則帶著其餘九千人返回連湖河邊的大營。如果兩人都不在河邊,萬一河對岸的漢軍趁機過河,自己這邊沒有一個負責指揮的大將恐怕便會自亂陣腳。

    其實小澤丸支走竹下登,還有一個目的便是在竹下登走了之後,他並沒有馬上帶兵返回河邊的軍營,而是指揮倭人在戰場上尋找那些戰死漢人的屍體,將他們的武器裝備統統帶走。另外還派人去四周尋找那些漢人的戰馬,帶回軍營好供倭人騎乘。

    張飛與裴元紹帶著二百多名輕騎兵一邊撤退,一邊不停的向身後緊追不捨的倭人騎兵射擊。只是到了後來,倭人騎兵也學精了,基本不敢進入連弩的攻擊範圍。但是卻也一直陰魂不散的跟在輕騎兵的身後。由於輕騎兵胯下的戰馬基本都經歷了大半天的苦戰,因此體力大不如前,而倭人的戰馬大都體力充沛,所以現在輕騎兵想甩開倭人的追擊也不可能,雙方就這樣一前一後的沿著通往宇都宮的大路向北方跑了下去。

    張飛在前邊也看到了身後的倭兵緊追不捨,他們當然不能把倭兵引向小山方向,畢竟剛剛從倭人包圍圈中逃出去的那二百輕騎兵已經趕往那裡了。因此張飛與裴元紹邊走邊商量,他們下一步究竟該如何甩開倭人騎兵的追擊。

    只是兩人因為不熟悉前邊的地形,因此一時之間也沒有想出什麼好主意。也就在這個時候,前邊正好出現了一座不是很高的小山。張飛看著隊伍衝上了山頂之後,心裡已經有了主意。於是便對裴元紹道:「裴大哥,現在倭人還沒有衝上山坡,你也看到了,如今追趕我們的倭人不過四五千人,我看這樣吧,你們就在山坡下埋伏,同時為了讓倭人生疑,你可以帶人砍下一些樹枝,拖在戰馬身後在山下來回奔跑,這樣山下的道路上自然便會塵土飛揚,待倭人生疑之時,我再衝下山去,闖進倭人的隊伍中衝殺一番,等倭人陣腳大亂之後,裴大哥你再帶著其他兄弟一齊衝下山去,到時候倭兵必然大敗。裴大哥你以為我的這個主意可好?」

    聽張飛這麼一說,裴元紹擔心他的安危,急忙對張飛道:「益德老弟,你的主意雖好,但是這樣一來你可就太危險了,所以我不能答應。我們還是另想別的辦法吧。」

    「裴大哥,如今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了,如果等天黑了,我們不熟悉周圍的環境,更容易被倭人圍住,因此我們只有先嚇跑了他們,然後便可以趕去小山那邊和其他弟兄會和。以後有熟悉地形的胡煒給我們帶路,倭人再想找到我們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裴大哥不要猶豫了,剛才倭人更多的時候,我照樣可以在他們的包圍圈中來去自如,如今倭兵比剛才少了許多,我有何懼哉?」張飛說到這裡,不由得豪氣大發的對裴元紹道。

    裴元紹想想也是,本來自己想說和他一塊兒去衝擊倭人的隊伍,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去了,不僅幫不上忙,很可能還會成為張飛的累贅,因此裴元紹點頭答應了張飛的要求,然後再三的叮囑張飛一定要多加小心,他這才帶著其他的輕騎兵做準備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