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變應變 文 / 天翔

    第四百二十六章以變應變

    倉敷城內的老劉等人估計伊都國王山本鳩夫是逃掉了,因此老劉急忙把眾人召集到王宮的大廳之中,準備商議一下大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不過在開始商議之前。中軍官把這次戰役的戰報報給了老劉。

    此次的倉敷之戰,漢軍可謂是大獲全勝。共消滅倭兵七千六百餘人。俘虜了二百多人,不過其中倒有一大半是傷兵。而輕騎兵的傷亡情況讓老劉非常滿意,因為在今天的戰鬥中,除了有二十多名輕傷員之外,只有兩人是因為不小心踩在了已經糟朽的木板上從城牆上掉了下來,偏偏又是頭衝下掉到了城牆下方倭人準備的那些石頭堆上而不治身亡。

    另外便是在胡煒和一名通譯的協助下,張飛帶著的那隊人馬還把伊都國的兩位大臣都給抓來了。其中一位是主管伊都國農業和財政的大臣,名叫豐臣秀吉。另外一位則是主管伊都國內政和外交的大臣,名叫野口正方。

    有了這兩人,對於老劉瞭解伊都國的情況可就方便多了,老劉和郭嘉在仔細的向他們兩人詢問了一番之後,便把伊都國和倭島上其它幾個大國的情況基本掌握了。畢竟他們所知道的有關伊都國和其它幾國的國情要比胡煒所知詳細多了。

    原來在倭島上的幾個大國之中,伊都國排在邪馬台國之後,列第二位。而接下來便是北方的倭奴國和倭面土國。只不過後邊三個國家的實力加在一起,也要比邪馬台國稍遜一籌。只是因為他們分處在邪馬台國的周圍,互相牽制,才令邪馬台國無法集中力量去攻打其中的任何一國。也才使得四國並存的局面一直維繫了很多年。

    至於倭島上的其它小國,則大都是附屬於這四個大國的一些小部落。他們一般只是一個小村莊或稍大一點兒的城堡,人口多一點兒的也就是幾千人,再大的也不過萬人。數目最多的是那些只有幾百人的部落,也正因為如此,如今在倭島上竟然有大大小小的上百個小國存在。

    伊都國的總人口如今大約有近四十萬人,軍隊數量為五萬三千人,除了在倉敷城中有兩千常駐精兵之外,剩下的五萬一千人幾乎都駐紮在北方與邪馬台國交界之處。而在伊都國的國都倉敷城**有百姓近六萬人。可能是為了討好老劉等人,這兩名大臣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了他們。包括如今伊都國的百姓之中,只有十二萬的男丁和二十八萬女人這等情況也沒有隱瞞。也正是聽了他們的一番敘述,老劉和郭嘉這才明白為什麼一個四十萬人口的國家只有五萬多軍隊的原因了。

    與伊都國相比,邪馬台國則要大了很多,不僅在地盤上,人口數量上也同樣如此。如今的邪馬台國人口至少有一百三十萬。不過與伊都國一樣,邪馬台國也是呈現陰盛陽衰的局面,男女人口的比例竟然接近一比三,因此邪馬台國的男丁也只有四十多萬人,軍隊的總數大約有十五萬人。不過因為邪馬台國要同時應付周圍的三國,因此其兵力也被分散到了與三國交界的地方。這樣一來邪馬台國也就無力在與三國的較量中佔到上風。因此雖然近年來邪馬台國與其它三國的戰事不斷,但是都是在邊境地區發生的拉鋸戰,邪馬台國也始終未能打敗甚至完全消滅三國中的任何一國。

    看到兩人還算知趣,老劉便答應他們以後在漢人的官府中做事。同時讓他們馬上出去通告倉敷城中的百姓:漢軍是不會屠殺手無寸鐵的伊都國百姓的,但是前提是他們一定要安分守已的過日子,不得妄想與漢人為敵,否則漢軍也不會對他們客氣。

    已經知道了老劉身份的豐臣秀吉與野口正方連忙答應,並且保證自己二人一定全力配合漢人,安撫好倉敷城內和伊都國的百姓,老劉需要他們做什麼也可以告訴他們,他們一定盡全力去做。

    為了保證倉敷城的安定,以免自己將來腹背受敵,老劉決定在倉敷城中留下八百名步兵負責鎮守這座城池,同時留下了一名名叫國雙的步兵軍團長暫時擔任倉敷城太守之職。為了方便他與城中倭人的溝通,老劉還也為他留下了一名通譯。

    從野口正方的口中,老劉與郭嘉知道從倉敷城向西北方向五百多里遠的地方,便是伊都國與邪馬台國的邊界。因為雙方都在各自的地盤內安置了大量的軍隊,因此伊都國如今的第二大城岐阜城便在那裡,城內除了有五萬多名伊都國士兵之外,還有百姓近萬人。這些百姓其實也主要是為城中的軍隊服務的,否則絕不會有人願意到那種危險的地方去居住生活。

    從倉敷城到岐阜城之間,也有伊都國自己修建的道路。只是這條道路非常難走,路上要翻過幾座山坡,另外還要繞過一座很大的名為山崎的湖泊。並且道路完全是土路,路面坑窪不平不說,寬度也僅能讓兩匹馬並行。如此一來,步兵的運兵車和輜重車幾乎都很難前行,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步兵軍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才從望漢港趕到倉敷城的原因。

    看來下一步大軍繼續前進之時,輕騎兵倒是絲毫不受什麼影響,雖然路上也有幾座山峰,但是老劉知道在倭國並沒有太高太陡的山脈。便是馬匹爬不上去,也可以從山腳下繞過去。可是步兵的運兵車和輜重車所受的限制就大了。這些車都是按照幽州的官道來設計製造的,因此根本無法在倭國的道路上使用。老劉在和郭嘉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在後邊的戰鬥中,輕騎兵可以用一些馬匹來運送一些糧食等生活必需品。而運送士兵和輜重的馬車便都暫時留在倉敷城中。

    老劉另外還交給了留守倉敷城的臨時太守國雙一個任務:那便是組織倉敷城中的倭人開始修建從望漢港到倉敷城的道路,雖然不要求他把這條道路修成幽州那種寬闊堅硬的砂石路,但是這條路至少能讓步兵的輜重車通過。這樣便可以把從大漢運過來的糧食等後勤物資及時從望漢港運送到倉敷城,然後再用馬匹運送到前方,從而保證漢軍的後勤供應不會出現問題。

    知道自己身上責任的重大,國雙急忙請老劉放心,自己一定會把道路修好,同時保護好倉敷城的安全,一旦因為自己失職而造成軍糧延誤的後果,自己願以軍法從事。

    老劉拍了拍國雙的肩膀,國雙這也是最早跟隨老劉的親衛隊員之一。因為作戰勇猛且頗有計謀,因此便在組建步兵師的時候被派到高順手下擔任教官。等後來步兵師擴編成為步兵軍之後,國雙便在其中擔任了一名團長,所以他也可以算是老劉的絕對親信之一。

    為了讓國雙當好倉敷城的太守,老劉又叮囑他一定要與當地的倭人處好關係,對於兩名留在他的太守府任職的前伊都國大臣豐臣秀吉和野口正方更是不能輕視,遇事多與他們商量。同時還要注意監視這兩人的動向,如果他們真的是死心塌地的為漢軍效力便罷,如若不然一定不能姑息,釀成後患。

    由於伊都國王山本鳩夫的下落不明,老劉等人估計十有**他是前往北方的岐阜城去了。畢竟伊都國的兵力幾乎都在那裡。早已胸有成竹的郭嘉此時對老劉道:「主公,山本鳩夫如果逃到了岐阜城,對我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下一步我相信他一定會帶領大軍前來攻打倉敷城,同時也不排除他給其他幾國送信,告訴幾國的國王漢軍已經在倭島登陸之事。想那山本鳩夫報仇心切,肯定會把岐阜城的五萬多大軍全部帶回來,若是這樣,主公我們是不是在倉敷與岐阜城之間挑選一處地勢險要、適合打埋伏的地方伏擊他們呢?剛才兩名倭人也說了,這兩地之間有不少山路,不是正適合我們打伏擊戰嗎?主公與諸位將軍意下如何?」

    老劉此時也正想著這件事,而且郭嘉的想法可以說與他不謀而合。畢竟這次自己出兵的時候有些大意,以為如今的倭島上沒有多少倭人的軍隊,戰力更是不可與漢軍同日而語,現在看來至少自己在人數判斷上出現了較大的失誤。不過他已經在與郭嘉商議之後,派人前去給陳宮送信:讓他將來跟著水軍到了倭島之後,不必先去攻打南邊的這兩座島嶼了,因為根據豐臣秀吉與野口正方的描述,這兩個島上只有一些小國,人口也不多,兩座島嶼的總人口不過三四萬人。老劉交給陳宮的任務,是讓他在嚮導的帶領下直接沿著倭島的海岸線向西北方向進發,先去攻打邪馬台西北方向的倭面土國。以水軍的實力,應該可以將倭面土國平定,這樣將來邪馬台國即使想介入這場戰事,那麼邪馬台國也必須把自己的軍隊分成兩部分,這樣每個方向漢軍所受到的壓力便會減少了許多。

    眼下郭嘉提出的對付山本鳩夫的計策,正好可以發揮漢軍連弩和標槍的威力。而且用這種方式作戰,漢軍的傷亡也會很小。因此老劉馬上同意了郭嘉的建議。而關羽等人自然更是沒有意見,於是老劉便讓關羽先派出一個連的輕騎兵沿著那條通往岐阜的小路去偵查一下,找到適合埋伏的地方便回來稟報,然後大軍再開過去設伏。

    既然山本鳩夫可能會把伊都國的軍隊全都帶回來,老劉也就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把伊都國的軍隊徹底消滅,然後派出軍隊和翻譯帶著豐臣秀吉和野口正方四處宣傳,並且在關鍵的地方派駐軍隊,從而完成對整個伊都國的徹底平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