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漢雄風 文 / 天翔

    第三百八十九章大漢雄風

    有了身後那名禁衛軍軍官的幫助,才讓馬庫斯再次渡過了一劫,不過這樣一來,羅馬人的三三方陣已經亂了,後邊的那些羅馬軍官看到前邊的三人根本抵擋不住對手的進攻,便開始從後邊衝到了前邊,向對面的老劉三人發起了猛攻。

    羅馬人的方陣亂了,但是大漢這邊的錐形之陣卻絲毫不亂,仍然是老劉衝在最前邊,張飛與文丑緊跟在他的身後兩邊,三人的兵器快如閃電,抵擋著對面六七個羅馬軍官的攻擊,而淳於瓊和太史慈現在也已經跨步上前,開始向前邊進入自己攻擊範圍的羅馬人發起了攻擊。

    看到自己隊伍的陣型已經亂了,站在隊伍左側的康茂德感覺有些意外,不過羅馬軍團的方陣在作戰的時候,本來也應該前後呼應才對。當前邊的將士出現危險時,後邊的及時救援也是應該的,只是在大部隊隊形密集、人數眾多的時候,這樣做並不會對整個方陣造成太大的影響。可是今天的方陣只有九個人,因此後邊的兩排選手往前一衝,陣型自然便無法保持了,多以現在的羅馬人已經沒有了方陣的呼應,而是變成了與漢軍的隊形相反的v型戰陣,從而使得現在雙方的大部分選手都開始與對手展開了激戰。

    老劉對面的馬庫斯三人無法擋住他們的攻擊,因此漢人的錐形戰陣很快便突破了羅馬人的防線,抵擋不住漢人攻擊的馬庫斯等人只能紛紛閃躲,使得老劉帶著眾人沒費多大力氣,便把羅馬人的陣型衝散了,而老劉等人也在衝過去之後,馬上轉回身來,繼續排好了錐形之陣,準備再次向對面的羅馬人發動攻擊。

    康茂德看到自己的隊伍被老劉帶人沖的七零八落,氣得他大罵手下這些軍官無能,於是他馬上組織大家重新集結好,這次為了阻擋老劉的進攻,康茂德親自站在了方陣第一排的中間,這樣過一會兒他便可以直接面對老劉的攻擊。

    雙方再次慢慢向對方逼近,這次雙方接觸了之後,康茂德搶先掄起手中的斧槍,向著老劉的肩頭砍了下去。

    看到康茂德的兵器不輕,老劉也有心試試他的力氣到底有多大,兩人雖然剛才交過手,但是畢竟沒有直接比試力氣的大小,所以等康茂德的斧槍離自己的頭頂不過半尺的時候,老劉雙手緊握禹王槊的槊柄,發力向上硬接康茂德的斧槍。

    這次可是康茂德佔據著主動,但是當兩件兵器相接之後,隨著一聲震天的巨響之後,康茂德的斧槍被高高彈起,而且由於雙方這一招都是全力施為,因此力氣的高低也就分出來了,康茂德現在是被震得兩臂發麻,眼前似乎出現了無數的小星星,對手的兵器上傳來的大力令他往後倒退了幾步,撞在了身後的那名羅馬軍官身上才停了下來。

    而老劉雖然是自下而上迎擊康茂德的重擊,但是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雖然也被震得兩臂有些發酸,但他並沒有像康茂德那樣,在向後倒退了幾步之後,才被身後的其他選手擋住了。老劉深吸了一口氣,揮動手中的長槊,向對面的康茂德發起了進攻。

    康茂德喘了幾口粗氣之後,總算是平息了體內似乎向上湧動的液體,不過他剛剛回復正常,老劉的神槊已經向著他的腦門砸了下來,用的也是和康茂德剛才一樣的招數。

    康茂德無奈,雖然通過剛才的一招,他已經試出了老劉的力氣肯定要比自己大,但是現在他根本無處閃躲,只能鼓起勇氣,也同老劉剛才一樣,雙手握著斧槍的槍柄,用力迎擊老劉的神槊。

    康茂德這次可是完全處在了下風,因此他接完了這一招之後,只感覺自己的喉嚨發甜,兩耳嗡嗡作響,虎口也已經被震裂,鮮血染紅了斧柄,兩臂酸麻似乎已經不聽使喚了,眼前更是金星直冒,要不是他強行壓下了已經衝上喉嚨的那口鮮血,康茂德肯定就要血濺當場了。

    還是康茂德身邊的馬庫斯剛才在老劉的手下吃過一次大虧,因此看到康茂德的情形,便知道皇帝陛下肯定和自己一樣,而且似乎陛下比自己受到的打擊還要大,因此他急忙招呼了身後的朱阿里斯一聲,撇下正在向自己進攻的文丑不顧,而是衝上去用手中的大斧擋開了老劉的神槊,先把康茂德救了下來。

    馬庫斯身後的朱阿里斯急忙搶步上前,伸出手中的長槍格擋文醜的長槍,兩人你來我往的打在了一起。

    康茂德此時逐漸恢復了正常,看到自己手下的幾人都在拚命抵擋著漢人的攻擊,不過看情形還是對自己這邊很不妙,畢竟老劉和那幾名大漢的武將簡直是太厲害了,沒拿武器的時候自己還勉強和義兄打成了平手,沒想到這些漢人兵器一入手,馬上便變得如狼似虎一般,讓用慣了短劍盾牌的羅馬人根本無法抵擋。不過康茂德畢竟生性好強,眼下自己的十個人還都沒受到太大的傷害,因此康茂德再次大聲激勵著手下眾人,自己也揮舞著手中的斧槍加入了戰鬥。

    老劉看到自己這邊已經牢牢掌控了場上的局勢,只不過就這樣一鼓作氣把羅馬人打敗,恐怕觀眾肯定覺得太無趣了,所以最好是讓雙方打鬥的時間延長一些,打的越久越好,因此他便不再參與戰鬥,而是退到了自己隊伍的後邊進行指揮。這樣一來,便成了大漢的九名選手對抗康茂德為首的十位羅馬勇士。

    老劉這一離開,康茂德等人頓時感覺身上的壓力驟然減輕,而康茂德此時也不停地揮動著手中的斧槍,向他對面的文丑發起了猛攻。

    要說康茂德的功夫雖然不及漢人從小練就的武功那樣,招數多變且進退有度。但是他的功夫應該說是從實戰中自己摸索出來的,因此他的那些招數都很實用,再加上他的力氣只是比老劉要小,但是比起文丑來應該說只高不低,所以現在他的一輪猛攻,竟然遏制了漢人前進的步伐,雙方一時之間也僵持在了角鬥場上。

    其實雙方現在在場上打成平手,除了老劉的主動離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老劉現在在後邊確實是在指揮自己手下的幾位武將作戰,但是老劉是在提醒大家不要用全力,一定要讓觀眾看上去雙方勢均力敵才行,這樣等過一會兒讓觀眾也過癮了,自己在指揮大家發動最後一攻,將對手徹底打敗。

    文丑等人雖然也想一鼓作氣打敗對手,但是老劉已經發話了,他們當然對老劉的話不會有絲毫的違抗,所以現在大家也都沒用全力,而是根據對手的情況施展出自己的幾分功夫,使得觀眾看上去場上的雙方似乎殺得難解難分,令觀眾也都熱血沸騰,不斷的為自己的選手吶喊助威,。

    看到似乎有了勝機,場上的十位羅馬勇士也是士氣高昂,現在大漢這邊還保持著嚴密的隊形,而羅馬人早就沒有了隊形,他們從三面圍住了大漢的幾名選手,開始從外邊向他們發動進攻。只是他們都忌憚老劉的力氣和他手中那把奇形怪狀的重兵器,而且康茂德也提醒他們不要去打老劉,因此他們都沒敢向漢人後邊的老劉進攻,而是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向其他漢人發動了進攻。

    文丑等人用的長兵器在防守的時候非常有用,而在羅馬人之中,除了康茂德手中的斧槍和朱阿里斯幾人手裡的長槍可以和漢人的長兵器相提並論之外,其他人的武器都要比漢人的武器短了不少,再加上文丑等人的長槍經常舞出幾個槍花,搞得羅馬人眼睛都花了,所以他們雖然看上去進攻的聲勢不小,但是真正與漢人交手的,也就是康茂德和朱阿里斯幾人。

    一方進攻,一方防守,場上的戰鬥看上去倒也非常激烈,康茂德等羅馬人是真的想戰勝對手,可是他們卻感覺自己面對的好像是銅牆鐵壁一般,根本無法撥開漢人手中的武器,逼近漢人的身邊。

    這樣打下去的結果,自然是場上的局勢越來對大漢選手越有利,羅馬人雖然看似佔了上風,不停的向對面的文丑等人發動著猛攻,但是他們卻根本不能把對手逼退一步,而時間一長,漢人在體力上的優勢又顯現了出來,體力消耗明顯過大的羅馬人從康茂德以下已經都有些氣喘吁吁了,他們揮動兵器的速度也逐漸的慢了下來,而漢人那邊卻仍舊穩如磐石,巋然不動。

    看到雙方已經纏鬥了近半個時辰了,老劉覺得觀眾也算是過足了眼癮了,再打下去恐怕羅馬人照樣難逃失敗的命運。於是老劉大喊了一聲「進攻」,得到命令的文丑等人早就等的不耐煩了,如今老劉讓他們發動進攻,幾人當然求之不得,於是紛紛揮動手中的兵器,開始各自尋找自己的對手,向羅馬人發動了最後的反攻。

    文丑這回找上的便是羅馬帝國的皇帝,號稱羅馬帝國第一勇士的康茂德,如今康茂德由於剛才的一陣猛攻,早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如何抵擋得住文丑神出鬼沒的長槍,因此不過幾個回合,康茂德的斧槍便被文丑挑到了半空,而文醜的長槍槍尖也停在了康茂德胸前不到一尺遠的地方。

    以一敵二的張飛更是將自己的蛇矛施展開來,裂天矛法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只用了不到五個回合,張飛便把對面的朱阿里斯和另外一名使槍的羅馬軍官**在地。

    至於在今天沒能參加單挑比武的太史慈,此時同樣奮起神威,幾招便把對面的馬庫斯手中的大斧震落到地上,然後用槍桿將馬庫斯掃倒在地上。

    剩下的幾名親衛隊軍官同樣不甘落後,紛紛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刀衝向剩下的幾名羅馬軍官,很快他們也將對手的兵器打落在地,制服了幾名羅馬軍官。

    在老劉發話後不過片刻的功夫,場上的局勢便發生了逆轉,剛才還在向漢人進攻的羅馬選手不是被漢人**在地,便是被漢人的兵器制住了。這一下不僅把場上的羅馬選手打懵了,場外的觀眾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向無往不勝的羅馬帝國勇士們在大漢選手的面前,竟然變得如此的不堪一擊,讓他們對大漢這個東方的神秘大國更是又敬又怕,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實力到底有多麼的強大。

    這次的失敗,也令康茂德輸的心服口服。他現在也明白在剛才自己與老劉的比試之中,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義兄其實並沒有使出全力,最後一場比試同樣如此。康茂德畢竟不是心胸狹隘之人,想明白了這一點,也讓他看到了羅馬軍官與大漢武將的差距,所以這反而更加激起了他的好勝之心,康茂德決心在此後的幾年之內,從羅馬帝國的軍隊中挑出一些可造之材送往大漢,請自己的義兄劉備按照大漢的方法來訓練他們。這樣等將來他們學成回來,就會把大漢訓練武將的方法帶回來,到那時候羅馬帝國的軍隊都可以採用漢人的方法進行訓練,只要實現了這一目標,強大的羅馬帝國必將更為強大,成為與東方的大漢帝國並列的霸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