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六十二章 萬里征程 文 / 天翔

    第三百六十二章萬里征程

    第二天早晨吃過早飯之後,大漢使團便在一個班的羅馬士兵的帶領下,離開了羅馬軍營,開始向著萬里之外的羅馬城方向前進。努涅斯還專門派了一名百夫長跟著使團。他也親自帶著手下的幾名軍官把老劉等人送出了三十里以外,這才互道珍重,拱手而別。

    按照努涅斯事先為使團選定的路線,他們是從陸路前往羅馬城,今天他們的目標是首先趕到奧斯羅尼行省的省會卡裡城,從邊境的羅馬軍營到卡裡城的距離不過二百里,因此今天應該可以在天黑前趕到那裡。

    如今的季節已經是寒冷的冬天了,不過由於使團在離開洛陽的時候,早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們出發時就把棉衣都帶上了,原來老劉是擔心在野外宿營會凍壞使團中的人員,現在在羅馬境內行走,不出二百里肯定會有一座羅馬人的城池,因此老劉與王允幾人商量以後,決定以後盡量在羅馬人的城池中過夜,包括御林軍和親衛隊員也是如此,這樣不僅避免可以使團人員出現凍傷,還可以免去每天搭建和拆卸帳篷的麻煩。

    由於有了努涅斯派出的一個班的羅馬士兵帶路,因此在沿途之上,使團也受到了羅馬人的熱烈歡迎,每到一座城池都會受到隆重的歡迎和盛情款待,因此這一路上比之前在貴霜和安息境內的風餐露宿要好多了。半個月以後,使團也終於到達了連通內海與攸克辛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比提尼亞行省的省會西尼亞城。

    在內海(地中海)與攸克辛海(黑海)之間,有一條長達七百多里的海峽連接,這條海峽也就是將歐亞大陸分開的土耳其海峽。由最北端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最南端的達達尼爾海峽,以及中間的馬爾馬拉海三部分連接而成,只是在兩段海峽中,只有博斯普魯斯海峽處兩岸的距離最近,直線距離不過一里稍多一點兒,而在兩岸的港口中都有運送貨物和來往客人的大型商船,因此老劉等人到了西尼亞城之後,便與城中的比提尼亞行省的總督商議,請他想辦法找船把使團的人員和馬匹物資全部運送到對岸去。

    比提尼亞行省的總督名叫巴斯蒂安,對於從遙遠的東方大漢來的貴客非常的熱情,聽到老劉提出的要求後,巴斯蒂安二話沒說,便派自己手下的官員前去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港口之中,將港口內的全部船隻都集中起來,等明天風平浪靜的時候,便開始運送大漢使團的人員、馬匹和物資渡過海峽。

    在西尼亞城過了一夜,當然巴斯蒂安也用盛大的晚宴來招待大漢的貴賓,第二天一早,使團人員便在巴斯蒂亞總督的親自護送下,來到了五十里外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

    在海峽最窄的地方,羅馬人在東西兩岸分別建有兩座港口,由於昨天羅馬官員四處徵召船隻,因此現在的港口內停放著近百條大小船隻,其中最大的當屬長達十丈、寬約兩丈的羅馬戰船,雖然還不如老劉所建造的幽州水軍的戰船那樣龐大,但是相對來說,羅馬戰船上配備了近百名划槳手,他們被對稱的安置在戰船的兩側,從上至下分為三層。而且船上還有一面巨大的船帆,另外還有十幾名水手。按照巴斯蒂安總督的介紹,這種戰船一次至少可以運送上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剩下的則都是些規模比羅馬戰船小了很多的普通船隻,其中最大的木船也不過四五丈長、一丈多寬,而且主要是靠兩側的十幾名划槳手來驅動船隻前進,因此速度比起羅馬戰船來要慢了很多,而且每次運送的人數最多也不過三十人。

    好在除了有兩艘羅馬戰船外,還有幾十艘大大小小的商船,因此在使團到達了港口之後,便按照羅馬官員的部署,開始分批搭乘各種船隻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老劉是在最後離開的,因此在前邊的人員馬匹乘船渡過海峽的時候,老劉則與巴斯蒂安總督在港口內閒聊,而巴斯蒂安總督為了顯示自己的博學,便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來歷告訴了老劉。

    博斯普魯斯是希臘文,在希臘文中,博斯普魯斯意為「牛津渡」,即牛可涉水之地,這源於希臘神話。相傳,**成性的萬神之主宙斯在人間遊蕩的時候,偶然遇到了珀拉斯戈斯王的公主愛莪,博愛的宙斯便馬上愛上了這位美麗的人間女孩,並且想辦法討得了愛莪公主的歡心,與他成就了一段好事。不料這一秘密被其妻天後赫拉發現了,嫉妒心極強的赫拉便想方設法的要去報復愛莪,於是,宙斯便將愛莪變成一匹白色的小母牛,以逃避赫拉的報復。而愛莪則涉水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以便尋找避難所。而這也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名稱的由來。

    沒想到關於博斯普魯斯海峽還有這麼一段美麗的傳說,老劉對於巴斯蒂安總督的博學也是非常佩服。

    由於今天天公作美,晴空萬里又沒有什麼大風,因此海峽中的海面風平浪靜,各種船隻用了半天的時間,才終於將大漢使團的四百人和五百匹戰馬以及各種物資全部運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色雷斯港,巴斯蒂安總督也親自乘船將老劉送到了這裡,然後雙方才揮手告別。

    整理好使團的各種物資之後,眾人便在幾名羅馬士兵的帶領下,離開了色雷斯港,開始向港口附近的色雷斯行省的港口城市拜占庭城進發。

    在巴斯蒂安總督與老劉閒聊的時候,他也把拜占庭城的來歷向老劉做了介紹,根據他的描述,拜占庭的起源也有一段流傳已久的傳說,一位出生在墨伽拉(雅典附近的城鎮)的名叫拜占的希臘人,當時他乘船從雅典城出發,揚帆向東北方向橫渡愛琴,並且進入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目的是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建造自己的城池。當時的希臘人幹什麼都要請示天上的眾神,因此拜占便查問了德爾斐的神諭,想找出自己在哪裡建立新城市合適?神諭指示他去找「遮眼物的對面」。拜占最初並不知道神諭是什麼意思。但當他進入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向兩側的海岸上望去,他終於明白了神諭的意思,在海峽東邊的岸上是一個名叫卡爾西頓的希臘城市,來往的人們因為只看見卡爾西頓而看不見海峽對岸只距離不到二里之外的高地。拜占便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西岸棄船上岸,然後在這片高地之上建立了屬於他的城市,並以自己的名字為這座新城命名為拜占庭。

    拜占庭由於在後來發生的羅馬帝國內部的「四帝內戰」中,支持與塞維魯對立的敘利亞總督尼格爾,使拜占庭於公元前196年被羅馬帝**團圍困並最終被攻下,拜占庭城也受到極嚴重的破壞。不過由於拜占庭的重要戰略位置,因此在後來成為皇帝的塞維魯的重建下,拜占庭城也很快回復了昔日的輝煌。

    其實老劉在巴斯蒂安總督向自己介紹拜占庭的起源的時候,他便一直在琢磨這座後來屬於土耳其的城市究竟是哪座城市,現在親眼看到了其地理位置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拜占庭便是後世的土耳其境內橫跨歐亞大陸的軍事與商業重鎮伊斯坦布爾。

    很快,使團便來到了拜占庭城高大的城牆之下,帶路的羅馬士兵也把大漢使團到來的消息通知了守門的衛兵,當看到這支軍容整齊的異**隊時,守門的衛兵也很驚詫,不過他們渡過海峽時衛兵也都看到了,是東岸的羅馬官員親自護送他們過來的,因此衛兵急忙把消息報給了拜占庭城中的城主弗裡庫斯大人。

    正在城主府中處理公務的城主弗裡庫斯聽到手下來報,說是有一支來自大漢帝國的使團已經渡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來到了拜占庭城下,正要進入城中的消息後,他也不敢怠慢,急忙帶著幾名下屬趕往拜占庭城的東門,準備前去迎接大漢使團的貴賓。

    到了東門外之後,看到對面的那支漢人隊伍,令弗裡庫斯心中很是吃驚,按理說大漢距離這裡足有萬里之遙,怎麼這些漢人看上去仍舊精氣十足,人員馬匹的身上也都很乾淨,在他們的身上,幾乎根本看不出多少經歷了長途跋涉的印記。

    幾名羅馬士兵看到弗裡庫斯出來了,帶隊的那名百夫長急忙向弗裡庫斯行禮,並把大漢使團的情況簡單向他做了介紹。

    聽說是大漢的王爺親自帶領使團來到了羅馬,弗裡庫斯在百夫長的帶領下,急忙來到老劉的面前,躬身向老劉行禮,歡迎大漢使團來到拜占庭。

    烏留斯在為兩人做了介紹之後,老劉也向弗裡庫斯點頭致意,然後又把自己的幾名隨行官員介紹給了弗裡庫斯,在城外耽擱了片刻之後,弗裡庫斯便將大漢使團帶進了拜占庭城中。

    由於拜占庭地處戰略與商業要道,因此這裡的商業十分發達,這點從城內的建築和城內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各色行商身上便可見一斑,而城內的街道也是十分的寬闊,街道兩旁的商舖和酒樓旅店比比皆是,而城內的宗教建築由於當地主要是希臘人的後裔,因此城內的主要宗教建築便是宙斯和希臘眾神的神廟,間或也有幾座羅馬人自己信奉的諸神的神廟。

    當晚拜占庭城城主弗裡庫斯也在自己的城主府中大擺筵席,歡迎遠道而來的大漢客人,而老劉為了答謝弗裡庫斯的好意,向他贈送了幾件自己從大漢帶來的小禮物,令弗裡庫斯也是欣喜萬分。

    看來如今的羅馬帝國還是很富有的,這一點在老劉等人一路上走來所受到的歡迎和款待便可以看出來,與大漢境內很多州的官府入不敷出的尷尬情況相比,羅馬帝國在經濟上的繁榮程度要比大漢更高,而善於經商的西方人至少在這一點上走在了漢人的前邊。

    在拜占庭城逗留了半天之後,使團便離開了這座像征著東西方分界的城市,沿著一條羅馬人修建的名為艾格納提亞大道的寬闊馬路,繼續向著遠方的羅馬城前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