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八十六章 危機暗藏 文 / 天翔

    第二百八十六章危機暗藏

    看到老劉不再問了,荀攸與戲志才雖然博學多才,也知道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且荀攸當天也曾親眼看到了,兩人知道老劉肯定清楚這種天文異象的成因,於是戲志才便張口問道:「主公,看來您是清楚這種「天狗食日」的由來了,能不能給我和公達、憲和講講?也讓我們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看到他們都在看著自己,而且眼神中都充滿了求知慾,老劉不好拒絕他們,於是便對三人道:「既然文皓問了,那我就把我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這方面的知識給你們說說,其實所謂的「天狗食日」,還有「天狗食月」,不過是一種普通的天文異象而已,要想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首先要明白我們所處的大地與太陽、月亮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才行,公達見多識廣,我想問問公達否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荀攸聽到老劉向自己發問,於是便據實答道:「攸愚魯,只是在求學之時,從我朝永建年間的太史令張衡張大人所著的《靈憲》一書中看過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不過攸也不知道張衡大人所說的是否正確,因為按照張大人所說,天乃是位於大地之上的一個橢球,而大地乃是一個半橢球,人便是站在半球的平面之上的,只不過日、月與天地都圍繞著天上一個叫做樞星的星球來旋轉,另外張大人曾經解釋過「天狗食月」的成因,至於「天狗食日」的原因,根據二百年前我大漢的學者劉向所言,乃是因為月亮擋住了太陽,所以才會造成這種景象,主公覺得他們所說的可有道理?」

    老劉以前並沒有對天文學有過什麼深入的研究,他也只知道張衡曾經造過渾天儀、地震儀和指南車,沒想到在天地的理解上,古人竟然也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而且那個荀攸所說的劉向也把日食的道理說得很清楚,所以老劉決定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識教給他們,這樣就可以更好的把日食和月食的原因給他們講清楚了。

    老劉道:「我在海外經商之時,曾經看過一本介紹宇宙的書,據上邊所說,宇宙乃是個無窮無盡的所在,而我們所在的大地,應該稱為地球,不過不是一個半橢球,而是一個完整的橢球,太陽和月亮也是兩顆位於天空中的星球,在這三者之間,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圍著太陽旋轉,而月亮則繞著地球轉,而太陽的周圍不僅有地球,還有其他一些星球存在,其中就有我們每天黎明前看到的那顆啟明星。」說到這裡,老劉停了一下,看看大家的反應。

    戲志才道:「主公,我也曾看過一些學者關於天地起源方面的書籍,只是他們所說的,與主公剛剛講的大相逕庭,不過現在仔細想想,用主公的說法,便可以很容易的解釋一些實際情況了,還請主公再給我們詳細講講如何?」

    老劉道:「剛才我已經跟你們說了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係,太陽是這三個星球之中最大的,而且是一顆一直在燃燒著的火球,因此才會發光發熱,而地球和月亮都不能發光,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是亮的,也是因為月亮反射了太陽光的緣故,當太陽、地球和月亮處在一條直線上,而地球位於中間時,地球完全擋住了太陽的光線,這時月亮便完全看不見了,也就是百姓俗稱的「天狗食月」;如果月亮處在中間的時候,那麼太陽便被月亮擋住了,這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便是日食,也就是百姓俗稱的「天狗食日」,我這樣說你們明白了嗎?」

    老劉的解釋淺顯易懂,幾人又都是冰雪聰明之人,因此經老劉這麼一解釋,幾人便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雖然他們一時還不能接受老劉關於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這種說法,但是假以時日,他們多思考一下,便會逐漸理解老劉這種說法所包含的道理的。

    這時簡雍突然想起一事,便對老劉道:「主公,如今朝廷的三公之中,楊賜大人不知何故被免了太尉之職,由司徒袁槐接任,而司徒的位子則給了廷尉崔烈,不過聽朝中的官員紛紛議論,說是崔烈的母親花了不到一千萬的大錢,為他買來的這個司徒之職。另外便是袁紹在他叔父袁槐的活動下,如今接替崔烈,當上了廷尉,其他還有一些變動,不過大都是因為皇上缺錢,因此這次為了斂財才而變賣了許多官位。」

    聽說楊賜被罷了官,老劉心中也很吃驚,按理說去年平定黃巾之亂,雖然楊賜沒有親自參與,但是他卻為朝廷出了很多主意,舉薦了不少人才,才令黃巾之亂得以順利平定,怎麼如今說撤就給撤了,沒辦法,自己也不好去說皇兄的好壞,只能讓簡雍繼續與宮中的幾位太監保持好關係,如今三公之中,太尉袁槐一直對自己有看法,司空劉寬則是與自己不遠不近,剛上來的司徒崔烈與自己也沒什麼交情,好在大將軍何進還在,有了他們的幫助,自己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是老劉忘了一件事,那便是這次日食的出現,使得一些嫉妒自己的小人有了攻擊自己的借口,而惟恐自己皇位不穩的靈帝自然也相信日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所以這也為老劉將來的前途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

    這段插曲過了之後,荀攸繼續往下敘說關羽等人征討中部鮮卑的歷程。

    卻說日食當天關羽帶著漢軍佔據了鮮卑王庭之後,輕騎兵和突騎兵很快便佔據了四座城門和城中的校場及軍營重地,沒有逃出城的鮮卑士兵有的向漢軍投降了,也有頑抗到底的,最後都被漢軍消滅了。

    清點了一下戰況後,中軍官將戰報報給了已經進駐和連王府中的關羽和石韜二人,兩人看了一下,此次大戰漢軍的傷亡情況和戰果如下:輕騎兵戰死六百七十人,突騎兵戰死五百二十人,這些都是攻進鮮卑王庭之後,在日食之前的戰鬥中陣亡的,另外還有傷兵四百六十人,其中重傷員一百二十人。

    至於在攻打鮮卑王庭中北消滅的鮮卑士兵,城裡城外加起來共有一萬九千人,另有一萬一千人投降,跟著鮮卑大王和連與西部鮮卑大人日律推演逃出城去的鮮卑士兵,大約有兩萬人左右,根據派出去追蹤他們的探子的回報,這些鮮卑逃兵是從北門逃走的,而他們繼續逃竄的方向,正好是奔著徐晃的伏擊地而去。

    石韜擔心徐晃的三千輕騎兵無法擋住兩萬鮮卑大軍,於是與關羽商量了一下,兩人立刻派蹋頓帶著五千名突騎兵迅速出城,前去追擊鮮卑逃兵,因為前邊有徐晃的伏擊,所以雖然鮮卑人先走了半個多時辰,但是估計等他們被徐晃帶領的輕騎兵攔住之後,蹋頓的隊伍便可以追上他們了。

    城中的漢軍自去安置俘虜,分派隊伍去負責鮮卑王庭的防守和治安任務,同時在城中尋找漢人中的德高望重之士,來參與鮮卑王庭的治理。

    逃出了鮮卑王庭的和連與日律推演,帶著西部鮮卑的兩萬騎兵,沿著那條蜿蜒曲折的小路向北方的大漠前進,這條路他們雖然已經很多年沒走了,但是畢竟這是當年他們與匈奴大軍交戰時的必經之路,所以日律推演和一些老兵依稀還有些印象,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鮮卑大軍前進的速度不是很快,走了半個多時辰之後,他們才來到了三十里外的一處非常平坦的開闊地上。

    在開闊地的兩側,一邊是一條雖然不寬,但卻是水流非常湍急的河流,而另一邊則是一座大約二三百丈高的山頭,這地方看起來很適合伏擊,因此當走在隊伍前邊的日律推演看到這裡的地形之後,便馬上傳令大軍停止前進,他先派了一小隊鮮卑士兵前去打探一下,這裡有沒有漢軍的埋伏。

    日律推演身邊的和連笑道:「日律推演大人,我看你也太小心了,想那漢軍如今都在我們的王庭之中,怎麼可能還在這裡設伏兵,不過我看我們倒是應該防備他們派兵從後邊追趕我們,所以我的意思是咱們應當快馬加鞭,跑的離王庭越遠越好,日律推演大人覺得如何?」

    想想當年檀石槐大王的英明神武,卻生出這麼個愚蠢的兒子來,日律推演歎了口氣道:「大王,漢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叫做「小心駛得萬年船」,漢軍能想出示弱的方法讓我們上當,同樣可以在這裡埋伏下人馬截殺我們,所以我們還是小心為好,只要我們能再往北走上百里,便可進入無邊的戈壁大漠之中,到那時我自然不會擔心漢人能把我們怎麼樣,但是現在我們還是不得不防,畢竟這裡離王庭才不過三十里的距離。」

    如今和連身邊只有一支不到三百人的隊伍,這都是他的親兵,剩下的兩萬人幾乎都是日律推演部落的士兵,因此和連想到今後自己如果想東山再起,只能依靠日律推演的幫助,而且日律推演說的也很有道理,和連便一反常態,沒有繼續與日律推演爭辯,而是與日律推演一道,等候前去探查情況的探子返回。

    時候不大,幾個探子便都回來了,他們已經到開闊地前方和右側的山坡上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漢軍的埋伏,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日律推演請示了和連一下,得到同意後便馬上命令大軍立刻全速前進。

    就在他們快到這片開闊地的盡頭時,突然有眼尖的鮮卑士兵發現在前邊幾百布遠的地方,出現了一支漢軍的隊伍,他們排成了一個矩形戰陣,正在慢慢往前推進。漢軍身上的精鋼盔甲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從漢軍的隊形來看,估計至少有三四千人,而且漢軍的手中都拿著那種射程超遠的弩箭,令曾經吃過這種弩箭苦頭的鮮卑士兵不由得心底生寒,不待和連與日律推演下令,大軍已經停止了前進。

    看到自己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日律推演對和連道:「大王,看到了吧,我早就估計漢人不會輕易放過我們,不過他們肯定是沒料到我們會有這麼多人從王庭中逃出來,因此才只派了這幾千人在這裡埋伏,如果他們多派一些人馬,恐怕我們就真的無路可逃了。」

    和連道:「日律推演大人,雖然他們人數不多,但是佔據了有利位置,而且他們的連弩正適合從我們的弓箭射程之外來攻擊我們,你快說說我們如何才能突破他們的防線,逃入北方的大漠之中呢?」

    日律推演道:「大王莫急,如今我們只能是豁出去犧牲一些人馬,衝到漢軍的隊伍中與他們短兵相接,這樣我們才有與他們一戰的能力,畢竟我們的人數是漢軍的六七倍之多,而且我們還都帶著圓盾護身,因此只要能衝過這片開闊地,與漢軍絞殺在一起,我們就可以逃出去一半甚至更多的人馬,事不宜遲,我估計搞不好我們的身後過一會兒也會有追兵出現,所以我現在就要下令衝鋒了。」

    看到和連點頭,日律推演於是對著自己身邊的鮮卑士兵道:「兒郎們,如今我們前有伏兵,後邊可能還有追兵,如果不能迅速突破前邊漢軍的防線,今天這裡恐怕就是我們的葬身之地,為了我鮮卑兒郎的榮譽,今天我們與漢軍拼了,兒郎們聽我的命令,舉起你們的盾牌,開始向漢軍衝鋒!」

    這些鮮卑士兵也知道今天如果衝不過去,恐怕這裡就真的是他們的葬身之地了,所以在日律推演的激勵下,鮮卑士兵一手舉起圓盾,一手高舉著彎刀,紛紛打馬向著前邊的漢軍隊伍發起了攻擊。

    徐晃選擇的這個位置,確實是個阻擊敵人的好地方,他把三千名輕騎兵排成了一個一百乘三十的矩形戰陣,每一排是一百名士兵,一共是三十排,當鮮卑騎兵開始靠近的時候,徐晃便命令輕騎兵準備好連弩,等鮮卑騎兵進入二百步的射程,全體輕騎兵便開始對敵人發動立體進攻,這樣等敵人衝到輕騎兵的面前時,至少可以用連弩殺掉幾千人。

    只是徐晃確實如日律推演所猜測的那樣,他沒有想到逃出來的鮮卑士兵,竟然會有兩萬人之多,因此他現在除了寄希望能在鮮卑士兵向自己衝鋒的道路上,輕騎兵用連弩多射死一些敵人以外,便是盼著關羽和石韜能在攻進鮮卑王庭之後,發現逃走的鮮卑士兵數量,然後派兵前來增援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些鮮卑士兵全部消滅掉,否則即使自己的這支隊伍拚死抵擋,也會讓鮮卑士兵衝破防線,逃走一半甚至更多。

    在輕騎兵連弩的立體進攻之下,雖然鮮卑騎兵都有圓盾護身,畢竟他們的圓盾面積不大,因此只能擋住他們的頭和上半身,而且後排輕騎兵的連弩是向天上拋射的,因此鮮卑士兵根式難以抵禦,所以在二百步的距離內,輕騎兵發出了六七輪的弩箭,兩萬多隻弩箭最後也帶走了四千多名鮮卑士兵的生命,還有一千多名落馬的傷兵,不過衝過了這段死亡地帶之後,鮮卑士兵的前鋒也一頭衝入了輕騎兵的隊伍之中,雙方揮舞著兵器,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