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七十六章 顏良之功 文 / 天翔

    第二百七十六章顏良之功

    當老劉帶著的大軍返回薊縣之時,早已經得到消息的荀攸與簡雍二人帶著城中的文武官員出城三十里,迎接凱旋的大軍,而老劉的夫人中甄姜、芷清和紅棉三人本不想拋頭露面,但是架不住烏雲和紅昌兩人的攛弄,所以最後幾人也都與荀攸他們一道,坐著馬車來到城外迎接夫君,烏雲則與紅昌騎著戰馬,反正兩人都是野慣了,也不怕旁人的議論,結果他們二人的出現果然也造成了一定的騷動。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紅昌的出現,畢竟烏雲雖然也是絕色美女,但是與紅昌那種天生媚骨相比,她身上多的是一股颯爽英姿之氣,而紅昌則是那種男人見了心猿意馬、女人見了都會生出一種我見猶憐之心的尤物,而且百姓都知道烏雲是州牧大人的妻子,因此不會有什麼太多的想法,而紅昌不過是老劉的小姨子,所以她的名聲早就令幽州那些富家子弟慕名已久,也經常有人派一些媒婆去老劉家中向紅昌求親,但是紅棉知道自己妹子的心早就拴在了老劉身上,今年紅昌已經十六歲了,因此她已經和甄姜與芷清還有烏雲都說好了,等夫君北伐大功告成之後,回來的時候便把紅昌的婚事給辦了,這也算是了了自己姐妹的一樁心願。

    今日那些從未見過紅昌的公子哥們一見紅昌本人現身,紅昌身上散發出來的魅力更是控制不住他們想與之接近的心思,結果烏雲與紅棉二人的身邊很快便圍了眾多的公子哥,這些人倒是沒敢造次,他們都希望紅昌能看自己一眼,也好令他們心滿意足。

    車裡的紅棉看到紅昌的出現已經令周圍一片混亂,於是急忙伸出頭來,招呼紅昌趕緊上車,不要如此孟浪,招致有些登徒子已經開始出言不遜,有損自己姐妹的尊嚴。

    紅昌看到姐姐叫自己,雖然心裡不願意,但是也只好翻身下馬,跑到了紅棉她們幾人的馬車上,紅昌那婀娜的身姿,更是引得周圍一片狂呼亂叫。

    烏雲看到這些公子哥居然敢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當著自己的面便敢對紅昌輕言浪語,不由得心中大怒,揮舞著手中的馬鞭便衝入了那些還在伸長脖子向馬車裡看的公子哥中間,皮鞭重重的落在他們的身上,將他們抽的哭爹喊娘,四散逃開了。

    荀攸在那邊看到了這邊的情況,急忙派了一名親衛隊員帶著一些士兵過來,將甄姜等人的馬車保護起來,雖然現在幽州是太平盛世,但是畢竟這些登徒子垂涎幾位夫人和紅昌的美色,說起來也沒犯什麼過錯,也不能懲罰他們,反正烏雲已經抽了他們幾鞭子,也算是出了氣了,有了士兵的護衛,也就不會再有什麼人敢來冒犯她們了。

    當北伐大軍的身影終於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時,人群中不由得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聲,薊縣的百姓這幾年的生活安定富足,因此大家都很感激老劉,如今老劉親自帶兵北伐,為的便是永久消除北方的禍患,使得幽州乃至大漢的百姓永遠不再受那些外族的侵擾之苦,因此百姓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老劉,這才令薊縣城中的百姓幾乎有一大半都出城迎接凱旋的大軍,從三十里外一直到薊縣縣城的道路兩邊都擠滿了百姓,大家都想親自迎接劉大人和遠征的士兵,也好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老劉騎著絕影走在隊伍的最前邊,他的身後便是挺胸腆肚,威風凜凜的文大將軍,而戲志才、褚燕與拓跋疆、宴荔游都跟在他們的身後,看著那些歡迎的隊伍,拓跋疆和宴荔游看到其中不只有漢人百姓,還有許多的烏桓人也在其中,而百姓臉上那種發自內心的真誠,也令他們感覺到老劉果然深受百姓的愛戴,這樣的好官確實難得,因此他們也都打定主意,今後就跟著劉大人了,相信自己部落的族人很快也都能過上吃穿不愁的太平日子了。

    看到迎接自己的荀攸等人,老劉跳下馬來,向前緊走了幾步,來到了他們的面前,荀攸和簡雍急忙帶著眾人跪倒在地,行大禮參見主公,後邊的百姓看到荀攸等官員都已經跪倒在地,眾人也是急忙跪倒在地,參見平北王、幽州牧劉大人。

    老劉把荀攸攙了起來,然後對眾人道:「諸位鄉親請起,備不過是做了自己份內的事,當不得你們如此厚愛,備也在這裡給你們大家還禮了。」說完老劉向面前的百姓深深鞠了一躬。

    看到大人還禮,跪在地上的百姓更是心中充滿了感激,於是紛紛繼續給老劉磕頭,還真有不少實心眼的,一時間只聽見腦袋磕在地上的聲音此起彼伏,令老劉也是大為感動。

    最後在老劉的勸說下,幽州的文武官員和百姓都站了起來,一起向老劉致謝。

    跟荀攸等人打完招呼,老劉也看到了自己的幾個妻子,烏雲沒在車裡,所以得以湊到了老劉的面前,雖然當著這麼多的下屬和百姓,但是老劉還是一把將烏雲攬在了懷中,羞得烏雲把腦袋紮在老劉的懷中不肯出來。

    眾人也知道這是州牧大人的真情流露,因此也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妥,於是老劉讓大家該上馬的上馬,該上車的上車,步行的百姓則只能慢慢走回去,而老劉也到甄姜幾人的車前和幾人打了招呼,讓她們先回家等候自己,等在州牧府處理完一些必要的事務後,自己再回後院與她們相會。

    看到老劉受到百姓如此的擁戴,拓跋疆和宴荔游再次覺得這次他們所作的選擇是正確的,因此兩人也下定了自此以後,終生追隨老劉的決心。

    荀攸和戲志才兩人在老劉的兩側與他並馬而行,如今幽州的官道都是非常寬敞的砂石路,因此別說是三人並行,便是八人並行也不會特別擁擠,有關老劉他們的戰果,荀攸已經從老劉派遣的先行回轉薊縣的信使口中問了個大概,因此他沒有急於向老劉他們打聽西征的戰果,如今幾路大軍的戰果都已經報到了荀攸這裡,因此他便把其他幾路大軍的出征情況向老劉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

    已經平定了三韓的高順與太史慈一部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後,大軍再次東進,將地處三韓以東的穢貊徹底打敗,他們的首領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最後也向漢軍繳械投降,穢貊平定之後,整個朝鮮半島全部歸於大漢的版圖之中,而老劉已經將這裡命名為韓郡,因此如今韓郡的地盤又得到了擴大。

    顏良作為統帥、田豐作為軍師的一部率領的是麴義的輕騎兵軍和張飛的一個突騎兵軍,他們出兵的方向,是樂浪郡正北方向的高句麗,而高句麗也是他們第一個要征服的外族,由於有幾員能征善戰的大將,再加上田豐的運籌帷幄、奇招妙計層出不窮,很快便將高句麗打得大敗虧輸,而他們的主力部隊也基本被漢軍打殘,最後高句麗王托力不得不在丸都城與漢軍簽了城下之盟,率領殘部向漢軍投降了。

    高句麗的人口有二十萬之多,士兵人數也有七八萬人,因此經過與漢軍的幾番惡戰,最後剩下的高句麗軍隊不過萬人,而漢軍由於戰術得當,再加上盔甲和武器的優勢,因此傷亡也不過一萬兩千人,在安頓好高句麗的一切之後,顏良與田豐便帶著剩下的軍隊向與高句麗接壤的沃沮發動了進攻。

    由於如今的沃沮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還處在比較落後的部族酋長管理的階段,因此漢軍所面對的只是一個個規模不大的部落,每個部落的士兵人數也不多,再加上漢軍打下了幾個大的部落之後,其他部落的百姓聽說漢軍已經消滅了常年欺壓他們的高句麗,便出現了大多數沃沮部落爭相投降漢軍的場面,因此這邊的戰事也沒有耗費太長的時間,士兵的傷亡也不大,顏良與田豐便將整個沃沮順利的拿到了手中。

    接下來他們要面對的,便是如今北方最大的一個國家扶余,他們所佔據的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雖然近年來飽受高句麗的欺壓,但是扶余國內仍有百姓八萬戶,人口近五十萬,帶甲士兵也有五萬餘人。

    扶余的都城名為扶余王城,位於後世吉林省的省會長春市附近,當時的扶余王城也是與匈奴單于庭一樣,完全是用木頭圍起來的,但是扶余王城的形狀又與匈奴單于庭不同,是用木柵圍成了一個圓形的城郭,王宮位於王城的中央,是一組非常高大的建築,同時也有木柵欄包圍,看上去便是個城中之城,城中的建築倒是與匈奴人的一樣,幾乎都是木製的房屋,這也與當地盛產木材,因此高大的樹木隨處都可以得到有關。

    此時的扶余國王名為帶明王,扶余王以下有掌管四出道的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等同於部落首領)。王和四出道諸加同樣有大使者、使者等臣僚,而在諸加之下的階級依次為豪民(氏族首領)、下戶(百姓)、奴隸。

    扶余律法對犯法者嚴懲。殺人、**『淫』(不論男女)、忌妒罪(限女子)死刑,盜竊罪賠償十二倍。

    扶余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扶餘人善於養馬,因此在扶余也盛產名馬,另外還有赤玉、貂皮等等。在扶余國中盛行巫術,尤其是在戰爭時會由祭司祭天占卜以預知吉凶。其占卜方式是殺牛而觀其蹄,如果牛蹄並躘即為吉兆。每年的十二月,扶余皆舉行「迎鼓祭」(可能屬秋收祭典),人民飲酒歌舞,統治者赦免罪人。

    扶餘人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崇尚厚葬,甚至停靈五個月。扶余王與諸加的葬儀更為講究,例如以玉匣為棺、百人殉葬等等。

    婚俗方面,扶余社會倣傚大漢社會習俗,容許一夫多妻,而且與匈奴、鮮卑等族一樣,有兄長死,則弟娶嫂為妻的風俗。

    此時的扶余國國力羸弱,所以才會常年遭到高句麗的欺壓,他們的地盤也被高句麗佔去了不少,軍隊也被高句麗人打得節節敗退,如今遇到漢軍,更是沒有了還手之力,再加上他們以前便是大漢的屬國,只是近年來由於鮮卑、高句麗等族的崛起,使得大漢已經無力影響扶余等更加邊遠的外族小國,才使得扶余脫離了大漢名義上的管轄關係,因此當漢軍將扶余軍隊打得最後龜縮在扶余王城不敢應戰的時候,扶余王在手下諸加的勸說下,開城向漢軍投降,從而使得這場戰鬥也以漢軍的勝利而告終。

    地處扶余東北今烏蘇里江流域的是挹婁人,當時的挹婁也還處在更加落後的時代,他們受扶余達官貴人的控制。挹婁人穴居山林,以漁獵和農業生活為主,同時擅長養豬,由於還處在比較落後的社會形態,因此他們的階級分化還不明顯。

    攻打挹婁是漢軍最輕鬆的一仗,由於挹婁人崇尚武力,因此在與他們的士兵交戰的時候,張飛倒是派上了大用場,挹婁人喜歡以鬥將的方式來進行戰鬥,而他們最強悍的將領,也根本抵不過張飛三合,因此張飛最後被挹婁人幾乎奉為了天神一般,而挹婁最終也完全歸入了幽州的統治之下。

    至此,顏良和田豐帶領的漢軍圓滿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將樂浪和昌黎郡以北的大片土地都奪回了大漢的手中,這些地方不僅盛產木材,還有更多的礦產資源,另外佔據了挹婁之地以後,由於挹婁東臨大海,因此又可以把後世那座有名的港口建造起來,這個港口便是海參崴,而從這裡到倭國的距離也不遠,這對於老劉將來平定倭國將會帶來更大的方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