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七十章 滅匈初戰 文 / 天翔

    第二百七十章滅匈初戰

    如今跟著老劉前往匈奴的輕騎兵,由於在九原城戰死了近六百人,又在九原城中留下了五百人幫助楊霖和田猛守城,等到了扎達城之後,幾番惡戰下來,輕騎兵的損失也有一千六百人,而在離開扎達城的時候,又留下了一千名輕騎兵在那裡,平北城如今也有兩千人的輕騎兵在城中負責治安和城防,所以到了現在,老劉身邊的輕騎兵只剩下了不到一萬人,準確的人數是九千三百人,另外還有文丑帶著的一百五十人的親衛隊,再加上拓跋疆的一個鮮卑騎兵師八千人,這便是如今老劉的全部人馬。

    至於如今盤踞在東接西部鮮卑、南鄰烏孫和西域長史府、北邊與呼揭接壤的匈奴,已經在大漢的幾次打擊下,勢力日漸縮小,如今他們的地盤大都被鮮卑人所佔據了,只不過他們可能還不知道老劉已經把西部鮮卑的大部分土地佔領了,所以現在也可以說匈奴已經和大漢在東部同樣接壤了。

    如今的匈奴早已經沒有了西漢時的強盛,那時候他們的人口數量達到了一百四十多萬,士兵的數量也有幾十萬之多,不過由於匈奴內部後來幾次發生了內訌,使得匈奴到現在分成了互相敵視的南北兩部,老劉等人現在要去征討的,便是經逃到了西邊的烏拉山以西,如今的裡海以北的北匈奴,他們在阿爾泰山以南,從西邊的烏孫國一直到接近西域長史府的車師後部以北的狹長地帶居住,由於鮮卑人在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之後,也沒有繼續向北匈奴進攻,使得北匈奴總算是在這裡安了家,而處在他們南邊的烏孫國國力與匈奴大致相當,因此兩家現在倒是相安無事。而剩下的南匈奴一部在大漢聯合鮮卑、烏桓的幾次共同征討下,不僅佔據的地盤不大,如今的人口數量也只有十幾萬人,士兵數量僅有兩萬多人,在西部鮮卑以南的并州河西郡一帶居住,他們是奉了大漢的命令南遷的,因此現在每年都由大漢朝廷為他們提供糧食,同時賞賜他們很多的珠寶,所以現在其實他們倒成了大漢身上的寄生蟲。

    如今的南匈奴單于,乃是在光和二年時,由於當時的大漢護匈奴中郎將張修暗中收受了匈奴右賢王羌渠的賄賂,便找了個借口將當時在位的呼徵單于給殺了,然後改立羌渠當上了匈奴單于,只是張修並沒有因此得到什麼好處,朝廷怪其沒有經過朝廷和靈帝的同意,擅自做主殺了呼徵單于,便把他用囚車押回京城受審,最後落了個被斬首抵罪的下場。不過羌渠單于倒是實實在在的當上了匈奴單于,成了這片土地上的土皇帝,而後來大漢朝廷也沒有再向其委派新的中郎將來上任,因此羌渠單于這幾年趁著大漢和鮮卑都沒有繼續與他們交戰的間隙,開始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加上匈奴人也是從小便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因此幾乎所有的匈奴青壯年男子都能騎馬射箭、舞刀弄槍,而羌渠最近也從大漢用馬匹換來了不少的武器和護具,使得匈奴士兵的戰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這次之所以未經朝廷允許,老劉便在平定了西部鮮卑之後,開始繼續向北匈奴發動進攻,也是因為他知道他們後來還會日益強大起來,並且幾乎將整個歐洲都置於他們的鐵蹄肆虐之下,所以老劉的目的也很明確,既然他們還會向西逃竄,那自己就把這一進程提前,讓他們在自己的打擊下逃離現在的居住地,進入更向西方的地方去與那些地方的居民為敵,反正他們打的也不是大漢的土地,所以只要他們離開如今的地盤,老劉也不打算繼續追擊他們,將他們斬盡殺絕,而是任其逃離現在的地盤之後自生自滅。

    至於南匈奴一部,其實老劉也想消滅他們,但是現在畢竟他們還是由朝廷扶持的,因此不經朝廷同意便對其用兵,必然會犯了擅自發兵的大忌,而羌渠單于也會去向朝廷和靈帝告狀,所以老劉現在只能先把他們往後放一放,等將來把北方各族全都平定之後,再向朝廷請示征討南匈奴之事,到時候還是要拉上并州一起行動,畢竟將來把南匈奴的地盤打下來了,還會把他們的領地交給并州進行管理。

    從平北城到匈奴的地盤,中間的距離大約有三千多里,而到堅昆的距離也差不多,並且兩支隊伍開始的時候走的是同一條路,好在有置鞬落羅部落的士兵熟悉這邊的地形,因此老劉和呂布帶著的大軍共同前進了兩千多里的征程,一直在到了堅昆境內一個叫諾爾湖的地方後,雙方才分頭前進。呂布帶著的大軍繼續向正西方向前進,他們已經到了堅昆的地盤,下一步便是如何找到堅昆的都城,將他們的軍隊盡快消滅,然後再把這些地方的官府組建起來,實現對這些地方的管理和統治。

    而老劉則帶著自己的隊伍轉向西南方向前進,在他們前方的不遠處,便是連綿起伏的金微山山脈(阿爾泰山),也正是因為這道天然屏障的阻擋,才使得鮮卑騎兵沒能繼續向北匈奴進攻,否則以當時檀石槐的性格和魄力,他肯定會指揮鮮卑大軍徹底打敗匈奴殘兵的。

    現在已經是五月下旬了,這裡也已經進入了初夏季節,由於這一帶的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因此簡直可以用人間仙境來描述這裡的美景,草原上到處都是盛開的鮮花,而蜿蜒清澈的河流隨處可見,猶如一條條玉帶點綴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更是讓人心曠神怡,讚不絕口。

    繞過了金微山之後,漢軍便已經進入了匈奴的領地,如今的北匈奴在公元151年被漢將司馬達帶領漢軍擊敗後,經過三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得到了一些恢復,只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仍舊沒有改變,如今的單于王庭設在位於烏倫河邊一個叫做單桓的地方,他們仍然仿照原來在匈奴單于庭(已被老劉改為平北城)的做法,用高大的樹幹建造了一座長寬各有三里長的城堡,城中住著如今的單于呼衍王,還有近三萬名匈奴騎兵、五萬多匈奴百姓,至於北匈奴的其他部族百姓,則還是按照他們傳統的生活習慣,住在水草茂盛的地方養馬放羊,一頂頂的帳篷便是他們的住所,老劉他們已經可以看到在草原上不時會有零星的匈奴人的帳篷出現,不過除了在單桓城以外,草原上的匈奴人都是分散居住,因此很少見到十幾頂甚至上百頂帳篷比鄰而居的景象。

    大軍前邊的探子不斷把他們得到的消息傳回中軍,老劉和戲志才分析著目前的形勢,看來北匈奴單于呼衍王還沒有得到漢軍前來征討的消息,所以一路上漢軍也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那些看到漢軍的匈奴人也都躲到帳篷內不敢出來,這些都是普通的匈奴百姓,因此漢軍也沒去打擾他們。

    根據置鞬落羅部落的鮮卑士兵的說法,此地離匈奴王庭單桓沒有多遠了,這裡一邊依山、一側傍水,道路也都是行人踩出來的羊腸小道,不過看路上的馬蹄印倒是不少,估計是匈奴騎兵經常在這裡經過。

    為了防止匈奴人在這裡設伏,戲志才派出了更多的探子,除了偵查前邊的情況之外,還派了幾名親衛隊員爬上了一側的高山,從山上可以看的更遠,同時也為了偵查一下山上是否有匈奴人的伏兵。

    到了黃昏時分,老劉讓士兵找了一處比較平坦的開闊地作為營地,士兵開始在這裡安營紮寨,打算今晚就在此地過夜。

    畢竟身在匈奴人的地盤上,老劉不得不防,除了在營寨周圍多設鹿角樹枝等障礙物之外,當晚的哨兵和巡邏兵都比往日多了不少,而士兵也都基本和衣而臥,以便在大營被襲時,也好迅速起身應戰。

    前半夜倒是平安無事,到了後半夜,營門處的哨兵突然發現遠處響起了馬蹄聲,而且聽聲音馬匹的數量不在少數,於是急忙向營中示警,同時迅速派人去老劉的大帳中向他稟報。

    聽到警報的戲志才、褚燕和拓跋疆、文高平和王當等人都迅速趕到了老劉的大帳之中,老劉讓幾人分別去幾個方向指揮士兵迎敵,他自己則帶著戲志才和文丑直接到了大營的營門處,去看看到底來了多少匈奴騎兵。

    由於今天晚上並沒有月亮,而遠處的匈奴騎兵也沒有過分靠近漢軍大營,因此老劉等人根本無法看到大營外到底有多少匈奴騎兵,只是從大營柵欄上的燈火的照耀下,模模糊糊的看到遠處那些往來馳騁的匈奴騎兵,不過聽聲音人數肯定在一萬以上,老劉高聲招呼士兵準備好連弩,只要他們進入連弩的射程,便立刻用連弩向他們射擊,同時嚴令所有士兵沒有命令不許出營,這裡的地形畢竟自己等人不熟悉,一旦出了大營,搞不好便會中了匈奴人的埋伏。

    營外的匈奴人也一直沒有向漢軍大營發動攻擊,就在外邊遠遠的圍著漢軍大營繞圈子,而漢軍士兵在老劉的命令下,一個個弩箭上膛,嚴陣以待,只等匈奴騎兵進攻,便用連弩對其進行攻擊。

    只是營外的匈奴騎兵似乎也不明白漢軍的底細,因此轉了近一刻鐘的時間,也沒向漢軍大營發動進攻,隨後聽到一聲號令,營外的匈奴騎兵立刻如風捲殘雲般向遠處遁去,轉眼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看到匈奴騎兵退走了,戲志才便派一名輕騎兵連長帶著一百名輕騎兵出了大營,前去跟蹤那些匈奴騎兵,看看他們到底在耍什麼花招,難道他們是吃飽了撐的,跑到漢軍大營外邊來遛馬不成?

    畢竟這是老劉的軍隊第一次與匈奴騎兵交手,就是這次剛剛加入拓跋疆的鮮卑騎兵師的那些原來屬於置鞬落羅部落的士兵,也大都是這一年時間內剛剛入伍的新兵,基本沒有與匈奴騎兵交戰的經驗,所以老劉與戲志才只能小心從事,畢竟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對手,還是小心為妙,免得大意之下著了敵人的道。

    一百名輕騎兵出營之後,老劉傳令其他士兵都回去休息,他和戲志才可沒有回帳,而是在這裡等著這些輕騎兵士兵的消息。

    沒過多久,便聽到遠處傳來了一陣陣的馬蹄聲,聽聲音他們就知道,這肯定是剛才的那支匈奴騎兵隊伍又回來了,可是那一百名輕騎兵到哪裡去了,難道他們竟然被匈奴騎兵全部殺光了?

    不過很快他們便看到遠處出現了輕騎兵士兵的身影,雖然不到一百騎,但是也有六七十人,如今他們正拚命打馬向大營方向逃跑,而他們的身後,則跟著喊聲震天的無數匈奴騎兵,同時雙方還不停的向對方射箭,只是有一點不同,輕騎兵射出的弩箭幾乎都會命中目標,而匈奴騎兵的弓箭大都落了空,只有少數的羽箭會射中輕騎兵胯下的戰馬,令猝然倒地的馬匹將輕騎兵摔下戰馬。

    看來匈奴騎兵在撤退之後,並沒有走遠,而是憑借他們熟悉這裡地形的優勢,躲在了暗處,等看到追兵來了之後,便開始對輕騎兵發動了攻擊,只是他們沒想到輕騎兵作戰的經驗非常豐富,看到周圍有伏兵並沒有慌亂,而是馬上轉身向回衝殺,憑著他們手中連弩的優勢,猝不及防的匈奴騎兵竟然被輕騎兵打開了一個缺口,雖然也有二三十名輕騎兵中箭落馬,不過剩下的六十多人還是突出了匈奴騎兵的包圍圈,向著漢軍大營方向撤退,而匈奴騎兵則在後邊緊追不捨,利用他們擅長的騎射功夫向輕騎兵射箭,雖然他們的箭支有不少都射到了輕騎兵的身上和頭上,但是有精鋼頭盔和鎧甲護身的輕騎兵大都沒受到什麼傷害,反倒是那些被射中了戰馬的輕騎兵摔倒地上後,由於跟不上騎馬的同伴而被匈奴騎兵追上,這些落了單的輕騎兵同樣沒有輕易受死,而是用連弩和斬馬刀射死砍死了不少匈奴騎兵後,才因為匈奴騎兵的圍攻而戰死。

    老劉看到輕騎兵身後的那些匈奴騎兵還在緊追不捨,於是一聲令下,他身邊的一百多名親衛隊員早已經把弩箭對準了輕騎兵身後的那些追兵,然後紛紛扣動扳機,頓時一百多隻弩箭騰空而起,越過了輕騎兵的頭頂,正好射在那些還在向前追殺漢軍的匈奴騎兵身上,一百多支弩箭幾乎都沒有落空,馬上便有一百多名匈奴騎兵摔落馬下、中箭身亡。

    趁著這個機會,逃回來的不到六十名輕騎兵甩開了身後的追兵,衝進了漢軍大營。

    遠處的匈奴騎兵經過這兩次短暫的接觸,也發現了漢軍連弩的威力,加上看到營中的漢軍早已經有了戒備,於是帶隊的那名匈奴骨都侯傳令士兵馬上撤退,不要再與漢軍糾纏,否則一旦漢軍出營交戰,自己人的損失恐怕會更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