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伐之計 文 / 天翔
第二百二十七章北伐之計
經過了一個月的微服私訪,老劉等人終於回到了薊縣,讓戲志才與簡雍二人先把這次出巡的情況匯總一下,等到了明天,再與荀攸田豐二人在幽州牧府的公事廳中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尤其是幾個軍分區的建立,還有對下轄各郡太守和都尉的重新調整問題,都要盡快落實。
與甄姜、紅棉二人久別重逢,自然格外親熱,當晚吃飯的時候,芷清與烏雲二人便讓老劉坐在了甄姜與紅棉中間,而小妮子紅昌也來搗亂,非要挨著老劉坐,紅棉沒辦法,只好讓她坐在了老劉的旁邊,自己則挨著紅棉坐在了邊上。
對於這次老劉不帶著自己姐妹出去,紅昌到現在還在生氣,只不過紅棉早就說過她了,這次老劉出去主要是公事,而且一路之上要經常騎馬趕路,非常辛苦,他是因為怕自己姐妹受不了才沒有帶她們,紅昌這才逐漸淡忘了這件事,今天看到老劉回來了,這不她又膩在了老劉身旁,非要老劉給她講講這次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被她纏的沒辦法了,老劉只好把與三韓軍隊交戰和剿滅倭國海盜的經過給大家講了一番。
吃罷晚飯,眾人又聊了一會兒之後,芷清與烏雲便要老劉趕緊與甄姜和紅棉回老劉的房中休息,紅昌還想跟著,被烏雲給拉住了,說自己從海邊給她帶了幾個海螺回來,她這才沒有跟著繼續搗亂。
三人到了老劉房中的大床上,甄姜和紅棉侍候著老劉寬衣解帶,而她們自己也在把老劉的衣服脫光後,鑽入大床上的錦被之中,脫去了自己身上的衣物。
屋內的溫度隨著三人的熱情而急劇升溫,左擁右抱的老劉由於與她們分開了很長時間,因此是發自內心的想念她們,而芷清和烏雲雖然一直伴隨在自己的左右,但是一路上由於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所以他也不敢過分放肆,三人只是偶爾會親熱一番,還不敢弄出太大的動靜來,免得被屋子外邊站崗的親衛隊員聽了去,有傷自己的顏面。
如今總算是有了機會,而且自己的屋子外邊根本不可能有人偷聽,所以老劉終於能夠大逞雄風,當天夜裡梅開數度,將久曠的甄姜與紅棉二人一次次的送上了高峰,一直到了後半夜,兩人才依偎在老劉的身旁,帶著滿足的笑容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神清氣爽的老劉早早吃過早飯,來到公事廳中,等著荀攸等人的到來。
很快,荀攸、戲志才、田豐和簡雍幾人都到了,看到老劉來的這麼早,幾人都很驚奇,主公可是剛剛出去了一個月,與家中的兩位夫人也算是久別重逢,今天怎麼這麼早就來辦公了,而且看他精神煥發的樣子,眾人也知道肯定昨晚主公與幾位夫人相處的不錯,於是幾人急忙上前給老劉見禮,然後分頭在自己的座位中坐下。
老劉笑著對荀攸道:「公達,我和文皓、憲和出去的這一個月,幽州各地的情況還好吧,我這次只去了幽州東部和中部的幾郡,西邊的這幾個郡沒有出什麼大事吧?」
「沒有主公,現在咱們幽州的發展勢頭非常順利,由於有了各種礦產和海鹽的生產,再加上各類商品大量銷往大漢的各州,今年咱們幽州的各項稅收更是大幅度增加,我大致估算了一下,今年咱們幽州府的總收入至少會比去年增加兩倍以上,如此一來,主公北伐所需要的資金和糧食問題都可以解決了,這對我們來說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呀。」荀攸答道。
看來北伐的經費問題自己不用擔心了,由於有了善於養馬的烏桓人,現在幽州的馬匹數量充足,可以為將來成立的幾個軍分區提供足夠的戰馬。老劉對此很是滿意,於是讓戲志才把自己這次出巡的情況向荀攸和田豐敘述了一番。
待戲志才說完之後,老劉讓大家說說:下一步的北伐究竟該如何進行,是派出一支大軍逐步去征服外族,還是幾路大軍同時出兵,在同一時間內將北方的幾個外族盡皆征服為好。
田豐待老劉說完,便馬上對老劉道:「主公,我以為此次的北伐,我們可以按照主公的思路,首先完成對幽州軍隊的改編任務,也就是按照地域,將幽州的戍邊軍重新改編成三個軍分區,這樣將來的北伐之時,三個軍分區可以同時行動,向離他們最近的外族發起進攻,如此一來,北伐的時間就可以大大縮短,主公與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田豐的話音剛落,簡雍也道:「元皓之言不差,我也以為我們在主公巡查了幽州西部的幾郡之後,可以馬上著手進行幽州軍隊的改編之事,然後再進行下一步前期準備工作,如此一來,三個軍分區都可以廣招兵馬,再經過今年冬天的訓練,明年開春之後便可幾路大軍齊發,在短期內實現平定北方的目的。」
荀攸也同意田豐的意見,只是他提出在這次的軍分區成立之前,還要把各郡的官員先調整一下,把一些能力出眾的文武官員調回薊縣,重新安排他們的職位,這樣才能人盡其才,更好的發揮出這些人的作用。
戲志才最後道:「主公,這次的北伐,我還有一個主意,今年鮮卑人攻打并州之時,我們應并州刺史丁大人之邀,前往并州幫他們解了圍,我想這次能不能這樣,我們在出兵攻打西部鮮卑時,請并州也派出一支軍隊隨我們一同前往,這樣既可以壯大我們的聲勢,同時也免得最後的功勞都被我們幽州得了,顯得我們有些鶴立雞群了,主公與幾位大人以為如何?」
果然是個好主意,這樣一來,估計并州刺史丁原還會派呂布出馬,與幽州的大軍共同前往西部鮮卑的地盤,討伐置鞬落羅與日律推演兩支鮮卑部落,而如果最後取勝了,功勞也有并州大軍的一份,也免得讓別人看著自己眼紅,所以老劉點了點頭,同意了戲志才的建議。
看來大家都同意先成立三個軍分區,然後由各個軍分區就近向外族發動攻勢,接下來眾人上衣的,便是幾個軍分區將來如何處理好與各郡領兵都尉與郡國兵的關係問題,戲志才建議都尉仍然負責各郡郡國兵的管轄與訓練等事宜,而軍分區的士兵性質與原來的戍邊軍一樣,屬於幽州的正規軍,幾個軍分區主要負責的是如何對外出兵和抵禦外族的入侵,因此這樣下來,各地的郡國兵數量便可以大大減少,按照戲志才的建議,今後每個郡的治所可以有郡國兵兩千人,而縣城則只需要有五百名郡國兵即可,郡國兵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城市的治安和守衛城門,這樣便可以從郡國兵中挑選優秀的士兵加入到各個軍分區,而剩下的則繼續充當郡國兵。
目前各郡的都尉之中,老劉已經決定將其中的幾人調整到軍分區中任職,於是經過眾人的商議,最後派龔都前往遼東郡擔任都尉,把麴義替換回來;派劉石前去漁陽擔任都尉之職,這樣張頜也可以加入到正規軍之中,可以充分發揮他的長處;派劉辟前往昌黎任都尉,換回褚燕,而從穎川書院隨陳紀前來的徐庶已經快二十歲了,所學頗精,很得書院中幾位老師的讚賞,因此老劉也把他先派到昌黎郡擔任太守之職,這樣陳宮也可以返回薊縣,還有就是上次招賢時前來投奔的嚴綱被派往遼東擔任太守,關靖被派去樂浪擔任太守,單經被派去上谷擔任太守,正好把石韜、鍾繇、公孫瓚三人替回來,至於他們幾人的任命,老劉自有考慮。
接著,老劉提出了幾個軍分區的駐地所在、管轄的範圍,以及最高長官也就是司令員的人選,還有派往這幾個軍分區的大將的名單,要大家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按照老劉的建議,第一軍分區司令部駐地就在薊縣,管轄的範圍比較大,從代郡、上谷郡、范陽郡到漁陽郡,而薊縣正好處在這幾個郡的中間,將來便於管理。第一軍分區的司令員,老劉建議由關羽來擔任,手下大將有蹋頓(任突騎兵第一軍軍長)、徐晃(任輕騎兵第一軍軍長)、褚燕(任輕騎兵第二軍軍長)、周倉(任輕騎兵第一軍第一師師長)、裴元紹(任輕騎兵第一軍第二師師長),輕騎兵第二軍的兩個師長分別是高平(王越的弟子)和黃巾降將王當,至於突騎兵的兩個師長,則繼續由赤莫罕與脫脫兒兩人擔任,還有就是原來的器械師,由於考慮到北方的外族都沒有高大的城牆,而且道路不暢,這些器械難以運輸,所以將來北伐基本用不到投石車和巨弩,器械師便繼續留在第一軍分區,師長仍由耿忠擔任。
同時,為了使各個軍分區能夠充分發揮作用,老劉提出了為每個軍分區派去一名謀士,擔任該軍區的軍師之職,第一軍分區的軍師,老劉建議由石韜擔任,畢竟以石韜之才,擔任第一軍分區的軍師之職應該說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老劉知道關羽的脾氣,因此才把性格溫順的石韜派去給他擔任軍師,這樣兩人也便於相處。
至於管轄範圍為右北平、昌黎、遼西三郡的第二軍分區,駐地設在昌黎郡的柳城,司令員由公孫瓚出任,軍師則是陳宮,他對於鄰近的東部鮮卑非常熟悉,而第二軍分區將來擔任著征討東部鮮卑的重任,所以這樣安排也是為了北伐著想。
第二軍分區中,張頜、管亥分別擔任兩個輕騎兵軍的軍長,而赤延則擔任突騎軍的軍長,輕騎兵的四個師長分別是孫輕、吳進、趙鵬、田奎,而突騎兵的兩個師長則分別是莫溫與赫爾貼,這幾人中除了孫輕是黃巾降將外,其他的都是從以前的輕騎兵和突騎兵中提拔起來的,這些人不僅功夫不弱,由於得到了田豐等人的指點,在謀略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得以被提升為幽州正規軍的高級將領,肯定會令他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由於第二軍分區的主要目的是北上討伐東部鮮卑以及更遠的丁零與扶余等地,路途遙遠,所以幾人商議後決定,第二軍分區同樣不設步兵,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在短期內完成任務。
第三軍分區的司令員是顏良,這是老劉早就定好了的,至於軍師,則是對樂浪周圍的外族非常瞭解的鍾繇,而第三軍分區的駐地,是在樂浪郡的鏤方縣,這裡離周圍的三韓、穢貊、高句麗和沃沮都很近,而第三軍分區的任務,便是要平定周邊的這幾個外族勢力,所以相對來說,第三軍分區所面臨的任務最重,因為在滅了三韓之後,他們就要和幽州水軍一起,對東方的倭國發動進攻。
派往第三軍分區的大將中,麴義與太史慈分別擔任兩個輕騎兵軍的軍長,而突騎兵的軍長則由張飛擔任,由於這裡到處都是山區,因此高順的步兵軍被派到了這裡,高順擔任軍長,上次在廣寧保衛戰中表現出色的團長李榮被提拔為師長,另一名師長則是黃巾降將左校,至於輕騎兵與突騎兵的師長和下級軍官,都由這一年多來在歷次大戰中表現出色的將官擔任,四名輕騎兵師長分別是趙承、周義、蔡勇和李奇,而突騎兵的兩名師長則分別是吐谷渾和塗勝。
幾人整整商議了半天,才算是把這些事情定了下來,接下來,荀攸與田豐等人則馬上開始著手落實這些事項,足足在半個月之後,三個軍分區的人員才算基本就位,而他們所需要的軍餉和各類物資也源源不斷的運到大軍的駐地,現在已經進入了秋末,而幽州的所有職能部門都在高速運轉,為來年的北伐做著最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