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 文 / 天翔

    第一百九十章論功行賞

    在楊賜與何進的帶領下,皇甫嵩等人進了卻非殿,靈帝高坐在殿中的皇帝寶座上,而下邊的文物百官都已經在大殿中肅立,等著幾位功臣的到來。

    進了大殿之後,幾人忙來到靈帝面前跪倒磕頭,口稱:「參見陛下。」

    靈帝揮了揮手道:「各位愛卿,免禮平身,你們可是為我大漢立下大功之人,今天朕一是要對你們論功行賞,二是今晚朕還要在德陽殿中擺下宴席,為你們慶功,到時候你們便敞開肚皮,喝個一醉方休,現在,我想聽皇甫愛卿把這次平定黃巾之亂的經過給我和下邊的諸位大臣講一遍,之後也好對你們進行封賞。」

    靈帝已經點到自己了,於是皇甫嵩站了出來道:「臣皇甫嵩遵旨,我這就把我們這次剿滅黃巾軍的經過向陛下與各位大人稟報一下,只是如果我說的不全,或是有遺漏的地方,還請朱俊大人、董卓大人與劉備刺史幫我補充一下。」

    然後,皇甫嵩便把自打新軍出征之後,從巨鹿到汝南,與黃巾軍開始了這次長達四個多月的戰爭,期間,在五月二十日,當時的太平道在青、徐、兗、冀、豫、荊、揚七州之中同時起事,發動了這場黃巾之亂,而朝廷也及時派出了朱俊帶領的北軍前去鎮壓,其後,又調派董卓帶領其麾下的河東軍加入了剿滅黃巾軍的隊伍之中,而在幽州戍邊軍打敗了三路鮮卑大軍的進犯後,朝廷也及時將幽州的戍邊軍調入冀州,現在看來,在巨鹿、鄴城、宛城、穎川、濮陽、奉高等地官軍與黃巾軍的戰鬥中,都是由於有幽州戍邊軍的加入,官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且逐步消滅了黃巾軍的大量士兵,使得黃巾軍的勢力日漸衰弱,而北軍則在攻打平輿的戰鬥中表現上佳,新軍在攻打巨鹿、解救信都、破穎川、濮陽等戰鬥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至於董卓所帶的河東軍,則參與了長社之戰、穎川之戰、濮陽之戰,並且在最後只剩下一百人的情況下,仍然沒有退出戰鬥,而是配合幽州的戍邊軍攻入了泰山郡的奉高城,然後將張角的屍首運回了洛陽,而在最後的平輿一戰中,則是北軍、幽州戍邊軍與新軍齊心協力,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聽完皇甫嵩的敘述,靈帝與朝中的文臣武將才知道原來這次平定黃巾之亂,功勞最大的還是劉備的幽州戍邊軍,而朱俊待皇甫嵩講完之後,又把幽州戍邊軍如何在黃巾之亂爆發之後,以五萬戍邊軍加上數萬郡國兵,擋住了二十多萬鮮卑騎兵的進犯,並且重創了鮮卑各部,使得鮮卑騎兵損失了差不多二十萬人,這也是自當年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北擊匈奴之後,大漢軍隊在與外族的爭鬥中取得的最輝煌的一次勝利,因此朱俊認為這些也都是幽州戍邊軍的功勞,應當一併封賞。

    作為朝廷這次欽點的三位中郎將之一的中中郎將董卓,看到另外兩位都已經講過了,因此他也不能不說說,於是便挺著大肚子站了出來,再次把他回到洛陽之後,向靈帝與幾位重臣說過的話在朝堂之上講了一遍,為了巴結老劉,他也是將幽州戍邊軍的功勞大大的誇獎了一番,同時也再次為自己的河東軍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還能毫不退縮,直到戰至最後的一百人的經過也渲染了一番,給人以河東軍雖敗猶榮的感覺。

    等他們三人都講完了,靈帝看著自己的御弟也是滿心歡喜,他雖然也很看好老劉,認為他必定會有一番作為,但是沒想到自己封他做了幽州刺史才剛剛兩年,御弟便為自己收回了烏桓人佔據多年的部分幽州領土,使得幽州完全歸於大漢的統治之下,而在幾部鮮卑騎兵大舉壓境的情況下,御弟以少勝多,取得了自打自己的高高祖,也就是漢高祖打下大漢基業以來,對外族所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令鮮卑人已經完全沒有了以往那種長城內外,任其自由往來的情景,而御弟曾說過,他的目標是要為大漢開疆拓土,因此靈帝不覺有些飄飄然了,自己不僅能守住祖先留下來的大漢基業,還能夠征服鄰近的外族,將大漢的版圖不斷擴大,如此說來,自己應該算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甚至可以說是英明神武,比之大漢名望最高的漢武帝也不遑多讓。

    只是靈帝也知道,自己能夠立下這些功勞,與自己的御弟劉備是分不開的,而這次不管是抵禦外敵的入侵,還是平定黃巾的內亂,功勞最大的,當屬御弟劉備,因此自己一定要給御弟封個王爺,這樣才能籠絡住他,讓他為自己的江山繼續出力。

    此時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是議論紛紛,這些人久在朝中為官,根本不知道外邊的最新消息,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南軍和北軍才是大漢朝最精銳的兩支部隊,今天聽皇甫嵩等人一說,他們才知道,感情這幽州的戍邊軍比起南軍和北軍都要強,而劉備這次可以說立了無數的大功,因此他們也都明白,此次論功行賞,劉備的王位是跑不掉了,至於其他人嗎,恐怕能封個侯爵也就不錯了。

    看到底下的文武百官議論紛紛,靈帝輕咳了一聲,大殿上馬上靜了下來,於是靈帝道:「諸位愛卿,剛才幾位大人已經把這次討伐黃巾軍的經過給我們講了,看來這次大戰的首功,當屬我御弟了,而御弟還曾帶著幽州戍邊軍打敗了鮮卑騎兵的入侵,更是功勞蓋世,當然除了御弟以外,其他幾支大軍也都表現不錯,為我大漢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你們大家看看,這次該如何對這些有功之臣進行封賞呢?」

    太尉楊賜當先道:「陛下,臣以為沮陽公此次居功至偉,不重賞顯不出皇恩浩蕩,因此臣提議,沮陽公應當封王,至於其他的諸位有功之臣,此次也一併重賞,幾位領軍的大人可以封為縣侯,而隨軍出征的大將確有戰功的,也可以根據其功勞的大小,封為鄉侯、亭侯,同時還要重金賞賜這些為我大漢出力出血的忠臣良將,只有這樣,方顯朝廷對於有功之臣的重視,也會有更多的能人志士為我大漢效力盡忠,陛下以為如何?」

    靈帝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還在等其他大臣的意見,儘管他心中非常贊同楊賜的意見。

    司空袁槐也出班道:「陛下,臣以為楊太尉的建議很好,因此臣同意楊太尉的意見,一定要重賞這次的有功之臣。」

    司徒劉寬、大將軍何進、太常劉焉、諫議大夫馬日磾、中常侍張讓、趙忠、郭勝等人都附和楊賜的意見,看到一貫明爭暗鬥的眾大臣今天竟然難得如此口徑一致,於是靈帝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要重賞這次平定黃巾之亂的有功之臣,朕當然同意,我看就由太尉楊大人、司徒劉大人與司空袁大人下去之後,明天先根據各人的功勞擬好一份準備封賞的名單,然後再在後天的朝堂上議議,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靈帝發話了,文武百官當然只能順從,於是眾人齊聲答道:「陛下聖明,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靈帝接著道:「諸位愛卿,朕今晚要在德陽殿中擺下宴席,為這些立了大功的愛卿慶功,今天晚上,你們可都要敞開肚皮,吃菜喝酒,我這次宴席的廚師可是從咱們洛陽最有名的北平酒樓請來的,他們那裡的美味今天我都給你們準備好了,今天晚上,諸位愛卿一定要不醉不歸。」

    下邊的百官再次向靈帝謝恩,口稱臣等遵旨。

    然後郭勝宣佈退朝,而靈帝則讓郭勝叫住劉備,他要和御弟單獨聊上幾句。

    等眾大臣都走了之後,卻非殿中只剩下了靈帝與老劉二人,靈帝將老劉叫到自己身前,還讓小太監為他準備了一把椅子,讓老劉坐下與自己聊天。

    老劉連忙謝恩,雖然現在自己與靈帝是堂兄弟,但是畢竟君臣有別,因此老劉還沒有狂妄到不管這些禮儀的地步,他只是站著而不敢坐,只不過在靈帝的再三催促下,才勉強坐到了椅子上,他的這一舉動也令靈帝對自己的御弟更是滿意。

    靈帝對老劉道:「御弟,你我自從上次一別,轉眼已經兩年多了,御弟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收服烏桓四部,打退鮮卑犯邊,更兼平定了黃巾之亂,為兄我在這裡先向御弟表示感謝了,還望御弟不辭辛勞,繼續為我大漢建功立業。」

    聽靈帝這麼誇自己,老劉急忙起身對靈帝道:「陛下,臣弟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如何當得起皇兄如此誇獎,請陛下放心,臣弟一定會盡心竭力,為我大漢江山盡忠效力。」

    靈帝接著道:「御弟,我還有一事也要感謝你,就是你的皇侄經過你的調教之後,現在竟然性情大變,不再每日裡只知道嬉戲玩耍,而是每天不是學習御弟教給他的那些東西,便是舞槍弄棒,鍛煉身體,說是將來也要和他皇叔一樣,做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看到他能夠取得如此進步,為兄我也深感欣慰,畢竟他是太子,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為兄在這裡再次向御弟致謝了。」

    剛剛坐下的老劉急忙又站了起來,對靈帝道:「皇兄言重了,臣弟所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太子殿下能夠有今日的改進,實是皇兄的福氣。」

    「御弟不用太謙,這次你在洛陽就多住幾天,也好再教你皇侄一些有用的東西,還有就是有時間御弟也多來宮中看看朕,朕的王美人在你走以後便又為你生了一個小侄子,此子雖然年幼,但甚得朕的歡心,改天也讓你看看,將來也讓他和辨兒一起,跟著你學習,御弟你可不要推辭。」靈帝說起小兒子劉協來,更是高興的不得了,同時為了劉協的順利成長,也讓老劉將來教導於他,老劉急忙點頭答應。

    二人這一聊,時間也就到了晚上晚宴的時間了,於是靈帝帶著老劉一起,來到了北宮的德陽殿中,參加為平定黃巾軍的有功之臣而舉行的大型晚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