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六十一章 初會董卓 文 / 天翔

    第一百六十一章初會董卓

    當天在中牟縣衙之中,老劉終於又見到了一位三國時期的重量級人物:禍國殃民的大奸臣董卓。

    現在的董卓又有些趾高氣揚了,畢竟論年紀,這裡除了皇甫嵩比自己稍長之外,老劉和曹操、袁術都還剛剛二十幾歲,可以說是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而從官職上來說,他與皇甫嵩都是中郎將,正四品的武官,而老劉是幽州刺史,也是四品官,不過老劉是地方官,因此應該說還是朝廷的四品官更大一些,當然老劉還有個漢室宗親、沮陽公的封號那是另當別論的。

    因此董卓又倚老賣老,擺起了官架子,大家入座之時,老劉讓著他,把原來屬於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他,這樣董卓就坐在了皇甫嵩的邊上,寓意自己與皇甫嵩平起平坐。

    而在眾人交談之時,老劉他們幾個對皇甫嵩都很恭敬,稱呼他為皇甫大人或皇甫將軍,而董卓則直接稱呼皇甫嵩的字義真,而皇甫嵩本也不是那斤斤計較之人,也就沒有多加理會,同樣以董卓的字仲穎來稱呼於他。

    先把各方的戰況互相通報了之後,董卓對皇甫嵩他們能在半月之內,連續攻下黃巾軍在冀州的兩大重鎮巨鹿和鄴城、而且同時還消滅了黃巾軍十幾萬人的功勞羨慕不已,連聲對皇甫嵩恭維稱讚。

    皇甫嵩倒是不敢貪功,便對董卓道:「仲穎你可能不知道,我們新軍能取得如此戰功,當感謝劉刺史的鼎力相助,如果不是他帶著幽州戍邊軍來幫助我們,想消滅冀州的十幾萬黃巾軍、攻下巨鹿和鄴城,對我們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

    聽到皇甫嵩如此推崇幽州刺史劉備,董卓也不禁對劉備刮目相看,他早就聽說了劉備的那些戰功和傳說,今天一看,不過就是個文弱書生嗎,哪裡會像百姓中傳說的力大無比,曾經三拳打倒遼西烏桓第一勇士蹋頓,因此他原來以為劉備不過是靠著自己漢室宗親的名頭,再加上娶了個有錢的妻子,這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可是聽皇甫嵩這麼一說,看來這些並不都是傳言,而是確有其事,今天自己也見到了幽州輕騎兵的厲害,這些都令董卓相信冀州平叛之事,大都與幽州的戍邊軍有關。

    為了能拉攏老劉,與老劉套上交情,好從他那裡弄些護具和連弩回去,因此董卓也不再對老劉倚老賣老了,而是畢恭畢敬的與老劉攀談起來,他這前倨後恭的態度,令在場的眾人無不對他的勢利而暗暗搖頭。

    看皇甫嵩、曹操和袁術幾人都稱呼老劉玄德,似乎很是親近,這董卓便也不再稱呼老劉的官銜,而是也以玄德來稱呼老劉道:「玄德,你果真是少年有為呀,今天我的隊伍遭到了黃巾軍士兵的伏擊,還真是多虧了曹都尉和你手下的那位關將軍及時援手,否則我今天的損失可就大了,卓在這裡向玄德謝過了。」

    看到董卓突然對自己客氣起來,老劉雖然看他不起,但是禮節上還是不能不給面子的,因此忙答道:「董大人不必介意,我們都是為了剿滅黃巾軍而來,因此援助董大人也是我們份內之事。」

    看到老劉如此謙虛,絲毫沒有居功自傲的樣子,董卓也不禁對老劉的為人很是佩服,於是又接著道:「我觀玄德部下軍紀嚴明,進退有度,而且兵器護具皆屬精良,還有就是幽州士兵每人用的那種利器,簡直太厲害了,玄德可否告訴我那是一種什麼武器,我可是從來沒見過呀。」

    聽董卓問起幽州士兵的連弩,曹操和袁術這次也看到了,心中也和他一樣好奇,只是前幾次戰役中沒有見到連弩的厲害,聽董卓對連弩如此推崇,二人便也和董卓一樣,想知道那種連弩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看幾人都望著自己,老劉心道看來今天不說是不行了,反正連弩現在很多人都已經見過了,便告訴他們也無妨,於是道:「董大人既然問起,那備知無不言,我幽州戍邊軍所配備的那種利器,名為連弩,乃是由我幽州的一位名叫馬均的能工巧匠所造,不只是連弩,還有幽州的器械師所配的投石車和巨弩,也都是馬均發明的,這連弩小巧輕便、易於攜帶,而且射程可達二百步左右,連弩上設有箭匣,內有十二支弩箭,因此只要拉動弩機,便可令箭匣中的弩箭上膛,扣動扳機便可發射,士兵用的熟練了,可以連續不斷的發出十二支弩箭,因此威力極大,在我們幽州戍邊軍與幽州境內的烏桓騎兵作戰、還有與鮮卑的三路大軍交戰之時,能令烏桓與鮮卑騎兵大敗虧輸的,當首推幽州士兵配備的連弩,這樣才能讓我們以少勝多,取得幾次戰役的勝利。」

    難怪幽州的軍隊不管對上烏桓騎兵,還是鮮卑大軍,當然還有現在的黃巾軍,都會在人數並不佔優的情況下,輕而易舉的擊敗對手,原來秘密就在這連弩之上,聽老劉說完的幾人當然都眼紅了,老劉看他們的樣子,便知道他們想的什麼,因此便接著道:「只是幾位大人,這連弩打造起來頗為不易,一是要有高強度、高韌度的精鋼,二是其中的機關精巧,因此要由熟練工匠來進行裝配才行,而且造價也很高,一具連弩的造價,幾與一匹戰馬的價格相當,因此我幽州的士兵也只配備了幾萬具連弩,至於郡國兵還只有少數士兵配備了。」

    老劉這樣說,那就明擺著是說連弩太貴了,讓他們不要打連弩的主意,可是偏有那不開眼的,還真跟老劉提起要連弩的事,是誰呢?還真不是董卓,而是袁術。

    袁術想的是既然老劉能造出來,他只要從老劉手裡要上幾具,回去找些能工巧匠,不信就仿製不出來,但是他不能明說自己是要仿造,因此便對老劉道:「玄德,你既有此等好東西,竟然一直藏私,沒對我和孟德說起過,現在咱們還有很多仗要打,玄德看看能不能給我幾具連弩,我也不多要,有十具就夠了,我給我的親兵配上,這樣至少可以保我性命安全,要是玄德不願意奉送,我可以出錢購買,還望玄德不要推脫。」

    他這一說,董卓和曹操也跟著起哄,皇甫嵩雖然沒說什麼,但他既然知道了連弩的好處,當然也希望老劉為他的新軍配上一些,反正自己可以從朝廷再要一筆經費,這樣也不算占老劉的便宜。

    由於早已經讓馬均在連弩中設置了自毀裝置,只要一拆開弩機,裡邊的機關就會報廢,所以老劉並不怕他們仿造,於是老劉便對幾人道:「既然公路說了,那我就奉送在座的幾位大人每人十具連弩,再多了,備確實也拿不出來,等將來我幽州的工匠那裡造出的連弩多了,自然可以賣給你們,咱們大家都是熟人,價錢上自然好商量。」

    看到老劉答應送給他們每人十具連弩,大家都很高興,皇甫嵩倒是沒有那種心思,而董卓、曹操、袁術三人心道只要有了連弩,回去後便找些能工巧匠來,拆解幾具連弩之後,便可以知道如何製造連弩了,這樣將來給自己的軍隊配上,那不就和幽州的大軍一樣,天下無敵了。

    皇甫嵩對老劉道:「多謝玄德了,只是我現在為我新軍訂製兩萬具連弩,價錢就按你說的,我也不佔你的便宜,還望玄德不要推辭。」

    老劉心中非常懊惱,但也沒辦法,以前連弩是專屬於自己軍隊的,但是時間長了,肯定會有人知道其中的奧秘,因此想長時間都保持自己的這種優勢也不可能,沒辦法,皇甫嵩開口了,自己當然不好推脫,於是道:「皇甫大人開口,備怎敢不從,只是兩萬具太多了,我還要為我幽州的郡國兵配備一些,所以等給皇甫大人造好兩萬具連弩,估計要兩年以後了,所以我只能答應為大人製造一萬具,一年以後交給大人,大人意下如何?」

    能有一萬具當然也不錯了,皇甫嵩忙道:「多謝玄德了,等我們回到洛陽之後,我便派人把一萬具連弩的費用給你送過去,有了玄德的連弩,我新軍也可以說是如虎添翼,戰力自然大增,我在這裡先謝過玄德了。」

    看到一下子讓皇甫嵩搶了先,老劉已經說了,為皇甫嵩製造這些連弩要一年的時間,因此董卓知道自己現在不可能直接從老劉那裡買到連弩了,不過只要有了十具,自己同樣可以回去找人仿造,自己現在也是財大氣粗之人,因此將來也造出幾萬具連弩來,把自己的部隊都配上連弩,這樣即使是拼湊的雜牌軍有了連弩在手,照樣天下無敵。

    由於老劉的慷慨,在座幾人都是皆大歡喜,於是接下來,皇甫嵩又把當前的形勢與眾人分析了一下,決定明天一早,大軍便向長社開拔,現在波才和彭脫的黃巾軍已經被輕騎兵消滅了一萬多人,由於官軍現在三支部隊加起來足有**萬人,因此黃巾軍剩下的五萬人根本不足為患。

    當晚皇甫嵩在中牟設宴,自己的新軍和幽州的戍邊軍連日來經歷了數次大戰,一直沒得到好好休息,這次在官渡和中牟算是休息了幾日,而皇甫嵩今日設宴,也是犒賞三軍,同時也算是對老劉帶兵前來增援表示感謝,當然還有寸功未立的董卓。

    酒席之上,老劉終於遇到了來到三國之後的第一個喝酒的對手,便是那身材如水桶般粗壯的董卓,開始的時候,張飛、蹋頓等人還與董卓對飲,但沒有多久,席上還敢用大碗喝酒的,便只剩下了老劉和董卓二人。

    老劉能喝,一是他原來便習慣了烈性的二鍋頭,二是經過穿越之後,他的身體異於常人,酒量也是大增,而董卓則是從小便在酒缸之中混出來的,他在涼州之時,經常與那些羌人豪帥飲酒作樂,每次都是不醉不歸,天長日久下來,董卓的酒量可以說是打遍涼州無敵手,後來到了并州也是如此。

    今日遇到老劉,兩人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看著他們二人你一碗我一碗的把度數很高的河北老白干倒(是倒不是喝)入口中,驚得在座的其他諸人目瞪口呆。

    結果直到他們每人倒下去十六七碗河北老白干之後,二人似乎終於到了極限,都知道再喝下去二人也無法分出高下,因此最後還是老劉先道:「董大人果然海量,備佩服,再喝下去備可就要出醜了。」

    董卓見老劉話語清晰,根本沒有醉到喝不下去的程度,心中對老劉的酒量也是佩服之極,於是也道:「玄德說哪裡話,卓一直自認打仗不敢說是天下第一,但是單就喝酒來說,卓自認第二,那就沒人敢說他是第一,但是今天見到玄德,我才知道,我果然是第二,那個第一嗎,自然便是玄德了。」

    二人惺惺相惜,雖然老劉看不起董卓,那也是因為他後來的那些所為,現在的董卓畢竟還沒有能力去幹那些壞事,而且為人雖然有些勢利,但也稱得上是豪爽之人,加上現在他的名聲也不壞,因此老劉也沒再用老眼光看他,與席上眾人相談甚歡。

    當晚眾人都是盡興而歸,老劉回到營帳之後,戲志才聽說了老劉已經答應把連弩賣給新軍之事,雖然有些不願意,但畢竟主公已經決定了,而老劉又為他分析了一番,現在由於煤炭已經在幽州各地廣為使用,因此用不了多久,大漢各地都會使用煤炭來取暖、做飯甚至冶煉鋼鐵,到時候自然會煉出高純度的的精鋼來,而連弩的機構只要是能工巧匠,拆開幾具連弩之後,也會對連弩的結構大致瞭解,所以想長時間保持連弩的機密也不實際。

    戲志才一想也是,任何東西都不會被幽州的軍隊獨佔,像馬鞍馬鐙這些東西新軍中已經有了,而且這次與鮮卑大戰之後,他們搞不好也會學到不少戍邊軍的東西,只是如此一來,將來再有戰事之時,幽州軍隊的優勢可就沒有現在這樣明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