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二十一章 合謀篡漢 文 / 天翔

    第一百二十一章合謀篡漢

    身在幽州的老劉並不知道自己的手下敗將闕機耍了個花招,給自己找了個對手過來,幽州派在鮮卑王庭的探子傳回的消息:是和連已經得到鮮卑各部大人的同意,已經子承父業,成為了第二任鮮卑大王。

    不明真相的老劉等人還以為是自己分析錯誤,根本不知道和連當上大王的前提,是他要在今春對自己動手,並且只有他打敗了幽州的漢軍,才能正式成為鮮卑大王,所以幽州各項事務的重心,仍然是在如何防範張角的太平道起事上,而老劉也親自給太尉楊賜和新軍統領皇甫嵩寫了信,讓他們做好準備,防止太平道會在今年起事。

    雖然主要精力放在了內地,但在與鮮卑交界的地方,幽州並沒有放鬆警惕,荀攸按照以前西漢時的做法,在長城沿線每隔十里築有烽隧一座,這也就是古籍中所寫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在每座烽隧之中都派有郡國兵把守,遇有敵情時,白天施放狼煙,夜晚舉火,點燃報警的煙火,傳遞消息,所燃煙火遠在三十里外都能看到,這樣就可以迅速把消息傳遞到最近的郡縣,然後再由快馬報給薊縣的刺史府,有了這樣的安排,即使鮮卑大軍來犯,老劉也能很快得到消息,安排好如何應戰。

    現在已經是三月初春,幽州大地已經開始回暖,農民也已經開始翻田耕地,因此老劉眼下最要緊的一件事,便是要各郡都派了些種田的好手過來,自己要和府中的兩名農夫一起,把如何種植玉米、紅薯和馬鈴薯的方法教給他們,這樣等他們學會了,過幾天再派輕騎兵把他們和分配給各郡的種子一起送回去,然後開始在各郡種植這幾種作物。

    玉米和馬鈴薯的種植相對容易一些,只有紅薯的育苗是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此老劉和兩個農夫只用了兩天時間,便把玉米、馬鈴薯的種植,出苗後的養護及施肥、除草、收穫等等細節都教給了那些農民,只有最後的紅薯育苗,由於涉及到育苗床的搭建,如何為育苗床加溫等問題,因此是在最後教給農民的,而且還是在後花園中的育苗床邊進行傳授,同時也實際給他們演示了如何操作,並且利用這個機會,還培育出了不少紅薯苗,為了給這些紅薯苗找個種植的地方,這樣老劉的後花園中只好又剷除了一些花草,為這些紅薯苗準備了一畝土地出來。

    去年一共收穫了八千斤的紅薯、四千斤的馬鈴薯,這些紅薯和馬鈴薯都是放在後花園牆邊的地窖中過的冬,而且老劉還派那兩個農夫帶著園丁經常檢查這些紅薯的情況,有腐爛霉變的馬上挑出去,因此雖然過了一冬天,但剩下來的紅薯種子仍然有七千六百多斤,馬鈴薯有三千八百斤,還有去年收穫的玉米也有一千九百多斤,老劉把這些種子平均分配給了幽州的九個郡,要求各郡今年就在治所附近先把這些種子種下去,同時要派郡國兵專門看守,等今年秋天收穫之後,明年就可以在整個幽州大面積種植,這樣到了明年秋天,幽州的玉米和紅薯、馬鈴薯的產量就會大幅度增加。

    按照老劉的估算,今年的一千九百多斤玉米種子按每畝地四斤種子計算,可以種植四百八十畝的玉米,產量按去年的畝產一千九百斤計算,那麼今年秋天玉米的總產量就可以達到九十萬斤以上,這些玉米都作為種子,到了明年就可以種植二十二萬五千畝的玉米,仍舊按畝產一千九百斤計算,那麼明年的秋天,整個幽州的玉米產量就能夠達到四億斤以上,按幽州三百萬人口每人每天一斤糧食計算,這四億斤糧食也夠吃一百多天的,而整個幽州的農田面積足有五千萬畝,因此到了後年只要在幽州種植一百萬畝的玉米,那麼一年所得的玉米幾乎夠全州百姓吃兩年的,這還不算其它作物的產量。

    至於紅薯,由於產量幾乎達到了每畝八千斤,現在還剩下七千六百多斤種子,按每畝地用三十斤種子計算,今年可以種植的面積大概是二百五十畝,等到了秋天如果每畝地的產量仍在八千斤的話,總產量就能達到二百萬斤,明年種上五萬畝的紅薯,到了年底的收成就是四億斤,這可就為幽州的百姓解決了吃飯的大問題了。

    馬鈴薯也是一樣,只是比紅薯的推廣速度慢一點,但到了明年,如果種上幾萬畝的話,到明年秋天也能收穫上億斤的馬鈴薯,所以老劉的這三種作物只要將來每種都在幽州種上一百萬畝甚至更多的話,那所產的糧食可能就會足夠大漢北方幾州百姓吃的了。

    待這些農民把三種作物的種植、養護、收割、保存和食用的方法都學會了,老劉才派輕騎兵把他們送回去,之所以要派輕騎兵護送他們,主要是因為他們回去的時候,都帶著分給他們的種子,這些東西可是將來百姓的命根子,因此決不能出了閃失。

    由於後花園中的紅薯籐蔓去年已經長得很粗壯了,因此今年這些籐蔓仍然可以繼續生長並結果,現在這些籐蔓已經被農夫和園丁從地上搭上了架子,只要這些籐蔓出芽之後,便可以從上邊切割一段一段的籐蔓下來,只要把這些籐蔓插到地裡,一樣可以生根發芽,長成和這些紅薯籐蔓一樣高大的紅薯籐蔓並結出紅薯來。

    老劉和手下的謀士們一直擔心張角今年會提前起事造反,而巨鹿城中的張角,此刻也正在和師弟鬼影和兄弟張梁商議此事。

    眼下的太平道由於大漢朝廷的遏制,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那種上升勢頭,尤其是渠帥被暗殺的那些地方,很多原來的信徒在官府給他們分田的誘惑下,已經脫離了太平道的控制,回家種地去了,那些沒走的也沒了主心骨,整天無所事事,人心惶惶,再這樣下去,恐怕張角兄弟好不容易有了如此規模的太平道就要垮了,為此,張角多次求籤卜卦,希望能得到神靈的指點,把起事的時間提前,只是他現在心煩意亂,因此每次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令他也沒了主意,只好把鬼影和張梁叫來,聽聽他們的意見。

    看他們二人坐定了,張角道:「師弟、三弟,我們下一步該當如何做,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近日我多次求籤打卦,想看看我們提前起事是否順乎天意,但每次的結果都不相同,可是我們現在的處境你們想必也知道,再這樣下去,我們的信徒就會越來越少,結果便是我們多年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便要毀於一旦,你們說說我們該怎麼辦?」

    看著張角那因為操心而突然間似乎老了十歲的面容,畢竟是親兄弟,張梁心中有些不忍,於是對張角道:「大哥,我看我們不能再等了,現在朝廷對我們是越來越厲害,原來還只是偷偷刺殺我們的渠帥,現在倒好,有些地方乾脆公開針對我們的信徒行事,威逼利誘無所不能,搞得好多入道的兄弟都脫離了我們的控制,投奔官府去了,現在我們的信徒也訓練了一段時間了,從各地購入的武器護具也囤積了不少,足夠武裝我們現在的這些兄弟了,所以大哥不要再猶豫了,您挑個好日子,我們便傳令各地的渠帥同時起事,這樣即使大漢軍隊前來鎮壓,他們的人數比我們少多了,恐怕也會顧此失彼,下決心吧,大哥!」

    鬼影現在也知道再拖下去,恐怕太平道多年打下的基業真的要被毀了,因此也對張角道:「教主,我也同意您三弟的意見,雖然原來定下的日子是您推算出來的,但現在看來,朝廷不會給我們那麼多時間了,我們現在有四十多萬信徒,幹嗎還怕朝廷幾萬的軍隊,只要我們謀劃好了,我相信我們能夠取得成功的。」

    看到他們二人都同意提前起事,張角長歎了一聲道:「我何嘗不想早日起事,只是你們只想到了朝廷的軍隊,卻忘了我們的身邊,便藏著一隻猛虎啊。」

    鬼影忙問道:「師兄所說的,可是那幽州刺史劉備?」

    「正是此人,我太平道之所以突然衰落,便是緣於此人,劉備去年已經把幽州境內的烏桓四部盡皆消滅或收編了,現在的幽州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因此我們如果起事,我擔心的不是朝廷的軍隊,而是劉備手下的幽州戍邊軍,據說他的這支軍隊人數在五萬以上,而且裝備精良,記得你們上次在邯鄲城外伏擊劉備時,曾得到的那種弩箭,我仔細的研究過,只是那具弩箭的裡邊被他們設了機關,只要我一拆開弩機,內部的機構便自行損毀,根本無法仿造,我連著拆了幾具都是如此,剩下的幾具我便沒有再動,聽說幽州的軍隊現在大量裝備了這種弩箭,和他們對敵,你們說我們可有勝算?」

    鬼影張梁二人聽了張角的話,想想確實如此,上次在邯鄲城外伏擊劉備,一千多人對付他的五十幾人,居然被他逃脫了,並且損失了幾百伏兵,後來鬼影親自出馬,在壺關的客棧之中刺殺劉備,也是鎩羽而歸,他自己還收了重傷,而且便是傷在剛才張角所說的那種弩箭之下,看來教主說的有理,在起事之後,如何避免和幽州的軍隊作戰,才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

    鬼影突然想起前幾日派往鮮卑的信使回報:鮮卑大王檀石槐已經在去年十一月病死了,現在他的兒子和連繼承了王位,而且鮮卑人似乎有意對幽州不利,這不正好是個機會嗎,於是鬼影忙對張角道:「教主勿憂,我有一個主意,可以讓那劉備無暇顧及我們。」

    「什麼主意師弟你快說,就不要再給我賣關子了。」張角聽說鬼影有主意,忙讓他趕緊說出來,自己也好看看是否可行。

    「鮮卑大王檀石槐死後,他的兒子和連已經繼承了王位,聽說他們似乎要對幽州用兵,這不正好是我們的機會嗎,只要我們與和連商議好時間,到時候趁他們進攻幽州,幽州的軍隊被他們牽制住的時候,我們這邊便趁機舉旗造反,只要我們算好時間,在七州之中同時起事,朝廷的那些軍隊恐怕也奈何不了我們,再說了朝廷的那些軍隊也並不那麼可怕,這樣相信我們成功的機會就大了許多,教主以為如何?」

    「好,太好了,就按師弟說的辦,將來我們起事之後,盡快奪下官府的一些大城,然後我們一是繼續招募士兵,二是固守城池,只要我們備足糧草和各種守城之物,漢軍縱使戰力高於我們,也很難攻破我們把守的城池,而且只要他們攻城,他們的傷亡就會遠遠大於我們,有了城池的幫助,我們的信徒戰力不如漢軍的不足也就被彌補過去了,師弟、三弟你們覺得呢?」

    「教主高見,這樣只要跟他們拖的時間越長,漢軍的消耗便越大,時間一長,我們的勢力便會強過漢軍,到時候就靠我們的人海戰術,也可以戰勝漢軍,把他們的軍隊消耗光了,我們就可以進攻洛陽,把那好色的狗皇帝抓住,這四百年的劉家天下,也該改改姓氏了。」鬼影對張角恭維道。

    「既然我們決定了,三弟你抓緊時間去一趟彈汗山的鮮卑王庭,這件事事關重大,我不放心由那些渠帥前去商議,因此就由三弟親自前往,給和連帶些禮物,就說是我們祝賀他繼任鮮卑大王,同時再和他商議出兵幽州的事,只要他們願意攻打幽州,你可以答應他提出的任何條件,三弟覺得我這樣安排如何?」

    「大哥放心,我這就去準備,爭取在十天之內便趕到彈汗山,到了那裡就按大哥說的做,不管用什麼方法,也要讓那和連答應出兵便是。」

    三人商議完了之後,張角這回靜下心來,終於選中了五月三十日這天作為太平道起事的時間,張梁知道了具體時間後,便帶上大批的金銀珠寶,取道并州前往彈汗山的鮮卑王庭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