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三卷 幽州 第七十七章 處置亂黨 文 / 天翔

    第七十七章處置亂黨

    第二天早晨,神清氣爽的老劉吃罷早飯,帶著那兩個農夫來到後花園中,先讓他們為昨天種下的玉米和馬鈴薯澆一遍水,然後來到那塊靠牆的育苗地前,開始教他們如何對紅薯進行育苗。

    由於這時候沒有地膜,所以無法用蓋膜法育苗,只能用老式的溫床育苗法。

    在那塊選好用來育苗的地方,老劉讓人建了個長一丈,寬五尺的火炕,前邊是燒火的火炕門,後邊是一座小煙囪,這樣就可以保證苗床的溫度。

    自己現在手中就這二十幾斤紅薯,也不知道能不能出苗,反正先種下去,再聽天由命吧,育苗要用沙土,於是在那個火炕之上,先鋪了一層兩寸厚的細沙土,然後,把那即使個紅薯豎著立在沙土之上,再在上面蓋上細沙土,直到超過紅薯頂端兩寸為止。

    現在白天的溫度已經有二十度以上了,自然不用加溫,可夜裡的溫度也就不到十度,於是老劉讓兩個農夫每天晚上一定要給火炕燒點火,這樣就能保證苗床的溫度一直在二十度左右,同時要及時給床面灑水,保證沙土有足夠的濕度,利於紅薯發芽。

    接著老劉又告訴他們,紅薯苗長出來之後,待紅薯苗長到六寸高、有三葉一心的時候,便可以用刀割斷,移栽到紅薯地中,種植的方法和馬鈴薯一樣,一般來說,至少可以採摘兩到三次的紅薯苗,以現在的這些紅薯,估計長出的紅薯苗可以種滿這一畝地。

    由於這種紅薯是新品種,和絲瓜一樣結果,於是老劉又告訴他們,在紅薯苗種好後,再在上邊搭上架子,高度在一丈左右,這樣便於紅薯蔓順著架子往上爬。

    忙活了大半天,才算把這些活幹完,以後的事情,就是兩個農夫和那些花匠的事了,同時老劉還派了兩個護院守在花園門口,保護這幾種作物不會被流傳出去。

    此時馬均發明的曲轅犁已經在幽州農村推廣開來,有了曲轅犁,農民耕種土地的強度大大降低,同時耕地的速度也大大提高,雖然小麥谷子等作物的產量低,但在馬鈴薯和紅薯、玉米無法大量種植前,還是要種這兩種作物,畢竟百姓還要靠它們來填飽肚子。

    此後的日子裡,老劉每天早晨去軍營之中,和將士們一起跑步訓練,白天則在刺史府中,處理日常公務,晚上回到家中,更是左擁右抱,享受那齊人之福。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轉眼時間便已經到了四月底,不過總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刺史府後花園中的玉米、紅薯和馬鈴薯在幾場雨水過後,都已經長出了幼苗,而且由於有那兩個農夫和園丁的的精心打理,再加上漢朝的土地養分十足,農家肥上的也及時,使得這幾種作物的長勢都很好,看上去綠油油的,估計到**月份這些作物成熟了,就會得到足夠幽州一地明年進行大量種植的種子了。

    現在幽州各郡的五千郡國兵中,都有一千的精銳輕騎兵,裝備和武器都與薊縣的輕騎兵一樣,另外,八郡又都在老劉的要求下,大力招募屯田兵,現在每個郡都有一萬以上的屯田兵,這些屯田兵得到了官府分配的大量田地,然後大家一起進行耕種,平時每天也進行跑步和其它軍事訓練,只是強度要比郡國兵小的多。

    去洛陽公幹的簡雍今天返回了薊縣,簡雍一回來便來到刺史衙門中,此時老劉和戲志才等人正在商討下一步如何對右北平烏桓部落動手呢,看到簡雍回來了,忙上前迎接他。

    待簡雍見禮已罷,老劉道:「憲和,這次去洛陽的情況如何?朝廷對張舉、張純和他們同黨的處置結果下來了吧?」

    「主公請看,這是朝廷的公文,看過我們的公文後,皇上對這些叛賊非常氣氛,大臣們也要求嚴懲叛逆,結果皇上御筆親批,對張舉『發棺斷頭,傳送馬市』,而張純就沒那麼幸運了,被判了個車裂於市,他們二人的家屬,男的發配邊疆為奴,女的充入北軍營中為妓,其餘同黨,助紂為虐,皆判斬首。」說完簡雍把朝廷的公文遞給老劉。

    老劉打開公文看了一遍,果然如簡雍所說,對張舉、張純和那些同黨都是從嚴處置,雖然老劉覺得朝廷的刑罰有些過重了,但想想不管在哪個朝代,造反歷來都是誅九族的大罪,這次能只處置這些當事之人,而不株連九族,朝廷已經是法外開恩了,老劉看罷,便將公文遞給了戲志才。

    戲志才看罷,對老劉道:「朝廷的判決已經下來了,主公打算什麼時候執行?」

    「五月初一,便是我們對右北平烏延部落出兵的日子,我們對張舉、張純和那些同黨的刑罰,就在四月三十這天進行吧,也算是拿他們為我們出兵祭旗,到時候我們再以此為出兵的借口,首先逼迫烏延部落投降,公皓、憲和,你們覺得如何?」

    「這樣甚好,只是主公,我們這次出兵,是只出動薊縣的軍隊,還是也徵調各郡的郡國兵呢?」戲志才道。

    「烏延部落的人口是八萬人,而他們的騎兵,大概只有一萬出頭,以我們輕騎兵的戰力,這次出動一萬人就可以輕易戰勝他們,所以我不打算動用郡國兵,公皓、憲和,你們覺得如何?」

    「主公所言極是,只是志才以為,上次與上谷烏桓一戰,我們的輕騎兵已經得到了鍛煉和檢驗,這次的戰事,主公能不能派出一支輕騎兵與陷陣營、器械營的混合編隊,雖然只用輕騎兵可以速戰速決,但如果能讓我們平時訓練的戰術在實戰中得到應用,才會令我們吸取經驗教訓,另外這次如果烏桓人不出戰,只在城中堅守,我們就很可能會有攻城的任務,這可是輕騎兵的弱點,所以有陷陣營和器械營的存在,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進行攻城的實戰訓練了,同時右北平郡距離薊縣不是很遠,用混合部隊也不會耽誤太長時間的。」

    簡雍也道:「主公,雍也覺得公皓說的有道理,只有經過實戰,有了戰場上真刀實槍的拚殺,才能讓我們的士兵成長為合格的戰士,部隊的作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好,那就聽你們的,這次我們派五千輕騎兵、三千陷陣營和兩千器械營共一萬名士兵出征,現在器械營的投石機和巨弩,都已經安裝在馬均發明的四輪馬車之上了,所以行軍的速度也不會太慢。」

    接著簡雍又把到洛陽之後,給那些宦官送禮之事向老劉匯報了一下,看到老劉這麼快又立了平叛大功,還給了他們每人五百兩黃金,張讓、郭勝等人很高興,讓老劉不必擔心朝廷那邊,有他們在,靈帝肯定會全力支持老劉的。

    與丘力居部落聯絡的細作已經回來了,告訴老劉,丘力居他們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只等老劉他們這邊一動,那邊也馬上向右北平郡進軍,爭取在十天之內,將烏延部落消滅或迫使他們投降。

    拿到朝廷的公文之後,戲志才擬好了一張關於處置張舉、張純及其同黨的告示,徵得老劉同意後,在幽州各郡之內張貼,內容便是朝廷有命,張舉、張純及其同黨,不思報國,而是大逆不道,叛國通敵,妄圖勾結烏桓部落毀我大漢江山,定於四月三十日,對張舉處以開棺斬首,棄屍於河中的刑罰;對張純則處以車裂之刑,其他同黨,一同斬首示眾。

    其中張舉屍體的處置,老劉把棄屍馬市改成了棄屍於河中,主要是因為老劉知道,張舉的屍體已經入土快一個月,估計早已腐爛了,如果挖出來砍頭之後,再放到集市之中,搞不好會把病菌傳播出去,對人不利,於是便派鄒靖帶人前去張舉墳中,把張舉的屍體挖了出來,砍下腦袋,用石灰處理好,到時候和張純等人一併示眾,然後把他的身體扔進了大河之中,餵魚去了,至於張舉和張純的家屬,則按朝廷的意思,男的都發配到邊疆為奴,而女眷都送到了北軍之中,充當營妓。

    四月三十這天,薊縣縣城中的法場之上,人聲鼎沸,有很多人都來觀看對張純等人的行刑過程,為了防止還有張舉、張純的餘黨搗亂生事,老劉讓幾員大將帶著一千名輕騎兵,在法場周圍擔任警戒任務。

    臨近午時,張純及其同黨被輕騎兵從大牢之中帶出,押到了法場之上,張舉的腦袋也早就擺在了那裡。

    午時一過,由行刑官鄒靖宣讀完張純等人的罪狀後,先是執行了張純的車裂之刑,五輛馬車分別朝向五個方向,然後由儈子手在張純的脖子、四肢之上各拴了一根繩子,再把繩子綁在五輛馬車之上,此時的張純早就嚇得昏過去了,待鄒靖一聲令下,五輛馬車上的車伕同時驅車前行,疼得張純又醒了過來,可是剛醒過來,便已被這幾股大力將頭顱和四肢扯下,只見鮮血四濺,除了那些在戰場上看慣了鮮血的士兵,如此酷刑令旁觀眾人無不心驚膽戰,不敢再看。

    接著那些叛亂的同黨被押上了刑場,跪在地上,每人身後都站著一名赤膊的劊子手,手中捧著一把鬼頭大刀,鄒靖又是一聲令下,跪在法場中的二十多名張舉張純的同黨,被他們身後的劊子手鬼頭大刀一揮,俱已身首兩斷,只是他們所受刑罰的痛苦比起張純來,那可就輕的多了。

    五月初一早晨,老劉帶著戲志才,還有文丑、高順、張飛和太史慈四員大將,以及五千輕騎兵、三千陷陣營和兩千器械營的士兵,共計一萬人離開了薊縣大營,穿過漁陽郡,向西邊的右北平郡進發。

    為了防止在老劉等人與烏延部落作戰之時,上谷的烏桓部落對幽州進行偷襲,老劉命令與上谷接壤的各郡都做好戰鬥準備,同時命令史阿與呂曠帶領一隻三千人的輕騎兵隊伍,作為機動部隊,隨時在各郡之間往來巡視,一旦發生戰事,便可前去支援。

    從薊縣到右北平郡的距離不是很遠,大概也就不到二百里,所以雖然這次是輕騎兵、陷陣營和器械營的混合部隊,但是在第二天的傍晚,老劉的部隊終於進入了右北平郡的地盤,這裡也是右北平郡離漁陽最近的一個縣城:無終。

    當老劉的部隊離開薊縣以後,烏桓烏延部落安插在薊縣的探子,便早已快馬將消息提前老劉他們一天,傳回了烏延那裡,聽說幽州刺史的一萬大軍已經以自己與張舉等人互相勾結為借口,前來討伐自己,烏延忙把手下的謀士和大將都召集到自己的大帳之中,商議如何應對幽州的軍隊。

    他們也早就聽說過老劉生擒丘力居之事,最近又聽說幽州的輕騎兵為追殺張舉,進入上谷烏桓地界,與難樓大王的手下打了一仗,結果大獲全勝,同時安插在薊縣的探子,也把幽州的軍情不斷向烏延匯報,雖然他們這次只來了一萬大軍,但戰鬥力之強大,絕對比以前大漢軍隊的兩萬人還要強,所以烏延想先聽聽手下眾人的意見,戰還是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