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幽州 第七十三章 上谷大捷 文 / 天翔
第七十三章上谷大捷
趁著雙方對峙的間隙,老劉命人下去清點一下人數和傷亡情況,很快,一名偏將回來報告:「報刺史大人,目前我方輕騎兵尚有八百零三人,其中輕傷者二十四人,重傷員五人;公孫太守的郡國兵九十八人,其中輕傷三十六人,重傷十一人。」
看來輕騎兵的訓練畢竟時間不長,在剛才那種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居然還有近百人的傷亡,考慮到郡國兵的戰力與輕騎兵相去深遠,老劉派了十幾名郡國兵先帶著重傷員先行撤退,其餘的去打掃戰場,把戰死的大漢士兵的屍體先搬到後邊,等戰事完了之後在做處理,現在敵人的數量大大超過自己這邊,而且輕騎兵跑了大半夜的路,又經過剛才的殊死拚殺,已經是疲憊之師,烏桓的援軍則是以逸待勞,貿然撤退搞不好會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那就以不變應萬變,先看看敵人的動向在做打算,也好抽空休息一下。
對面的兀赤此時也在命令部下整理隊伍,結果令他大吃一驚,剛才的戰鬥中,烏桓士兵的死亡人數竟然達到了近兩千人,兀赤經常帶手下的烏桓騎兵到大漢境內搶劫,按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去打獵,每次都會滿載而歸,從沒有任何大漢的軍隊敢和他們正面交鋒,每次聽到他們的馬蹄聲,那些漢軍早就跑到城中,像縮頭烏龜一樣躲在高高的城牆後面,即使偶爾在野外碰上了,也是一觸即潰,今天對面的這支漢軍是從哪裡來的,一會兒要問清楚,士兵戰力如此之高,幾員大將更是不得了,自己這難樓大王手下數一數二的勇士居然兩次敗在對方手中,好在自己人多,看對方的人數也就不到一千人,以自己現在近四千人的部隊,不信就打不贏他們,今天一定要把他們全部殺光,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否則自己的半世英名就真的要付諸東流了。
打定主意,兀赤把剩下的四個千夫長叫了過來,狠狠的說道:「一會兒你們帶著自己的手下,輪番向那些漢軍進攻,他們人少,我就不信咱們四千多人,拿不下他們的一千人,告訴兒郎們,只要我們打勝了,我會重重的有賞,除了升他們的管,咱們城中搶來的那些黃金美女也任由他們享用。」
幾個千夫長一聽,不由得兩眼放光,彷彿成堆的黃金,白花花的漢人女子就在他們面前一般,幾個人答應一聲,流著口水跑到前面,向手下的烏桓騎兵傳達兀赤將軍的命令和承諾去了。
那些士兵聽了兀赤的許諾,自然更是眼熱,老劉等人在他們眼中彷彿也不在是大漢的士兵,而是金銀珠寶、大漢美女,就等著他們去搶了。
對面的老劉看到敵人的躁動,知道他們就要進攻了,忙令輕騎兵成扇面擺好防禦隊形,這次先不用連弩,待敵人距離一百步左右,用標槍招呼他們,然後再用連弩。
剛才就看到老劉手下輕騎兵的厲害,公孫瓚不由得對老劉心生敬意,同時對輕騎兵手上的連弩更是讚歎不已,有了這種武器,任憑敵人再多,只要守住地形,也能輕易擋住敵人的進攻,現在看老劉命令大家用標槍,公孫瓚忙定睛觀瞧,看老劉還有什麼新式武器。
知道烏桓騎兵的騎射功夫不錯,但他們的弓都是木製的,射程不遠,因此老劉並不害怕,自己有標槍和連弩,烏桓騎兵估計還沒有進入他們騎射的射程,就會被自己搶先幹掉了。
果然沒過多久,對面的烏桓騎兵開始進攻,由於這裡的地勢比較開闊,因此這次參與進攻的,是兩個千夫長率領的兩千烏桓騎兵,準備以他們擅長的騎射,在距離漢軍五十步的距離時,用弓箭進行攻擊。
此時天色已近黎明,烏桓騎兵口中不知喊著什麼亂七八糟的口號,策馬向輕騎兵快速逼近,兩千人同時出動,馬蹄帶起的灰塵飛起很高,不時還有烏桓騎兵向老劉他們試探性的射出幾支羽箭,只是距離太遠,根本就構不成什麼威脅。
站在扇形最前端的老劉絲毫不為敵人的挑釁所動,只是一動不動的看著敵人,他的鎮定也令輕騎兵受到了感染,早把恐懼心理丟到了一邊,是啊,有主公在,再多的敵人他們也一樣應付得了。
很快,烏桓騎兵便到了一百步左右的地方,早把標槍拿在手中的老劉喊了一聲:「投!」,率先把標槍投了出去,後邊的輕騎兵也紛紛將手中的標槍,向密集的烏桓騎兵隊伍中間投去,這時候也不用瞄準了,只要向那滾滾人流中投,肯定會有人中槍。
八百多支標槍從天而降,頓時在烏桓騎兵的中間出現了一片真空,中槍落馬的烏桓人至少有五六百,被這突然襲擊嚇呆了的烏桓騎兵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呢,又是一輪標槍投了過來,這次雖然不像第一次的效果那麼明顯,但中槍的烏桓騎兵還是有三四百人,短短的兩輪標槍襲擊過後,死傷的烏桓騎兵已經近千人,剩下的烏桓人已經嚇破了膽,掉轉馬頭便打算逃跑,只是後邊督戰的兩個千夫長,帶著一些百夫長拚命擋住那些後退的士兵,殺了幾個逃跑的烏桓騎兵後,其餘的烏桓士兵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回過頭來繼續往前衝。
公孫瓚再一次被老劉的戰術驚呆了,玄德才來幽州不過半個多月,便訓練出了這樣一支精兵,再配上這些新式武器,看來玄德對自己說的,要在不遠的將來平定北方絕不是一句空話,以前對老劉還有些不服氣的公孫瓚自此放下了成見,死心塌地的成為老劉陣營中的一員。
看到那些烏桓騎兵又衝上來了,老劉命令道:「準備連弩,還按剛才的方法,前排平射,後邊的拋射,三輪射擊後,跟我衝鋒,這次一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是。」眾士兵答應一聲,將連弩舉起,拉動扳機,弩箭上膛。
當烏桓騎兵這次衝到七八十步遠的地方時,老劉命令道:「射!」,頓時近千支弩箭從地面和空中成立體方式向烏桓騎兵飛去,第一輪尚未落地,第二輪便又升空,隨後便是第三輪的攻擊。
待三輪弩箭射完,再看戰場之上,剛才進攻時的兩千烏桓騎兵能騎在馬上的,也就一百多人,而且已經被嚇傻了,忘了進攻,也忘了逃跑,怔怔的看著周圍那些死去的士兵,還有那些一時未死,倒在地上掙扎哀號的傷兵。
這是老劉第一次帶兵進行大規模作戰,看著戰場上那些死屍,還有到處流淌的鮮血,滿地的殘肢斷臂,老劉心中有些不忍,畢竟這都是炎黃子孫啊。
看到老劉在猶豫,公孫瓚在邊上道:「玄德,機會來了,我們快快出擊吧,這些烏桓強盜不值得我們憐憫,想想他們對我大漢百姓所做的那些惡行,玄德,快下命令吧。」
「謝謝伯珪提醒,是備過於心軟了,我們這就出擊,讓他們知道我大漢輕騎兵的厲害。」說完老劉神槊一舉,率先衝了出去。
公孫瓚、張飛和太史慈三人兵器齊舉,跟著老劉向那些剩下的烏桓騎兵衝去,那些正在發愣的烏桓騎兵看到漢軍衝上來了,才如夢方醒,調轉馬頭向後逃竄。
只是他們想跑已經晚了,被老劉等人揮動兵器,如風捲殘雲般將戰場上殘存的那一百多烏桓士兵一掃而空,逃的快的,也被輕騎兵用連弩射中,除了幾個見機快的逃了回去,這兩千烏桓騎兵幾乎全軍覆滅,看戰場上到處都是烏桓騎兵丟下的戰馬,老劉命令輕騎兵順手牽羊,又帶回了幾百匹戰馬,回到了自己的這邊,列好陣型,等著剩下的烏桓騎兵來自投羅網。
此時已是天光大亮,站在遠處觀戰的兀赤又驚又怕,他這回可看清了剛才這一仗的全過程,自己的兩千騎兵連漢軍的邊都沒摸著,便已灰飛湮滅,而漢軍幾乎沒有任何的傷亡,這樣下去這仗還怎麼打,除非自己有上萬的軍隊,才能利用人海戰術把那些漢軍消滅,可手頭現在只剩下了兩千人,這可是自己最後的本錢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再犯傻,否則自己可就成了光桿將軍了,到那時,自己還怎麼在難樓大王手下立足,部落會被別人吞併,自己的那些女人也會被別人搶走,想到這裡,兀赤的心中已經有了退意。
只是他心中還是有些不甘,打了一夜,雖然知道對手是大漢的軍隊,但是這支部隊是屬於哪裡的自己還不清楚,難道是大漢洛陽的北軍來了?聽說那是大漢最精銳的部隊,要真是他們,那可要趕緊向難樓大王稟報。
想到這兒,兀赤派了一個千夫長上前,問清楚對方是哪裡的部隊,那千夫長雖然害怕漢軍,但更怕兀赤,只好壯著膽子來到輕騎兵陣前,高聲問道:「爾等是哪裡的部隊,因何闖入我烏桓的地盤,還殺了我們那麼多烏桓兒郎?」
看他問的可笑,老劉縱馬上前道:「兀那蠻子看清楚了,站在你面前的,是大漢幽州刺史,劉備劉玄德,我身後的這些士兵,便是我幽州的輕騎兵,你腳下的土地,本就是我大漢的領土,我們這次來,是為了捉拿叛賊張舉,你要是識相,就回去告訴你家難樓大王,就說幽州刺史劉備說了,讓他速速退回長城之外,你們還有一條生路,否則你們部落必將時日無多,到那時,你們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你便是那新上任的幽州刺史劉備,曾經抓住丘力居大王的那個?」那千夫長看來還算消息靈通,張口問道。
「正是,回去告訴你們那個首領,我這次來就是抓叛賊張舉,讓他把張舉交出來,否則惹惱了我們,此地便是你們的葬身之地。」
「好,你等著,我這就回去稟報我家將軍。」受不了老劉身上那濃濃的殺氣,那千夫長連忙撥馬回去,向兀赤稟報。
「什麼,他便是那抓住丘力居大王的劉備,現在我們落在下風,不宜繼續與他為敵,反正那張舉對我們也沒什麼用處了,就把他交出去,只要劉備能退兵便好。」聽了千夫長的稟報,兀赤對身旁剩下的兩名千夫長和幾名百夫長道。
「稟報將軍,張舉被流矢射中,已經身亡了。」一名百夫長道。
「那更好,一個死人我們要了更沒用,把張舉的屍體給他,讓他們退兵。」兀赤道。
帶著張舉的屍體,那名千夫長再次來到老劉面前道:「劉大人,張舉已經死了,這是他的屍體,你們找到他,就可以退兵了吧?」說完把張舉的屍體扔到馬下。
「好,伯珪你去看看,是不是張舉的屍體,要是是的話,我們的目的也達到了,這就撤軍。」
公孫瓚來到那具屍體前,仔細辨認了一下,回身向老劉點了點頭,然後把那具屍體放到馬背上,帶了回來。
「回去告訴你家難樓大王,今後不得再來我幽州侵擾,否則我一定饒不了他。」
「好好,我一定把劉大人的話帶到,你們現在可以退兵了吧?」
「你們先退後五百步,待我們收拾好戰場,馬上撤軍,只是你們不要玩什麼花招,否則你們的下場和他們一樣。」說完老劉指了指地上那些烏桓士兵的死屍。
「行行行,我們這就先退後。」說完那名千夫長跑了回去,把老劉的話告訴了兀赤,兀赤雖然氣憤,但實力不如人家,只好下令烏桓騎兵退後了五百步。
老劉派輕騎兵到戰場之上,把那些烏桓士兵屍體上的標槍都收回來,這可是自己的秘密武器,不能落在敵人手裡,另外再把漢軍戰死士兵的屍體也都運回來,等回到漁陽,再為他們下葬。
待一切收拾停當,老劉帶一百名輕騎兵和張飛、太史慈斷後,由公孫瓚帶著其餘的士兵,慢慢退往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