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重生之魔神傳

第一卷 第2章 學齡前教育 文 / 七夕使者

    第2章學齡前教育()

    一眨眼,孫勝己經三週歲了。自學會走路,講話之後,每天練練功,吃吃喝喝,看看電視,日子倒也逍遙。

    不過,逍遙日子今天算是到頭了。

    隨著老爺子一聲令下,孫勝己被送到了京裡,由老爺子親自監督他的學前教育。

    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這時候進的是學前班,可是孫家不同,孫家的孩子從三週歲一直到六週歲都是在家裡接受家庭教師的指導。

    從週一到週六,每天一堂國文課,一堂藝術課,一堂歷史課。禮拜天休息。

    國文課要求在三年內能熟練背誦《三字經》《論語》唐詩宋詞各兩百首。

    藝術課則是三年內毛筆過九級,圍棋達到業餘三段,能熟練掌握至少三種樂器。

    歷史課則要求熟知有文字記載以來華夏國的各個朝代帝王的名字,尊號,各歷史時期影響比較大的人物和事跡。通讀二十四史,至少三遍。

    這個學習任務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重了。尤其是通讀二十四史,那就要求書上的字你得都認識。別說六歲的孩子了,就算是本科畢業生,也不可能認全上面的字啊。

    可是,我們的小勝己不同,人家本來就是古人啊。幾百年前的怪物嘛。現代人的生僻字,對於古人卻可能是常用字。而很多上古道典上才獨有的字,我們現代人根本就沒聽說過,可人家孫勝己就能認識。

    至於書法就更簡單了,一個能熟練畫出各種符菉的老妖怪,寫幾個字又算得了什麼呢?人家要是認真起來,別說九級,就是九百級也沒問題。當然了,幸好沒有這種定級法,否則咱華夏國的娃娃們還不都給考傻了啊。

    至於圍棋樂器啥的,對於曾經的修道者也都是必修課。甚至是他唯有的幾個業餘愛好。不論是誰的業餘愛好,愛好個幾百年之後,其水平只怕不會輸給職業的了。

    唯一讓孫勝己頭痛的就是背誦那三字經啊啥的了。「你說小爺一修道的,背那玩意有啥用?尤其是那《論語》,歷史上曾經被太祖爺批判的體無完膚,簡直可以說比臭狗屎還要臭。可老爺子倒好,還曾經做過太祖爺的侍衛長呢,現在太祖爺一走,竟然讓自家重孫背誦起那玩意來了,你說你對得起太祖爺嗎」?孫勝己也是腹誹不已。

    孫老爺子住在領導家族院裡,能夠住在裡面的,軍銜至少要在中將以上。家族院依山而建,空氣清新,景色優美。院裡家家戶戶都是單門獨院的別墅。而老爺子住的地方在半山腰,佔地五畝左右,五間兩層的小樓帶有明顯的前蘇聯風格。家裡的裝修簡約而不顯粗糙,傢俱,電器等看起來也都有些年頭了。

    陪著老爺子和孫勝己住一起的還有一個保姆,一個保健醫生,以及三個警衛人員。保健醫生和孫家倆人都住在樓上,警衛與保姆住樓下。

    孫勝己的房間緊挨著老爺子,每天晚上九時,小勝己必須準時睡覺,第二天早上五點準時起床,然後洗臉刷牙,跟著老爺子去院子裡鍛煉。做一些彎腰踢腿,鍛煉身體柔韌性的動作,等身體活動開之後,警衛員就會過來將小勝己帶去練功房,跟著警衛員練習軍體拳,幾趟拳打完,在特別定做的機械上做一些力量訓練後,就跟著警衛員出去跑步,從半山腰跑到山頂,再跑下來。當這一套程序做完,時間大概正好在七點左右。回去洗完澡,再補充點水分,就開始晨讀。八點吃早餐,八點半去書房上課。

    是老爺子定的規矩。老爺子出身貧寒,十五歲就扛槍參加革命,什麼樣的苦都經歷過,解放之後,身居高位,條件也是極大改善,卻從未放棄過艱苦樸素的奮鬥精神,因此,對家屬,親人,身邊的警衛人員以及自己的下屬,要求都是格外嚴格。可以說這種近乎嚴苛的「自律」已經變成了老爺子的本能。

    當八點半孫勝己走進書房剛坐下,一個三十左右的知性女子也走了進來。齊肩的短髮,戴著一副無框眼鏡,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看起來修長苗條。皮膚白皙,臉上未施脂粉,五官長得極為精緻,就算在孫勝己這種活了幾百年的老怪物眼裡,也幾乎挑不出什麼瑕疵來。尤其是她身上那濃濃的書卷氣,仿似能讓每一個接近她的人都靜下心來。

    那女子進來之後,看了眼坐在那兒的孫勝己,淡淡一笑道:「我叫齊雪娟,是你的國學老師。你是孫勝己對吧?」說完,走到孫勝己桌子對面,也坐了下來,孫勝己忙站了起來道:「齊老師好,我是孫勝己。」

    小勝己的禮貌穩重倒也出乎了齊雪娟的預料,因為早就知道這個家教對像才滿三週歲,所以在來時路上還在擔心,別遇到個咬著奶嘴,賴在保姆身上不肯下來的小少爺呢。卻沒想到小傢伙居然一個人,規規矩矩坐在那兒等著自己。而且,看到自己竟然一點都不怕陌生,回答自己問話也是非常禮貌,得體。一看就是個很有教養,也非常聰明的孩子。

    齊雪娟放下一切擔心,開始用心的教授小勝己讀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齊雪娟剛剛讀到這,那孫勝己突然舉起右手,站了起來道:「老師,這些我都會背了。「本來以為是遇到一個比較有教養,且聰慧早熟的小大人,這一切已經讓齊雪娟頗為驚喜了。誰知小傢伙更然語出驚人,使得齊雪娟被震到了,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有些吃驚的看著孫勝己。

    小勝己看到自家這位新老師的表情,也是頗不以為然。心說:「小爺我好歹活了幾百歲了,會背誦個《三字經》至於讓你吃驚成這樣嘛。」當然,這話也就只能自己在心裡想想,嘴上出來卻是另一套說辭了:「老師,我兩週歲就跟著姑姑背三字經了,姑姑說,我們孫家的人都必須會背。」

    原本孫勝己是打算低調一些的,可是現在被老爺子抓了壯丁,逼著他花大量時間來學這些自己早就爛熟了的學問,那自然不能幹了。要知道,時間就是生命,可生命卻是自己的,就算哥壽命比一般人長几倍,卻也不能這樣浪費啊。所以,孫勝己毅然,決然的站起來承認,這些自己都會了,就是希望跳過這階段,直接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像唐詩,宋詞,《論語》啥的,孫勝己當初還真沒怎麼學過。現在,既然逃脫不了被學習的命運,那還不如真正學點東西算了。

    於是,第一堂國文課就改成了《論語》教學。

    其實論語裡面的很多東西還是比較啟發人的思維的。它通篇都是孔子與學生的一些對話,對話內容也是林林總總,涉及面很廣:有關於學習的,關於社會人生的等等。而且,通過這些對話,我們還可以發現,孔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還是一個好老師。他在回答自己這些弟子兼追隨者的提問時,從沒將自己擺在高位來進行說教。而是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和學生們一起來探討,爭論。當然了,孔子是一個好老師,不等於咱們就要全盤接受他的學說,他的思想。

    儒家學說其核心可以歸結為「名教」倆字,就是上定名分,教化天下。為了上定名分,他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概念,後來又經過孟子的補充,董仲舒將它定義為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此為君權,父權,男權奠定了天然合法的地位。確定了合法地位之後,君,父,夫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搶佔道德倫理的制高點,來從事那神聖崇高的教化萬民的工作。於是又有了「仁義禮智信」這五大守則的出台來框束人們的行為,此為五常。確實,這三綱五常禁錮了人民的思想,束縛住了民眾的手腳。使得華夏民族戴著手銬腳鐐踽踽前行了兩千多年。

    而儒家學說還有一個巨大的危害就是官本位思想。在儒家看來,唯有通過學習儒家著述,弄懂倫理綱常,以此為晉陞階梯,邁入官場才是正途。讀書做官以外的行當皆是小道。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幾千年來,華夏的讀書人真的是窮經皓首只為官。華夏人對公權力有著一種近乎病態的癡迷追求。更可怕的是,華夏人對於公權力沒有有效的監督也當成是一種理所應當。甚至大部分民眾對權力的追求就是為了能公器私用。甚至可以說,儒家官本位思想已經烙印在了華夏民族的遺傳基因裡面。就算那些曾經瘋狂批評過儒家思想的人,他們也未能逃脫被烙印的命運。

    當然,儒家思想也並非全是糟粕。而且那些糟粕大部分都是後世的儒家學者添加上去的,並不是孔子的本意。

    話題扯得有些遠了。我們的小勝己畢竟剛剛開始學習論語,自然不會有那些感觸。雖說人家的實際心理年齡已經好幾百歲了,可他並不是一個社會學家,而且幾百年來幾乎一直隱於深山,埋頭苦修那長生大道。對於民間疾苦的瞭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對於修道有成的那些人來說,他們已經從本質上脫離了人類。這是一種生命層次上的差別,是普通智慧生命進化路上的一次飛躍。兩者間的差距絕不亞於智慧生命和普通非智慧生命之間的距離。因此,普通人類所追求得到的東西,在他們眼裡都是垃圾。就像普通人類看到一群螞蟻,費力的抬著一條青蟲的屍體拖回家,準備儲存起來作糧食時,是絕對不會生起搶奪的意念來的。因為,那玩意在螞蟻眼裡是重要無比,對於人類卻是毫無用處的。

    不過,小勝己的頭腦還是比較清醒的。前世種種已成雲煙,現在的自己就是一三歲的普通孩子。唯一不普通的就是腦子裡多了幾百年的記憶。在自己重新修道有成之前,自己就是一個凡人。因此,凡人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自己也必須學會,別到時候「道」還沒修成,自己卻先餓死了,那將會成為修道界天大的笑話了。所以,儘管不是出於自願,但小勝己的學習態度還是無可挑剔的。

    而齊老師也是一個認真,敬業的人。所以,一個教的盡心,一個學的認真。不知不覺,一堂課就臨近了尾聲。

    齊雪娟看了看表,一節課的時間馬上就到了。看著這個聰明乖巧的有些過分的小神童,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29歲,離異單身的她,帶著個女兒一起生活。女兒也快三週歲了。由於沒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就只能讓她一個人呆在家裡。顯然,這種做法對孩子來講很殘酷,可是,很多單親家庭又只能這樣去做。

    想到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女兒,齊老師臉上的表情也隨著思緒,不停的變幻著。想到最後,腦子裡很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來:眼前這個小大人似的近乎妖虐般的孩子,他快樂嗎?這麼小的年紀,就需要接受這般嚴苛的教育,缺乏玩伴,沒有童趣,他會不會感到寂寞呢?

    於是,一個更大膽的想法生了起來,她以一種滿懷希冀的眼神看著小勝己道:「孫勝己,老師家有一個妹妹跟你差不多大,我把她帶來和你一起玩好嗎?」

    孫勝己需要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玩伴嗎?這個問題顯然不需要回答。就在他開口拒絕的那一瞬間,剛才齊雪娟在沉思時,無意中流出的落寞和擔憂,在他腦中閃過。於是,話到嘴邊就變成了肯定,道:「嗯,好的老師。您下次來上課,就把小妹妹也一起帶過來好了。你等下跟我爺爺打聲招呼,我也會跟爺爺講的。」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當孫勝己長大之後,每當回憶起今天的一幕,還是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一個活了幾百年的老怪物,竟然答應讓一個才兩歲半的孩子做自己的玩伴。一件看起來荒誕不經的事情,竟這樣及其自然的發生了。一個陪伴他走過無數世紀的親密愛人,就樣走進了他的生活。

    國文課結束之後,孫勝己休息了15分鐘後,開始接受古琴教學。

    從「琴棋書畫「的排列來看。就可以看出古琴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用四個詞語來形容它:優雅,淡雅,潔雅,高雅。圍繞古琴的歷史典故就有許許多多,而且不光是典籍上有,更是在民間廣為傳頌。像」伯牙叔齊「因琴音而結為知己。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因琴定情,楚莊王迷戀琴音七日不上朝,並發出「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千古絕歎等等。而像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也都以酷愛撫琴而聞名。因此,就算把「古琴」當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也絲毫不覺過分。

    古琴出現的具體年份已經無從考證,從典籍上看,在周朝以前就已頗為流行。古琴初出現是為五弦,其總長為三尺六寸五分,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意。後,周文王為紀念其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就給添加了一根弦上去。武王伐紂時,為鼓舞士氣,改成七弦,故又被稱為「七絃琴」。

    我們現在還經常看到一種樂器叫「古箏」,其外形在外行看來與「古琴」頗為相似。可彈奏起來,兩種樂器的風格卻是截然不同。

    古琴的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其表現力意境深遠,極富內涵,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音樂形式也更側重於寫意。

    而古箏則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表現力豐富而形象。更易為普通人接受,更加的大眾化。

    因此,古箏的娛樂色彩更濃一些。古琴則更側重於陶冶性情,修身養性。兩者的區別就彷如俠客之於隱士,一入世,一出塵。

    古箏老師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穿著一身藍白相間的碎花紋旗袍。一頭烏黑濃密的長髮綄成一個大大的髮髻,盤在腦後。一根細長的烏木簪,將髮髻牢牢地固定住。臉上施以淡妝,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化妝的痕跡。淡淡的眉,在略顯蒼白的臉色襯托下,給人以一種微顯病態的美感來。再配上一雙黑色天鵝絨的平底繡花鞋,每個動作都流露出一種高潔淡雅的氣質來。

    所謂氣質,其實就是人的精神力外放而形成的磁場。譬如,一個優秀的屠夫,哪怕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手裡拿著本聖經,站在家畜面前,那家畜還是能感受到他的殺氣,從而本能的對他產生排斥。這就是屠夫的氣質。妓女有媚氣,屠夫有殺氣,書法家有靜氣,當官者有官氣等,這些氣,就是一個人長期專注於某項事業而自然生成的精神力。

    孫勝己的古琴老師所流露出這種淡潔高雅的氣質,應該就是她長期浸在古琴世界裡所養成的。能夠形成這種氣質,也顯示出她專家級的水準。

    看來,老爺子為了培養自家後代,也確實是煞費了苦心,請來的每個老師都是專家級的。而,能動用這麼多專家級學者給自家子孫當啟蒙老師的,華夏國也數不出幾個來。

    當古琴老師魯芳宣佈下課時,牆上的時鐘已經指向十二時。魯芳老師對小勝己的表現也是非常滿意,佈置了幾個指法練習作業後,匆匆離去。

    經過了半天高強度的課程,也讓孫勝己頗為疲憊。而連續幾個小時高度集中精神的後遺症,就是令人亢奮中夾雜疲累,想要休息卻又始終難以靜不下心來。

    孫勝己強大的是靈魂而不是精神力。通過吞噬這具軀體原本的三魂七魄,使得他的靈魂力量大增。但初生嬰兒的識海裡卻並沒多少精神力元素存在。所以,小勝己的精神力也並不比普通孩子強多少,強出來的一點,也是得益於他奪舍時帶過來的少許精神力。

    其實,人的力量主要有三部分組成:一,魂力,就是人的靈魂力量。第二種是精神力,第三種是人的身體力量。

    這三種力量相輔相成,缺了誰都會出問題。假如失去身體力量,那就會像霍金那樣只能躺在床上,連最起碼的表達能力都會喪失,只能依靠電子設備讀取腦電波來顯示自我的存在。如果失去了精神力,也就意味著自我意識的喪失,人就不成為人了。假如失去靈魂,就意味著失去生命,失去生命自然就失去了一切,其他也就無從談起了。

    吃過飯有一個小時午休時間。孫勝己躺在床上,假寐了一會兒,到一點半又迎來了他的歷史老師。

    歷史老師看起來已經上了年紀,板寸頭,滿頭銀髮根根豎起,臉上刮得很乾淨,眼神很犀利,體格勻稱,腰桿挺得筆直,一身西服熨燙的平整挺括,給人以嚴謹,自律的感覺。

    乖巧懂事的孫勝己趕忙站起身來道:「老師好」。

    老教授滿意的點了點頭,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道:「你叫孫勝己吧,我姓劉,你就叫我劉爺爺好了。」

    「嗯,劉爺爺好」。孫勝己甜甜的叫了一聲,同時也暗暗的的得意了一把:「看來小爺對現在這個身份越來越適應了嘛」。

    劉教授看著似乎古板,嚴肅,講起課來卻是非常有趣。他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講起,一個個神話故事都是信手拈來,且繪聲繪色,諸多渲染。就連對這些上古神話及其捻熟的孫勝己,也聽得頗為入神。甚至都沒察覺時間的流逝,竟然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看著劉老頭夾起書離開,孫勝己竟然有一種意猶未盡感覺。等老頭走了半天,才醒過神來,不由得讚歎道:「奶奶的,這老頭太能侃了。不過,倒也不錯,上午的課死了那麼多腦細胞,下午聽聽故事,放鬆下,正好又補回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