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穿越成皇

小說博覽 一四七、桃園結義 文 / 銘龍傳說

    命名的那顆脆弱的心臟不爭氣地狂跳了幾下,難道是自己的學識征服了美人心?

    還沒等他答問,裡賓特那憨憨地聲音響起:「老師,您上哪去?」經過這一夜一天的傳道授業解惑,他已經徹底對命名心服口服,在稱呼上也不自覺地改為敬語,而不是像剛開始那樣用「你」來直呼了。

    他這一聲喊,把睡得正香的老瓦和漢尼拔也吵醒了,還好巴克利動作快,早已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裝出一副剛剛醒來的模樣,不然讓漢尼拔看見她和命名親呢的姿態恐怕又要惹出一場風波。

    命名沒好氣的答了一句,「撒尿!」

    不說不要緊,一說可不得了。他這一句話一下子引起了連鎖反應,其他幾個人爭相恐後地跳了起來向大殿角門奔去,連巴克利也不例外。等命名走到角門外的茅廁時,那裡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了,聽著裡面嘩嘩的「流水」聲他被刺激的更是難以忍耐,差一點就成了亞米拉大陸史上第一個尿褲子的親王。

    在焦急的等待中他在心裡大罵著裡賓特,靠,一口一個老師叫得那麼親熱,關鍵時刻卻一點也靠不住,連上個茅廁都要跟老師爭,一點也不知道尊師重道!

    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現在被他罵做不知尊師重道的徒弟將來給他帶來了多大的榮耀!

    裡賓特本來就長期從事農田水利工作,在這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實際經驗,比命名的只知紙上談兵強的實在是太多了。他所欠缺的就是沒有人幫他捅破那層遮住他視線的窗戶紙而已。

    這次大殿傳道之後,裡賓特一個人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苦思冥想,根據命名的指點大膽創新設計,等他設計完初稿之後再想找命名加以「指點」,命名已經人去樓空。裡賓特只好摸著石頭過河,自己邊干邊學,終於完成了他幼時的夢想。

    讓裡賓特載入亞米拉大陸史冊的是三件大事:一,在大行山脈大面積建立梯田,幾乎做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梯田;二、極力推廣微灌溉技術和大棚技術,極大地減少了農業對天氣的依賴;三、興修水利,其中影響最大的修建了一道水渠將縱貫大行山西部的怒江的江水引到了東部,既減少了西部的怒江的流量,使西部的怒江不再氾濫,同時也解除了東邊地區的乾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裡的良田。這道水渠名為「二王渠」。

    這道水渠其實是命名聽裡賓特說在大行山脈西部有一條怒江,幾乎年年都爆發洪水,災橫萬里。而大行山脈東部又沒有大型河流,長年乾旱,只能靠天吃飯。他靈機一動就把「記憶」中都江堰的大致情況畫了出來,給裡賓特加以詳細解釋。著重強調了「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略,並寫下了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安羊圈,立湃闕,鑿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椿見,歲勤修,預防患,遵舊制,勿擅變」。

    裡賓特在都江堰原本的設計上結合大行山脈實際情況加以修訂,充分利用大行山脈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怒江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二王渠的建立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此使大行山脈「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史記-裡賓特本記》)。

    在二王渠的渠首東岸,建立了一座宏偉的二王廟,二王廟規模宏大,佈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佔地約5萬餘平方米,主建築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苑,東苑為園林區,西苑為殿宇區。全廟為穿逗式木結構建築,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築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宏偉秀麗,環境幽美。

    這三大功績使得裡賓特載入史冊名流千古,後世人尊稱其為農神、水神。但裡賓特卻將所有的功勞都推到了命名的身上,他謙虛地說:「這一切都是出自老師的手筆,裡特只不過把老師的創意加以具體化而已。若無老師的指點,裡特不可能有此成績。」

    正是因為裡賓特的謙讓,才使這些功勞都記在了已經遠離亞米拉大陸的命名身上,因此命名被後人尊稱為「亞米拉農業之父」和「亞米拉水利之父」!

    為什麼人們尊稱裡賓特為農神、水神卻僅尊稱命名為亞米拉農業之父和水利之父?這是因為當命名發現亞米拉大陸的驚天隱秘之後,怒而拔劍,將隱藏在背後操縱亞米拉大陸的所謂「神」幾乎趕盡殺絕,使那些「神」全都臣服於其下,被尊稱為「神父」,因此後世人對命名絕不敢以神稱之,那樣對別人是一種榮耀,對他則是一種侮辱!所以後人只敢對其冠以某某之父之名,以示尊敬。

    不說那些後話,大殿授業之後,裡賓特和巴克利先行告退,命名和漢尼拔卻被老瓦給留了下來。原來老瓦剛才聽命名對於農田水利講解的時候,不時提出一些在治國方面也頗有獨特之處的見解,因此見獵心喜,要和命名及漢尼拔再來一次「十日談」!

    不過這一次,他們三人卻沒有向當年老瓦和漢尼拔在王屋山初次會見那樣談足了十天十夜,三個人只談了三天三夜就草草結束。為什麼?因為「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當初老瓦和漢尼拔真稱得上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現在三個人雖然算不得話不投機半句多,但卻也是分歧遠大於共同點。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命名來自於二十二世紀地球的中國,滿腦子都是『共產』主義、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法制,民主,言論自由等等。而老瓦和漢尼拔只是兩個剛剛邁出氏族社會想越過奴隸制社會直接進入封建社會的大部落首領,三人之間的分歧之大可想而知。要想讓老瓦放棄自己手中的王位還政於民談何容易!其實就連命名最終面對誘惑的時候他自己也沒能做到這一點,否則的話他後來也不會建立銘龍帝國,而是應該建立銘龍共和國了。

    不過除了社會政治體制方面,老瓦和漢尼拔對命名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是相當激賞的。特別是命名提出的幾點,諸如:先富國後強軍;要想富先修路;王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因此老瓦又加封命名為「智親王」,因為他之前已經被封為「勇親王」,所以人稱「智勇王」。後世有一種說法,說二王渠的名字就來緣於此。但也有很多研究命名的學者卻認為這種說法有誤,因為數年之後命名建立了銘龍帝國,一統亞米拉大陸,連大行國也被他併吞,如果二王渠的名稱是由「智親王」和「勇親王」兩個封號而來的話,是不是早就被改為「帝渠」了?

    後世眾說紛紜,真相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無從考證,也沒有並要再去考證。無論二王渠的名字來緣於什麼,無論命名和二王渠有沒有關係,他的名字都依舊在史冊上永久流傳!

    三日會談之後,老瓦、漢尼拔、命名三個人在青石大殿後面的桃園裡,也就是大殿角門不遠處的茅廁旁邊,擺香點燭結在一片尿騷氣中為異姓兄弟。

    根據年齡大小排列,老瓦為長,漢尼拔次之,命名最小。

    結拜已畢,命名頭昏頭脹地剛剛邁出大殿的門口,一個俏麗的狐族少女就喜滋滋地迎了上來攔路了他的去路,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拜見智勇王,我家小姐有請王爺到府上小聚!」

    命名詫異的問道:「你家小姐?你家小姐是誰?」

    狐族少女撲哧一笑,不依地說道:「王爺您可是貴人多忘事,您不是和我們家小姐約好了嗎?」

    命名這才想起巴克利和自己那個曖昧的約會,這究竟是鴻門宴還是美人計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