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五百五十九章 風雲動盪 文 / 草牛

    新年之後,泰山腳下,一行白衣人蜿蜒而行。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古代傳說中,盤古死後,其頭部化為了泰山,故泰山是人們心目中最靠近上天的地方,充滿了神秘感.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記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可見五嶽是帝王們加封的,是其祭祀天地、封禪的神聖之地。五嶽之中,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令泰山名聲大噪的便是秦始皇於泰山舉行的大型封禪典禮,一舉奠定了泰山作為群岳之首的地位。

    一路雄偉壯麗的風景並沒有吸引這一行人的注意力,他們相互之間也不說話,只顧著埋頭前行,約一個時辰之後,終於在一處幽靜的山谷入口前停了下來。

    為首一人臂長過膝,大耳垂輪,神情落寞,赫然正是劉備,他環視四週一番後,沉聲問道:「雲長,三弟的陵寢就修在此谷之中?」

    劉備身邊站立的紅臉大漢低歎一聲,回道:「正是,百餘工匠日夜不停勞作,七日前方才完工。」

    劉備靜默片刻,眼中慢慢地溢滿了淚水,「此谷雖僻卻幽,春有蘭花秋有素菊,三弟……三弟定會喜歡……」

    關羽的目光亦變得悲傷起來,他突然想到了什麼。臉色頓時猙獰,對劉備道:「大哥!三弟死於袁紹之手,此仇不報怎報我三人桃園結義之情?吾欲提兵北上,拿袁紹的人頭為三弟祭奠!」

    劉備緩緩搖頭道:「吾亦有此心。但此事急切不得。二弟,陪我進谷看下三弟……」

    一個時辰之後,劉備一行緩步出谷,神情更顯悲涼,鬱結之氣卻少了些,想來是在張飛的陵墓之前狠狠地發洩了一番。

    「二弟,」劉備輕聲對關羽道,「此次我自秣陵遠來。不能停留太久,以免吳侯疑心。你駐軍於此,今後的聯絡切記要派親信之人,用商量好的方法秘密進行。」

    「羽記下了!」關羽輕皺眉頭。儘管心性孤傲的他不屑於此類事情,但大哥的話不得不聽。

    劉備接著道:「官渡之戰,三弟為了你我兄弟基業,行此大險,已然不在人世。想來他的英魂定會保佑你我。黎陽撤軍後,二弟你執意要駐軍於泰山,心意我怎不明瞭?吳侯初期並不同意,還是我腆著老臉。方說服了他。然此時並不是用兵之良機,二弟你切莫衝動。一切有待從長計議。」

    官渡之戰中,劉備的兵馬作為側翼。也參加到了最後的追擊之中,斬殺、俘虜河北軍士卒過萬,繳獲了頗多的輜重。周瑜大度,定下了暫緩攻打冀州的戰略後,為補償劉備,便將其所俘虜的河北軍士卒,繳獲的輜重全部交給了他,還另從江東軍的繳獲中撥了相當多的糧草、武器、軍服,由是,劉備所部實力大增,全部更換了軍服、武器,將俘虜編入軍中,總兵力增加到了三萬人。

    張飛孤軍深入冀州之事,周瑜暗中早已得知,但張飛的死訊傳來,還是令周瑜小小地傷心了一番。劉備三兄弟之中,周瑜獨喜張飛,不同於劉備的圓滑和關羽的孤傲,張飛為人豪爽義氣,又讀過詩,頗懂進退,是個可領軍一方的大將之才。只可惜張飛跟著劉備打拼,一直未有大展手腳的機會,如今身死他鄉,確實令人惋惜。

    在劉備的哭訴下,周瑜派人去冀州索要回了張飛的屍身,又同意了讓劉備所部駐軍泰山的請求。周瑜知道,這是劉備、關羽兄弟商量好的,泰山緊鄰冀州,既可以遠離自己的監視,發展自己的勢力,又方便隨時出兵,為張飛復仇。

    對於劉備兄弟,周瑜仍以團結為主,寄希望於他們能在漢室的旗幟之下,與江東軍形成合力。不過,周瑜對劉備仍有防備之心,借口朝中事務雜多,請劉備回秣陵整頓軍務,其部三萬人馬,交由關羽統領,駐紮於泰山。

    劉備祭奠過張飛之後,在泰山停留了兩日,便匆匆趕回秣陵去了。關羽得到了緊急軍報,幾股泰山賊於附近出沒,擄掠民眾,便於領兵去進剿了。

    關羽按捺住性子,埋頭練兵,暫時沒有進攻冀州,青州全境也都在休養生息。而黎陽一帶,高順、程普廣募流民,開墾荒地,加上周瑜派來的新任黎陽太守諸葛亮之助,全部精力在恢復秩序、發展經濟、福利百姓方面,並無再興兵戎,冀州南面的威脅頓時一輕。

    來自外部的壓力小了,一直支撐在袁紹體內的那一股頑強之力便也漸漸消散,病情逐漸加重,終於在天祐二年的秋季,撒手人寰。

    觀袁紹的一生,青年時便以顯赫的家世,出任西園校尉,執掌京城之重兵,在董卓入京之後,毅然返回渤海,於太守任上參加了討董聯盟,並任盟主,其後在冀州豪強的幫助下,又兼併了韓馥的冀州,自此實力大漲,東征西討,南征北伐,逐漸地據有了冀青幽並四州,割據河北,領眾數十萬,被封為大將軍、太尉,名動天下,成為了實力最強的一方霸主。

    這是袁紹一生之中的頂峰。

    自此之後,袁紹個性中的缺陷開始慢慢彰顯。袁紹長相英俊威武,在初時能做到禮賢下士,袁氏門生故吏來投者絡繹不絕,其部下能臣猛將難以計數,故能一舉蕩平河北。

    然袁紹外表寬容,內心猜忌,喜好謀略而不能決斷,有人才而不能用,聽到好的計謀而不能採納,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正如曹操昔日曾評價他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這樣的人即使得到人才又能怎麼樣呢!袁紹門下的謀士們互相嫉妒、互相謀害,不能齊心協力共事袁紹,田豐、沮授之死便是例子。

    廢長子袁譚而立幼子袁尚,這是袁紹又一大錯誤之舉。袁紹寵信的正妻劉氏出身名門,是袁熙和袁尚的生母,袁紹在她的慫恿下立袁尚為嫡,造成了袁譚與袁尚的強烈對立,以及眾部下的分崩離析。而劉氏生性好妒,其他姬妾不為其所容,常遭其迫害。袁紹死後,他的姬妾們都被劉氏殘忍地殺害了。

    無論如何,袁紹死了,一代英雄就此奔赴黃泉。而河北的局勢立刻動盪了起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