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一百八十七章 江東二張(上) 文 / 草牛
第一百八十七章江東二張(上)
在秣陵城東北的燕子磯附近的官道上,周瑜、孫邵以及呂岱領著數名侍衛策馬而行。
這是一個春意盎然的午後,滿目都是青嫩的顏色,特別是道路兩旁的草叢裡那一蓬蓬的野花,黃的藍的紫的,紮成一堆,開得正艷。
周瑜大口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自從穿越以來,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時代的空氣,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白晝黑夜,總是那麼地乾淨透徹,想起後世城市裡那污濁的空氣,周瑜頓時有兩個天地之感。
一行人漸漸地到了燕子磯的腳下,孫邵用手一指山上,面有愧色地說道:「主公,張昭和張紘二人就住在山上,卑職無能,沒能請動他們,還得麻煩您親自跑一趟。」
周瑜微笑道:「這個不怪你。他二人乃當世之名士,是凡名士,都是有些架子的,這也說明他們並非是不願出山,而是待價而沽啊,呵呵。不過,我也怕自己過來相請也請不動呢。」
說罷,周瑜用手指著眾人面前的小山,問道:「這山叫何名?」
孫邵回道:「此山名叫直瀆山,山倒是不高,只有十餘丈,但是它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山上有一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
呂岱在旁邊說道:「燕子磯,這個名字真好聽,想來登磯瞭望,風景必然十分絕佳。」
周瑜呵呵笑道:「那好啊,能登臨燕子磯,也算不枉此行了。走,我們上山!」
眾人將馬匹留在山下,徒步上山,山勢果然陡峭,雖然不高,卻甚是男行,只有一條小路蜿蜿蜒蜒往山頂而去。待得上了山頂,不遠處便是燕子磯了,周瑜一見,果然是形似展翅飛翔的燕子,連聲讚道:「臨波飛燕,果然形神兼備,不愧是江南勝景。」
眾人隨後登臨磯頭,看滾滾長江,浩浩蕩蕩,一瀉千里,蔚為壯觀。江面上鱗光閃閃,白帆點點,漁民們劃著漁船,在江面上來去自如。
周瑜忽然想起後世有名的乾隆皇帝,他最喜四處留詩,曾在燕子磯也留下了好幾首詩,周瑜想起其中的一句,便隨口吟道:「一峰飛插長江裡,其勢翩翩如燕子。」
孫邵拍手道:「好詩啊好詩,主公的文采果然過人,佩服佩服。」
「普普通通的詩句,何以如此自得?」這時忽聽得眾人的身後響起了一個宏亮的聲音。眾人忙回頭去看,只見一個年約四旬的中年文士,骨骼清瘦,頭戴鵝冠,身穿儒衫,正望著他們在笑。
孫邵一見那人,臉上露出喜色,忙走到那人身前,躬身施禮道:「拜見子布先生~~」
周瑜一聽,子布?不就是張昭的字麼?心念一轉之間,他的身形已經迅速漂移到了張昭的面前,施禮道:「晚輩廬江周瑜,拜見先生!」
張昭突覺得眼前一花,面前便多了一個笑容滿面的英俊小伙,心裡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人的武功不低啊。
待得張昭聽到周瑜報出自己的姓名,更是吃驚,他和張紘二人雖結廬在此,卻是十分關注整個局勢的變化,他們的門生弟子也時常傳遞些消息過來,因此江東周郎的名頭是早就有所聽聞的,只是沒有想到面前的這麼個年輕英挺的帥氣青年就是周瑜,他也太年輕了,嘴上無毛,辦事還牢靠麼?
心中雖然如此想,表面上張昭還是做出些恭敬的樣子,畢竟周瑜如今已是廬江、丹陽兩郡之主,又是世家大族,論身份地位,較之自己那是高了許多。
眾人寒暄完畢,張昭出於禮貌,便引著眾人往自己的住處走去。山回路轉,行不多遠,周瑜等人便看到有一處洞穴,洞口甚大,洞前的土地上栽種著幾樹梅花,如今開得正艷,粉嘟嘟的十分養眼。
張昭介紹道:「這裡便是張紘張子綱先生的住所。這山**有十二處洞穴,只有三處洞穴較大可以住人。這個洞穴是最大的,名為三台洞。我住的離此不遠,比三台洞略小些,名為二台洞。」
說罷,張昭高聲喊了幾聲:「子綱先生~~子綱先生~~」
見洞內沒有回應,張昭恍然道:「哦~~子綱先生可能是去江邊垂釣了,大家且隨我來。」
說罷,張昭領著眾人轉過一座小小的山梁,在半山腰有一處凸出的石台,上面端坐著一個麻衣文士正在臨江釣魚,江風吹來,他的衣服、鬚髮皆隨風而動,頗有道骨仙風。
眾人走到石台不遠處,見那名文士依然在全神貫注地釣魚,周瑜擺手示意旁人在原地等候,自己輕手輕腳地隨著張昭走到了石台之上。
那名文士的年紀大概比張昭大五六歲的樣子,鬚髮略略有些發白了,一雙眼睛專注地看著江面。張昭走到他的身旁,輕咳一聲,說道:「子綱先生,廬江太守周瑜來了。」
周瑜不待那人答話,急走幾個小碎步,躬身行禮道:「晚輩廬江周瑜拜見子綱先生~~」
雖然自恃名士、前輩的身份,但張紘見周瑜在對著他行禮,卻也不敢怠慢,將釣竿放在身旁,起身回禮道:「周大人不必多禮~~」
周瑜微笑道:「打擾子綱先生垂釣了,失禮失禮。」
張紘見周瑜神態端莊、舉止頗有大家風範,又見他那英俊帥氣的相貌,不由心裡暗暗喝彩,當下也笑道:「今日江上風大,一條魚也沒釣到。周大人既然大駕光臨,還請到我的鄙捨一坐。」
一行人便又回頭走到了三台洞前,張紘走入洞中拿出幾張草蓆,招呼眾人席地而坐。那怒放的梅花就在眾人的身後招搖著,不斷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氣。遠處就是奔流不息的江水,江水之上,是一碧如洗的藍天,恍若仙境。
張紘開門見山,問道:「周大人可是前來說服我倆出山相助的?」
周瑜卻沒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開始分析當前的局勢,他說道:「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紛,英雄豪傑,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瑜曾率軍同討董卓,親眼見到中原大地因戰亂頻起,百姓們流離失所,荒草萋萋,十室九空的悲慘景象。瑜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幹一番事業。我想以廬江、丹陽二郡為根基,再逐步將江東六郡掌握在手中,退可憑借長江天險防禦,進可經由豫州、徐州逐鹿中原。不知子綱先生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