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一百二十四章 荀彧投曹 文 / 草牛

    第一百二十四章荀彧投曹

    一聲輕歎自書房裡傳出,隨即走出一個身材不高卻滿臉精悍之色的中年人,正是曹操。

    只見曹操雙眉緊皺,手中捏著一張大大的白紙,上面墨跡淋漓,字跡顯是十分新鮮。

    曹仁正侯在書房門外,見曹操的神情便知他的心情不好,卻又不好多問,只得跟在曹操的後面走到院內。曹操隨手將那張白紙遞給曹仁,說道:「子孝,塗鴉之作,你先看看。」

    曹仁定睛一看,是曹操手寫的一首長詩,名為「蒿里行」,便輕聲吟誦起來: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仁年少之時,不修行檢,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根本不在意,經常做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個極有個性的人。等他長大以後,特別是在曹操靡下從軍之後,他就完全變了,變得時刻以軍隊的條文紀律來約束部下並以身作則。在曹操的幫助下,他的文學修養也有了小小的基礎。

    曹仁讀完曹操的這首詩,不禁感歎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主公憂國憂民,經過董卓這麼一折騰,京畿地區十室九空,百姓們過得慘啊。」

    曹操默然不做聲,獨立在院中看著天上的流雲,良久之後方才說道:「不僅僅洛陽的百姓日子過得很慘,我們的日子……也快要過不下去了呀。」

    曹仁面帶憂色,問道:「主公,是否軍中缺糧?」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說道:「洛陽基本是一座空城,我們的軍糧原本依仗冀州牧韓馥的接濟,本地僅餘的百姓是無力供養我們的。如今……袁紹憑藉著袁家的名頭獲得了冀州士族的支持,已經逼得韓馥將冀州讓給了他,我們的糧草就沒有著落了。」

    曹仁擔憂地問道:「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曹操重重地歎了口氣,說道:「是啊,我們該何去何從?」

    二人正說話間,看見守門的侍衛急匆匆地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份名帖,那侍衛見曹操和曹仁正站立在院中,忙走到近前,恭恭敬敬地遞上那份名帖道:「秉大人,有客來訪。」

    「哦~~」如今荒敗之洛陽,居然還有人來訪?曹操心中有些詫異,面色卻是沒有變化,接過名帖一看,上書幾個俊逸的大字:穎川荀彧。

    穎川荀彧?曹操的大腦開始飛速運轉起來,穎川乃豫州之大郡,靠近洛陽,如今孫堅正在領兵攻打,據說已經佔據了大半個穎川。荀彧……莫非是荀氏家族的人?

    荀淑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為當世之名士。與同朝同穎川郡人的鍾皓、韓韶、陳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穎川四長。

    穎川荀家可是當地的大族,深有影響力。荀淑曾任郎陵令,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緄曾任濟南相,荀爽曾任司空。想來著荀彧應是荀淑的孫子輩。

    無論如何,荀彧自穎川來到洛陽,必有要事。如果能獲得穎川荀家的支持,那自己的基礎就深厚多了。

    想到此,曹操即刻對守門的侍衛說道:「速速有請!……哦~~不,我親自到門前迎接。」

    曹操腳步匆匆,領著曹仁小跑到門口,看見一個年約三旬的文士正負手而立,容貌清瘦、目光睿智,一派名士風範。

    曹操與荀彧兩人見禮完畢,荀彧方才說出他是受南陽名士何顒之托,前來拜訪的。曹操一聽到何顒的名字,立刻便反應過來,說道:「原來你就是何顒先生所說的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微笑不答,曹操大喜道:「如文若相助,操不勝感之。」

    荀彧回道:「彧正有此意。今漢室衰微,觀天下群英,唯有孟德將軍乃真正心繫漢室之良臣,關東聯軍兵抵洛陽後,也唯有孟德將軍獨自率兵西討董卓,雖敗猶榮!此乃真正的大丈夫、大英雄所為,彧深感欽佩。如蒙將軍不棄,彧願作將軍的幕僚,出謀劃策,以圖早日重振漢室。」

    曹操聞言狂喜,哈哈大笑道:「固所願爾,不敢請也。文若,吾之子房也。」

    日上三竿,曹操與荀彧攜手從書房中走出,曹操哈哈一笑,說道:「文若,我們已經連談了三日三夜,我可是收穫頗豐啊。」

    荀彧謙讓道:「哪裡哪裡,明公滿腹韜略,我只不過能夠學習到一點點而已。」

    兩個人一路謙虛著,逐漸遠去。

    就在這三日間,荀彧向曹操建議:洛陽周邊強敵環視,特別是董卓的西涼兵團依舊強大,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塊自己的根據地,而青州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環視天下,并州白波軍正與李傕混戰,幽州公孫瓚與劉虞必有一戰,冀州已經被袁紹佔據,豫州刺史孔柚正與孫堅所部激戰,益州被劉焉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兗州乃四戰之地,宜攻不宜守,揚州地處一隅,江南水鄉需要有強大的水軍方行,比較適合的地方要麼是荊州、要麼是青州。而青州黃巾再起,號稱有三十餘萬眾,已經席捲了十多個縣城,以曹操當年擊破黃巾軍的經驗,再次打敗他們當可為之,如果抓住這個機會討伐青州黃巾,收編其中的精壯,進而佔據青州之地,就有了一個可靠的根據地。然後再圖發展。

    曹操深以為然,正在為自己的未來走向發愁的他如同黑暗中尋找到了一盞明燈,當即拍板決定,擇日兵發青州。

    初平二年十月,荀彧加入到曹操的陣營之中,曹軍整軍自洛陽進發,一路行軍到達青州,從此開始了在青州討伐再次爆發的黃巾軍的戰役。

    皖縣,皖口港。

    皖口港是廬江郡唯一的港口,面臨浩浩蕩蕩的長江,背靠煙波浩渺的巢湖。港口後面一條寬闊的水道將長江和巢湖連接了起來。

    甘寧率五千錦帆軍將士便駐紮在皖口港內。

    經過一年多的潛心發展,整個廬江郡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首先,以舒縣、居巢為中心的諸縣政局穩定,憑藉著周家、陸家在廬江郡的巨大影響力,年紀輕輕的周瑜便輕易地獲得了各地縣令的支持,而人心安定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民生方面,以居巢為樣板,在其餘各縣大力推廣屯田制。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同時,官府免費提供糧食種子和種植的農資器具,大大激發了百姓們墾種荒地的熱情,廬江郡之外的流民紛紛自郡外遷入,一年多來,給廬江郡淨增了兩萬戶,十萬人口。喜得周瑜給負責屯田和戶籍的張范連發了三次嘉獎令。

    屯田制包括軍屯和民屯。民屯每五十人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各縣,收成與郡裡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日,六十人為一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袁渙一直負責的水利修建也陸續在各縣展開,疏浚河道、加固堤防,特別是根據當地情況,組織人工挖掘新的水渠,將江河裡的水源源不斷地引入到農田周邊,大大方便了農民的種植,減輕了很多工作量。

    這一年,在別的州郡忙於相互攻伐的時候,廬江郡風調雨順,糧食獲得豐收,屯田制大大增加了軍糧的供給,周瑜得谷百萬斛,這給他擴張軍隊的計劃打下了基礎。

    周瑜主政廬江後,第一優先發展的軍力便是水軍。雖然今後是向北發展還是向南擴張的戰略未定,但是周瑜未雨綢繆,深知江南那縱橫稠密的水網必須得有一支強大的水軍才能征服,因此在軍隊的擴張上,擴充力量最多的便是甘寧所部「錦帆軍」。

    在周瑜的內心中,已經隱隱的有南下江東的戰略規劃,只不過還須得與眾文武商量決定才成。既然領著眾人創立事業,就要對眾人負責,凡事獨斷專行可不是周瑜的風格。

    錦帆軍自參加中牟、滎陽、虎牢關的戰役之後,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參戰的五百名士兵迅速地成長起來,成為整支部隊的核心力量。剩餘的八百名士兵則在巢湖水寨抓緊時間訓練水戰相關的內容,後來孫夏欲攻打居巢,這八百名士兵也參加了保衛居巢的戰鬥。

    滎陽、虎牢關兩場戰鬥,周瑜所部總共俘虜了西園軍萬餘人,周瑜一點也不客氣,全部將他們押回了居巢,因為周瑜深知,經歷了黃巾之亂和群雄相互征伐後,華夏大地上的人丁銳減,此時,有人丁就有希望,有人丁才能成就霸業。這一萬多精壯,在廬江落地生根後,就是一萬多戶,未來平均每戶生五個娃,那就是五萬多人。

    回到廬江後,經過做俘虜的思想工作,周瑜順利地將所有的俘虜全部轉變為自己靡下的士兵。穩妥起見,周瑜先是將這一萬多士兵全部分為五十部,分散在廬江各縣屯田。然後周瑜慢慢地抽調這些士兵,將他們分批次地調入錦帆軍、飛龍軍、斥候營、陷陣營,潘璋所部的東郡營也不例外,也調入了一千士兵。

    擴張人數最多的便是錦帆軍,周瑜採用蠶食的方法,每個月調入一部分士兵,讓這些士兵在錦帆軍內部消化吸收,然後在下個月再調入一批,總共調入了四千七百人,將錦帆軍的人數擴充到了六千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