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神鬼莫測 第67章:壽春破玉璽到手 文 / 榕樹下
第67章:壽春破玉璽到手
文丑微微一笑,那個瘆人啊!不過文丑卻使出了師門的絕技「三箭齊發」,「咻」的一聲,竟然三箭齊出,三箭分別向三個不同的方向射去,頓時,有三名袁術軍李豐所部的應聲而倒。
沙摩柯搖了搖頭,也使出了自己的絕技,竟然是「連珠快箭」,只聽得「咻!咻!咻!咻!咻!咻!」』六聲箭枝破空的聲響響起,城牆上的六名袁術軍李豐所部的兵卒一一斃命。
城牆上的袁術軍李豐所部的兵卒們大駭,兩軍之間的距離相差大概兩百丈,而一般的弓箭射程只有一百六十丈,兩者相差甚遠,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沙摩柯和文丑會突破弓箭的極限,嚇得他們一個各都做起了烏龜,龜縮在皇城之上的垛口之下,城下的左家軍哄然大笑,緊張的氣氛頓時消失不見。
沒過多久,一陣喊殺之聲從壽春皇城內部傳將出來,此正如左傲冉所料,雷簿一聽見喊殺之聲從後而起,就立刻帶著大部分軍隊前去皇宮支援。
在雷簿走後,左傲冉以微弱的代價就攻下了皇宮西門,另一邊的曹操也順利的拿下了皇宮東門,三門一破,皇宮自然也就在曹、孫、劉、左、呂五家的強攻下淪陷,唯一遺憾的就是袁術已經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逃跑了。
壽春皇宮因而如此之快便被攻破,皆因楊大將之計僅僅只是奏效了一半所導致的結果,楊大將的緩兵之計被郭嘉識破,曹操當即斬殺來使馮方,下令猛攻壽春皇城,孫策聞得袁術欲歸還玉璽,心下稍動,便欲停止攻城,但卻被周瑜點破,因此孫策怒殺梅乾。
唯獨呂布沒有陳宮在身邊,還真信了袁術之言,但唯獨沒料到的是,白壽、丁立、馬玉、閻芝、鄧銅五人竟然此時歸來,而且還給劉備帶來了一萬五千的兵源,兵源得以補充,劉備當下率軍猛攻,恰巧此時袁術打開城門,準備從劉備的營地突圍而出,兩軍人馬相遇,自然少不了一場廝殺,而這第一個攻入壽春皇城的就是劉備。
左傲冉見壽春以破,皇宮內的一切犯禁之物已經被燒燬,與自己的師兄劉備、呂布簡單的會了一下面,得知了師弟趙雲不知所蹤後,僅僅對劉備說了一句臥牛相見日後,也就告辭離去了,曹操對左傲冉的做法很是不解,因為依左傲冉的性格,他絕對不會這麼白白出力的,但是曹操他也找不到借口阻擋,就連郭嘉也沒看出左傲冉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就只能帶著自己的親衛隊與孫策、劉備、呂布三家送左傲冉出壽春。
左傲冉一路奔回自己的大營,遠遠的就瞧見管承和三名自己不認識的人正在營寨門口恭候,左傲冉也沒管那麼多,快馬上前,來到管承的近前道:「事情辦得如何了?」
管承恭敬的說道:「末將幸不辱命!」
左傲冉大喜過望,哈哈大笑道:「好!太好了!」
「主公,我給你引薦一下,這位先生名叫閻象,原為袁術麾下的主薄,雷薄、陳蘭兩位將軍原本也是袁術麾下的將官,這三位不僅有擒袁術之功,更有退曹軍之勞,如今願歸於主公麾下。」
左傲冉微微皺了皺眉毛,雖然這管承完成了任務,但卻給自己留下了隱患,他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完成自己所指派的任務,也就是說,這管承只能限制使用,否則他的擅作主張,很容易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危機啊!
左傲冉微微一笑道:「此事容後再說,咱們先進大帳議事。」
進入中軍大帳之後,左傲冉端坐於正當中的行軍帥案之後,文武們都臨列在兩旁,何儀、何曼兩兄弟還站在他們的老地方,左傲冉身後的左右兩側。
閻象從懷中掏出一用黃布包裹的方型物品,交到了管承的手中,管承雙手恭敬的捧起,走到了左傲冉的面前,恭敬的說道:「此物是袁術在為求承放他一條生路時交給承的,請主公過目。」
左傲冉見管承一副必恭必敬的樣子,心中暗自好笑,只不過就是一塊好點的玉,在雕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而已,有什麼好值得尊敬的。
左傲冉哪裡知道,在古代中「傳國玉璽」的重要性,在古代人的腦中都有一個概念,誰的手中有「傳國玉璽」,那誰就等於受命天命,是一個天命所歸的皇帝。
如果不是因為如此的話,一心為國的孫堅也不會禁不起這「傳國玉璽」的誘.惑,而背起不義之名私自匿藏「傳國玉璽」,同樣的袁術也就不會因為擁有「傳國玉璽」而自立為帝。
左傲冉打開布包,仔細一看,發現它於書上所寫的一模一樣,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傍缺一角,用黃金鑲起,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左傲冉捧著傳國玉璽大喜道:「正是「傳國玉璽」。」
帳內的眾人聽後,皆是大喜之色,各個都暗自為自己投奔了一個真命天子而感到高興。
左傲冉收起了「傳國玉璽」,把它道:「管將軍,把你如何取得這東西的經過給我們說一說吧。」
管承也不推搪,志得意滿的就把自己如何取得「傳國玉璽」的經過說了一遍,其中是否添油加醋,重點烘托自己的光輝形象,在場得眾人就不得而知了。
原來管承聽從左傲冉的命令,駐軍於烏江港,中午時領兵前往壽春,不料在半路就遇上了逃亡中的袁術謀臣韓胤,管承話名為橋承,自稱乃橋蕤的遠方子侄,以橋蕤身體不適為借口,讓他帶一萬精兵前來支救援。
韓胤見管承說的天衣無縫,不但沒有懷疑,反而興高采烈的將張遼帶去見袁術,有了韓胤的幫忙,自然也就無人懷疑管承他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冒牌貨了。
管承知曉「機不可失,失不在來」的道理,當下就勸說袁術去烏江港,靜觀其變,如果打退敵軍,就繼續回來當皇帝,如果被擊敗,就立刻渡江去北方投奔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