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三國霸主

第7卷:天下霸主 第4章:漢倭京都條約 文 / 榕樹下

    第4章:漢倭京都條約

    上杉憲顯、三津谷葉子、林原惠以及所有參會的大名、城主都心知肚明,這道聖旨絕非出自卑彌呼女王本意,而是漢朝水軍大都督甘寧意志的體現。

    上杉憲顯在聽完聖旨後有些失望,因為漢朝沒有讓他統管整個山崎國地界,而是又搞出了一個將軍和他制衡,不過上杉憲顯知道現在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一來是他軍隊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已無力對付所有的大名、地主和那個實力不錯的三津谷葉子、林原惠,二來是上杉家族所得利益也可以接受,不僅獲得了征夷大將軍的名位,而且佔有了本州一半的土地,只要假以時日,上杉家族必然可以發展壯大,最終統一倭島,成為真正的倭島之主。

    對於三津谷葉子和林原惠來說,漢朝的安排保障了她們倆在倭島取得的所有利益,而且還把名古屋以南的地盤劃給她們倆管理,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案,在她們倆看來是。

    雖然名古屋以南還有不少擁兵自重的大名、城主,現在還只能從名義上管理他們,但只要有漢朝的支持,再學習借鑒漢朝的治國治軍理念,總會發展壯大,最終吃掉那些想要獨立的傢伙。

    對於其餘的大名、城主來說,名正言順的獲得了自已佔領的地盤,而且自已通過這場戰爭壯大了實力,雖然幕府從以前的一個變成了兩個,但這兩個新幕府的實力均較以前的幕府大為削弱,很長時間內都難以取得以前那個幕府那樣絕對強勢的支配地位,對這些實力較弱的大名、城主們來說,這是一件大大的大好事,至少生存空間比以前大了許多。

    水軍大都督甘寧的安排取得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倭島的政治版圖就這樣暫時確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要確定漢倭之間佔地交割的一些事宜,在攻伐山崎國的過程中,漢軍佔領了倭國兩座島嶼,一座是南方的對馬島,一座則是北方的佐渡島,並在京都附近的神戶港駐紮了大量的海軍戰艦。

    現在,甘寧就是要這些將軍、大名、城主們承認將對馬島、佐渡島的主權劃歸漢朝,並同意漢朝長期租用神戶港(不付錢那種),漢朝有權在神戶港駐軍,除此之外,開放大販、鳥取、橫濱、靜罔、福崗等五個城市,作為漢朝與倭國的通商口岸。

    對於甘寧的提議,三津谷葉子和林原惠沒有任何異議,漢軍早就佔領了對馬島,要是要不回來了,不如讓給漢朝,三津谷葉子和林原惠一心想要投靠漢朝,她們倆甚至從心理上把自已當成了漢人女子,而神戶港正好位於三津谷葉子和林原惠轄區核心地帶,有主人的軍隊扎駐在重要區域,在安全上更有保障,沒有道理拒絕,至於在她們倆的轄區裡大販、鳥取、福崗等通商口岸,對於醉心商業利益的三津谷葉子來說更是求之不得。

    上杉憲顯也沒有異議,他從來沒有把佐渡島看成是倭國的領土,那麼個爛島嶼漢人想要就拿去吧,至於在他的轄區裡開放橫濱、靜罔兩個通商口岸,也沒什麼不對勁的,反正他正需要與漢朝做生意,有了通商的口岸,那就更加的方便了。

    對於其他的大名、城主來說,漢朝所需要島嶼、通商口岸、租界統統不在他們的地盤上,對他們的利益構不成傷害,根本沒有必要提出反對意見,反而巴不得讓甘寧拿走,用來消弱三個所謂將軍的實力。

    就這樣,對倭國具有喪權辱國之恥,對漢朝具有殖民掠奪意義的《漢倭京都條約》就這樣簽訂了下來,卑彌呼女王、佐治國、上杉憲顯、三津谷葉子、林原惠,還有迫於倭島三分之二勢力的威壓下,大和國的國主也一同作為倭國代表在條約上簽了字,並且蓋下了印章。

    甘寧、廖立、李嚴三人則作為漢方委託代表簽字,但條約還需由自家的主公左傲冉和漢朝皇帝共同簽字蓋章後才能正式生效,甘寧需要把條約全部帶回漢朝,呈給自己的大哥左傲冉,之後再由自己的大哥呈給當今的聖上,小皇帝劉協!

    條約簽訂完畢以後,甘寧代表漢朝邀請卑彌呼女王和大和國的國主,還有上杉憲顯、三津谷葉子、林原惠三大將軍和一眾大名、城主等小國主在處當完當前要務後,到漢朝長安進行友好的國事訪問,以增進兩國之間的交流。

    其實,甘寧之所以讓他們訪漢,並不是想讓他們見識一下漢朝的實力,從而達到對他們的震懾,減少他們的反判之心,其主要原因還是左傲冉的錦囊作祟。

    左傲冉的錦囊內寫的計劃是讓甘寧假意進行兩國訪談,從而扶持一方完整統一倭島,之後再將挾持的這些將軍、大名、城主等處決,等牢牢的掌控倭島後,在進行倭島大清洗計劃,也就是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除了女人以及物資以外,什麼都不留,要不是沒有高科技武器,左傲冉就直接下令毀滅島嶼了!

    隨後,甘寧與三津谷葉子、林原惠二人劃定了神戶港租界的範圍,任命了神戶租界的地方官員,在神戶港租界留下了一批漢軍,安排了政務等事務後就準備率軍護送一眾將軍、大名、城主等離開倭國,前往大漢天朝了。

    對於漢朝的國事訪問邀請,上杉憲顯、三津谷葉子、林原惠都不敢怠慢,畢竟他們現在都需要在漢朝的支持下才能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及時拉攏與漢朝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至於一眾大名、城主等小國主,那都只是個擺設,只要上杉憲顯、三津谷葉子、林原惠三家決定了行程,一眾大名、城主等小國主就不得不跟著他們一起去。

    待到上杉憲顯、三津谷葉子、林原惠三家最終確定訪漢行程時,已經是四個月以後的事情了,期間大和國的國主一直都沒表態,此事引起了甘寧、廖立、李嚴等人的重視,不,不是重視,而是正中下懷!

    宣戰,一個合理得不能在合理的理由出現了,拒絕兩國友好交流訪問,這就等於是藐視大漢天朝,如此大的一頂帽子扣到了大和國主筒井順昭的頭上,如此一來,筒井順昭只能乖乖的前來參與訪漢之行!

    然而,筒井順昭在前來的途中突然遭到行刺,筒井順昭身亡,隨行的五百多家將緊隨被殺,竟然無一人生還,巧合的事情發生,筒井順昭被刺的地方正處於上杉憲顯的越後,如此一來,很明顯,就是上杉憲顯為了討好漢朝,實施了這次行刺,這樣一來,導致其子筒井順弘和筒井順永為爭奪大和國的國主之位分裂,各霸一方,均稱大和國正統,但是人們卻稱筒井順昭長子筒井順弘所轄為大和國,筒井順永為小和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