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三國霸主

第6卷:烽火連天 第64章:玄德拒印駐小沛 文 / 榕樹下

    第64章:玄德拒印駐小沛

    左傲冉出來就沒想回去,當即邀請夏侯淵、趙雲、宗寶三人來到自己這邊的營寨飲酒,夏侯淵與趙雲自然沒話說,宗寶略微遲疑了一下,便也同意了左傲冉的提議。

    也不知孔融如何與劉備、袁譚商議的,最後達成的協議便是劉備率軍為前部先鋒,先衝進徐州城內,至於孔融和田楷,則是率軍在外,牽制曹操。

    翌日,劉備領軍先行,逕直往徐州城衝去,這一路行來卻是並無曹軍阻攔,直至徐州城下,均是暢通無阻,這讓本欲大戰一場的劉備免不了有種一拳打空的感覺,不過這樣倒是也避免了士卒的損失,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來至徐州城門下,便見得城門打開,見過一面的糜竺陪著一個花白頭髮的老者走出來迎接大軍。

    酒宴過後,劉備便寫好書信,遞與眾人觀看,眾人皆頷首,陳登忽道:「不知玄德公欲請何人去送書信?」

    劉備答道:「軍中小校足矣!」

    陳登笑道:「不可,吾以為當由夏侯淵與樂進親送,方為妥當啊!」

    眾人一驚,陶謙更是皺眉道:「孔北海不殺夏侯淵,元龍先生不殺樂進,這也倒罷了,若是如此送回,豈不是放虎歸山麼?元龍先生,莫非其中還有計策?」

    陳登呵呵笑道:「夏侯淵乃是曹操宗族大將,樂進亦乃曹操愛將,此二人武藝戰陣,皆為上上之選,如此之人,若是不歸曹營,曹操安肯退軍?吾以為,夏侯淵、樂進一歸,曹操必定退軍,夏侯淵、樂進少得一人,曹操是絕不會退軍的!」

    「若是曹操不退軍又待如何?」陶謙皺眉問道。

    「徐州軍兵丁悍勇無匹,之所以不能抵曹操,缺得是統兵殺敵之大將也,今番當年虎牢關前三英在,更有孔北海帳下猛將宗寶,亦有大漢朝大元帥,我家主公在,陶徐州何憂?」

    眾人聞言皆是頷首。劉備聞言便道:「先生果然好見識,吾這便再修書一封,叫人將書信送與師弟處,請其釋夏侯淵歸營。」言畢,伏案修書一封,陶謙接過,卻命糜竺親自往左傲冉大寨送信。

    糜竺接了書信,提心吊膽的便往左傲冉寨中去,好在大寨距城中不遠,更有貼身的親衛保護,一路上倒也無事,來至左傲冉的中軍大帳,便見的左傲冉正在飲酒,旁邊夏侯淵、宗寶、田豐、左傲祖(黃祖)、劉虎、張純、高槐、鮮於輔、呂曠、呂翔、沙摩柯、沮鵠、蔣義渠、張榮、張旭、馬勝、楊明、王雄、李寶、張台、刁麟翔、刑烈、慕容平、管亥、裴元紹等人卻是陪著飲酒。

    糜竺見狀,忙上前行禮,並將書信遞與左傲冉,左傲冉拆信看了一遍,笑道:「既有師兄的書信,某焉能不從。」又對那正在喝酒的夏侯淵道:「妙才兄,此番尚需勞煩你了。」

    夏侯淵正在飲酒,聞言便道:「請講。」

    「我師兄劉玄德有一封書信,需要妙才兄親身走一遭。」左傲冉笑道。

    「不就是徐州麼?便是龍潭虎穴,某家也不懼的。」夏侯淵眉頭一挑,朗聲說道。

    「妙才誤會了,是請兄與樂進將軍一同前往曹營送信。」左傲冉見夏侯淵如此說,心中知道他誤會了,當即解釋道。

    「哦?」夏侯淵一愣,停住了酒杯,盯著左傲冉的雙眼道,「雲龍就不怕此番吾一去不回了?」

    「妙才兄乃是令主公帳下心腹,本就不該呆在此處。」左傲冉笑道,說著便將手中那封劉備寫給曹操的書信遞了過去。

    夏侯淵沉默了一會兒,當即接過書信,起身往外走,左傲冉亦是起身,卻是要相送一程,來至寨外,早有軍士牽過一匹戰馬,左傲冉接過,將韁繩並馬鞭遞與夏侯淵。

    夏侯淵接過韁繩馬鞭,看了左傲冉一眼道:「雲龍兄,若是沙場再見,吾必然留你一條性命,以報此番。」言畢,翻身上馬而去,左傲冉聞言只是微微一笑,並不答話,目送夏侯淵離去。

    「左元帥,如此就將夏侯淵放走,豈不是便宜了曹操?」宗寶在一旁忍不住問道。

    「此人武藝高強,精通兵法,乃曹操心腹大將,殺不得啊!若非如此,恐怕我早就下令了!」左傲冉淡淡的說道。

    宗寶、管亥等人相互對視,皆是看到對方眼中的疑惑之色,只是左傲冉既然如此說了,眾人也不好再問了,此時,糜竺亦是走了出來,看見左傲冉便道:「此番多謝左元帥了。」

    左傲冉忙道:「某家為的只是漢家的江山社稷,先生無需如此。」糜竺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話,自上馬而去。

    翌日,曹操果然退軍,且回書一封與劉備,大意就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退兵了,反正此信一出,徐州城登時鑼鼓喧天,大喜啊,而劉備的聲望登時就被推倒高處,陶謙便邀請袁譚、孔融、左傲冉進徐州舉行慶功宴。

    酒席宴上,陶謙命請劉備於高座,劉備再三辭讓,酒至數巡,菜過五味,陶謙道:「老夫年邁,精力衰乏,二子不肖,不堪國家重任,劉玄德帝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乞閒養病。」

    劉備推辭道:「孔文舉令備來救援徐州,以義之故,今卻據守,人不知者以為大不義也。」

    糜竺在旁道:「今漢室陵遲,海宇顛覆,樹功立業,正在此時,徐州殷富,戶口百萬,使君領此,不可辭也。」

    劉備搖頭道:「此事決不敢當。」

    趙昱進言道:「陶府君多病,不能署事,明公勿辭。」

    劉備再次搖頭道:「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所歸,近在壽春,何不以州與之?」

    糜竺大搖其頭道:「袁公路驕奢,非治亂之主,今以徐州軍兵馬步十萬,上可以匡君濟民,下可以轄地守境,使君若不聽從,竺亦未敢聽使君也。」

    孔融亦道:「袁公路塚中枯骨,豈憂國忘家者?何足介意!今日之事,天與不取,悔不可追!」

    劉備堅執不肯,陶謙抱劉備痛哭道:「君若捨我而去,吾死不瞑目!」

    關羽在一旁道:「既君相讓,兄且權領州事。」

    張飛亦道:「又不是強要他州郡,將牌印來,我收了,不由我哥哥不肯。」

    劉備大怒,言道:「汝等陷我於不義也,吾身死矣!」言訖,掣劍自刎,幸虧趙雲、左傲冉二人眼急手快,一人奪了佩劍,一人抱住起身,硬是將其攔住,否則,千古明君就此損落。

    陶謙見劉備死活不肯,只得退而求其次道:「如玄德公不從,此間近邑,名曰小沛,玄德若肯念我,屯軍小沛,以保徐州,始終救援,未知公意若何?」

    眾皆勸劉備留小沛,劉備仍是不從,這時左傲冉突然開口勸道:「陶刺史所言極是,如若我等退去,曹操才要揮軍而來,那時我等如若趕來不及,徐州百姓必定受那曹操屠戮,師兄權且屯軍小沛正可。」劉備這才從之。

    陶謙賞勞軍已畢,孔融、袁譚相別,各自領軍去了,劉備與關羽、張飛、趙雲也共到小沛,修葺城垣,招諭居民,唯獨左傲冉未走,並非左傲冉不想走,而是陶謙死活要留左傲冉,左傲冉這才不得不再留一會兒,左傲冉這一留不要緊,竟然引出了千古一屠族,浩然美名傳千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