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三國霸主

第6卷:烽火連天 第14章:睿智之人 文 / 榕樹下

    第14章:睿智之人

    賈詡點了點頭道:「徐將軍以為武蓋霸王,統賽韓信,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帥才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左并州(左傲冉)若何?」

    「左傲冉?!」徐晃不以為然地道,「狼子野心,與董卓何異?」

    「將軍此言差矣!」賈詡正了正衣冠,肅容而道:「左并州當世英雄,雄圖大略,天下聞名,今聞徐將軍武勇,不忍戰陣決勝,特譴在下誠心相邀,徐將軍何不棄暗而投明,輔佐左并州共成大業,匡扶漢室呢?」

    徐晃出身寒微,對士族門閥並無好感,左傲冉四方征戰時多滅士族豪紳,對普通百姓卻是秋毫無犯,對此徐晃也是多有耳聞,所以從內心而言,徐晃對左傲冉地所作所為並無多少牴觸之情。

    而且徐晃當兵多年,深知帶兵之難,左傲冉在黃巾時兩狼山三百破十萬,涼州三破十萬兵,幽州一戰定漁陽,大擺九曲連環陣,盡破烏桓大軍十五萬,以上種種令徐晃欽佩不已!唯一讓徐晃對左傲冉敬而遠之地就是左傲冉欺君罔上,詐死埋名,此舉實屬大逆不道,在徐晃看來,一個敢於詐死瞞名欺騙帝王的臣子,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是忠臣。

    徐晃神色深沉,問賈詡道:「先生乃睿智之士,難道看不出左傲冉狼子野心,名為漢臣,實乃漢賊乎?」

    「非也,將軍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也!」賈詡肅容道:「世人皆謂左傲冉詐死埋名大逆不道,熟不知左并州乃是耿耿忠心,上憂朝廷,下憂黎民,實乃大仁大義之士,勝過沽名釣譽之人百倍!」

    「噢?」徐晃道:「願聞其詳!」

    賈詡正色道:「將軍以為紅巾軍如何?」

    徐晃道:「雖為平民組成,但堪稱天下精銳,名將如朱雋、皇甫嵩等皆為黃巾軍所敗過,而紅巾軍組建之初,卻僅靠三百人就在兩狼山大破十萬黃巾軍,吾等不及也!」

    賈詡道:「以紅巾軍之精銳,左家軍之兵鋒所向,當年先帝病猝,新帝尚幼,大將何進身亡,十常侍動亂,左并州完全可以效仿董卓一般大權獨攬,徐將軍認為對否?」

    徐晃點了點道:「然也!」

    賈詡問道:「徐將軍以為左并州為何不如此去做,而將兵士駐紮於洛陽城外,難道是攻不破洛陽乎?」

    徐晃道:「洛陽有御前禁軍拱衛,又有西園新軍為其羽翼……」

    「將軍就不必自欺欺人了吧!」賈詡截口笑道道:「御林軍雖然聲名顯赫,卻已經百年未曾上過戰場,一支不曾上過戰場地軍隊真地可能是精銳之師嗎?至於西園新軍,不說也罷,不過是群烏合之眾罷了!」

    徐晃默然,賈詡的言論雖然狂妄,但卻是事實啊!賈詡看著徐晃繼續說道:「左家軍完全有攻入洛陽,佔領整個洛陽的實力,可左并州卻沒有命兵士進洛陽,將軍可知其中原因否?」

    徐晃道:「願聞其詳。」

    賈詡道:「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左并州並無弒君篡漢之心。」

    徐晃默然,半晌才說道:「吾曾嘗聞左傲冉自至關外,曾坑殺鮮卑、匈奴、高句驪等無辜百姓數十萬人,可有此事?」

    賈詡道:「確有此事!」

    徐晃道:「既如此,焉知左傲冉不會坑殺中原百姓,如董卓一般乎?」

    賈詡哈哈大笑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鮮卑、匈奴、高句驪人豈可與中原百姓相提並論?若不殺鮮卑、匈奴、高句驪人,等他們強大起來,反過來攻殺我大漢百姓不成?左并州甘願受屠夫罵名大肆屠戮北方蠻人,其實是在造福大漢子孫啊!以徐將軍之明察,難道看不明嗎?」

    徐晃再次默然,沉思半晌後說道:「此事可容我再考慮考慮嗎?」

    賈詡肅容道:「詡言盡於此,萬望將軍審時度勢!此物乃我家主公所贈,離行前我家主公曾言,無論將軍是否投效,此物須讓將軍一觀!」賈詡說著,將他立到一旁的大錦盒放到了徐晃的身前。

    徐晃打開錦盒一瞧,裡面竟是一柄板斧,徐晃用左手將板斧拿起,右手一捋斧桿,目光凝視了賈詡一眼,遂高聲喝令道:「來人啊!此人乃是左傲冉麾下說客,推出去斬了!」

    帳外士兵進帳,拖賈詡而出,不一會兒,兵士拎賈詡首級進帳,徐晃扯下自己的披風,包裹於板斧的斧桿之上,遂下令道:「將此人首級懸於轅門之上!」兵士應命而出。

    徐晃將此事報於牛輔,又獻計趁夜偷襲李肅營寨,牛輔稱讚後准之,引大軍偷襲李肅營寨成功,李肅大敗虧輸,不料此時呂布引援軍至,戰敗徐晃不說,更擊潰牛輔大軍,牛輔引慘軍潰逃。

    呂布大敗牛輔後,揮軍進攻李傕等人,不料張濟之侄張繡獻計,分兵攻長安可退兵鋒正勁地呂布,此計果然成功,呂布兩頭難顧,遂引兵回援長安,李傕引軍從後追殺呂布,呂布軍大敗,退回長安時,五萬大軍僅剩不到一萬,更右臂中了一箭。

    李傕等人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兵士打開城門引導李傕軍入城,守將呂布無法,只得與李傕軍展開巷戰,最後呂布麾下原董卓兵將紛紛倒戈相向,遂導致兵敗,呂佈兵退情鎖門外勸王允與其退出關外在謀他計,王允悔恨當初不聽賈詡之言,不肯與其離去,呂布只能棄了家小,只帶上了貂蟬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人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

    太常卿種佛、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皆死於國難,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誅殺王允,劉協為了保全自己只得准了,王允大罵劉協,最後引劍自刎,屍身墜落城下,被亂軍剁成肉泥。

    劉協又加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張濟為中郎將,李傕控制住了皇帝之後,又殺了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的家人與宗族,一時之間,長安城內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一場大戰過後,呂佈兵敗逃逸,強行殺出青泥隘口,投袁術去了,以上種種事情發展的太快,當各地派駐長安的探子迅速將消息飛傳各地時就已經結束了,唯獨未卜先知地左傲冉撿到了一些便宜,雖說見到了便宜,但後果卻很嚴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