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三國霸主

第3卷:逐鹿九州 第87章:叛亂平完起 文 / 榕樹下

    第87章:叛亂平完起

    「如今天下動亂,西園新軍剛剛組建,雛形未成,不易出兵平亂,而朝中精銳之師仍在西涼平叛,不知何時可歸,眾位愛卿可有平西叛亂之策?」靈帝劉宏問道。

    太常江夏劉焉突然出班跪倒啟奏道:「如今四方兵寇聚起,全因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眾臣見劉焉這麼說,紛紛稱道:「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靈帝劉宏還是多多少少的拿不定主意,轉頭問向張讓道:「朕一時之間無有決斷,不知讓父認為應當如何?」

    張讓上前一步,微微向靈帝劉宏一施禮,隨後說道:「老奴認為,可派朝中重臣外放諸州,擔當此要職,合適人選當為漢室宗正!此舉利於國家,利於陛下,老奴極為贊成!」

    靈帝劉宏點頭應允:「任命劉焉為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八駿之首、尚書令劉表為荊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此舉加重了各地州牧的權力,為日後的割據分裂局面埋下了禍根。

    州牧和州刺吏雖然皆為一州最高行政長官,可實際權力卻截然不同!

    州刺史,只是名義上地最高行政長官,與各郡太守並無直接上下級關係,更無各州人事任免、錢糧稅賦徵繳、伕役徵調等權力,其存在地唯一作用就是對州內各郡、各縣地官員進行監督,充其量只是個紀檢衙門,並沒有多大實權。

    州牧則是一州事實上地最高軍政長官,州內各郡太守不再直接向中央政府負責,改為向州牧負責,州內一應人事任免、錢糧稅賦、伕役徵調、兵員募集等等大小事務,皆由州牧裁定,在一州之內,州牧擁有隻手遮天地權勢!

    「捷報!捷報!捷報!涼州大捷!」一名渾身塵土的兵士再未經通傳的情況下,手舉黃綢捷報官文直接奔入金鑾寶殿。靈帝劉宏以及眾臣一聽到捷報,而且還是涼州捷報,面色都為之一喜,先前的愁雲暗淡不少,因為史上統賽韓信的帥才凱旋而歸了!

    靈帝劉宏的欣喜是無法表達的,在他一籌莫展,極其無助之時,左傲冉帶來了驚天喜訊,劉宏高興的差點連話都不會說了,揮了揮手,示意張讓宣讀捷報。

    張讓緊走幾步,接過捷報,拆開封條,打開宣讀道:「涼州捷報,平西掃亂大元帥皇甫嵩兵到長安,先鋒官左傲冉已經於青龍山大破北宮伯玉十萬大軍。大元帥皇甫嵩兵出長安時,叛軍首領王國亡,叛軍韓遂帶兵退往隴西,此時馬騰叛亂,董卓引軍平叛,前鋒官左傲冉於葫蘆山谷大敗羌胡十萬聯軍,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等率眾投降,大半個涼州乃平。大元帥皇甫嵩率軍與先鋒官左傲冉會合時,左傲冉正率軍連續擊敗韓遂十陣,韓遂乃降,涼州叛亂遂平,大軍已班師回朝!」

    張讓一口氣讀完,金鑾大殿之上的眾臣均到吸一口涼氣,左傲冉這是何等軍功啊!僅靠三萬先鋒營就平定了涼州三十萬之眾的叛亂,這是何等的帥才,有左傲冉再,天下何人敢叛!?何處敢亂?!

    「高祖時有韓信,武帝初時有馬援,昌盛時有衛青、霍去病、班定遠!如今涼州叛亂已平,僅此一點已經證明了,我大漢王朝將永世昌盛!臣望陛下重賞先鋒左傲冉,以國禮迎接凱旋而歸的將士!」何進出班奏道。

    朱雋一瞧這苗頭不對啊!何進什麼時候也為左傲冉說話了,不行!我得出來攪攪局,於是出班啟奏道:「陛下,臣認為應以國家大事為重,此等封賞之事可以容後,請陛下莫忘,如今天下仍處動盪之秋,當以平亂為重!」靈帝劉宏聽了這話,點了點頭,心中深以為然。

    張讓眼珠一轉,心中已有定計,出班啟奏道:「左先鋒…哦…不!不!不!左太傅乃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如今凱旋而過的將士士氣正盛,可任命左太傅為帥,稍作休整,率軍平定張舉、丘力居之亂!封賞之事可一切從簡,等大軍再次平叛凱旋而歸之時,再隆重的舉行一次即可,陛下請以國事為重!」

    靈帝劉宏點了點頭,說道:「左愛卿僅此一人,又無分身之術,幽州之亂恐一時難平,一旦時間當隔久了,并州、荊州、益州之亂鬧到無以平定之時,那又該如何呢?」

    「老臣保舉一人可破白波賊,劉備劉玄德,乃是漢室宗正,此人素有武力,又懂兵法,又有關、張兩位義弟輔佐,此二人皆是萬人敵,破白波賊當不費吹灰之力!」盧植出班奏道。

    靈帝劉宏沉思了一陣子,說道:「可是破黃巾有功的劉備劉玄德?」

    「正是!」盧植回答道。

    「臣保舉別軍司馬孫堅可破長沙賊區星,太守王敏可破反賊趙慈,益州從事賈龍可破馬相、趙祗。」何進出班保奏道。

    「老臣還要保舉一人,此人姓公孫單字名贊,字伯珪,遼西令支人,現任北平太守,人稱:「白馬將軍」!常年與烏桓、匈奴、鮮卑等外族作戰,其異常驍勇善戰,麾下三千白馬義從更是百戰之兵,破烏桓叛軍當不在話下!」盧植再次出班奏道。

    靈帝劉宏略一沉思,說道:「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平區星之亂,王敏為南陽太守,平趙慈之亂,益州從事賈龍輔佐新任益州牧劉焉平馬相、趙祗之亂。任名劉備為統兵大將,輔佐新任幽州牧劉虞平郭大、李樂之亂。」頓了頓,靈帝劉宏又道:「封左傲冉為征東將軍,常山侯,平北掃亂大元帥,率得勝大軍出征幽州,平定張舉、烏桓大王丘力居之亂,北平太守公孫瓚整軍阻擊烏桓大王丘力居,輔佐左傲冉平定叛亂。」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群臣紛紛奉承道。

    ……

    皇宮,中常侍張讓住處,張讓、趙忠、蹙碩、夏惲、郭勝等十常侍齊聚一室,密議剷除大將軍何進一黨事宜。

    張讓說道:「先是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幽州牧劉虞,三州之地已經盡入何進手中,長此以往,大漢十三州又一部皆歸何進所有。是時何進一聲令下,天下各州紛紛起兵勤王,百萬大軍齊聚洛陽欲清君側,我等如何抵擋?只恐我等死無葬身之地耳。」

    蹇碩說道:「何進、袁逄能夠安插親信出任各州之州牧,為何我們就不能?」

    趙忠點頭道:「碩公所言極是,不如我等遊說皇上,冊封董卓為涼州牧?董卓感我等之恩德,又久有親近我等之意,料可成為我等之強有力的外援。」

    夏惲眨了眨眼睛,說道:「僅有董卓恐不足恃,需多覓天下有能之士,結為外援,方可以保我等之權貴。」

    郭勝說道:「可恨天下儒生皆以我等為殘廢之人而羞於為伍,寧可隱於鄉野、結草而居,亦不願出仕相助,實深恨之!當有他日,定將他們刃刃誅絕!」

    張讓說道:「需得親信之人掌控並、冀、充、青、揚、交等六州之地,又有董卓為涼州牧。東西牽制司隸校尉、豫、徐數州,則何進再不足慮。」

    ……

    大將軍何進府邸

    「紹∼∼叩見大將軍。」袁紹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向何進叩了三個響頭。

    「術∼∼叩見大將軍。」袁術也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向何進叩了三個響頭

    「哈哈哈,起來,快快請起。」何進待袁紹叩足三個響頭才上前將之扶起,撫髯笑道:「本初、公路年少,風采不輸他人,袁門四世三公,後繼有人,真是可喜可賀。」

    肅立一旁的司空袁逄忙向袁紹道:「還不謝過大將軍提攜之恩。」

    袁紹與袁術再次大禮參拜,恭聲道:「紹(術)∼∼多謝大將軍提攜之恩。」

    何進親熱地挽住袁紹之手,向袁逄道:「來來來,周陽(袁逄表字)兄、本初、公路且請入座。」

    四人分賓主落座,何進的臉色逐漸變得嚴肅起來,向袁逄道:「周陽兄,適才皇后譴人送來秘信,閹黨已經有所行動,已經將精銳兵士劃入新園新軍,而且盡歸上軍校尉掌管,現如今如之奈何?」

    袁逄微微一笑,淡然道:「下官今日前來,正是為了此事。」

    何進惑然道:「哦?」

    袁逄從衣袖裡抽出一卷帛書,鄭重其事地遞於何進手中,何進將帛書攤開案前緩緩展開,一目十行,勿勿閱罷,不由目露驚喜之色,向袁逄道:「袁司空,此事當真?」

    袁逄肅容道:「當真!董卓本欲直接傳書大將軍,又恐閹黨起疑,是故先傳書下官,再由下官轉呈大將軍。」

    「好,太好了!」何進擊節道:「吾險些冤枉董卓矣。」

    袁逄道:「大將軍,如此一來,劉表為荊州牧、劉焉為益州牧、劉虞為幽州牧,左傲冉已經平定了涼州,董卓可領涼州牧,鮑鴻為下軍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本初(袁紹)又為中軍校尉,總領三輔與京兆軍事,內外相結,勢力已成,閹黨縱然掌控西園新軍及羽林軍,終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何進深以為然,向袁紹道:「本初赴任,可多募義勇,勤加操練。」

    袁紹恭聲道:「末將遵命。」

    ……

    左傲冉再回師的路上接到了靈帝劉宏的聖旨,左傲冉接旨後大喜,左傲冉本就不想回洛陽,正為這件事情發愁呢?結果喜訊就傳來,左傲冉榮升征東將軍、常山侯,總督幽州平亂事宜。

    前往幽州的一路上,左傲冉要先路過洛陽,在洛陽接上了陳登以及他家的三名武師陳泰、陳元、成何,命王越坐鎮北邙山莊,並且交給王越一個錦囊,囑咐他,洛陽不亂,不可打開錦囊,一旦洛陽動亂,即刻打開錦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