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無限萬象通明錄

第八卷 謊言與真實 第9章 陳安平發力 文 / 希帕蒂亞

    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了,但是到了哈爾濱孫瑜還是大吃了一驚。陳安平已經將規劃好的哈飛工廠規劃好了,做了簡單的建設,接下來要依靠蘇聯的專家指導建設。對於製造兩個中隊的飛機,孫瑜本來是不抱有希望的,但是現在看起來似乎完全有可能的。東北局高書記、陳總會計師和劉主席已經踏上了訪蘇的路途上。按照陳安平的建議,請求蘇聯支援中國的航天工業建設是重要的議題之一。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蘇聯方面將會直接提供米格15的組裝部件,這不會少於一個中隊。然後另外一個中隊將要依靠中國人自己在學習中製造了。陳安平認為即使蘇聯真心幫忙,他們也會認為中國想要形成生產力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這還是在考慮其他項目如煉鐵、材料等工業一起上的情況下,陳安平對孫瑜的要求就是抓緊時間,他心急如焚地等著解放台灣的那一天呢!陳安平甚至想要組建大連船舶重工,但是想到造船比造飛機還要麻煩,於是便算了,為此他還幽怨地看著孫瑜——如果神樂還在的話,我是不是就可以開兩個副本了?

    孫瑜對此感到無語了。

    對於kmt來說,東北的形勢惡化得很快,所以日後無數的果粉用無比幽怨的語調說起當初四平之戰之後常凱申委員長迫於美國人的壓力,阻止了準備繼續追擊林反賊的杜聿明將軍,讓tg得以喘息。以至於每當提起了解放戰爭的進程,無數果粉都捶胸頓足地哭訴委員長決策的失誤,杜聿明不懂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不然的話,中國的現狀必然是另外一個樣子了。罷了,讓loser在網上狂吠也是讓他們發洩的一個途徑。

    實際上就算杜聿明繼續打下去,誰凶誰吉還真的說不一定,kmt軍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壓力並不比tg少,不過就後面的進展來看,選擇繼續打下去確實是對kmt有利的,哪怕這會得罪他的美國乾爹。常凱申委員長後來回憶自己的一生的時候猶自咒怨馬歇爾將軍說在他的建議下,kmt軍精銳都出了關,結果後來關內tg軍天翻地覆了,這是委員長倒因為果的說法。

    不過之所以建議kmt軍隊在東北不停站繼續和的軍隊打下去,是因為這以後tg就徹底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硬生生地在東北憋出了大殺器。

    1947年下半年,以劉副主席、高書記、陳總會計師以及王部長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了蘇聯,希望能夠從斯大林同志這裡得到更多的援助。這件事情中陳安平是否使了力尚且不得而知,最高領袖當時有什麼計劃也不得而知。但是結果是好的。斯大林同志非常關心中國的戰局,覺得即使tg不能夠全面的戰勝kmt也能夠保有一個地方政權存在,那麼就為蘇聯在東方對抗美國留下了戰略緩衝的餘地,當然,如果tg能夠戰勝kmt讓**的理想遍佈中國,無產光輝照耀九州大地,那就更好了。因此斯大林同志慷慨地宣佈了將會在軍事工業上支援自己的小兄弟,特別是在航空業上。斯大林同志對孫瑜同志很感興趣,知道這位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歸國華僑目前正在領導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斯大林同志正在面對自己西面美國支持西歐在意識形態上和蘇聯對立的同時也在經濟上實際地支持西歐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此蘇聯扶植了一大批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形成戰略緩衝,斯大林同志佈局世界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在東方布下了棋子,當然,也許在實際上他更看重印度一點。

    帶著一份實際的合約,tg代表團取得了斯大林的友誼和實際的支持,這些友誼和支持日後要用貨真價實的礦石和農產品來償還。哈爾濱的哈飛集團獲得了米格15成套的圖紙和製造機器,最悲哀的是從中國挖出來的鐵礦石要運到蘇聯去冶煉,然後由蘇聯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不管怎麼樣,不少蘇聯專家遮遮掩掩到了哈爾濱,開始具體地指導哈飛集團的飛機製造廠的建設。

    孫瑜所帶領的技術人員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又有不少懂俄語的同志被抽調來充當翻譯和參與工作。哈飛集團的地盤以日益顯著的方式變化著,就算是廢材的kmt都得到了情報,蘇聯人正在哈爾濱幫助tg建造飛機廠,為此宋大舅哥向斯大林同志表示了強烈的抗議。

    kmt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繼續和蘇聯扯皮並且對tg的飛機廠做出更實際的威脅了,他們派去試圖轟炸哈爾濱的飛機在未達到哈爾濱的時候就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成批的零戰和96艦攻的掩護下,若幹架拼出來的中式米格15將來犯的活塞螺旋槳飛機輕易消滅掉了,當即有若幹架飛機就地降落在了哈爾濱附近的飛機場投降了。

    蘇聯絕不承認自己對中國的援助就是了,kmt試圖向美國人哭訴求得更多的美援,但是此時此刻杜魯門總統已經厭倦了常凱申**無能的政府了,加上之前發生的沈崇事件,煽動了中華民族普遍的反美情緒,美國人擔心自己和蘇聯直接衝突,因此對於常凱申的求援,宋夫人的援交一概不理。畢竟馬歇爾將軍已經被氣回到了美國,然後轉去他熟悉的歐洲去了。不過美國的物資依然對有錢的人敞開供應,kmt政府發瘋一樣印鈔票用通貨膨脹轉移自己軍費開支過巨的負擔,導致人們不得不使用成捆成麻袋的鈔票去買東西,物資緊缺,大資本家囤集居奇,中小資本家紛紛破產。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北戰場、華東戰場、華北戰場、西北戰場紛紛經歷了輝煌的勝利進入了反攻的準備階段。kmt軍隊有生兵力大量消耗,機動兵力大量減少使得他們的其他兵力不得不龜縮在大城市之中,任由tg軍隊將他們圍困起來。在東北,kmt軍隊已經被圍困在了長春、瀋陽、錦州等大城市之中。

    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的調試,孫瑜終於看到了自己生產+組裝的殲五戰機走下了生產線。第一批三架飛機的出廠讓蘇聯人都驚詫莫名,簡直不敢想像中國人居然有這樣的速度,而通過試生產,哈飛的工程師和工人們快速地成長了起來,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除了必須的休息和吃飯之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和生產上,為的就是確保每一個零件的合格。飛機下線這種大事導致了除了林元帥和羅元帥之外,劉譚陳這三個人都到場了。

    劉滿懷激動來視察屬於自己的空軍裝備,他幾乎已經能夠看到在他的麾下立馬就會成型一隻強大的空軍,用日本飛機作為教練機,這幾年的功夫裡,常乾坤同志培養了三百多名飛行員和配套的地勤人員,當聽到孫瑜匯報說,在三台飛機經過了試飛確認質量合格之後,在未來一年裡,殲五戰機的產量可以達到四十架一年,並且再過一年產量可以增加到八十架,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譚大將是來視察組織工作的,他敏銳地考察哈飛集團內的黨建工作,確定哈飛集團內人員思想的純潔性和領導是否有力等思想政治問題,又視察了安全和特勤保障等問題。

    雖然劉上將是空軍的當家人,但是哈飛集團的組建以及哈飛集團所取得成績都和陳參謀長密不可分,最起碼哈飛集團內的工程師和工人有一半是陳參謀長找來的。此時他倒不特意表現居功,他正在和孫瑜打聽更多的情況,以確定是否能夠達成自己的計劃。

    「49年10月1日之前搞出四十架飛機有點不夠啊!」

    「這是保守估計,到時候只會比這個多,」孫瑜說道,「等到50年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新造的噴氣式飛機的總數肯定超過一百五十架,還不包括日本飛機,中國空軍飛機總架數超過三百架,你還覺得不夠?」

    陳安平摸了摸下巴,「你沒有考慮戰損麼?」

    「你是在和kmt打,又不是和美國人打,考慮什麼戰損?」孫瑜反問。

    「不要小看kmt!」陳安平說道,「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好了,我知道了,不過為什麼你們三個重要人物都來了?遼沈戰役不是要開始打了嗎?」孫瑜有些奇怪,「即使飛機下線是一件大事,也不用三四五把手都來啊?」

    「正是因為遼沈戰役要開始了,所以才需要專門來考察空軍的戰鬥力。」陳安平瞇了瞇眼睛,瞥了一旁的劉上將一眼,「這次要奪取錦州,封鎖葫蘆島,就看你們空軍給不給力了!」

    孫瑜大吃一驚,「你指揮?」

    陳安平笑了笑,「當然不是我指揮,不過總要讓別人知道,我的功績在哪。」接著他就轉換了話題,「101和102要見你,等會你和我一起走。」_del_logo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