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九卷 浩劫 第九章 阻截(上) 文 / 龍夫

    「基維」人臨別的攻擊確實非常厲害,它讓「蝗蟲」居然一下子足足損失了將近1/4的戰艦。在這種情況下,估計想不讓「蝗蟲」對其採取進一步的追殺都不可能。畢竟作為一個能夠發明「重元素透析」技術,並且擁有著先進宇航技術的種族來說,相應的道德觀念會自發地對其行為產生干涉,而這一干涉的結果自然是尾隨「基維」人的組合戰艦進行追殺。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決定了「蝗蟲」必然會迅速離開毀滅後的「太白星系」,那就是組合戰艦形成的黑洞效應過於強大,對於本來就已經十分混亂的「太白星系」來說,這一黑洞效應恐怕會讓原來的結構進一步崩塌。而這種過度的崩塌顯然對「蝗蟲」來說也是不利的,至少不利於它們對資源的掠奪。

    在上述兩個原因的驅動下,「蝗蟲」採取的策略就是循著「基維」人逃跑的路線一路追下去。看來在「蝗蟲」的決策層內,其主導意見如果不是想要把「基維」人趕盡殺絕的話,恐怕就是認為「基維」人一定可以把它們引領到一個「水草豐盛」的地方繼續美餐。

    不過,由於從來沒有人經歷過如此猛烈的人造黑洞效應的衝擊,讓「基維」人和「蝗蟲」都沒有想到的是,本來具有著巨大破壞性的黑洞效應對這個時候的「太白星系」來說並不是他們主觀認定的壞事,實際上更應該稱之為一件好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黑洞效應本身帶來了非常強力的禁錮作用,其所覆蓋的「太白星系」內的恆星和行星、大型衛星等等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在其掃過的時候居然都退居於從屬地位,而這顯然將非常有利於星系內穩定結構的重新形成,也將有利於穩定由於「太白星系」結構坍塌引起的局域性宇宙結構動盪和坍塌。

    還好「太白星系」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星系,其本身崩潰所帶來的局部宇宙結構坍塌的影響也是比較小的,而這種較小的影響反過來又導致黑洞效應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反而變得非常有利於「太白星系」的結構重新形成。這就好像是一堆混亂中的玻璃球突然被寒冰凍住,讓它們混亂的軌跡不再繼續,然後隨著寒冰的解凍,其可以從容地重新構成合適的運動軌跡。

    當然,這一比喻有些過於簡單,但大體上應該可以理解。

    而還有相當多的沒有被「蝗蟲」消滅,也沒有來得及逃走,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打算逃走的「基維」人戰艦殘留在這個時候的「太白星系」之中。與那些巨大的星體不同,它們本身的體積非常小,而且其並非只受制於自然的萬有引力,它們有自己的動力裝置。雖然在黑洞效應的「冰凍」效果下航行的能耗要高了很多,但畢竟還是有著很強的能動性的。

    而剩下的這些「基維」人中真正的生命體「基維」種族只佔了極少的一部分,畢竟「基維」種族的絕對數量本來就非常小,戰爭中又消耗掉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同時還有一部分在總司令的率領下逃走了,那麼剩下的則是以仿生機器人為主。

    這些殘存的「基維」人實際上也沒有延續多久,由於總司令率領的「基維」人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實際上只統治了仿生機器人幾千年的時間就漸漸滅亡了。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基維」人的生育能力太弱了。就算是採用古老的「克隆技術」也不行,畢竟「克隆技術」能夠有效的基本前提是母體的相似體佔據絕大多數的優勢情況,可現在顯然不行。

    當仿生機器人完全取代生物「基維」人之後,「克隆」技術在他們手裡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實際上完全可以說這些仿生機器人的延續就是依托於改進後的「仿生剋隆技術」進行的。

    更讓「基維」人想不到的是,由於資源的相對貧瘠和對生存的渴望,這些仿生機器人慢慢地居然也養成了對重元素的偏好,在仿生機器人構成的「偽基維」人社會裡,擁有重元素的多少也就決定了它的社會地位和話語權。

    隨著重元素偏好的日益氾濫,「偽基維」人的生理結構也在慢慢地發生著改變,碳基的細胞結構慢慢地被硅基的類粘土結構代替,當然,這一過程是極其緩慢的,足足消耗了「偽基維」人幾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

    而隨著這一生理結構轉換的完成,「偽基維」人對重元素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以至於他們不得不依靠掠奪其它星球的重元素資源來維持自己社會的延續。這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動態的複雜系統,其必然要求通過不斷地引入負熵來維持整體結構的活力。

    恐怕這些發展都是崇永光根本沒有想到的,也是離去的總司令等「基維」人所想不到的,同樣地,造成這一情況的直接責任者——「蝗蟲」們大概更加不會想到,這次的資源掠奪戰居然為在幾百萬年後形成新的「蝗蟲」埋下了萌芽,而這一萌芽居然是由受害者一方發展出來的。當然,「偽基維人」形成的新「蝗蟲」在科技實力上要比老「蝗蟲」強大得多了。

    撇開這些後話不提,由於組合戰艦在啟動的時候受到「重元素透析」影響導致大量的重元素外洩而無法達到原來的速度,再加上外圍的很多戰艦雖然被組合上了,但是「重元素透析」強大的威力還是讓很多戰艦被活生生地從組合戰艦上撕下。

    這些問題造成了組合戰艦的速度還達不到原來預定速度的一半,同樣地,受損不只體現在速度上,同樣影響巨大的還包括組合戰艦的通訊能力。由於活躍的通訊粒子對巨大的黑洞效應和「重元素透析」異常敏感,因此絕大多數都在啟動的時候便迅速衰變掉了。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不只是突隆人無法和他們取得聯繫,「基維」人的逃跑隊伍也苦於無法早早通知突隆人,讓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畢竟「蝗蟲」是可怕的,如果讓他們再把「尤嘉星系」也毀掉的話,恐怕到時候「基維」人就算是想跑也跑不掉了。

    和「太白星系」不同,「尤嘉星系」是一個異常巨大而穩定的星系,但越是這樣的星系,其本身越擔負著平衡宇宙結構的重任。如果說「太白星系」的受損大概只會對宇宙的整體結構產生局部影響的話,那麼「尤嘉星系」這樣的大星系一旦崩潰的話,恐怕整個宇宙都會發生巨大的結構震盪。

    到時候的後果恐怕真的難以想像,就算是「基維」人想要繼續逃跑的話,也未必有能力可以擺脫如此強烈的結構坍塌所帶來的萬有引力變化。幾年前發生的那場大規模的宇宙結構震盪恐怕就是某個巨大的有著強穩定性的星系崩潰的結果,其帶來的結構震盪餘波至今沒有完全結束,甚至可能要延續幾百萬年的時間來平衡。

    當然,對於科技發達的智慧種族來說這並不可怕,但對於那些還未開化,或者相對落後的智慧種族來說後果可就十分嚴重了。這種震盪帶來的冰河效應或者火爐(溫室)效應很可能會改變一個星系的演化走向,甚至可能讓一個潛在智慧星系的開化推遲數百萬年的時間。

    和齊瓦一起,趙一飛乘坐著齊瓦的私人飛船「奇諾」號共同迎接了「基維」戰鬥隊總司令一行。雖然超距離通訊無法進行,但光速通訊還是可以進行的,在一路之上總司令都在通過光速通訊發送著信息,希望能有收到的智慧種族把這些信息轉發給突隆人。

    總司令的苦心沒有白費,在航程超過一半之後,有智慧種族收到了這一訊息,由於同屬於「星際聯盟」的成員,他們迅速地把這一信息傳達給了突隆人。這也是為什麼趙一飛和齊瓦能夠提前獲得到有關「基維」人被摧毀的信息並能迎接「基維」人逃跑隊伍的原因所在。

    而這些消息在「尤嘉星系」第十八行星的傳遞也讓部分與會代表做出了離開的決策。當然,在齊瓦收到這一信息之後,考慮再三的他在趙一飛的建議下還是把絕大多數與會種族代表都遣送了回去。雖然在齊瓦看來突隆人和「基維」人不同,突隆人是不會敗於落後的「蝗蟲」之手的,但趙一飛還是認為遣送更加負責一些。

    本著對趙一飛的尊重,雖然對這一建議不以為然,齊瓦還是照辦了。

    現在的「尤嘉星系」之內,除了原有的6個智慧種族之外,就只有趙一飛所代表的地球人類和少數的上百個堅決要求留下共患難的智慧種族代表了。當然,這裡面也包括從「太白星系」逃難過來的「基維」種族,畢竟他們已經沒有更合適的地方可以去了。

    雖然趙一飛想讓他們到地球避難,但一來地球的科技實力確實不足以保護他們,二來這是崇永光的遺願,相信在臨死之前,崇永光是不會欺騙自己的族人的吧。因此,在總司令的率領之下,所有逃離出來的「基維」人已經決定再也不走了,就留在「尤嘉星系」和突隆等種族一起與「蝗蟲」來個決一雌雄吧。實際上,儘管被「蝗蟲」如此狼狽地摧毀,但在「基維」人的心裡卻是極其的不甘。

    在他們那驕傲的內心深處,是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自己被本屬落後的「蝗蟲」打敗的事實的。他們和齊瓦所率領的突隆人一樣,都認為那只不過是自己的一時疏忽造成的,如果自己肯在「蝗蟲」摧毀外圍星系行星的時候「基維」人就用同樣的手段先發制人的話,在「基維」人強大到可以毀掉行星的武器面前,到時候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呢!

    可誰讓「蝗蟲」突然對「太白星系」發動了攻擊,如此近距離的攻擊讓「基維」人根本不敢使用那樣威力巨大的武器,畢竟他們知道這種武器帶來的後果對「太白星系」非常嚴重,甚至可能毀掉整個星系的結構。

    在這一點上突隆人和「基維」人不同,突隆人所生活的「尤嘉星系」本身的結構穩定性要遠遠強於「太白星系」,因此他們在使用如此威力的武器時是沒有那麼多顧慮的。對突隆人等生活在「尤嘉星系」的智慧種族來說,就算是損失掉最外圍的一兩顆行星,整個「尤嘉星系」的結構也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這是特殊的星系結構所決定的。

    由於屬於多恆星星系,恆星本身結構的穩定性對星系結構的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於單恆星和普通的多恆星星系來說,像「尤嘉星系」這麼特殊的具有超強穩定恆星結構的星系即使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也是極其罕見的。

    對於這種穩定架構來說,恆星結構的穩定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禦掉外圍星系動盪對該星系行星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地球等星系發生大災難的根源——某個或某些恆星的崩潰或者坍塌引起的結構穩定性失衡在「尤嘉星系」幾乎沒有什麼明顯表現的原因所在。

    實際上,就算是對單恆星星系來說,這種影響也不是平均分佈的。畢竟各行星所處的位置不同,在星系結構中的穩定性也是不同的。有著豐富生物資源的行星一般所處的位置都比較敏感,正是這種敏感性決定了在它們上面容易發生生命,同樣也正是由於這種敏感性決定了它們在宇宙全部或者局部結構失衡的時候發生震盪的規模要大於其它行星。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生命系統的脆弱性,維持生命存在的行星並不是隨意存在的。敏感的位置造成了它們易受到來自宇宙的各種影響,可所有的這些影響帶來的效應往往是以雙向存在的,既有有利的影響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相比於狼狽逃命的「基維」人來說,「蝗蟲」的到來則是以一種異常從容的姿態出現的。雖然沒有「基維」人那麼先進的宇航技術,但作為一個早已經漫步宇宙至少上千萬年、甚至更久的宇宙種族來說,自然的科技進步已經讓它們掌握了超距離航行的秘密,雖然由於創新能力和發展速度所限,他們的超距離航行速度是無法和「基維」人所媲美的。

    不過「基維」人的組合戰艦受損讓「蝗蟲」的劣勢得到了彌補,如果「基維」人能夠按照原定的速度逃走的話,顯然「蝗蟲」是追不上他們的。但可惜的是,「基維」人的組合戰艦由於受到「重元素透析」的影響而速度大幅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蝗蟲」群在開足馬力的情況下倒是可以勉強地跟上「基維」人逃跑的步伐,一直追到「尤嘉星系」的門口來。

    讓「蝗蟲」沒想到的是,「尤嘉星系」確實不同於「太白星系」,對它們來說,在離該星系還有幾光年距離的時候就已經探測到了無窮的重元素礦藏。如此豐富的重元素就像是鮮美豐盛的大餐一樣擺在它們的面前,面對著這樣的大餐,就算是「蝗蟲」有著不弱的智力也被蒙蔽住了,在它們的眼裡已經看不到別的危險。

    畢竟這麼多年宇宙漫遊的結局已經表明了「蝗蟲」的強大,就算是最近在「太白星系」受到了強勁的抵抗,雖然有較大的損失,但畢竟是以己方的勝利而告終。對於一個始終面對著勝利的種族來說,就算是有人這個時候在它的耳邊提醒注意風險,它又怎麼能聽得進去呢?

    和「太白星系」只有一個智慧種族不同,在「尤嘉星系」可是有著九個發達的智慧種族,而這九個種族裡面就有六家走的是宇宙文明的路子。在這種智慧種族間可以互相協作和競爭的情況下,又豈是能夠讓「蝗蟲」來隨便撒野的。

    就在「蝗蟲」前進到距離「尤嘉星系」最外圍行星不到1光年的時候,負責最外圍防禦的「特裡特」人首先發動了攻擊。當初趙一飛等人嘗過的那種光阻尼技術這回讓「蝗蟲」也好好地品嚐了一下。不過和當初不同的是,這次的品嚐味道絕對不會像地球人那樣了,「特裡特」人讓光阻尼變成了過阻尼,這讓還沒有來得及發動攻擊的「蝗蟲」一下子就損失了上千艘「貪吃」的戰艦,這些戰艦在一瞬間就被撕扯成了粒子霧,隨後便被其它戰艦搶食乾淨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