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六卷 帷幕 第七章 世界(下) 文 / 龍夫

    不過在美國的飛機飛出去一個多小時之後,便被美國大西洋空軍總部以異常嚴厲的語氣叫了回去。根據美國氣象衛星發回來的信息,原來地球和人類開了一個玩笑,在創造了如此恐怖的巨型龍捲風之後,又奇跡般地自動消失了。

    不但奔向美國和歐洲的巨型龍捲風如此消失,就連發生在印度洋的巨型龍捲風在橫掃印度尼西亞後向澳大利亞前進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神秘地消失了。

    在世界各國暗暗慶幸這一幸事的時候,在很多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在教堂中大聲地歡呼上帝的時候,海天碧主席通過各種電視、網絡等傳媒形式向全世界發表講話,在講話中海天碧主席表達了中國對世界人民遭受自然災害的同情,同時向全世界宣佈的另外一個令世界人民震驚的消息就是這次的巨型龍捲風就是被中國在太空中的宇宙飛船發射的「紅花」炸彈摧毀掉的。伴隨著講話同時傳播的還有攜帶「紅花」炸彈的導彈上電視制導的畫面。

    在這個時候,世界人民真正地震驚了。一方面是一部分人憂心忡忡地擔憂又一個世界霸權國家的崛起,另一方面又是一部分人擔憂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災害面前自己將如何的生存?現在只有中國表現出了強有力的抵抗天災的能力,就連美國就沒有發出這樣的聲音。

    看到中國政府的表現,遠在達拉斯的福羅總統和裡奧斯等人紛紛長歎不已。海天碧的這一手太高明了,一方面向全世界宣佈了自己的科技實力,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能夠和如此恐怖天災抗衡的能力,同時由於海天碧碰巧在美國利用核爆摧毀巨型龍捲風之前把它摧毀了,也讓美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如果美國說自己也能夠利用核爆摧毀巨型龍捲風並為世界造福,可為什麼沒有發生?反而是中國在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交界處將其摧毀。這不是明擺著在美國門口炫耀嗎?可現在美國總不能自己造一個巨型龍捲風出來,然後自己再表演一次摧毀吧。有些時候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是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的。

    再者說了,如果美國為了證明自己有同樣的摧毀巨型龍捲風能力而向全世界宣佈為了摧毀「對美國有嚴重影響的」巨型龍捲風美軍方在未經哥倫比亞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安放了核彈頭,那麼美國的國際形象不要了嗎?現在的福羅等人真的只有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吞。

    咬牙切齒的福羅恨不得把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海天碧撕成碎片,可又沒有辦法。而坐在他旁邊的裡奧斯則瞇起了眼睛,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這個時候把中國的實力極端化,由於亞洲整體受災較小,如果能利用亞洲自身的反中情緒把中國威脅論放大到最大的話,就算是海天碧為全世界人民做了如此巨大的貢獻,也未必有多少國家會領情,反而會有更多的國家認為這是海天碧在耍陰謀。

    不過裡奧斯的注意還沒有說出口,電視屏幕上的海天碧已經話鋒一轉,似乎早已經看到了裡奧斯內心的想法,海天碧居然在那裡介紹起預測到這次災難的主角——趙一飛。在海天碧的介紹中,一方面是從趙一飛的科研能力為主進行的,另一方面則是把這次挽救世界的責任推到了趙一飛的個人人格之上。

    在海天碧的介紹之中著重提到了趙一飛為了救自己的愛人奮不顧身地親自前去救援,並通過視頻通訊技術實時地問候了正在歸途火車之中的趙一飛。看到趙一飛與岳琪二人幸福的樣子,絕大多數看到這一畫面的人民為趙一飛的人格所折服。一方面有著非凡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又有著讓人佩服的人格魅力。通過海天碧有意的轉移輿論關注點,趙一飛的良好形象一下子便傳播遍了全世界,而這也很好地減弱了裡奧斯本來打算藉機詆毀中國政府的舉動。

    通過海天碧的講話,全世界人民瞭解到了趙一飛建議使用無污染的「紅花」炸彈摧毀龍卷寒風的畫面,也瞭解到了中國政府正式在聽到趙一飛的建議後才決定使用太空中的「后羿2號」摧毀正在各地肆虐的巨型龍捲風。

    而同時配發的電視截圖顯示南美洲只招到了很小的破壞,畢竟巨型龍捲風經過的路線之中,除了圭亞那受損嚴重之外,其它幾地都是人煙比較稀少的地區。而非洲更是幸運地在馬裡境內巨型龍捲風便被摧毀,以至於巨型龍捲風根本就沒有機會借助大沙漠進一步肆虐。

    印度洋內的巨型龍捲風發生的較早,在那個時候趙一飛還沒有想到合適的辦法摧毀龍卷寒風,所以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受損較重,不過相對比起來由於其國度主要由島嶼組成,所以受損主要是封閉式的,對整體影響畢竟較小。

    通過電視等傳媒講話的宣傳,趙一飛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而這一威信在趙一飛與海天碧的通話中簡單地表示可能已經發現了某種導致這次地核突變與地球災難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辦法後,全世界人民對趙一飛的尊敬與期望更是達到了一個無可匹敵的高峰。這是趙一飛自己並不知道的,他完全沒有想到,有的時候歷史長河就是這樣,雖然你不一定想做一件事,但它卻會逼著你一定要去做它。如果不懂得急流勇退的話,那麼等待他的要麼是輝煌,要麼便是粉身碎骨的後果。

    雖然這一次的巨型龍捲風被人類的科技力量戰勝了,但是整個地球的災難並沒有結束。要知道兩極的寒流是不可能用「紅花」炸彈解決的,也是無法用其它炸彈解決的。如果人類不能夠想出合適的辦法改變自然的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改變人類生存的這個生物圈,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環境,並換得人類在地球上的繼續生存。

    五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在這五年之間人類經歷了無數恐怖的災難,夏季滔天的洪水從高原傾瀉而下,而位於熱帶附近的地區卻頻繁地遭受龍捲風和颱風等等的襲擊,時不時出現的巨型龍捲風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吃到了苦頭。

    在五年的時間裡,人口的持續減員達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如果加上災難開始時期的減員,整個人類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裡死亡達到了30多個億,這裡面有相當多的都是凍死、熱死以及餓死的。由於在如此恐怖的自然災害之下,各國之間既使有較為富足的基本生活品,尤其是糧食等產品也不敢向其它國家出售,最多只能象徵性地支援一點,這就造成了很多本來就缺少糧食的地區大量的人口減員。

    而伴隨著全球整體變冷的結果同時也導致了糧食產量明顯下降,這不能不讓世界各國的首腦們傷透了腦筋。沒有人知道該如何繼續生存下去,雖然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想著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在如此恐怖的自然災害面前,在對人類來說相當於封閉系統的地核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人類又有多少能力可以影響到它呢?

    厚厚的地殼和地幔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人類無法穿過的地方,儘管美、歐等國的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可能的方案,比如說利用激光或者超聲波打穿地殼和地幔,然後將極大當量的核彈頭放入並引爆,從而達到改變地核內部波動分佈,進而影響地球磁場,使其向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方向發展。

    但現實沒有那麼簡單,一方面這種打穿地殼和地幔的機器根本就造不出來,就算是造出來了也沒有那麼多能源消耗在那上面。要知道如此大功率的機器需要消耗的能源自然也是異常驚人的,就算是把美國生產和儲備的所有石油都轉化為電力,都不夠其打穿地幔的,更不要提之後將多枚大當量核彈頭放入地核之中,並同時引爆了。

    而在中國的一部分科學家則提出了另外一種方式,在這些科學家看來,現在的地球既然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人類完全可以在宇宙中尋找合適的星球進行移民。既然遠程航天已經在中國實現了,而且由於遠程航天保證了中國對一些稀有金屬的供應,從而也就保證了地天航行的可行性,那麼在升入太空之後,完全可以利用趙一飛的遠程航天技術把人類前往其它穩定星系,這顯然不是為保留人類種子的一個好辦法。至少在目前人類生存越來越艱難的情況下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辦法。

    不過,作為遠程航天總設計師的趙一飛卻不看好這種看法。在他看來,雖然現在遠程航天技術較之前已經有了巨大的飛躍,但其速度仍然是有限的,在低於光速的情況下人類要想移民其它星系簡直就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大規模移民了。

    就算是現在的遠程航天技術可以讓飛船的速度再快些,可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超越光速。根據趙一飛的觀點,人類不能夠超越光速的時候要想移民太空只能是空談。雖然一些人提出可以利用冷凍的方式讓太空旅行人員冬眠,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機體衰老的問題。但另外的問題又提出來了,誰能夠保證冬眠中的人類在甦醒後一定會和清醒前一樣?短期內的速凍冬眠可能不會對人的大腦造成損傷,但長期冬眠就不能保證了。畢竟人類的大腦本身有著很強的自組織性,這種自組織性在收到強制性干擾之後能夠恢復仍然是一未解之謎。

    而對於某些國家的科學家提出來的通過克隆技術複製人的方式進行太空移民,趙一飛同樣提出了反對意見。沒有學習環境的克隆人不是完整的人類,就像只看過電影而沒經歷過社會的人不是一個成熟的人一樣,克隆人是可以存在,而且技術也並不複雜,但如何保證其可以在成長後具有人類才有的思維和生存特徵呢?要知道如果克隆後的人類已經不具備人類才特有的思維方式的話,那麼克隆人和動物又有多少區別?

    別忘了人類學習知識和生存技巧都是在社會中完成的,沒有了社會環境人類自發地生長於自然中的動物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在趙一飛看來,自從人類發明貨幣及之後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以來,人類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生物界的基本演化規律,在人類面前的,是一種全新的、從未有過的演化之路。如果真要把它命名的話,那麼就稱之為「反饋式演化」吧。

    對於星際移民的意見趙一飛是最為反對的,這是因為趙一飛認定只有在「反饋式演化」下形成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否則多多少少都有著很明顯的缺陷。這就像當年「狼孩」的出現一樣,沒有了共同群體與個體之間的反饋,或者說是交互,其所具有的智力水平已經不能和人類相比,反而更像是一種普通的動物。

    而之所以趙一飛能夠堅持反對所有的這些建議,也在於他始終在堅持這自己在列車上想到的那種看法,那種基於宇宙是一體的科學觀。

    根據這種宇宙觀,趙一飛認為既然宇宙可以由最低級的基本粒子,甚至比基本粒子更基本的粒子組成,而這種組成隨著宇宙的不斷演化能夠形成日益複雜的基本形式,如原子,如由原子構成的分子,以及由分子構成的更複雜的大分子,……,最後,生命出現了,而伴隨著生命出現的是越來越複雜的生命形態,至少在地球上是這樣的。既然作為地球生命頂峰的人類出現表明了宇宙基本構成的組合可以反過來認識宇宙,那麼這表明我們的宇宙從整體上來說應該是自洽的。

    什麼是自洽的呢?簡單地說就是按照自身的邏輯推演的話,自己可以證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錯誤的。這就是簡單的自洽性。科學研究本身就是遵循自洽性的,一個不能夠滿足自洽性的理論或者方法顯然是不攻自破的。

    那麼,如果宇宙是自洽系統的話,其必然會提供一種遍歷方式,這種遍歷方式能夠保證宇宙中的基本構成可以以合適的方式進行,而不一定是一個一個地排查,也就是像現在的宇航飛行那樣純粹地依靠能源的消耗進行。

    要知道作為一個自洽的自組織系統,宇宙顯然是自組織的,否則其不會自發地產生具有自組織性質的生命體,更不要說生命的高級形態——人類了。那麼,這一自組織系統如何完成遍歷——也就是系統內構成要素間的轉移呢?

    這就是關鍵所在了,如果採用現在的機械方式的話,其實際上相當於最簡單的遍歷算法,也可以稱之為枚舉法,也就是一個一個地進行,換句話說就是一點一點距離的前進,顯然這種宇宙航行的效率是極其落後的,其消耗了巨大的能量卻僅僅只能夠前進極其微小的宇宙距離。而這顯然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宇宙航行方式,就連趙一飛通過層次變換進行的遠程航天也只能算是這種遍歷算法的一種優化,只不過其採用的相當於成片排查的跳躍式前進而已。

    可在火車上的靈感激發讓趙一飛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在他看來,既然從另外一個角度同樣可以達到宇宙系統的這種自洽性,那麼其不失為一種可能的合理方式,甚至很可能要比現在的方式合理的多。根據這種新的思考,直線在無窮遠處的拓撲應該是「圓」,只有「圓」才能夠保證新宇宙觀的成立。

    那麼,這種坐標繫在無窮遠處復歸要想在現實中證明的話實際上也並不難,只要天文學家能夠發現同時發生紅移和藍移的光線,就可以從物理上保證這種宇宙觀的成立。不過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以支持趙一飛新宇宙觀的天文發現。不過這並不妨礙趙一飛根據自己的新宇宙觀來思考和分析現在的地球災難。

    以這種新宇宙觀為基礎,趙一飛假設了自組織的宇宙具有不止一個層次,而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只能是其中的一個層次。至於各個層次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趙一飛也並不清楚,至少在缺乏進一步的數據分析與支持之前他也無法理清這裡面的關係。

    而當前發生的這一場地球災難很可能是銀河的內部發生了問題,由於層次體系的坍塌使其中的一部分更高層次的要素毀壞並影響到了地核,如果這一觀念成立的話,那麼在宇宙或者銀河系中一定有不止一個星球發生了與地球同樣或者類似的災難。只不過並非所有的星球上都居住有向人類這樣的高等級生命,這種毀滅性的災難對它們的影響不一定能夠體現而已。

    聽著趙一飛在台上侃侃而談,不只是台下保護他的張元和麗娜在那裡目瞪口呆,就連一向以思維活躍著稱的中華遠程航天研究院的研究員們也是目瞪口呆,更不要說在遠處旁聽的一些中科院專家和從其它國家到訪的各領域專家了。

    這個人怎麼會有如此「恐怖」的想法?這和我們平時思考的冰冷的宇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根據趙一飛的觀點,宇宙就是一個母親,一個「似乎」有著豐富感情的母親,否則它又怎麼會能夠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命,又怎麼會在地球上孕育出能夠懂得反思宇宙的人類!趙一飛到底是什麼人?他是外星人派來拯救人類的嗎?還是只是一個有著恐怖科研能力的瘋子而已?每個人的心頭都情不自禁地浮上了同樣的疑問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