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靠近女領導

小說博覽 289、難題 文 / 欲不死

    289、難題

    有了這個怨念,張勁松就沒了跟伍大海繼續敷衍下去的耐心了,眼皮子往下一趴,淡淡然道:「這個情況麼,你們再打個報告,啊,今天就到這兒。」

    對上別的前來匯報工作的人,張勁松就算要趕人,話也不會說得這麼直接,看看表端起茶別人就會知趣地走了,可是這個伍大海,他覺得還是直接點好,一來解恨,二來嘛,也免得他假裝沒聽懂。

    其實以伍大海的作風,不管領導是暗示還是明確聲明要趕人了,他都會明目張膽地賴下去。不過那是面對別的副縣長的時候,真要對上了縣長,他是一點脾氣都不敢耍的,而現,對上張勁松這個副縣長,他也不敢亂耍脾氣了,心裡那個賴皮的性子還只剛冒了一下頭,便馬上被他給壓了下去,帶著深深的不甘,恭敬告辭。

    等到伍大海出去之後,張勁松就又拿起報告看了看,心頗為猶豫,這個項目,貌似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啊,如果要搞,還真得抓緊時間,因為正月間就可以移栽葡萄苗了,遲不能超過三月份。

    移栽之前,還要選擇優質苗的供應商,改善土壤環境,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力,土質的疏鬆和保水等方面也要做好,以及土壤ph值調整到合適葡萄生長的程等等,這些都有大量工作要做。等這些搞好,還要葡萄田里搭架子,那是水泥樁架,使葡萄籐長高後只水泥樁架上攀爬,等葡萄籐長成之後,人葡萄架下走,伸手就能夠採摘到葡萄,多也只要搭個小凳子就能夠採摘。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技術員給種植葡萄的農戶先進行培訓,然後還要現場指導的。這個也是需要時間來做的,技術員好請,可確定試點村之後,要召集村民開會學習,鄉鎮裡和村支兩委還有得大量工作要做呢——徐波分管農業這兩年,可是把好幾個鄉鎮的農民折騰得怨聲載道,對這種大家一起搞種植養殖的事情已經到了極其抗拒的地步了。

    要改變這種抗拒,不是個容易事啊。

    因為左正被免去公安局長職務的影響,張勁松心狠手毒的名聲傳遍了安青的官場,至少副科級以上的幹部基本上都知道這位爺不好惹了。有了這個基礎,張勁松雖說還不能做到令出必行,可下面的部門,對他的話卻也算得上還比較上心,讓他的工作開展得還算比較順利。陽奉陰違的人自然有,不過卻沒人敢明目張膽不把張勁松這個年輕的分管副縣長放眼裡了。

    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夠取得這種效果,張勁松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哪怕得罪了兩個縣委常委,那也是值得的。

    這個星期,伍大海沒再找張勁松匯報工作,倒是附陽鎮黨委書記孟冬寒帶著分管農業工作的副鎮長姜滋潤前來了,遞了份報告,目的自然是為了明年市改委扶持農村經濟展的經費。當初吃夜宵的時候,高雲鳳所說的話,孟冬寒可是聽了個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的,回去後自然就開動腦筋想辦法搞項目了。

    孟冬寒是看出了市改委總經濟師高雲鳳跟鄧經緯關係不錯的,那個經費,如果真的撥下了來,肯定少不了巨木鎮,但這種好事,不管機會有多大,該爭取的一定要爭取,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巨木鎮拿大頭,他附陽鎮也要分點油水出來。退一萬步講,就算這次沒爭取到,下次有什麼好事,縣裡總能多考慮一下附陽鎮。

    其實,這個事情,應該是鎮長來跑才名正言順,可孟冬寒因為跟張勁松是黨校同學,有份交情那兒,而且分管農業副鎮長姜滋潤跟孟冬寒又有一腿,這樣的情況之下,孟冬寒自然不可能讓鎮長搶了這個好處,所以親自帶著姜滋潤來了。

    有交情就是好,別人匯報工作就僅僅只是匯報,孟冬寒和姜滋潤兩個人居然還能跟張勁松一起吃飯,並且是由張勁松請客,這個待遇,還是讓孟冬寒覺得相當有面子的。不過有面子的同時,孟冬寒也有點擔心,張勁松作為分管領導,卻要請自己和姜滋潤這兩個跑項目的下屬吃飯,該不會是對附陽鎮的項目不感興趣?

    說實話,張勁松對於附陽鎮報上來的幾個項目還真的不是很感興趣,他近看了不少各鄉鎮的農業情況,大家都把目光盯種植和養殖這兩個方向,有幾個鄉鎮也取得了成功,但多的鄉鎮因為跟風,看到別人種什麼養什麼掙錢了,他們就跟著來,終弄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有東西沒價格,搞得不死不活的。

    他對附陽鎮的項目不感興趣,倒不是他對農村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有成見,而是附陽鎮報上來的幾個項目要麼就沒有意,要麼就是需要的投入太大,有點不切實際,不像是想真正展農村經濟,但像是只為了要到款子,並且是往多了去要。

    有了這種感覺,他自然對這幾個項目沒興趣了,但畢竟跟孟冬寒還是同學,孟冬寒對他又很是尊重,再加上孟冬寒又帶了個女同志過來,他也就給孟冬寒個面子,請他們吃頓飯了。

    以前張勁松光聽魏本雄說過徐波搞養殖搞種植所鬧的笑話,覺得這光靠這兩樣來展農村經濟不靠譜。可是經過反覆思考,他覺得養殖和種植這兩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養什麼種什麼、怎麼養怎麼種,卻是大有問題的。

    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想要搞起來,都要形成規模,但卻又不能盲目擴大,可由於這些都是村民自願的行為,形成規模容易,但想要控制著不盲目擴大,那就沒什麼好辦法了。畢竟,利益的驅駛下,誰不想多搞一點呢?

    不管幹什麼,嘗到甜頭之後,又有幾個人還能夠保持淡然的心態呢?許多公司展到一定程之後,都是因為盲大擴大而導致破產的,那還是一個老闆來決定的,都忍不住,何況自主性非常強的幾人幾千人甚至是幾萬人呢?

    張勁松自問不會跟徐波一樣一年一個思路,今年種這個明年養那個,但對於規模小了打不開市場賣不出好價錢與規模太大了又會導致供大於求還是賣不出好價錢這個事情,他卻是想不出來個解決的好辦法,有點一籌莫展了。

    吃飯的時候,張勁松沒有跟孟冬寒多聊附陽鎮的項目,卻是把自己感到困難的問題擺了出來,看看這位同學有什麼見解。畢竟,孟冬寒鄉鎮幹了多年,對基層情況的熟悉程,絕非他這個年輕的沒鄉鎮工作過的副縣長所能比的。

    孟冬寒聽到張勁松問起這個問題,倒是沒去想張勁松是請教自己,反而以為張勁松對附陽鎮報上來的幾個項目有興趣,現要先出個題目考考自己,如果答得如了他的意,那他就往自己這邊傾斜一點。

    「張縣長,這個情況,比較複雜。」孟冬寒略一沉吟微微皺了皺眉頭,緩緩說道,「農村經濟展得比較緩慢,現很多年輕人都到外面闖世界去了,做生意的做生意,打工的打工,都比家裡種那兩畝地要好。農村的勞動力,基本上就只剩些四五十歲左右的了。這些人都是苦日子熬過來的,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相信,一塊錢兩塊錢,他們都看得很重。有些人到鎮上趕場,就是趕集,搭三輪車,一塊錢一個人,還有很多人捨不得那一塊錢,靠兩隻腳走到鎮上的,十幾里路啊,還有遠的。」

    這個話,說得跟張勁松的問題有點不搭界,不過張勁松並沒有表示出不耐煩的神情,只是點點頭道:「農村經濟建設任重道遠,要抓緊,農民兄弟的生活條件,也要改善啊。」

    孟冬寒沒管張勁松這是縣領導常說的場面話還是一個有良知想幹事的官員的肺腑之言,他只知道,自己前面的鋪墊做好了,領導沒表現出不悅的神來,那他就要把後面的話趕緊說出來。稍稍一頓,他順著張勁松的話道:「張縣長心繫老姓,安青廣大農民兄弟有福了。其實以前有幾個村的柑橘是打出了名氣的,每年到下柑橘的時候,就有外地老闆守山上收果,收入相當可觀。但是呢,他們幾個村有了錢,別的村眼紅,也種柑橘,後兩個鄉基本上都是柑橘,貨就賤了。我剛才說了,一塊錢,他們都看得很重,只認準別人賺了錢的項目,都不願試項目。這個心態,勸都勸不了,不過,一個項目從投入到產出再到熱銷,怎麼也要一年,慢的要兩年三年,有這個時間,也能夠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和效果了。」

    聽到這個話,張勁松也只能暗地裡搖頭,這個孟冬寒,根本就沒有好辦法,只是暗示自己,自己這個副縣長分管農業分管個三年時間應該也要調整一個分工了,只要這三年內出了成績就行,以後的事兒,留給下一位分管農業的副縣長頭痛去。

    一瞬間,張勁松對孟冬寒就有點失望了,嘖,這個老官油子,典型的只顧政績不管民生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