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理想年代

卷二 京華煙雲 142醉春風 文 / 光景

    李想走出荷蘭人總督府,一股熱浪鋪面而來。李想手裡還握著剛剛簽下的條約,入眼之處。竟然是人山人海!

    這裡的太陽像一把火,這裡華人的熱情同樣像一把火。

    此刻,在泗水的華人似乎都來了,總督府前的廣場、地坪、街道上,密密匝匝全是人!所有人的目光都望著站在總督府門口的李大帥。在那裡擠得人頭湧湧的翹期盼,等待這交涉結果。

    大家臉上都是一副急切期盼的模樣兒,要不是人群最前面都是同盟會華領們,早就亂了秩序。

    「李大帥出來了!」

    看到李想走出總督府,人群當中就是嗡的一聲,簡直都有些兒狂的樣子。

    李想什麼都沒說,只是揚起了手,做了一個特別法西斯的,特煽動人心的動作。

    群眾似乎一下明白了,歡呼聲似乎突然以下就爆了出來。接地連天,驚天動地!這不知道是多少人聚集在一起,才能出這麼巨大的歡呼聲音!

    這些都是華人,將視線所及地地方都擠得密密麻麻。每個人臉上都是最單純的感激崇敬。扯開了嗓門地大聲的歡呼。向著軍服整齊地年輕軍官,向著李大帥帶來的五星紅旗,向著才從荷蘭人總督府裡鑽出來的那個年輕的李大帥歡呼!

    楊威海外,李想在這一刻,這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覺是分外的清晰。

    李想手裡還是那一份揚眉吐氣的條約,周圍是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那種熱情。似乎能將海水捲起波濤!

    來自祖國的一點關懷,激起的就是南洋遊子百倍的熱情!

    泗水幾萬華人一齊歡呼,使風雲變色。

    辟里啪啦的,幾萬響的鞭炮響了起來,兩隻獅子,也在鑼鼓鞭炮聲中,搖頭擺尾的舞動起來。

    汪精衛的岳父陳耕基已經笑著迎了上來:「李大帥,大家一起在中華會館已擺下筵席,感謝李大帥定難扶危,拯饑援溺,請李大帥賞光。」

    ……

    中華會館。南洋各地華人大家族,幾乎已經齊聚泗水。冠蓋雲集,誠南洋一時之盛。

    「……民智不開,民心不齊,啟迪民智,有助於革命,有助於救國,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麼時候都需要。」陳嘉庚道,「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

    李想猛點頭。

    張弼士顫巍巍,激動地說道:「國家貧弱之故,皆由於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由於學校不興……我等旅居外埠,積有財資,眼見他西國之人,在各埠設西文學堂甚多,反能教我華商之子弟,而我華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豈不可設一中文學校,以自教其子弟乎?」

    張弼士老人的激情講演,在場聽眾無不感動,博得了熱烈掌聲。

    李想恭敬的點點頭,這個老人是南洋華人中的億萬豪富,華人世界的首富。張弼士在國內和南洋的事業如日中天,富甲一方,當時在國際上尤其是東南亞一帶影響深遠。英國、荷蘭屬殖民當局,看中他的影響力,曾多次給他封官賜爵,都被他婉言謝絕,他慷慨激昂地說:「吾生為華人,當為中華民族效力。」張弼士還說:「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中國是我們的根,人總是要落葉歸根的,希望華僑華人從國外回歸故鄉時,都能榮宗耀祖,為國添光。」

    他一生熱心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生平所捐義款達數十萬兩銀。在清廷任命他為海外商務大臣兼檳城管學大臣時,首先捐資八萬兩銀創辦檳城「中華學校」;在張弼士的帶動下,在新加坡創立華文「應新學校」,對於窮困人家的子弟,甚至給予免費讀書,對優秀學生加以獎勵。在張弼士的帶動下,新加坡、馬來亞兩地相繼興辦了八所華文學校。

    「歐美列強之所以富強,即在於實利主義教育的普及。諸位對教育如此熱心,小子到有一個提議,不知道大家願不願聽。」李想看到大家目光聚集過來,繼續道,「在南洋建立一所用華文教學的大學!」

    在座華人立刻熱烈響應:「能在南洋建立我們華人自己的大學?」

    「怎麼不能?」李想眉頭挑起,「這次交涉,定下條約,荷蘭當局已經放開對華人一切禁制。」

    又是一陣歡呼。

    華校,一直是新馬華人凝聚了無數心血的美麗家園,不論是銀行家還是市井小販,他們都對知識和文明充滿了尊敬,能夠在南洋建立華人的第一所大學,也是海外華人的第一所大學,他們都願意攜手創造了這個永恆的傳奇!

    「世界各國的競爭,不僅在武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經濟實力的竟爭。列強侵略我國憑借的就是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實力。而我國經濟落後,實業不發達,國家財力奇乏,人民流離失所者眾多。要使國家富強,就必須實行實利主義教育……」

    李想大談教育救國,還抄襲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並」的教學理念忽悠人,把所有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

    開席。

    當侍酒師小心翼翼地將那一看裝,就知道是頂級葡萄酒美酒緩緩地斟入每個人面前的水晶酒杯中,全場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不自覺地屏聲靜氣。

    舉起酒杯,李想全神貫注地凝視著那紅寶石色澤的液體,似乎在尋找著什麼;搖晃一會兒酒杯,再將鼻子探入杯口,深深地呼吸著酒香,表情十分嚴肅;然後,將酒杯送至唇邊,輕輕地飲啜一口,在口腔中反覆轉動……

    回味許久,李想終於流露出陶醉的笑容,作出評價:「這是世界級的傳世之作!香氣豐盈深邃,結構宏大而優雅,質感如同天鵝絨一般柔滑,只有經過歲月磨礪的頂級紅酒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汪精衛則評價說:「優雅的黑醋栗、熏梅和櫻桃的芳香交織在一起,還有肉桂、咖啡豆和杉木的幽香。入口展現出精巧的平衡感和豐厚的濃郁度,回味持久,具有非凡的陳年潛力。」

    此時此刻,在酒香繚繞、酒杯光影晃動的地大廳裡,李想和汪精衛兩個葡萄酒門外漢像極了品酒大師,比著賽評點起來。

    「這個……」張弼士猶豫著說道,「這是我在煙台葡萄酒公司出品的……年份不是很久,不過著酒確實屬於世界頂級的。釀酒師是來自奧地利的拔保男爵。」

    李想和汪精衛立刻尷尬的比著賽咳嗽起來。

    「煙台?」李想好像抓到什麼?

    張弼士點頭道:「那是光緒二十年,設葡萄酒公司於煙台試辦,延聘酒司,買地種植,建造酒窖,購機試釀,幾費籌劃,經營考驗,始有頭緒,將藉此以開中國之風氣,為興商之先路也。」

    「張裕葡萄酒?」李想不敢肯定的問道。

    張弼士點點頭。他在國內除了創辦張裕釀酒公司、興建廣三鐵路,開採金、銀礦外,從1910年開始,陸續以巨額投資興辦農、工、路、礦、機械、墾牧等實業,先後創辦了廣州亞通機器織造公司、惠州福興玻璃公司、佛山裕興機器制磚公司、海豐平海幅裕鹽田公司、雷州普生機械火挈即拖拉機墾牧公司等十多家企業,大量引進美、日、意等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開僑商在國內創辦機械工業之先河。

    張弼士辦的企業名稱大多冠以「裕」字,取中華實業永遠「昌裕興隆」的意思。當時,張弼士與清末狀元張謇同被國人稱譽為「南北二張」。

    應該說,張弼士作為出生於清政府時期的中國,與清政府結有剪不斷的情結:他先後擔任過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閩粵兩省農工路大臣、欽命頭品頂戴、光祿大夫、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等職,但即使位居清廷高位,他卻對清廷**無能看得深為透徹。

    因此,在看到清政府即將垮台之時,他明智地選擇幫助孫中山先生開展民族革命事業:他支持兒子張鐵君參加同盟會,並暗示南洋所屬各企業,要對在海外進行民族革命活動的同盟會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在回到新加坡後,又通過胡漢民暗中幫助孫中山30萬兩白銀作為活動經費。辛亥革命爆發後,張弼士與張耀軒以南洋中華總商會和他本人的名義,捐贈了一筆巨款給孫中山……

    對政治的清醒認識,換來的是張弼士更加悠長的政治生涯:在民國政府,張弼士又先後任孫中山總統府顧問、立法會議員、參政院參政、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南洋宣撫使等職——這在朝代更替的時代裡,是絕無僅有的奇跡了。

    李想對這個老人的印象很好,而老人看起來也很喜歡這個年輕後生。

    李想喋喋不休的對張弼士老人描繪未來的國家:「一沒貪官污吏;二沒土豪劣紳;三沒賭博;四沒娼妓;五沒小老婆;六沒叫化子;七沒結黨營私之徒;八沒萎靡不振之氣;九沒人吃摩擦飯;十沒人發國難財。」

    雖然大家在海外見過不少世面,但是李大帥的思想也超前了,不過叫好之聲依然不絕,紛紛起身敬酒。

    李想多喝了兩杯,微熏之間,不知羞恥的要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題詞!

    李想醉眼朦朧的寫下「品重醴泉」四個字,字跡張牙舞爪,毫無章法,卻贏得滿堂喝彩。李想醉的更厲害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