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屠龍

第一卷:不平凡的一生 第一百三十二章:文人,手無縛雞之力 文 / 譚濤

    第一百三十二章:文人,手無縛雞之力

    正當所有人以為徐渭會就此降了王陽明時,他卻突然直白地問道:「倘若老夫隨了小子,小子會給老夫什麼位置?」

    王陽明毫不猶豫地就答道:「軍中軍師之職。」

    「如此,渭願降。」一代怪才徐渭終於俯首稱臣,拜服請降。

    王陽明心中大歎一聲,急忙小心扶起年近六十的徐渭,激動地說道:「文長不用多禮,以後我們都是自己人。」

    王陽明本來就來自後世,對於一些繁文縟節,自然會很輕視,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更加容易和部下拉近距離,就像現在一個「文長」,就立刻把他和徐渭的關係拉近了一萬里,變得非常親切。

    戚繼光等人甚至看到徐渭老邁的臉上滑落了幾滴淚珠,心中俱是納悶不已。

    他們都還年輕,怎麼會明白懷才不遇的寂寞和鬱悶,就像同為清朝文人的歸有光,當年就是一直考到六十歲,才考中了進士,而徐渭,考到四十歲,也只混到秀才,不說其他的,至少在仕途上,他是悲慘的,雖然他自負東南第一軍師。

    良久,徐渭終於平靜了一下激動不已的內心,緩慢又狠辣地自薦道:「元帥,請讓渭替您殺了李士實這廝。」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沒人想到一個文質彬彬的老頭,竟會說出如此鐵血的話,誰又會猜到,這只是他鐵血軍師生涯的開始。

    王陽明也是稍稍愣了愣,隨即應允道:「先生自便便是,元敬,幫文長把李士實那廝綁起來。」

    「渭多謝元帥。」

    「是,元帥。」

    王陽明手下兩名重臣,紛紛上台表演,一個毫不費力地綁住了李士實的雙手雙腳,雖然李士實期間不停地反抗,可他畢竟只是個文人,手無縛雞之力。

    「文長,本帥寶劍可借你一用。」王陽明慷慨地把傲龍劍遞了過去。

    這時,眾人這才看清了那把殺人不沾血的寶劍的真實模樣,即使在黑夜中,它發射出來的火光,也刺得人睜不開眼,一看便知道是把上好的利劍,如果王陽明告訴他們裡面還住著一條龍和一個鬼的話,估計能夠嚇死他們大半。

    「李大人,到地府向閻王爺求饒去吧。」徐渭話一說完,就利索地把傲龍劍砍向了李士實的脖頸,絲毫沒有一點阻力,李士實的腦袋就掉落在了平地上,滾了老遠。

    徐渭長歎一聲,緩緩把劍還給了王陽明,然後對王陽明建議道:「元帥,渭以為應該招降官兵,還不許傷害百姓。」

    王陽明哈哈一笑,贊同道:「文長所說,正合我意,就照著文長的意思去辦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好莫過於心有靈犀了,而徐渭和王陽明初次見面,就能夠達到此種境界,可見他們其實是同一類人,至少在用兵打仗方面,是類似的。

    於是,在王陽明懷柔親民的政策下,開封城很快就平定下來,一共收降了四萬五千人,繳獲金銀財寶無數。

    「武橋,」王陽明和一干手下將領已經高高坐在了開封府巡撫府宅大廳之中,正在慶祝勝利,「白天就不要了,入了夜,帶上兄弟們,去好好享受吧。」

    鄧子龍原本略顯疲憊的身體立馬被注入了海洛因一般,精神陡振,抱拳道謝道:「末將代弟兄們,謝過元帥。」

    王陽明朗聲一笑,補充道:「別忘了不准傷害百姓。」

    鄧子龍趕忙應諾道:「末將再也不敢了,弟兄們也不會再敢。」

    眾人於是都哈哈笑了起來,王陽明故意打趣道:「諸位若有興趣,也可隨武橋同去,本帥不會干預。」

    眾人連忙推辭道:「不要不要,多謝元帥。」

    不過王陽明執意要給他們,囑托鄧子龍道:「武橋,若有大戶人家,長得好看的未嫁女子,留幾個給元敬他們,別你一個人霸佔了。」

    鄧子龍也不由笑道:「末將曉得了。」

    「好了,我們喝酒。」

    眾人齊齊舉杯,大笑著連喝好幾杯,煞是痛快。

    「子先,該你施展抱負了。」王陽明突然說道。

    徐光啟先是一驚,再是一喜,施展抱負不但是徐渭等人的志願,也同樣是他的抱負,於是激動地應道:「元帥請說,卑職聽著呢。」

    「我軍已經佔領了開封府,接下去本帥打算攻佔了整個河南省,一旦事成之後,本帥便會以河南以根據地,大肆發展農業,替我軍儲備糧草,之後再大舉難進,推掉南京,之後便是寧王的老巢南昌。」

    對此,徐渭深以為然,也附和道:「主公所言甚是,開封府一旦收入我軍囊中,河南其餘諸府就像甕中之鱉,只需探囊便可得到,也就是說指日可待,所以子先,的確是你上場的時候了。」

    徐渭來河南省也沒有幾個月,但是卻彷彿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一般,各府各縣都瞭如指掌,才會有剛才這番見解。

    「請元帥和軍師放心,卑職定不辱使命。」徐光啟激動地回應道。

    「元敬,武橋,本帥也有任務給你們。」王陽明繼續說道。

    「元帥請說。」兩人放下了酒杯,同聲應道。

    「限你們一個月之內,收復河南全境。」王陽明的話斬釘截鐵,絲毫沒有迴旋的可能。

    「一個月,恐怕不行吧。」鄧子龍雖然魯莽好戰,卻也知道目前的戰況和任務的艱巨性。

    不過戚繼光沒有畏懼,在他看到一個月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得先解決一個問題。

    「元帥,末將非常清楚速戰速決是我軍獲勝的一大要素,但是我軍剛剛招降了四萬五千官軍,雖然現在是投降了我軍,但難保中途叛逃,甚至是反戈一擊,所以……」說到這,戚繼光沒有再說下去了,他相信王陽明已經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王陽明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徐渭,請教道:「文長以為如何是好?」

    徐渭不愧是東南第一軍師,只是稍一思索,便解答道:「軍人打仗,最擔心兩件事,第一件,能不能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第二件,能不能得到應得的軍餉,如果要再加上一件,那就是能夠得到將領們額外的獎賞。」

    徐渭分析的非常正確,在朝不保夕的古代,性命顯然是最重要的,等到保住了性命,他們需要的就是吃飽飯,穿上衣服,但這就需要用錢去買,所以他們需要軍餉,滿足了這兩點,基本上可以控制住一個軍隊了。如果還要增加這個軍隊的士氣,那就需要給他們更加高級的滿足感,比如黃賭毒,當然那個時代還沒有毒,卻可以用好菜好衣服來代替。

    「文長所言,本帥非常贊同。」王陽明頓了頓,便決定道,「元敬,明日你就從四萬五千官軍中選出一萬精兵,其餘的就下放到民間,讓他們配合子先的農耕去好了。」

    「只選出一萬精兵?」鄧子龍瞪大眼睛,驚問道。

    「武橋,殊不知兵貴精,不在於多。」徐渭勸解道。

    王陽明微微一笑,也說道:「不錯,多了反而會拖累主力,不如棄而不用。」

    「一旦挑選出來之後,就要加緊訓練陣型,並且教授射擊之術。」王陽明說到這,便把頭轉向了宋應星和利瑪竇兩人,「所以,長庚和利教士也要加緊製造出更多的鳥銃和馬蹄鐵,如果材料不夠,可以請振之引路找尋。」

    三人得令,便紛紛喊諾答應了。

    「對了,等攻佔了河南諸府,由於我軍兵力有限,所以很難防守,不知諸位可有良策?」王陽明猛然想起道。

    眾人默然,俗話說攻城容易守城難,果不其然。

    良久,才有人站出來獻策了。

    「元帥,我有個方法。」

    王陽明抬眼看去,竟是意大利人利瑪竇。

    宋應星臉上則是掠過一絲嫉妒之色。

    「利教士請講。」王陽明凝聲問道。

    「此物名叫佛朗機,」利瑪竇頓了頓,繼續說道,「此物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採取了母銃和子銃的結構。母銃是炮筒,大型佛郎機的炮筒長達五至六尺,其優點是彈丸射出的初速大,射程遠,具有較大的殺傷力,子銃實際上是一枚小火銃,一般備五至九個,事先或輪流裝填彈藥備用。使用時,先把一枚子銃裝入母銃的裝彈室中,發射完後便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枚子銃。因為子銃可以輪番裝換,減少了現場裝填彈藥的時間,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

    利瑪竇說到這,稍稍理了理頭緒,才又繼續講了下去。

    王陽明敏銳地發現,宋應星的神色開始慢慢地有點變化了,變得舒緩,皺眉。

    「第二、裝彈室加大。佛郎機的裝彈室一般占母銃全長的四分之一,寬度相當於口徑的二至三倍,敞口較大,便於子銃的安放。第三、管壁厚,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和強度,保證了彈藥發射時的自身安全。」

    「這一點很好,」王陽明不禁叫好道,「上次元敬帶兵攻打武安縣城時,就因為火銃的安全性太弱,才走火傷了一個自己人。」

    「不錯,鳥銃的安全性確實有待提高。」戚繼光對此也是深有體會,便開口附和道。

    站立在利瑪竇身邊的宋應星,此時的神色已經開始自責了,內心在不停地質問自己為什麼就想不出這麼好的改進辦法。

    利瑪竇見眾人再一次靜了下來,便繼續緩緩講述道:「第四、佛朗機裝有高標準的瞄準具,配有準星、照門等裝置,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第五、增設了兩側的炮耳,佛郎機的後部都加設了炮耳,從而可將炮身置於座架上。炮耳可以轉動,使火炮的射擊角度得以俯仰調整,控制射程並提高命中率。」

    話音剛落,王陽明帶頭鼓起了掌,戚繼光等人也隨即發出了經久不衰的讚歎聲,而原本木然的宋應星,也終於開始動容。

    「利教士,在下才疏學淺,以前對您多有得罪,請您多多原諒。」宋應星主動道歉道。

    王陽明心中高興,知錯能改,知恥後勇,才有資格做他的屬下。

    「利教士,以後你就多教教長庚,如有得罪便來告知本帥,本帥一定重重責罰。」王陽明笑著說道。

    作為一個原原本本,堂堂正正的漢人,王陽明當然希望自己國土上的人民,可以在包括科技等方面趕上甚至超過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所以他才會盡量貶低漢人宋應星,竭力希望利瑪竇傳授先進知識和技術給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