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屠龍

第一卷:不平凡的一生 第二十九章:知遇之恩 文 / 譚濤

    第二十九章:知遇之恩

    說老道是飛過身來的,一點都不誇張,王陽明確實沒有聽到一絲老道腳尖摩擦地面泥土的聲音。而當老道掃視王陽明全身時,王陽明就感覺自己隱藏的高級道士的真正實力就完全被看透了似的,不單如此,即使是他此刻的感受和所想,也似乎完全被眼前老道看透了似的。

    王陽明看清了,眼前的白髮道長,不但鶴髮童顏,而且全身透露著無窮無盡的浩然之氣,給人一種和煦溫暖的舒適感覺,像是春日裡的陽光一般。

    「貧道就是一位大神級的修真者。」

    王陽明確信聽清楚了,一句話出自眼前的老道之口,大神級的境界,而金色外裝只是一種赤裸裸的偽裝,偽裝了老道週身金色的氣體。

    沒來由的,王陽明平生第一次由衷地佩服起一個人來,他跪了下來,高喊道:「道長。」

    老道沒有答應,短暫的停頓後,再度大笑了起來。

    王陽明見狀,繼續高喊道:「請道長收陽明為徒。」

    自從爺爺王倫被七個兇手殺害之後,王陽明的生命就變得非常簡單,他活著就只有兩個目的:替爺爺報仇和不斷變強。如果還有,那就是兌現對憐世女尼的承諾,還世人一個信仰自由了。所以見到眼前這個真正的絕世高手,他才誠懇地跪了下來,請求拜師為徒了。

    「原來你叫王陽明,好名字。」老道長氣定神閒地答道。「不過陽明不說,貧道也會收陽明為徒。「

    原本心中巨大的期望被一下子實現了,王陽明反而有點不能一下子適應,小心地問道:「道長為何會有此意?」

    老道長見問,不悅地教育道:「做我的徒弟,可不能再和世間凡人一樣,情緒多變,心浮氣躁。」

    顯然,老道長指的是王陽明前後情緒心情的迅速轉變,這在他的語氣裡體現的非常明顯。

    王陽明聽老道把自稱貧道變為了我,知道道長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徒弟一般看待,便感激地答道:「徒兒受教矣。」

    「受教歸受教,但為師收陽明為徒的原因,還是要告訴你的。」老道說到這,看了看滿臉疑惑的王陽明,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陽明祖上王重陽老真人曾與為師有過不淺的淵源,為師收陽明為徒,也算是知恩圖報,報答王真人當年的知遇之恩吧。」

    於是王陽明因此對自己祖上又多了一點瞭解,又多了一個叫做王重陽的名人祖先。

    王陽明也是這之後不久才知道,原來這老道就是名貫古今的張三豐,武當張真人,中國道教和武術史上,絕對絢爛奪目的一點。而作為道教史上,把神秘而貴族化的道教傳播給平民大眾的兩位超重量級人物,王重陽和張三豐在歷史上也確實有點聯繫。

    如果當時王陽明就知道眼前的老道士就是傳說中的武當張三豐的話,他肯定會驚訝地當場暈倒,不過事實上,他沒過多久,也就達到了半暈狀態。

    「今後一大段時間內,陽明就安心地留在武當山,盡你最大的能力來自我修煉吧。」老道繼續說道。

    「是。」王陽明看著眼前的大神級師傅的一舉一動,聽著從他嘴裡傳入耳朵的話語,早已像是對待一位神人一樣惟命是從了。

    也許這就是宗教的起源:對宗教創始人無限的崇拜。

    「今天作為陽明入我武當武當派的第一天,為師決定授你天下第一劍法歸藏劍法。」老道這般笑著對王陽明繼續說道。

    「歸藏劍法?」王陽明一臉驚疑,「徒兒已於四明山習得此劍法。」

    老道沒有收回前言的意思,自顧命令道:「拔劍朝為師攻來。」

    王陽明十分清楚自己與師傅之間的實力差距,也不敢猶豫,急速抽出傲龍劍,竭盡全力攻向了老道。

    老道見勢,紋絲不動,待到王陽明距離他只不到兩米的地方時,老道不知從哪裡舉起了一根樹枝,迎上了王陽明的傲龍劍。

    如果此時有人從旁觀看,定會發現王陽明這一劍使出來,從開始到最後,都沒有多少變化,他的劍法給人一種千變萬化的感覺,但那只是從一招劍法中幻化出無數劍招罷了。而反觀老道那遲來的一劍,確切來說應該是無數劍,真正意義上的無數劍,因為老道從舉起樹枝的那刻開始,樹枝就幻化出了無數跟形狀相同的樹枝,也就是使出了無數的劍招,而且奇怪的是那幻化出的每一個劍招,又都再次幻化出了無數劍招,而再次幻化出的劍招也同樣可以再次幻化出無數的劍招,總的來說,老道的劍法是讓所使出的無數劍招中的每一招再次幻化出無數招,如此無限循環下去,至無窮無盡。

    如果說老道的劍法能夠使出真的無數劍招的話,那麼王陽明的就是假的無數劍招了,這就是兩人所使劍法的差別。

    但是,當最後老道的樹枝碰上王陽明的傲龍劍時,王陽明卻清晰地看到,老道使出的其實就只有一劍,一個劍招,一個樸實無華的劍招,準確來說,是從那無窮無盡的劍招中分化而出的一劍。

    王陽明那原本可以變化出無數劍招的一劍絲毫派不上用場,於是,劍掉,人愣。

    如此,王陽明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是小巫見大巫,什麼是高山仰止。

    王陽明看著神乎其神的老道,再次下跪道:「請師傅教我。」

    老道又一次哈哈笑了起來,然後目露欣賞之色道:「陽明靠著自己悟性,在沒有旁人指導的情況下,能夠學到這種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顯然,老道也看出了王陽明那蘊含在一劍背後的無數劍招,才有這麼高的評價。

    根據王陽明在四明山白水宮看到的石碑上所記載的文字,他確信歸藏劍法的創造者絕對是東晉名士謝安,眼前的道長師傅是怎麼學會的,不過這一切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如何學會師傅的歸藏劍法,如何變得更強。

    老道也放下了手中的樹枝,教誨道:「一來陽明對歸藏劍法的真諦還不甚瞭解,只是靠著超高的悟性理解了個歸藏劍意,二來則是因為陽明練習歸藏劍法時日還尚淺,還遠未達到為師的境界。」

    王陽明聽得心急,不免再次訴求道:「請師傅傳授。」

    「不急,不急,」老道看著這個充滿著求知慾的新徒弟,一邊笑著一邊繼續說,「首先,為師要讓陽明更加瞭解歸藏劍法,至於以後對劍法的練習和熟練快慢,就得看陽明自身的勤奮和悟性了。」

    「師傅請講。」王陽明虛心問道。

    老道稍稍理了理思路,便開始講了起來:「為師姓張,名三豐。」

    老道話音剛落,王陽明就大驚失色地失聲道:「師傅真的就是張三豐,張真人?」

    張三豐絲毫不以為怒,只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王陽明這才發現了自己的失態,不該直呼師傅之名,不過換成任何一個現代人,即使是當時的明朝人,見到傳說中的張三豐也會昏厥過去。要知道當年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成祖,好幾次派人去尋找張三豐,只求能見他一面,卻都不曾見得。

    「徒兒失禮,請師傅繼續。」王陽明道歉道。

    「為師的名字三豐,其實就是取自乾和坤。」見王陽明不解,張三豐解釋道,「把乾和坤分別用圖形畫出來,乾就是三條橫線,而坤也是三條橫線,只不過中間被隔斷了。」

    王陽明聽張三豐描述罷,再聯想到曾經看到過的乾坤圖,不禁自慚雖然喜好古文,喜好中國古文化,而事實上卻學而不精,知之尚淺。

    張三豐繼續說道:「正如與為師的名字一樣,歸藏劍法也是源自於乾坤。陽明可知歸藏二字出自何處?」

    王陽明雖然知道歸藏就是對商朝人對周朝《周易》的另一種稱謂,卻再也不敢在張三豐這等高人面前擺弄了,急忙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張三豐看著王陽明欲說還休的樣子,莞爾一笑,似是看透了王陽明的想法,依舊耐心地講解道:「商之前的夏有《連山》,商之後的周有《周易》,而商朝有的就是《歸藏》,總的來說,三種稱謂其實大體上指的是同一本書,只是內容版本上有點不同。」

    張三豐眼神深邃,像是正在講述一個神聖而又秘密的故事。

    「《連山》是第一版,也是粗糙的一般,許多知識內容體系尚未完全成型,而《周易》則是過了,周朝的文人顯然是把這本書研究過了頭,許多內容都已經偏離了這本書的真諦所在。只有商朝人改編的《歸藏》,才是質樸無華而集大成者,三本書中最出色的,傳說它的作者是商朝著名宰相伊尹。至於歸藏之意,天地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也。」

    張三豐頓了頓,見王陽明聽得認真,便突然發問道:「在陽明心目中,歸藏劍法的真諦是什麼?」

    王陽明仔細想了想,脫口答道:「一劍化萬劍,至無窮無盡。」

    張三豐聞答後微一品味,說道:「理解得還不錯,從陽明的回答來看,陽明應該已經掌握了大約一半歸藏劍法的精髓了。」

    王陽明心中好奇,道:「那師傅以為的歸藏劍法真諦是?」

    張三豐毫無猶豫,笑而答道:「萬劍歸一劍,達返璞歸真。」

    王陽明努力回憶剛才那匪夷所思的一幕,率真地問道:「徒兒魯鈍,徒兒記得師傅用樹枝擊上傲龍劍之前,曾經幻化出無窮無盡的劍招,但是最後卻只用了一招打掉了徒兒的傲龍劍,那徒兒是否可以認定那真正的一劍之前的所有劍招都是師傅的幻術呢?」

    「不是,」張三豐回答的既果斷又堅定,似乎早已知道王陽明會有此問,「幻術是施為者內心虛弱,實力不濟的表現,而為師的那些劍招,卻招招都是實招,也就是說每一招都有擊落你手上傲龍劍的可能。」

    恐怖,這是王陽明聽到這話後第一個感受,如果張三豐剛才使出劍招的目的是殺死他,那他剛才豈不是有無數種被殺死的可能了。

    王陽明的第二個感受是對師傅張三豐教授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歸藏劍法的極度渴望。

    「請師傅傳授劍法。」王陽明再次轟然下跪,誠懇地請求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