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423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423章

    斜躺在榻上,橫蓋著皮裘,李誦有些懶洋洋地說道。這幾日天氣驟冷,李誦有些不大舒服,卻未曾因此荒廢了國事,依然在抱病處理國事。李純、裴土自、李絳、裴度、程異、李願以及八部尚書、侍郎二十餘人團坐在李誦周圍,聆聽李誦的決斷。

    「郝玼和韋執誼在隴右做了許多事情,但是思路還要再調整下,著令王茂元暫代隴右節度使,李宗閔暫代隴右民政大使,郝玼和韋執誼回京述職。河西那邊,讓崔承度暫代河西節度使,白居易暫代民政大使,李光顏和李景儉回京述職。」

    「給史敬奉下道詔書,讓他時刻仔細安西北庭的情況,準備收復伊州。戶部要準備好足夠的錢糧。」

    李誦在謀劃的絕對是一個大手筆。不過也正因為這個手筆太大,他對於自己能不能完成這個謀劃也是有一些懷疑,所以,他下令讓太子參與並主導這個計劃。

    「就讓朕來打基礎,讓太子來收官吧。」

    李誦如是說道。

    相比於外戰,更讓李誦操心的是內政。關於蝴蝶的理論李誦已經懶得重複了,但是連鎖反應確實在擴大中。十年來,商業的繁榮已經大進了不只一步,李誦幾次微服出宮都覺得現在的長安頗有些宋朝時對汴京的描述的樣子了。人手裡有錢後總是會想些其他事情,比如,商人,在朝廷的扶持下終於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大唐重要的一份子,參政的熱情陡然高漲了起來。起初商人們想的還是通過捐官捐爵等途徑把家底洗白,但是慢慢地商人們就發現,爺們為大唐做了那麼大貢獻,本來就應該是白的,難道還用洗嗎?於是商人開始了自己的努力,這三年的經筵大會上,明顯是代表商人的聲音越來越強。

    而原本佔據絕對強勢地位的世家也感受到了危機的存在,原本在世家面前畢恭畢敬,甚至不得不依附世家的商人們把腰板挺了起來,這對幾百年的世家來說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原本的秩序如同日月星辰一樣井然有序,而現在,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

    不要說世家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李誦的朝廷,雖然增加了兩部,在運行上也感到了吃力。李誦感覺到,如果這些問題不處理好,那麼已經出現的裂痕就會越來越大,最終還是會顛覆這個帝國。

    這些問題,到底是應該自己解決,還是放在遺詔裡讓後人解決呢?

    興治七年末,李誦下詔,改元永輝,大赦天下,明年為永輝元年。這個改元,無疑體現了李誦對大唐未來的期望。根據韓愈所作的《順宗實錄》記載,李誦在永輝元年正月曾經訓誡太子李純說:

    「方今之世,乃是大變之世。朕亦未曾想到局勢之變化會有如此之大。如今商賈奮發,世家惶惶,商賈卻又不得不依賴世家,世家也須臾離不得商賈,其中盤根錯節,非三言兩語可以盡道。然不管如何,都要明白世家和商賈已經不再是高下關係,而將成為大唐的兩足。汝行道可願意一足高一足低?世家長於理政,根深蒂固,治理國家不能不依賴他們,卻也要防備他們為私利而誤國家。商賈長於進取,流通天下,沒有商賈國家就沒有財賦,沒有財賦何談中興何談盛世?商賈地位已然不可壓制,卻也要防他們貪得無厭,計利忘義。汝為儲君,當此大變之世,當明白解決這一問題答案並不在聖賢書上,聖賢並未遇過這種情況,所以也不能相信那些打著聖賢旗號說事的人,打著聖賢旗號的,往往說的是自己的道理,可不可靠,有沒有理,誰都不知道,只有看實效。汝現在就可以在東宮讀書觀事,深思其中道理。」

    過了三個月,經筵結束之後,李誦又訓誡太子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太史公此言誠不欺我。這一屆經筵上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可是其中關節何在?一個利字而已。商賈言利,世家何嘗不言利?不過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罷了。世家有道德,商賈何嘗無道德?只不過兩者『利』來源不同,道德也就略有不同罷了。你站在高處,要看得分明,解決事端的鑰匙或許也在一個『利』字上。」

    太子李純已經三十大幾歲了,總是被李誦這麼訓誡來訓誡去,連李誦也覺得不是個辦法,所以李誦打算讓李純從實際事務入手。永輝元年經筵之後,李誦就下令,由太子李純分管商部和農部。至於太子一直想管的京師大學堂,李誦卻還是讓老四他們管著。

    李誦對裴度道:

    「學問上的事情,從政的關注些可以,但是還是少管些為好。」

    永輝元年的大事確實有不少,真要讓李純去管學問,他還真沒有時間兼顧。首先還是戰事上,六月,三萬吐蕃精銳出石堡城寇邊,郝玼避其鋒芒,誘敵深入,在湟水邊上大破吐蕃大軍,斬首五千餘級。吐蕃軍倉皇過河,溺死者不可計其數。此戰之後,郝玼乘勝再趨石堡城,依然是無功而返。不過此戰確實如李誦預料,一戰之後不是有三萬以上兵力,吐蕃人再不敢輕啟戰端,郝玼在隴右也博得了和哥舒翰一樣的聲望。

    在河西,史敬奉訓練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銳騎兵,永輝元年八月,在糧秣統計司組織發動下,伊州漢民發動起義,史敬奉和李繼言兵分兩路,直取伊州。十月,唐軍克復伊州全境。李誦下令設立伊州大都督府,任命名將李愬遙領伊州大都督,白祖望為伊州刺史行都督事。又下令遷沙陀五百帳往伊州,劃給草地。這五百帳沙陀從此也就承擔了騷擾回紇,挑起和回紇衝突的任務。

    在民事上也不安穩。這一年雖然年號叫永輝,不過老天還真是不給大唐面子,南方洪災,北方旱災,管著商部的李純眼看著從自己分管的這塊調撥了大量的錢財賑災,心情真是好極了。不過舊派是越來越看不慣太子了。

    永輝元年十一月,幽州大都督、盧龍節度使、同平章事、吳國公陸贄病逝。李誦再次垂涕,下令追贈陸贄司空,罷朝三日。李絳出朝調任幽州大都督、盧龍節度使。永輝二年六月,因為李絳不熟悉邊事,改為浙東觀察使劉禹錫任盧龍節度使。

    永輝二年正月,近衛大將軍、涼國公李愬離京就任伊州大都督,蔥嶺道行軍總管。唐正式開始了收復安西北庭之戰的經營。

    永輝二年五月,北方繼續大旱,回紇缺糧,爆發內亂,旋即各部南下就糧,騷擾唐邊境。唐伊州大都督李愬,河西節度使李光顏、朔方節度使田弘正三路大軍出擊,大破回紇。田弘正收復定襄,李光顏收復涼州,李愬收復安西四鎮。回紇一部歸附大唐,另一部則被迫西遷,禍禍黑衣大食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