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240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240章

    不過這個登陸作戰夾擊李師道的作戰方案在第二天的軍事會議上很乾脆的拒絕了。李誦覺得和這些軍事思想落後的將領們無法溝通,李吉甫、陸贄、伊慎、韓愈、歸登、馮伉、李愬、李光顏、薛平、李文通等人則覺得皇帝的想法太異想天開了。這些人裡的武將都是陸地上的猛虎,對利用河道進行的水戰還能接受,但是對海戰每人都有所畏懼。倒是列席會議的度支副使柳宗元贊成李誦的想法,可臨了也提出海戰不確定因素很大,往往會人船俱亡的危險性。

    其實將領們的質疑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方面,擒賊先擒王,緇青雖然靠近大海,海岸線漫長,但是其中心在鄆州,屬於內陸,從西、南兩面進兵,有利於兵力的投放,只要拿下鄆州,就能平定淮西,何必分兵去搞什麼勞什子的登陸呢?要是想動搖李師道的根基,從沭陽和滄州進兵深入緇青腹地都能夠做到,安全係數也要高很多。海上投放兵力,除非等陸地上打不開局面的吧。但是看在座各位的樣子,像是在陸地上打不開局面的嗎?用兵是奇正之道,海上進攻在戰術上只屬於奇兵,奇兵在陸地上也不是不能用,幹嘛要費那麼多事往海上跑呢?

    另外一方面,自從高宗時候白村江口一戰幹掉了倭國水師之後,大唐的水軍在這萬里大海上就再也沒有不怕死想摸老虎屁股的對手了。不像陸上,隔三岔五的就要剋兩仗,先是和突厥,接著和吐蕃,和回紇,再加上連綿不絕的內戰。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用進廢退,獨孤求敗如果不死,沒人和他比武一定變成獨孤必敗,這麼多年水師除了打百濟的時候大用過,就沒在海上打過像樣的仗,這樣的軍隊退化的程度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出來,到海上會不會直接把船開到龍宮去都說不定。所以李愬委婉地安撫皇帝陛下說:

    「陛下,臣想水師還是先操練操練吧,操練個一年兩載的臣想就堪大用了。說不定將來打渤海的時候能用得著呢?」

    李愬這麼說讓陸軍將領們很提氣,這麼說就意味著在水師重新形成戰力之前緇青已經被幹掉了。不但緇青被幹掉,河北都被平定了,不然哪裡來打渤海的說法呢?說實話,渤海不過是個郡國,但是地方實在太遙遠,在都城在牡丹江那旮旯,如果不是因為和緇青關係密切,李愬還不定能不能生出打它的**呢。但這其實不應該怪人家渤海,這是唐朝皇帝根據押藩制度下的命令,人家渤海頂多是打醬油的,干他x事?渤海郡國是指定和緇青發生關係的,渤海郡國每次遣使朝貢都是從緇青走,只是這種關係在唐中央威信衰落後變了味罷了。

    大臣和皇帝的關係往往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但是很多時候的體現是一條大腿擰不過那麼多條胳膊。李誦無可奈何,只得收回了這個天才設想,只是出於對做一盤地道的宮爆雞丁的強烈渴望,使得李誦大帝堅定了發展海上武裝力量的決心。造船事業的發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超出了海貿發展的需要。李誦大帝親筆設計了許多戰船的圖樣,幼寧公主又一次還從廢紙堆裡發現了一艘甲板極其寬大的戰船樣式,上面標了許多細長兩側帶枝尾巴上翹的東西,好奇心不減的幼寧去問李誦這是什麼,李誦答道:

    「螞蚱。」

    百思不得其解的幼寧公主盯著圖案看了半天,喃喃道:

    「這個圖紙上標著叫做『航空母艦』的東西,難道是用來裝螞蚱的嗎?這船得有多小啊。」

    而李誦大帝的許多設計在匿名拿到工場去後,一向老實巴交的技師大喊一聲,捶胸頓足地對來人說道:

    「大人,這麼多年了,這麼多年了,您能不能不把這些一下水就沉的船的圖樣拿來給我們?上面壓著小的們造出新的大船來,小的們有很多事情要做啊!」

    李誦故去若干年後,一艘船舷上標著「神武」字樣的海船,緩緩駛入了以太極宮命名的太極洋,望著東方茫茫的海域,船上的管艦唏噓道:

    「神文聖武皇帝啊,您要的辣椒,臣終於找到了!」

    因為這一場跨越萬里大海洋的戰爭是出於李誦大帝想要吃一盤真正的宮爆雞丁的遺願而引發的,所以在後世的歷史上,被稱為「宮爆雞丁戰爭」——以上純屬胡說八道,屬於附贈,不收錢的。

    李愬、李光顏、薛平等人是藉著各種借口回到長安的,在長安呆半個月,商議一下對淄青用兵的計劃,之後便會各還本鎮。不久之後,張茂昭會來到長安,跟著到來的是於由頁、烏重胤、郗士美等人,這一撥人是來會議如何牽制成德、魏博的,橫海節度使程權因為不敢冒險通過魏博沒有前來。再後面,范希朝、李願、李光進、郝玼、段佑、李惟簡等人又將先後入朝,商量怎麼防備吐蕃回鶻黨項鐵勒等不友好民族,為大唐東方的戰爭營造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防止去年冬天吐蕃突然大舉入寇振武、豐州等地震動長安的事情再度發生。

    六月二十五日,朝廷下詔准許李師道遣子入朝侍奉皇帝。朝廷派往淄青去接收沂州、密州、海州版籍並帶李師道長子回長安的使者已經確定,左常侍李遜受命前往。六月二十八日,李遜出春明門,在郭日戶陪同下前往鄆州。李吉甫前往春明門給李遜送行,坐在馬車裡,李吉甫握著李遜的手道:

    「自陛下登基以來,朝廷連續平定西川、夏綏、鎮海、淮西,這是五十多年沒有過的大好局面,正應該一鼓作氣蕩平東方。足下此去,要注意觀察李師道,如果他真是出於畏懼之心,那麼就勸他或者通過身邊的李公度、郭日戶等人勸他舉家入朝。韋丹和洛陽的事情不急在一時。如果他只是虛與委蛇,足下千萬不要墜了朝廷正氣。李師道外強而中干,性好高騖遠而其實怯懦,朝廷陳兵十萬在側,給他十個膽子,他也必然不敢造次,左常侍儘管放心前去。」

    李吉甫又對郭日戶道:

    「陛下和本相都深知判官心存忠義,師道此次肯上表,都是判官和李公度、李存的功勞。只是師道性格刻薄陰沉喜歡反覆,不然高沐也不會枉死了。判官此次回淄青事情成功便還罷了,如有波折,千萬小心。陛下道,人是最可寶貴的,即使判官折節以求自保,陛下和本相也不會怪罪判官的。」

    作為淄青的幕僚,聽當朝執政這麼褒貶自己的東家,郭日戶忍不住就想為李師道辯護,可是話到嘴邊卻變成了感謝,眼淚也流了下來。郭日戶在淄青呆了這麼久,真是深知李師道的為人,辯護的話說不出口。想起高沐的死狀,郭日戶哽咽道:

    「李相放心,請李相轉告陛下,下官回去,必定盡心盡力勸節度入朝,以報答陛下的厚愛。國事繁多,李相是朝廷棟樑,還請李相多多保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