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236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236章

    振武節度使阿迭光進以少勝多,大破吐蕃軍二萬,晉爵寧國公,阿迭光進哥兒倆以前是大大夫小大夫,現在是大國公,小國公了。因為老大授了寧國公,李誦猶豫著要不要改阿迭光顏為榮國公,給哥兒倆來一出《紅樓夢》。想想都是為自己出力,算了。但是這哥兒倆以後就都跟他姓了。為了表彰哥兒倆個突厥人對大唐的貢獻,李誦賜他們國姓--李。這兩人以後就叫李光進、李光顏了。

    原市舶使柳宗元調任度支副使,給程異做副手,同時任農學監。升市舶使為正四品官,因為韋丹案受牽連被貶為廣州長史的王鍔任市舶使。之所以是王鍔,是因為王鍔善於積聚。而為了給王鍔上套子,嶺南節度使楊於陵調任福建觀察使,農學監李夷簡出任嶺南觀察使(年初改嶺南節度使為觀察使),韓泰任浙西觀察使,原浙西觀察使盧坦調任浙東觀察使,李夷簡、楊於陵、盧坦,沿海三大員眼睛裡都不揉沙子,相信王鍔會安分許多。

    潼關都防禦使、故相高郢致仕,故相張延賞(還記得平涼之盟不?)長子張弘靖接任潼關都防禦使。於由頁罷平章事,出任河東節度使。入朝又出朝,於由頁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信任。

    烏重胤調任河陽節度使,而原宣歙觀察使郗士美調任昭義節度使。

    原安黃節度使薛平調任義成節度使。安州刺史李聽調任楚州刺史。

    原兵部尚書、東都留守,現任武寧軍節度使的王紹致仕。而接替王紹的,就是劉叉和李賀關心的彰義軍節度使,涼國公李愬。

    義武節度使張茂昭、橫海節度使程執恭都獲得賞賜和加封。橫海節度使程執恭被賜名為權。准許程權送子入朝侍奉皇上,駁回程權舉家入朝的請求,繼續任命程權為橫海節度使。請求舉家入朝,意味著程權決心拋棄割據的名聲了。程權其實很委屈,北面的盧龍,南面的魏博淄青,還有邊上的成德等鎮,都是安史之亂的餘孽,而自己程家卻沒做過像他們那樣對不起朝廷對不起皇上的事情,只是不知不覺到自己手裡,居然也傳了三代了,和成德、魏博、淄青差不多。再加上自己的橫海地處河北,怎麼著都被人算到割據裡面,要知道,割據最囂張的吳少誠已經灰飛煙滅了,如果皇帝也這麼看待橫海,程家的命運就很糟糕了……

    任何有心人只要仔細看這份露布,就能在繁雜的人事變動中讀出一些重要的信息。中央方面,三省之中以中書省最為重要,尚書省六部中歷來以吏部和兵部為前班,戶部和禮部為中班,刑部和工部為後班,現在執政事筆的不是中書侍郎武元衡,不是吏部侍郎裴土自,也不是兵部尚書陸贄,而是以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的李吉甫,似乎意味著戶部地位的提升。事實上,這也正是李誦想的,李吉甫的《永貞國計簿》和《永貞郡縣志》給傳統的治國思想帶來了很大的衝擊,這種建立在精細瞭解全國資源基礎上的理政方法給治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李誦相信每一個執政都應該熟悉國家的資源財政情況,這樣才會心理有數,合理治國,所以,他決定提升戶部的地位,將戶部和吏部兵部同列前班,而且地位隱隱要靠前一點。起碼現在,內閣議事和朝會的時候,戶部尚書的位置是最突出的。

    而在地方方面,主官的調整似乎都是沿著一條線展開。這條線從嶺南到福建,從福建到浙東,從浙東到浙西,從浙西到宣歙,從宣歙到淮南(李聽任楚州刺史),從淮南到武寧,從武寧到宣武,從宣武到義成,從義成再到昭義、河陽、河中、河東,延續著的,是財賦線到軍事線,包圍著的,正是淄青--魏博--成德等山東河北各鎮。

    財賦線上,王鍔、盧坦、李鄘等都是善於理政理財的能手,軍事線上,淮南、武寧、宣武、義成環繞淄青十二州,河東、昭義、義武抑製成德,河陽控制魏博,橫海兩面都靠。李愬、薛平、烏重胤等大將環伺,鄭餘慶、李巽、於由頁等重臣控制後方,朝廷的戰略部署一目瞭然了,只是不知道朝廷打算拿哪一家下手。但是不管是哪一家先倒霉,其他的必定都緊隨其後,於是一時間在軍事線裡面的淄青、魏博、成德、義武、橫海、盧龍六鎮使者往來不絕於道,聯合和拒絕,成為這個夏日六鎮的主題。

    正如李賀《吳園》所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六鎮佔地四五十州,總兵力高達四十萬,事實上如果聯合起來絕對可以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但是如果這樣,不但六鎮將荒野千里,整個大唐估計也就垮了。所以大唐採取的是循序漸進逐個解決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分化瓦解六鎮極為重要。好在也不是人人都希望戰爭、對抗,六鎮雖然在外人看來是一丘之貉,但是內中矛盾很多。比如田季安和李師道死硬,而張茂昭和劉濟都比較服從朝廷,張茂昭更是屢次請求舉族入朝,遷父祖骸骨到長安。成德王承宗有離心傾向,但是王家的長輩卻很是恐懼。至於程權,自從淮西平定後,朝貢豐厚了許多,也兩次上表請求入朝。彼此之間,張茂昭和劉濟不和,劉濟和王承宗不對付,總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供朝廷挑撥制衡。

    現在朝廷擺出一副全線作戰的架勢,六鎮都是各打算盤。張茂昭和程權都是打算入朝的,包括劉濟都相信朝廷不會找自己麻煩,而成德的王承宗反思許久,覺得除了為吳少誠說過好話外,其餘也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從他祖父王武俊在李抱真勸說下歸順朝廷後,除了依然保持半獨立之外,王氏就沒有做過多少出格的事情,而且王武俊還在李抱真死後把試圖割據的李家子弟給逮了。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淄青和魏博身上。淄青李氏混帳了數十年,而田季安做了多年混帳。這兩家實力都很強大,如果朝廷把注意力放在這兩家的一家身上,那麼若干年內,或許就不會有新的干戈了。田季安倒是不怕,但是李師道就不同了。王承宗、田季安對淮西口頭上的支持更多一些,此外就是財政上的一些支持,而李師道付出了很多行動,比如運送糧食和食鹽給淮西,比如在戰爭初期曾經打著支援朝廷軍隊平叛的旗號派出一支兩千人的軍隊開往淮西,路上被淮南軍攔截,在太子的嚴令下灰溜溜退了回去,此外至於派出軍隊偽裝盜賊截斷朝廷糧道都算小兒科了。李師道自己知道刺殺朝廷大員和血洗東都是多大的罪名。留後院和佛光寺先後被攻破,朝廷沒有公佈審訊的結果,李師道不清楚自己的這些部下們是不是按照在自己面前立下的重誓殺身成仁,或者供出了多少。但是主動一點,自保總是不錯的。

    於是李師道一方面派出孔目官林英為使者出訪魏博、成德、盧龍、橫海乃至易定,以攸關利益遊說,一方面集合幕下官員,討論如何應對。這一次,李文會囁嚅了半天,只是勸李師道稍安毋躁,靜觀其變,而李公度、郭日戶、李存和李英昊都勸李師道向朝廷輸誠,爭取主動。眼見李愬等大將陸續調往淄青邊境,虎視眈眈之下,慌了手腳的李師道決定派郭日戶奉表入朝。聽說程權請求舉家入朝被朝廷安撫後,心存僥倖的李師道在表章上也表明了心跡,當然不是舉家入朝,李師道心有不甘。而是遣長子入朝侍奉皇帝,簡單說,就是做人質,另外,將沂州、密州、海州三州獻給朝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