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52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52章

    李誦長吁一口氣,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他知道歷史上韋皋死後劉辟就佔據兩川,唐憲宗派遣大將高崇文歷時九個月才平定這次叛亂。李誦知道,如果權德輿不能趕在劉辟之前到西川之前勸說韋皋,那麼回到了西川的劉辟就足以影響韋皋的判斷,按照歷史原來的軌跡發展下去,這一場戰事就無可避免。李誦不想自己旨在固本培元的新政被這一場叛亂所耽誤。

    如果這一場戰事無可避免,就讓它的破壞減少到最小吧!深吸了一口氣的李誦作出了決定,沉聲道:

    「李忠言!」

    「在。」

    「宣當值的中書舍人來見!」

    「遵旨。」

    第二天上午,幾匹快馬衝出明德門,只往秦嶺方向而去,這是去宣權德輿回京的使者。

    不久之後,又有幾匹快馬衝出明德門,不過這次去的方向卻是忠州。出去的原因是兩個時辰之前杜黃裳的進諫。

    杜黃裳對李誦說:「老臣以為陛下多慮了,即使劉辟有異心,但是韋太尉對朝廷卻是忠心耿耿。韋太尉治蜀將近二十年,若要謀反何必等今日?陛下只消命令權德輿待官道修通,再前往蜀中宣旨,韋太尉必定會把劉辟這逆賊綁縛長安。」

    杜黃裳這話一半是寬慰李誦,一半也是事情確實如此。雖然其他幾個宰相也這麼認為,只是李誦心情卻依然高興不起來。他知道韋皋不會謀反,可是劉辟會,而且很快就會,但是難度就在於怎麼讓這些宰相們明白,同意他的調兵計劃。宰相們雖然支持皇帝,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連李淳、李愬都以為皇帝之所以要殺劉辟而後快,只是因為劉辟大逆不道,何況這些宰相呢?

    難道要我告訴你們我是從21世紀穿越來的,因此我知道韋皋活不過八月,然後劉辟一定會謀反?

    頭疼不已的李誦看著等待他回話的幾位宰相,清一清喉嚨道:

    「各位相公,朕自然知道韋太尉不會謀反,可是韋太尉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常年征戰,身體必定有隱疾,朕害怕韋太尉萬一有個什麼閃失,劍南西川就會為小人所趁。」

    李誦這麼一說,幾位宰相臉上可就掛不住了。這四個宰相裡,最年輕的杜黃裳都已經六十五了,杜佑都過七十了。皇帝這麼說,是在嫌我們老麼?

    好在李誦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補口道:

    「韋太尉從軍數十年,大小數百戰,雖幼於諸位相公,但身體必定有隱疾。朕這些日子讀太宗實錄,想起當年胡國公秦叔寶,雖然九十高齡,但是早早就不能上馬征戰,萬年氣血不旺,自述說是年輕時征戰失血過多所致。朕由此想到韋太尉,不知韋太尉會否和胡國公一樣。」

    李誦這些日子倒是在讀歷朝皇帝實錄,但秦叔寶的事卻不是太宗實錄上記載的,乃是李誦在大學裡讀唐朝筆記小說,在張文成的《朝野載》上讀到的。這幾位宰相都是飽學之士,如何能不知道,但這時候卻不是指責皇帝讀野史的時候。還好杜佑老成,知道只是皇帝無心之言,解圍道:

    「陛下思慮果然周全,韋城武(韋皋字)倒是真未必如老臣康健。老臣聽說韋城武每年都要去峨眉山靜養一段時間呢。」

    口頭上的承認只是給大家台階下,並不代表宰相們同意皇帝的判斷。尷尬場面過去後,杜黃裳依然說道:

    「年上韋太尉遣使入朝,老臣還打聽了一番,說道韋太尉如今身體極好,騎得烈馬,開得硬弓。」

    雖然沒有明說,但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聽得李誦極為鬱悶,太無知了,太愚昧了,身強力壯突然心肌梗塞、中風的多了,你怎麼就沒看見呢?可惜李誦不是真的李誦,如果是真的李誦,他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難道朕中風前騎不得烈馬,開不得硬弓嗎?」李誦的時代唐代的史料已經缺失很多了,他不知道李誦究竟如何。(繞暈了吧?嘿嘿)於是,李誦就只好另闢蹊徑,說道:

    「萬一韋太尉被劉辟蒙蔽,不肯縛劉辟進京怎麼辦?」

    這倒是個問題。杜黃裳沉思一陣,道:「有了,韋太尉素與陸相公(陸贄)友善,今陛下雖召還陸相公,但陸相公還在忠州,使臣前往忠州不久,不如現在再遣使往忠州去,或可路上截住,命陸相公修書一封勸說韋太尉,此事必諧。」

    陸贄文章的威力天下聞名,其他幾個宰相也連連稱善,李誦也覺得這是一條可行之計,於是立即命令李吉甫擬詔,不多時,詔書一揮而就,用印之後,就命人宣詔去了。但是李誦還是堅持召回了權德輿,他可不想讓這樣一位三次知貢舉,門生遍天下的一代文宗失陷在蜀中。

    傍晚,李誦想起白天對幾位宰相的說的話雖然無心,卻極為欠妥,不利於團結,畢竟現在朝廷中老臣確實不少,難免有人會會錯意,有人會從中興風作浪,於是命李忠言取高潔堅貞之意從御書房裡選了四方上好的白玉鎮紙賜給四位宰相,四位宰相也都謝恩收下了。

    不過第二天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御史中丞衛次公,侍御史裴度、竇群先後上書進諫,裴度的諫書裡直接引用了諸葛亮《出師表》裡的名句道:「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李誦只得乖乖道歉,又下令表揚衛次公、裴度、竇群等人。

    幾天之後從秦嶺傳回來一條好消息,一條壞消息。好消息是秦嶺的路修通了,壞消息是權德輿不見了。

    原來權德輿臨行前,皇帝曾經專門接見了他,向他指明了此行的任務以及意義所在。權夫子在斷路之前面對爆發的山洪急得團團轉,在上完奏章後,聽到當地官員說有一條小路可以翻越秦嶺時,權德輿稍作思考就作了決定:放棄車駕,輕裝前進。在派護衛探路之後,權德輿就脫下官袍,帶著十幾人入山了。等李誦派出的使者到達秦嶺時,權德輿已經走了兩天。這使者也是和權德輿一路貨色,不完成任務不罷休,請當地官員代為上奏之後,沿著大路追去了。權德輿到了哪裡,現在還不知道。

    這個時候的交通通訊水平只能依靠馬力趕路,依靠人力找人,李誦沒有辦法,只得下令再派出一位使者去傳達命令,找到權德輿就把他帶回來,找不到就人力搜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幾天之後,李誦派出去的第一位使者終於回來了,帶回來的好消息是找到了權德輿,一行人安全翻越秦嶺,路上還打了一隻老虎,使者找到他時已經到了川陝邊界,壞消息是權德輿認為已經到了西川邊上,沒有再回頭的道理,寫了一封奏章托使臣帶給了李誦,解釋了一下自己的理由。此時李誦手上已經拿到了李愬的密報,劉辟已經逃回了西川,李誦只得苦笑一聲,道:「等到權侍郎到得成都,劉辟只怕已經給韋太尉灌好迷魂湯了。」暗想是不是周老虎那隻老虎被權德輿打了,把奏章放在一邊,命李愬加派人手入川,暗中保護權德輿,並默默祝福權德輿好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