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44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44章

    那躺在床上的女子見二人有要事商談,事情又尷尬,早就不顧羞恥,穿上了衣服,她是俱府中人,便到俱文珍身前請安告退,俱文珍冷眼瞟了瞟,這女子十七八年紀,面帶桃紅,眉眼含春,身段也頗妖嬈,怪不得劉辟如此迷戀。見這女子要告退,也不答話,只是輕哼一聲,這女子也不敢再問,急急起身向外跑去。衣衫不整,體態婀娜,劉辟不禁又看得有些迷醉,卻見眼前猛地一道寒光,那女子卻停了下來。接著慢慢地轉過身來,倒下地去,胸前猛地湧出一片血光。劉辟再轉頭時,就見到俱文珍手中捏著一柄劍,熱熱的血正順著血槽往下流。

    劉辟剛要問,就見俱文珍拿著劍轉身向自己走來,當下面無人色,道:

    「大將軍,不可……」

    俱文珍卻已經把劍「匡當」丟在地上,從床上撿起不知什麼擦了擦手,又回過來對劉辟說:

    「劉大人到底是文人,連劍也溫柔。在下只是替劉大人試試劍罷了,殺個自己府上的賤婢,算不得什麼。這把劍防身不好,待某吩咐人去取柄好的來,贈與劉大人。」

    劉辟驚魂甫定,哪裡說得出話來?只可惜這麼個妙人兒,就這麼活生生死了。

    深夜,俱府外,中門大開,一身酒氣的楊志廉醉醺醺地從大門裡出來,拉著送出來的俱文珍的手道:「呵呵,老俱,好酒啊,你小子不夠義氣,這麼好的酒現在才拿出來,不成,我以後得常來常往。」

    俱文珍也是一臉笑容:「見外了,我家還不就是你家嗎?」一邊揮手,接著楊志廉的車伕就把馬車趕了過來,楊志廉也不要人扶,搖搖擺擺地走下台階,車伕趕緊伏在車下,楊志廉就踏著車伕的背登上了馬車。車伕起來,登上車,俱文珍高喊著「慢走」揮手送走了馬車。然後臉上的笑容忽然不見了,冷冷地說了一句「關門」,就扭頭走進了府內。

    馬車裡,本來醉醺醺的楊志廉也醒了,探手掀起車簾,回頭看看後面跟著的軍士,一雙眼也正朝他看來。楊志廉嘿嘿一笑,道:「快點!」

    車伕甩起響鞭,一隊人的速度就突然加快了。

    這一切,當然沒有逃過路邊的幾雙眼睛。

    第二天一早,當各坊開門的鼓聲隨著皇宮裡的鼓聲響起的時候,左神策軍護軍中尉楊志廉卻難得地早起,來到了長安南面的正門明德門外,說要去軍營視察防秋出防準備,守門的將領哪裡敢阻攔,當下開門放楊志廉出去,有個眼尖的士兵發現楊志廉的衛兵裡有一個人好像身矮腿短,連馬鐙都踏不牢,當時笑出聲來,頭上卻挨了老兵一下,於是忘了這事,繼續站崗,守衛大唐帝國都城的城門。

    楊志廉一行人急匆匆地逶迤而去,到得一個寂靜的小山邊,前面突然轉出十幾匹馬來。在頭前開路的軍官一揮手,馬車及後面的騎兵就都停了下來。

    那軍官策馬向後跑去,騎兵們也跟著向後轉去,遠遠地布成一條警戒線,連楊志廉的車伕也向後跑去,隊中卻有一騎向楊志廉的馬車邊跑來。楊志廉也笑呵呵地從車上下來,道:「委屈劉大人了。」

    那騎兵雖然身矮腿短,翻身下馬卻乾淨利索,一下馬,就拿掉頭盔笑道:「多謝楊公了,楊公回去,定要替某向俱公、舒王致意。」

    楊志廉滿口答應,此時劉辟已脫下了鎧甲,換上了短衫軟甲。楊志廉握著劉辟的手向前走去,那在此等候的十幾人中當即有一個牽出一匹馬來。楊志廉道:

    「這十幾人都是舒王的心腹,個個武藝高強,身手不凡,舒王特意派了來護送你回西川。你的兒郎可都是好樣的,我可聽說在大理寺沒一個招了的。這些人也會像你的兒郎一樣忠心於你的。此番他們送你回西川,長安是回不得了,我看就跟在你身邊如何?你該不會虧待他們吧?」

    劉辟正色道:「楊公說笑了,我劉辟豈是這樣的人?」接著朗聲道:「諸位兄弟以後就跟著劉辟,有劉某肉吃決不少了諸位兄弟一塊!」

    十幾人見劉辟如此說,都在馬上施禮到:「多謝大人。」

    楊志廉道:「老劉,此地不宜久留,我等就此別過,我可在長安等著你的好消息呢。」

    劉辟也不說話,認蹬上馬,坐在馬上,看見不遠處山下有一顆獨松樹,舉起馬鞭道:「有朝一日,劉某定重回這裡!」

    第二年他果然回到了這裡,這是後話不提。

    於是劉辟拱手告辭,十幾騎簇擁著劉辟,向秦嶺而去,卻有一個騎士在楊志廉身邊停下不動。楊志廉努努嘴,道:「路上若有差池,先把他幹了。」

    騎士道:「遵命!」見楊志廉揮手,就策馬追那十幾人去了。

    接著楊志廉登上馬車,衛兵們聚攏來,掉頭向一處軍營馳去。

    下午回城時楊志廉依舊從明德門走,守門的將士中沒有人發現楊志廉的隊伍裡少了一人,除了早晨那個士兵,不過這個士兵也沒有多想,畢竟這不是他操心的事。他和許多士兵平民一樣,在關心著今天皇帝在丹鳳門的宣告。

    天空湛藍無比,純淨的不夾雜一點雜質,抬頭仰望,還能看到在遠空翱翔的雄鷹。將視線稍稍回收平視,長安城許多高大的建築都變得矮小了,在許多高大的綠樹的簇擁之中,一層層延伸開去,望不到頭。低頭俯視,下面廣場上是擠擠挨挨的人群,正在翹首以盼。四周都有鎧甲亮麗的儀仗兵,騎著毛色鮮亮的高頭大馬,手握槊、斧、錘、戟等兵器,威風凜凜。

    這裡是大明宮丹鳳門上丹鳳樓,李誦就站在丹鳳樓上。身後是皇子親王群臣,下面城牆上是百名大嗓門的千牛衛士兵,再往下是跪伏的萬民。

    李誦第一次來這裡是在二月末,在這裡宣告大赦天下,諸色榷稅並宜禁斷。這一次是第二次,他將在這裡宣告免除天下百姓的積年欠稅。

    時辰一到,儀式就正式開始了。大雨之後,天氣很熱,雖然丹鳳門上有風吹過,頭上有黃羅傘蓋遮著,李誦卻身著正裝,層層疊疊,熱得要命。

    這樣的苦事李誦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樣推給皇長子李淳,可是這次,他卻堅持要自己參加。

    一系列隆重的儀式後,中書令杜黃裳請示過李誦,開始宣讀聖旨,李誦站在城樓上,下面萬民跪伏。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朕承九聖之烈,荷萬邦之重……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諸色課利、租賦、錢帛,共五十二萬六千八百四十一貫、石、匹、束,並宜除免。

    欽此。

    臣中書令杜黃裳

    中書舍人鄭絪

    門下省給事中……」

    原來唐朝制度最是嚴格嚴謹,為防止皇帝亂政,君權相權相制,太宗皇帝定下制度,不但宰相的命令沒有皇帝的准許不得實行,皇帝的命令如果沒有宰相附屬姓名同意也不能生效。為使得每一項政策法令都能切合實際,盡善盡美,合情合理,往往由尚書省草擬後,經門下省議論認可後,再交由中書省執行。所以聖旨上出現了一長串的名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